戒色吧 关注:6,961,831贴子:96,440,816
  • 14回复贴,共1

从根拔出欲望的最好,最彻底的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因缘和合造作的法,叫有为法。在有为法中分有漏法和无漏法两类。其中的无漏法不在苦的体性中,因此,无漏法不是苦,而有漏法则全数落于苦中。
怎样成立“有漏法都是苦”呢?
理由是:痛苦是:身与心都不想要,不能令心满足之法,而有漏法或者是苦的体性,或者与苦相连,或者是能生苦的因。所以有漏法全然是苦的性质。
讲一下苦苦之中的死苦(人到了死亡之时,就像劫末风把一切吹散一样,业的势力如瀑布。死后恐怖的境界时常使内心惊惧,在幽暗无光的中阴路上孤单地漂泊。)要解脱这样的死苦必须修行。
爱别离苦 :(诸苦的根源是贪欲。)彼此有很深的感情执著,就是苦因。到了离别时,便会暴发强烈的忧苦,执著愈深,离别愈苦。那种牵肠挂肚、撕心裂肺,都是由情执引发——人有情执,便有大苦。要解脱这样的苦必须破除情执。
一个人生生世世心上的苦、身体的苦、人际关系的苦,写出来就是无尽的血泪之歌。无始劫以来一直在苦中打转,正是因为有此五取蕴。只要它一天没止息,就会有一天的苦恼。
下面是坏苦:坏苦的涵义,分五段讲解:
一、有漏乐(坏苦的种类)《坏苦也是一种苦没有学过的人会认为坏苦是真正的安乐可以追求可以享受》。
包括处、身、受用的安乐。环境清净、幽雅、舒适,是处的安乐;身体轻安、调畅等,是身的安乐;享受美妙的色、声、香、味、触的快乐,是受用的安乐。


1楼2019-09-18 12:11回复
    二、有漏乐的无常
    有漏处、身、受用的安乐,都是因缘所作法,因此都是无常性。这些安乐无论怎样显现,以有为法的体性(无常),注定不能永远相续,最终定会彻底变坏。当乐变坏时,内心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以心就忧恼起来了,变成了苦苦。
    比如身体的乐注定变坏:年轻时身体健康、有活力,感觉生活很快乐,但发展下去,就像鲜花凋零一样,身体逐渐衰败,乃至死亡。
    又如过年时亲友团聚、喜气洋洋,内心有团圆之喜,但注定不能如此长久,它的尽头即是反面的离别忧苦。总之,一切有漏乐走到尽头,都变为它的反面,即终究变坏。
    三、乐是苦因
    当乐变坏时,正是前面的乐成为逼恼内心的原因。
    又如,与亲人团聚使内心爱执欢喜;离别时,内心便陷入忧苦中。造成忧苦的原因就是前面带有情执的快乐,否则决定不会引发忧苦。
    总之,由于有漏乐带有烦恼性,当乐变坏时,内心的贪著得不到满足,就会使心忧恼而苦(乐变坏了、内心得不到乐时就向反面烦乱起来,这是凡人避免不了的心理规律)。
    四、比喻
    母亲见爱子死去,痛不欲生;如果当初没生这个孩子,就不会引生此时的悲痛。
    “有子才有丧子的悲痛”,“子”比喻有漏乐,丧子的悲痛比喻乐变坏时,心里忧恼;反面“无子则无丧子的悲痛”,比喻当初若无此种有漏乐,就不会产生此乐变坏时的忧苦。
    结论:每当我们享用一种有漏乐时,也同时制造了未来的忧苦。再多、再高级的享乐都终究回到苦中。
    用公式简略显示:有漏乐+变坏=忧苦


    2楼2019-09-18 12:12
    回复
      一、有漏乐不可信赖
      因此,无论感受何种大小之乐,都无法超出“前前灭后,后后次第而生,终究相续坏灭”之故,理由:有漏乐皆是无常性故。结论:都不可信赖。
      之前没有乐,缘聚时忽然显现乐受,就刹那层面观察,仅仅是一刹那显现,过后不会无因继续显现,因此一刹那就灭尽了,无可依赖;再按同类相续观察,注定是“前前渐次灭后,后后次第而生,终究相续坏灭”,也就是它的暂时安住,只是一念接一念地生起同类的乐的显现;一旦因缘消散,乐的相续显现便随之告罄,因此不可信赖。若寄一直追求这样的有漏安乐,最终没有不失望的。
      我们要注意到“世间乐终归坏灭,故不可信赖”。例如认为住在优美的风景区能得到真实安乐,这只是表明我们并不了解它的真相。虽然短暂的疗养似乎令身心舒适、安逸,但当离开时,这段时间的享乐也随即烟消云散。起初寄望它带来安乐,最终却是心中空荡荡的,并没有得到真乐。可见不应相信环境能给予安乐。
      美味佳肴能带来安乐吗?正当享用时,似乎真的得到了乐,但盛宴过后,没留下任何乐受,舌头上、口腔里没有任何乐安住,甚至在后来不得不进食粗茶淡饭时生起痛苦。最终的结果是零,享用饮食的快乐可信、可靠吗?能靠它得到真实的安乐吗?
      又比如,节日晚会上灯火辉煌、欢歌笑语,各种精彩的节目赏心悦目。这是真实的安乐吗?曲终人散,人去楼空,我们得到了什么呢?
      又比如,人们羡慕的权势地位在得到时感觉十分幸福,实际如同夏日彩虹,只在空中妄现一下就消失了,这类法有何实义?依靠它真能使我们得安乐吗?
      以此类推,一切大大小小的世间享乐,既然都是缘起生、刹那灭的法,就必将彻底灭尽相续。看到最终的结果,就知道有漏乐靠不住、不可信,不能依它获得真正安乐。


      3楼2019-09-18 12:12
      回复
        (一)观察有漏乐利益微小
        有漏乐的享受都有尽头,受用穷尽时将一无所有。比如受用饮食,过喉就没有滋味。而且,有漏乐不能带到后世,不能作长久的利益。
        从细无常上观察,五欲的享乐仅仅显现一刹那,不住第二刹那而随即坏灭。受用五欲乐不能引生任何未来或后世界的安乐,所谓的利益不过是一刹那的幻受。
        依靠贪著五欲乐(坏苦)将造成难忍的恶趣苦
        包括人间、天界种种苦恼。还有堕入恶趣遭受被割肉、剔骨、剥皮、分裂等大苦。
        首先观察贪著坏苦如何引发烦恼:比方得到了,就希求更多——由贪引贪;要是没得到就引发嗔恚——由贪引嗔。
        观察世人贪著现世欲乐,造集各种非福业,而感召无量恶趣苦报。例如,贪著口味而杀生,须堕入地狱多劫受苦以还业报,从地狱脱生为人,还要偿还五百次生命;贪著女色,造诸淫业,须在铁柱山地狱被铁树的尖刺刺穿、被飞鸟啄掉眼珠等而还报;贪著财产,造欺诈业,须堕入饿鬼界受苦或作牛作马,以偿还业债……由贪著五欲,举步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造成无量难忍的恶趣苦痛。


        5楼2019-09-18 12:15
        回复
          坏苦的具体内容指什么?
          一般会回答:坏苦指快乐变坏时的痛苦。这种回答区分不出坏苦和苦苦。苦苦指正当产生时就有逼恼身心的苦受,而“快乐变坏时的痛苦”正是苦苦。
          那么,坏苦到底指什么?实是指有漏乐受。当我们处在快乐中的时候,内心的乐受、与此乐受同时存在的心王、心所,所缘的有漏境,这几方面都是坏苦。这就把坏苦的内容指示得具体了。因为当快乐时,乐受、心王、心所、所缘境四者并存。
          其次要把握苦苦、坏苦、行苦的准确体相。三种苦后面都有“苦”字,在它上面分出三种差别——苦的苦、坏的苦、行的苦。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因为三种苦的认识,一层比一层深细。苦苦行相最粗,下至旁生也能了知;坏苦较细,一般人都不认识,此处便要决定地认识到,每当有漏乐受生起时,注定有痛苦和它相连,无论如何都逃不出苦的结局;行苦最细,需要认识一切苦、乐、舍都是后后诸苦的因,放在苦谛的最后面观察。
          按照次第逐步深入地认识苦谛,心里生起的反应也不同:认识苦苦,会引发对痛苦的出离心;认识坏苦,会引发对有漏乐的出离心;认识行苦,会引发对有漏五蕴的出离心。
          没有扎实到量的闻思修,则很难生起出离心。一般只停留在初步最低的认识层次上。
          怎么能让他吐出到口的肥肉、放弃眼前现实的快乐呢?可以告诉他:“肉里有毒。不吐出来,过一小时就会死亡。”知道后面有大苦,即使快乐得舌头打颤,也决不愿吃。不用强迫,他会害怕得立即吐掉。为使众生了解乐是坏苦,也换一种方式说:快乐里面有剧毒,毒性发作时,“倒地暴毙”,过患无穷。


          6楼2019-09-18 12:15
          回复
            再多、再高级的享乐都终究回到苦中。


            7楼2019-09-18 12:19
            回复
              戒色的基本是学习,不学习你永远不知道,但是戒色不光光是学习,还要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换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方式,综合对治,这样会容易戒很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18 19:32
              回复
                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吧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9-18 21:48
                回复
                  在人类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布满了陷阱,困境重重。绝大多数人与自由都是无缘的,甚至许多用生命去争取自由的人,由于缺乏智慧和勇气,最后得到的也并非真的自由。
                  但现实中却并非人人都是卓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世间人将通过改善社会制度和生存环境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和欲望称之为自由,这种自由是虚幻的自由,并非真实的自由。
                  虚幻的自由是世间人普遍追求的目标,但他们南辕北辙,认假为真,终生不曾醒悟。
                  因为这种虚幻的自由是建立在人对外境的依赖上的。终非长久,也终不能给人心灵以真实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让人永远摆脱一切痛苦和烦恼的,而虚幻的自由的本质不过是苦中作乐而已。
                  外在环境的改善,的确可以使一部分人有条件追求心灵的自由,但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却以追求自由的名义耽溺于花花世界,醉生梦死。
                  最后,祝愿全人类都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生存环境,少一份痛苦,多一份幸福,或许这些都是梦花水月,但我的祝愿仅仅出自人性的慈悲。


                  13楼2019-09-19 10:08
                  回复
                    感谢楼主分享! 虽然有点很难懂 但是感觉真的很不错 收藏了!要反复斟酌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9-19 10:42
                    回复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上一章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17楼2019-11-28 17:22
                      回复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 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 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18楼2019-11-28 17:26
                        回复
                          女人不爱愿意嫁的多的是 情是自私 爱是付出
                          凡夫总是执着常,所以只要对方有变就烦恼生气了,其实你也变了嘛。你像当初一样吗?,我们总是怪别人变,但其实你自己都变了,自己变了又要求别人不能变,众生都是这样,“你们都不能变,只允许我变”,这样的心态,其实你自己在变化当中,你自己不知道。你可能觉得你没变,事实上你每一刹那都在变。这个感情是变化最快的一种东西,当然我们这个是聊天,小说上说男人心花,很容易移情别恋,其实从真实来说,女人比男人变得更快。人家说这个女孩的心像天上的云,根本就无法琢磨,变化很快,非常难琢磨。女人情感变化很快,但是她执着心又很强,所以虽然在变,但是她的执着心却在增强,所以女人在感情上往往都很痛苦。女人并不是情变深了,而是执着、占有欲变深了。要是从感情上说男人肯定比女人的情要用得深,这是肯定的。是法藏法师说的,“女人哪,情又薄又浅”,男人用情其实比女人更深,他这个情应该说是爱吧,男人的爱要多一点,女人的情要重一点。,应该是这样说,情就是一种执着、占有欲,爱就是付出多。所以说你看女人都是希望对方付出,都想找个依靠,或者找个饭票。她不一定要爱对方,只要有饭吃就可以嫁人。其实大多数的女人都是这样的,只要对方有地位、有身份、能满足她的虚荣心,她就可以了,马上就嫁。有几个人因爱呢?男人倒反而比女人在这个方面还可靠一点。男人一般要是不爱他都不愿意娶,女人不爱愿意嫁的多得很,有饭票就行了,能养活她、衣食无忧,这是她最愿意嫁的。首先是考虑这个问题,其次再考虑他的鼻子眼睛长得是不是比较满意,比较悦意一些。我是听法藏法师说的,这个我没有太多的经验,法藏法师经验比较丰富,我是听他的法听出来的听来的。但这么多年也观察了一下,可能也有一些感受,电视电影也看得多,发现确实也有点这样的味道,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发觉是这样的,这男人用起情来要死要活的,女人呢说分手就分手了,没事,我们在大学里就看到过很多这样的现象。所以说这个没有什么,凡夫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说是情执呢?情就是自私的,爱情两个字你看,爱是付出,情是占有欲,它是一种欲望。所以爱情两个字合起来一个是付出,一个是占有,如果不平衡的话那就有矛盾了,就要痛苦了。你爱得多了,付出得多,这个情执也重,两个达到平衡就能维持下去。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看透了,看透了就发现也就是一个执着而已,对这个五蕴身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执着。一般都是由爱生情,凡夫嘛他还是有一点爱的,他并不是完全就像动物一样。由爱生情,有了情以后就痛苦了。所以说刚谈恋爱的时候都比较开心,为什么呢?那个时候爱比较多,双方都爱,后来都变成情了,双方都很痛苦,没有什么爱了,只剩下情执,互相占有的情执,都转移成痛苦,爱情都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痛苦。所以我发现那些谈恋爱的到后来几乎没有不痛苦的,都很痛苦、后来就变成婚姻了,婚姻更是情执深重。现今的中国如果不生小孩的话,我看,超过一大半都得离婚。很多人是因为有了孩子以后,对孩子又产生了强烈的“爱情”,他也是爱,有爱又有情,对孩子的那个爱情更强烈,所以就维持。所以说孩子是一个纽带,双方对这个孩子都产生强烈的爱情,双方都不愿意离开,那就这样维持着。凡夫就这样,执着呀,执着有个我呀。


                          19楼2019-11-29 10:03
                          回复
                            所以说你看女人都是希望对方付出,都想找个依靠,或者找个饭票。她不一定要爱对方,只要有饭吃就可以嫁人。其实大多数的女人都是这样的,只要对方有地位、有身份、能满足她的虚荣心,她就可以了,马上就嫁。有几个人因爱呢?男人倒反而比女人在这个方面还可靠一点。男人一般要是不爱他都不愿意娶,女人不爱愿意嫁的多得很,有饭票就行了,能养活她、衣食无忧,这是她最愿意嫁的。
                            在读书的时候也发觉是这样的,这男人用起情来要死要活的,女人呢说分手就分手了,没事,我们在大学里就看到过很多这样的现象。所以说这个没有什么,凡夫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说是情执呢?情就是自私的,爱情两个字你看,爱是付出,情是占有欲,它是一种欲望。所以爱情两个字合起来一个是付出,一个是占有,如果不平衡的话那就有矛盾了,就要痛苦了。你爱得多了,付出得多,这个情执也重,两个达到平衡就能维持下去。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看透了,看透了就发现也就是一个执着而已,对这个五蕴身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执着。


                            20楼2019-11-29 1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