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思秋雨吧 关注:350贴子:80,339
  • 9回复贴,共1

跟随正安老师荐书 |之雨读经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可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除去平日阅读人文,育儿、科技,经济学以外,另增加古籍丛书,道德经、黄帝内经、庄子(先跟随梁冬读)、儒家大学、观物内外篇—北宋·邵雍、毛选等。
9月10日,纪念先人,抄写心之力,伟人24岁所著书。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9月10日,豆瓣关注唐浩明老先生著作,曾国藩家书,杨度,张之洞。


IP属地:天津1楼2019-09-10 13:36回复
    跟着女帝学习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9-10 16:51
    收起回复
      心之力 经典导读片段
      写与1917年,时年24岁~
      宏达的宇宙观: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博古观今,尤知人类之所以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夫中华悠悠古国,人文始祖,之所以为万国文明正义道德之始作俑者,实为尘世诸国中最致力于人类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精神相互养塑者也。
      师夷之长以制夷:
      今力主洋务之事应借鉴“师夷之长以制夷”之道,尽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族者其性必恶”之祖训。
      甘愿随波逐流?还是探求于本源?
      请问周边,还有几人执著于真理?还有几人探求于本源?一句开心就好,便甘愿随波逐流;一句事不关己,便通行四海愚夫


      IP属地:天津3楼2019-09-12 14:09
      回复
        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天地人道家思维:
        人生于天地之间,形而下者曰血肉之躯,形而上者曰真心实性。血肉者化物质之所成,心性者先天地之所生。故而有唯物唯心之论说。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神志为天道。血肉现生灭之相,心性存不变之质,一切有灵生命皆与此理不悖。盖古今所有文明之真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德政、文学、艺术、器物乃至个人所作所为均为愿、欲、情等驱使所生。
        与时俱进:
        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新研奇技巧器胜列强之产业,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伟烈。


        IP属地:天津4楼2019-09-12 14:11
        回复
          吴伯凡:非线性的世界
          工业文明与线性思维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高效率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与此同时,细致的分工协作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心智模式。
          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用显性的指标来衡量和评价劳动成果是否合格。与农业社会相比较,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让一切变得可以量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产能得到有效保障。于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和规模化的社会协作慢慢地将人类的心智驯化成了一种务实的线性思维方式——给出命令,快速地得到预期的结果。人们开始不断地去追求那种可量化的过程和可预知(或可见)的结果,努力去寻找 “确定性”,而忽略了指标以外万物互联的关系,轻视了自然及社会的运行规律。
          当一切看起来都可以量化,所有的事物能够被指标掌控的时候,有一样东西是工业标准无法控制的——人性的贪欲。于是,在贪欲和线性思维的共同作用下,人们丧失了敬畏之心,开始变得短视,将注意力只集中于某个时间段或空间区域内,最大化地追逐利润,极尽可能地实现指数范围内的最优结果,甚至屡屡突破道德的底线。于是,我们亲身经历了工业飞速发展之后的雾霾天气、食品种类多样化以后的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见到了库房堆积成山的滞销产品以及奶农们“倒奶杀牛”的场景。
          工业文明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飞速的进步,但同时其潜藏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后工业时代的人们将何去何从呢?
          2
          英国单身女性与牛奶产量
          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现象:英国的未婚大龄女性数量与当地牛奶的产量之间有一个稳定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随着单身姑娘的数量增加,当地牛奶的产量也会相应增加。这听起来有点荒诞,但经过赫胥黎的仔细考察,发现了其中隐秘的因果关系链条。
          英国的独身女性有一个普遍爱好——她们喜欢养猫陪伴自己度过单身生活,有些女性甚至会养3到5只猫。当单身女性数量增加的时候,猫的数量就会快速增加;猫是田鼠的天敌,因此随着猫的数量增加,田鼠的数量会减少;而田鼠很爱吃丸花蜂的卵,所以随着田鼠数量的锐减,丸花蜂的数量会快速增加;丸花蜂能够帮助红三叶草授粉,随着丸花蜂的数量增加,红三叶草的数量也会增加;而红三叶草是奶牛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不仅可以给奶牛提供足够的营养,更对奶牛起到一定的催情作用,所以随着红三叶草的数量增加,奶牛的数量会相应增多;于是,在这条因果链的终端,牛奶的产量相应增加。
          单身女性(增多)→猫(增多)→田鼠(减少)→丸花蜂(增多)→红三叶草(增多)→奶牛(增多)→牛奶(产量增加)
          逻辑链
          我们看到,单身姑娘与牛奶产量之间是一个漫长的因果链条关系。整个链条在传导过程中涉及诸多隐秘的变量,变量之间通过正相关或负相关影响到关联方。这条因果链跨越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使这种复杂关系呈现出一种滞后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效果延迟”。
          我们不能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和线性的思维去分析这种生态现象,谋求一种确定的答案,因为任何一个变量的波动都会影响最终结果,这其中也许还有我们未曾发现的更加隐蔽的原因;更不能用单一的指标去评估链条中的复杂关系,因为这是在时间与空间的影响下,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需要用非线性的生态思维去看待其中的关系。如果沿着这种生态关系“顺藤摸瓜”,也许能够挖掘出更多的隐秘因素或是看到更深远的影响。例如,影响英国单身女性集中出现的因素是什么?除了经济原因外(单身姑娘大多拥有自己的私产),还会有其它的潜在因素吗?……抑或想到如果牛奶产量增加了,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牛奶的产量和经济周期具有相关性吗?……有了这样的生态思维,我们就可以透过一种现象的缩影“以点带面”地透视整个世界。
          此时,我们的思考方式就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这个不确定世界当中努力谋求某种“确定性”,而是发现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地随势而动。当我们用线性思维谋求头脑中的“确定性”之时,反而陷入了某种不确定的被动状态;当我们主动拥抱不确定的未来之时,却使我们自身具有了一定的生存弹性。
          3
          敬畏之心的回归与生态思维的建立
          印度有这样一句谚语——骑在树上锯树枝的时候,千万不要锯断自己骑着的那一根树枝。
          当工业时代的科技进步使得人类的想法和欲望快速膨胀的时候,盲目追求效率与结果的做法很有可能使我们的心智已经被蒙蔽。虽然我们每天都睁着双眼,但也许一直在努力地锯断自己骑着的树枝。于是,大自然很快就将人类的错误做法以高利贷的形式加倍反馈回来。此时,我们才不得不在惨痛的事实面前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曾经的思维模式。
          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非线性的世界当中,支撑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不仅仅是眼前显而易见的利益,人类只是大自然价值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整个生态网络当中的重要的变量。所有妄图在表面追求那种直线的、简单的、单向的静态思维方式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导致自身失控。
          在当下这个“万物互联”的信息网络时代,不断涌现的非线性的商业现象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每个人,勇于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努力发现其中的隐秘关联,对复杂的生态网络永远心怀敬畏,深切地顺应自然之“道”。


          IP属地:天津5楼2019-09-16 15:48
          回复
            2019年9月20日
            伯凡时间 领导力之哲思分析
            真正的领导力——形成“不知有之”的操作系统
            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位好的领导者?在人们的传统的印象中,最具领导力的领导者往往呈现出非常强烈的阳性特征。他们指点江山,叱咤风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管理能力,无论是面对员工还是面对媒体,都能够自信满满发表出一番真知灼见。他们是员工心目中的领袖,是外界眼中的明星。
            然而,这种刚性十足的领导力在老子看来却不是什么优势。《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说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对于人人都看好的刚性领导力,老子反而背道而驰,建议领导者“挫其锐,解其纷”。“锐”是锐气,“纷”是纷扰,意思说一个人要注意隐藏锋芒的锐气,消解过多的纷扰。放到领导者身上,就是既不要过度彰显自己,也不要像老丈人挑女婿一样对于团队有那么多细致、甚至带有敌意的挑剔态度,而只需要盯住真正想要的结果,顺势而为地推进组织的运行,良好的结果自然就会产生。
            与传统观念中的刚强相反,《道德经》中最高等级的状态都是“柔弱”的,在六十六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句话是说江海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所汇往的地方,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因此一个极致的领导者通常都善于放低姿态,通过制造出一套系统让组织自发地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流动,而不是高高在上费心费力地规定河流按照自己的方向流动,甚至这样的控制与命令有时并不能起到自己想要的作用。


            IP属地:天津6楼2019-09-20 15:35
            回复
              苏格拉底
              麦穗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那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IP属地:天津8楼2019-09-24 12:59
              回复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中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继他之后成为新一代思想家,这个人叫柏拉图。苏格拉底其实有一个助手,这个助手才是他真正的继承人。
                苏格拉底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教学方案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新提出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个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IP属地:天津9楼2019-09-24 1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