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英国的“小龙女”被印上了英镑,著作却被雪藏30余年ZT
娜恩·谢泼德(Nan Shepherd,1893-1981),英国作家、诗人,曾在阿伯丁教育学院教授英国文学。她终生未婚,与山为伴,是最早的女性主义者之一,也是苏格兰现代文学的先驱者,因对苏格兰文化的贡献而于2016年被苏格兰皇家银行印在了英镑上。
《活山》是谢泼德唯一一部散文作品,写于二战末期,因“不合时宜”而雪藏三十余年,1977年方才出版,之后便得到罗伯特·麦克法伦、珍妮特·温特森等英国当代名家的推崇,成为英国文坛的经典之作。据悉,《活山》将于近日由新经典文化推出,这也是国内首次引进这位苏格兰传奇女作家的作品。
❑最早的女性主义者X 首位登上英镑的苏格兰女作家
娜恩·谢泼德的作品多以苏格兰本地生活为背景,常用极具地方特色的苏格兰盖尔语。1928年,谢泼德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采石林》,随后又陆续出版了另外两本小说和一本诗集。
这六年写就的四本书,奠定了她在苏格兰现代文学运动的先驱地位,但之后她的创作便陷入“一片空白”。写于二战末期的《活山》是她最后的一次创作,也是她唯一一本散文。
此外,谢泼德更是二十世纪早期罕见的女性主义先驱者之一,她生性自由,终生未婚,隐世而居,不好名利,只为自己写作,作品中也流露出对独立和自由的勇敢追求。
作为教师,她曾对学生们说过:女人不一定得坐在炉边织毛衣,大可以放手做点别的事情。正如登山从来都是男人的运动,登山文学从来是男人的文学,但谁说女人就不能登山,不能描写登山呢?
《活山》一书正是她对传统男性登山文学的一次挑战:在书中,她承认自己开始时一心想着登顶,但她渐渐地学会放慢脚步,漫无目的地游走山林,“单纯想要和山待在一起,就像去拜访一位朋友,除了与他做伴,再无其他意图”。
这种不功利的心态让她发现了山的另一面,更是获取了和常人不同的视角,写就了《活山》这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活山》的书稿完成后,曾因“不合时宜”而雪藏三十余年,直到1977年方才出版。3年后,谢泼德搬进疗养院,在病床上仍然会出现处身山林的幻觉,翌年去世。
2016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其肖像印在了英镑上,以纪念和表彰她对苏格兰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麦克法伦、温特森力荐
《活山》是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容纳了谢泼德一生在一片土地上的见闻。全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分别关注山中的不同事物:
山、水、光、雪霜、空气、花草木和鸟兽虫,等等。小到苔藓,大到高山,都在谢泼德笔下变得鲜活。阅读此书,如临大山。
这是一次长达数十年、探索自然世界的感官实验,旨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和外在世界之间能产生多少微妙的联系。它颠覆了传统的男性登山文学,不以登上山顶、征服自然为目的,而是毫不功利地“单纯想要和山待在一起”:
作为大山的终身游客,谢泼德枕石而眠、又被鹿和鸟唤醒;着迷于花草,又漫步于云端。她在山中观察和聆听,为我们讲述了山区边缘人的辛酸故事,分享了她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描述了她如何安眠、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触摸和感受,乃至于如何存在。
尽管被埋没数十年,但《活山》在出版后便被不断提及和再版,先后被翻译成多门语言,更是被英国知名媒体《卫报》奉为“关于英国自然风景的最佳作品”;进入新世纪以后,谢泼德的作品更是焕发了崭新的生命力,英国当代文坛多位名家均成了她的忠实读者。
其中,“当代最好的行走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将《活山》和《尤利西斯》《达洛维夫人》并列,认为《活山》“凝视着风景的细节,也充满着热情的哲思”。作为谢泼德迷,他本人更是为《活山》写下了万字长序,并多次前往苏格兰高地朝圣。
而另一位英国当代知名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则在阅读《活山》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并探索了阅读对其成长的意义,盛赞《活山》“完美诠释了读书为何那么重要”。
据悉,这两位名家所撰写的长文均收录于中文版《活山》中,其中温特森书评为中文版特别收录。
娜恩·谢泼德(Nan Shepherd,1893-1981),英国作家、诗人,曾在阿伯丁教育学院教授英国文学。她终生未婚,与山为伴,是最早的女性主义者之一,也是苏格兰现代文学的先驱者,因对苏格兰文化的贡献而于2016年被苏格兰皇家银行印在了英镑上。
《活山》是谢泼德唯一一部散文作品,写于二战末期,因“不合时宜”而雪藏三十余年,1977年方才出版,之后便得到罗伯特·麦克法伦、珍妮特·温特森等英国当代名家的推崇,成为英国文坛的经典之作。据悉,《活山》将于近日由新经典文化推出,这也是国内首次引进这位苏格兰传奇女作家的作品。
❑最早的女性主义者X 首位登上英镑的苏格兰女作家
娜恩·谢泼德的作品多以苏格兰本地生活为背景,常用极具地方特色的苏格兰盖尔语。1928年,谢泼德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采石林》,随后又陆续出版了另外两本小说和一本诗集。
这六年写就的四本书,奠定了她在苏格兰现代文学运动的先驱地位,但之后她的创作便陷入“一片空白”。写于二战末期的《活山》是她最后的一次创作,也是她唯一一本散文。
此外,谢泼德更是二十世纪早期罕见的女性主义先驱者之一,她生性自由,终生未婚,隐世而居,不好名利,只为自己写作,作品中也流露出对独立和自由的勇敢追求。
作为教师,她曾对学生们说过:女人不一定得坐在炉边织毛衣,大可以放手做点别的事情。正如登山从来都是男人的运动,登山文学从来是男人的文学,但谁说女人就不能登山,不能描写登山呢?
《活山》一书正是她对传统男性登山文学的一次挑战:在书中,她承认自己开始时一心想着登顶,但她渐渐地学会放慢脚步,漫无目的地游走山林,“单纯想要和山待在一起,就像去拜访一位朋友,除了与他做伴,再无其他意图”。
这种不功利的心态让她发现了山的另一面,更是获取了和常人不同的视角,写就了《活山》这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活山》的书稿完成后,曾因“不合时宜”而雪藏三十余年,直到1977年方才出版。3年后,谢泼德搬进疗养院,在病床上仍然会出现处身山林的幻觉,翌年去世。
2016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其肖像印在了英镑上,以纪念和表彰她对苏格兰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麦克法伦、温特森力荐
《活山》是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容纳了谢泼德一生在一片土地上的见闻。全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分别关注山中的不同事物:
山、水、光、雪霜、空气、花草木和鸟兽虫,等等。小到苔藓,大到高山,都在谢泼德笔下变得鲜活。阅读此书,如临大山。
这是一次长达数十年、探索自然世界的感官实验,旨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和外在世界之间能产生多少微妙的联系。它颠覆了传统的男性登山文学,不以登上山顶、征服自然为目的,而是毫不功利地“单纯想要和山待在一起”:
作为大山的终身游客,谢泼德枕石而眠、又被鹿和鸟唤醒;着迷于花草,又漫步于云端。她在山中观察和聆听,为我们讲述了山区边缘人的辛酸故事,分享了她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描述了她如何安眠、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触摸和感受,乃至于如何存在。
尽管被埋没数十年,但《活山》在出版后便被不断提及和再版,先后被翻译成多门语言,更是被英国知名媒体《卫报》奉为“关于英国自然风景的最佳作品”;进入新世纪以后,谢泼德的作品更是焕发了崭新的生命力,英国当代文坛多位名家均成了她的忠实读者。
其中,“当代最好的行走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将《活山》和《尤利西斯》《达洛维夫人》并列,认为《活山》“凝视着风景的细节,也充满着热情的哲思”。作为谢泼德迷,他本人更是为《活山》写下了万字长序,并多次前往苏格兰高地朝圣。
而另一位英国当代知名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则在阅读《活山》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并探索了阅读对其成长的意义,盛赞《活山》“完美诠释了读书为何那么重要”。
据悉,这两位名家所撰写的长文均收录于中文版《活山》中,其中温特森书评为中文版特别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