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是《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矛盾光项羽攻下荥阳次数都不一致
《高祖本纪》记载,纪信替死后,逃入关中,留下周苛、枞公守荥阳,但项羽并没有立即攻下荥阳。刘邦欲回军救援荥阳,袁生劝刘邦不救荥阳,而出武关,走宛、叶,并与黥布收兵,吸引项羽南下,以使荥阳得到休整。果然项羽就放弃了荥阳,南下至宛、叶攻打刘邦,刘邦坚守不出,此时彭越大破薛公于下邳,项羽撤军攻打彭越,刘邦趁机北上至成皋。项羽打败彭越后,又回军攻打荥阳,这次终于连破荥阳与成皋,刘邦狼狈逃跑,和夏侯婴一道去修武夺韩信之军。
而《项羽本纪》,纪信替死后,刘邦没有逃入关,而是直接逃向南边的宛、叶,留下周苛、枞公守荥阳,刘邦得到黥布之军后,直接回成皋。项羽也没有南下攻打宛、叶,是直接攻下荥阳与成皋,刘邦狼狈逃跑,和夏侯婴一道去修武夺韩信之军。
到底哪个记载是真实的?有谁答得出来吗?
这段记载很短,《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被项羽打败两次,《项羽本纪》记载刘邦被项羽打败一次
看司马迁的原文就知道,司马迁竭力表现项羽英勇无敌,刘邦见项羽如鼠、狼狈不堪逃跑,从司马迁的用用词就可以看出,项羽破荥阳用“拔荥阳”、“烧杀纪信”、“烹周苛”、“诛枞松”、“围成皋”,“拔成皋",多么英勇无敌,荡气回肠!(“围成皋”很搞笑,成皋又名虎牢关,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我真不知道项羽怎么围的)
再看对刘邦的用词:“汉王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汉王独与数十骑遁”、“汉王逃”
而且这段很短的记载中,同时出现了韩信、英布与彭越,刘邦每次走投无路都是靠这三个人解危,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最后造反被杀了
刘邦以武力灭了赵王歇后,刘邦回到荥阳的第一件事就是迎接英布,第二件事就是联合彭越与齐国对付项羽,只有越过彭越的地盘,才能深入楚国的背后。齐国是彭越的老大哥,联合彭越自然也是联合齐国,刘邦派灌婴、靳歙攻打鲁城时就越过了彭越的地盘,此时刘邦可以说与彭越结成盟友,自然齐国也是间接助汉的,这个时候,刘邦、彭越、与齐国实际上已经形成联盟。当刘邦攻破鲁城后,项羽却攻破了荥阳与成皋,刘邦此时的首要任务显然是夺回荥阳与成皋,刘邦怎么可能在战略要地已失时置前线危急于不顾,反而分兵攻打齐国这个盟友?
齐国与彭越本是一体,刘邦刚刚联合了齐国的小弟彭越,旋即去把彭越的老大哥齐国给灭了,历史上还有这么荒唐的事吗?
事实是,汉三年八月发生鲁下之战刘邦与灌婴等人攻打项冠,同时失去了荥阳与成皋。约汉三年九刘邦与灌婴回到了洛阳,刘邦派郦食其说降了齐国,齐王同意归降,并撤掉驻守在历城防备汉军的守兵,以示和好,正当郦食其与齐王纵酒庆祝时,韩信擅自对历城发起进攻,以挑拔齐国叛汉,逼迫齐国与楚国联合,给刘邦来了一个火上浇油
灌婴刚刚回到敖仓,就得知韩信攻打齐国,于是灌婴还没来得及在敖仓停留一刻,又马不停蹄地赶赴齐国支援韩信,终于在汉四年十月就赶到齐国攻破历城(也就是说在援军到达前,韩信连历城都没攻下)
虽然司马迁一再强调韩信攻打齐国前,刘邦多次夺韩信之军,以证明韩信军事能才强大。但事实正好相反,刘邦派了大量的汉将参与消灭齐楚联军与平定齐国。
根据《曹相国世家》、《樊郦滕灌列传》、《傅靳蒯成列传》、《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等相关史料表明,除了灌婴以外,还有曹参、陈武、丁礼、傅宽、陈涓、冷耳、蔡寅、王周等人参与灭齐之战,可以证明他们都是韩信擅自攻打齐国后,刘邦派来的援军
然而《淮阴侯列传》对这些都一字不提,反而把打败齐楚联军,平定齐国的功劳给韩信了,至于那个破绽百出搞笑非常的“潍水淹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