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9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15万 ㎡,住宅均价约14000万/㎡,总价值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同泰华府”项目,被青岛邦倬置业有限公司以5.256亿价格拍得。
当所有人都认为该项目即将顺利进行施工的时候!神转折出现了——邦倬置业这家公司根本不具备竞拍资格!这次“量身定做”的拍卖居然是违法的、无效的!
2019年3月15日才注册成立的受买人根本不可能具备相应竞买资格,也就是此次拍卖根本就是无效的。而一个不具备竞买资格的公司如何通过“合法”手续拍的价值15亿的同泰华府项目的呢?
拍卖公告中明确指出“买受人须具备相应房地产开发资质”。建设部于2000年3月发布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按照企业条件为一、二、三、四等四个资质等级。另外有暂定资质五个等级。一级资质需要从事房地产开发5年以上;二级资质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3年以上;三级资质需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2年以上;四级资质需从事房地产开发一年以上;
新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文件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备案申请后30日内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核发《暂定资质证书》。申请《暂定资质证书》的条件不得低于四级资质企业的条件。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资质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建房字【2016】14号)规定,暂定资质开发企业承担业务范围不得超过四级资质开发企业承担的业务范围,即可承担建筑面积10万平米以下的住宅区的土地、房屋以及与其投资能力相当的工业、商业等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仅能在所在地城市范围承揽房地产开发项目。自领取《暂定资质证书》之日1年内无开发项目的,《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不得延续。
而根据拍卖公告的规定,成立仅4天的邦倬置业没有任何开发资质,所以说这家公司在报名的时候就没有竞买报名资格。截止发稿日,小编找到了青岛市住建局官网也查不到任何相关拥有资质的信息。
既然青岛邦倬置业有限公司根本没有资质参与竞拍“同泰华府”项目。究竟是如何让一个没有资质也没有资格的买受人用5.25亿买下15亿资产的既定事实呢?
整个拍卖过程在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导之下,在拍卖程序中设置了诸多不合理的条件,使得“流拍”成为必然。价值15亿元的项目被作价6.2亿进行一拍,无人报名的情况下以更低的价格5.2亿进行二拍仍然无人报名,期间可能是在为真正的买主筹划时间,也可能是为真正的买主试水。在第三次变卖的情况下由青岛邦倬置业有限公司以5.256亿价格,一次叫价便顺利拍走,变卖价格震惊网络,可以说“这场拍卖就是为这家公司量身定做的”。
青岛内参网、锐理新媒体等媒体相继报道“成交价5.26亿元,项目建筑面积8.66万㎡。据其间接持股方山东绿地泉控股集团官方消息,预计总货值12亿元”。法院把价值约14000元/㎡五证齐全且已经封顶的准现房按照5129元/㎡的价格贱卖给了邦倬置业,让这家公司在一夜之间净赚10亿人民币。这笔生意可谓超值!
(本次拍卖不包括项目拍卖范围之外的其他可出售资产,与其他竞拍范围外资产总价值约15亿元人民币)
“买受人需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开发资质”这句话被着重标注出来的含义难道不就是为了让拥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参与竞拍吗?法官大人是如何让一个没有资质的企业通过竞拍报名审核的?为什么不在公告中说明没有开发资格也能竞拍呢?在这么大的利益背后很难说清楚到底有多少官商勾结和利益集团的博弈,而这些年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同泰华府烂尾楼可能只是展示给我们大众的“冰山一角”而已,真正的博弈可能刚刚开始!
ps:关于房地产开发资质,不同等级需要在国家乃至省市主管单位申报,审核严苛,下证时间不等,整个竞买时间只有19天时间,而截止报名是竞买结束前5天也就是说想要参与竞拍的公司只有14天时间从注册公司、拿到房地产开发资质、到了解项目概况、准备1亿保证金、到参与竞拍。
青岛中级人民法院主持的整个拍卖过程中,青岛邦倬置业有限公司在参与报名乃至拍卖结束至今都没有任何相应的房地产开发资格。而此消息也已经得到了青岛中级人民法院相关领导的确认。请问:相关的法官和领导是如何让一个没有资质的企业一夜之间赚到了10个亿的呢?
根据法律规定: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资质审批和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到底谁来承担?近两百户业主的合法权益找谁维护?
青岛邦倬置业是一家什么样背景的公司会让青岛中级人民法院不顾规则网开一面?
欢迎各位媒体转载分发爆料
当所有人都认为该项目即将顺利进行施工的时候!神转折出现了——邦倬置业这家公司根本不具备竞拍资格!这次“量身定做”的拍卖居然是违法的、无效的!
2019年3月15日才注册成立的受买人根本不可能具备相应竞买资格,也就是此次拍卖根本就是无效的。而一个不具备竞买资格的公司如何通过“合法”手续拍的价值15亿的同泰华府项目的呢?
拍卖公告中明确指出“买受人须具备相应房地产开发资质”。建设部于2000年3月发布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按照企业条件为一、二、三、四等四个资质等级。另外有暂定资质五个等级。一级资质需要从事房地产开发5年以上;二级资质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3年以上;三级资质需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2年以上;四级资质需从事房地产开发一年以上;
新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文件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备案申请后30日内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核发《暂定资质证书》。申请《暂定资质证书》的条件不得低于四级资质企业的条件。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资质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建房字【2016】14号)规定,暂定资质开发企业承担业务范围不得超过四级资质开发企业承担的业务范围,即可承担建筑面积10万平米以下的住宅区的土地、房屋以及与其投资能力相当的工业、商业等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仅能在所在地城市范围承揽房地产开发项目。自领取《暂定资质证书》之日1年内无开发项目的,《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不得延续。
而根据拍卖公告的规定,成立仅4天的邦倬置业没有任何开发资质,所以说这家公司在报名的时候就没有竞买报名资格。截止发稿日,小编找到了青岛市住建局官网也查不到任何相关拥有资质的信息。
既然青岛邦倬置业有限公司根本没有资质参与竞拍“同泰华府”项目。究竟是如何让一个没有资质也没有资格的买受人用5.25亿买下15亿资产的既定事实呢?
整个拍卖过程在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导之下,在拍卖程序中设置了诸多不合理的条件,使得“流拍”成为必然。价值15亿元的项目被作价6.2亿进行一拍,无人报名的情况下以更低的价格5.2亿进行二拍仍然无人报名,期间可能是在为真正的买主筹划时间,也可能是为真正的买主试水。在第三次变卖的情况下由青岛邦倬置业有限公司以5.256亿价格,一次叫价便顺利拍走,变卖价格震惊网络,可以说“这场拍卖就是为这家公司量身定做的”。
青岛内参网、锐理新媒体等媒体相继报道“成交价5.26亿元,项目建筑面积8.66万㎡。据其间接持股方山东绿地泉控股集团官方消息,预计总货值12亿元”。法院把价值约14000元/㎡五证齐全且已经封顶的准现房按照5129元/㎡的价格贱卖给了邦倬置业,让这家公司在一夜之间净赚10亿人民币。这笔生意可谓超值!
(本次拍卖不包括项目拍卖范围之外的其他可出售资产,与其他竞拍范围外资产总价值约15亿元人民币)
“买受人需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开发资质”这句话被着重标注出来的含义难道不就是为了让拥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参与竞拍吗?法官大人是如何让一个没有资质的企业通过竞拍报名审核的?为什么不在公告中说明没有开发资格也能竞拍呢?在这么大的利益背后很难说清楚到底有多少官商勾结和利益集团的博弈,而这些年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同泰华府烂尾楼可能只是展示给我们大众的“冰山一角”而已,真正的博弈可能刚刚开始!
ps:关于房地产开发资质,不同等级需要在国家乃至省市主管单位申报,审核严苛,下证时间不等,整个竞买时间只有19天时间,而截止报名是竞买结束前5天也就是说想要参与竞拍的公司只有14天时间从注册公司、拿到房地产开发资质、到了解项目概况、准备1亿保证金、到参与竞拍。
青岛中级人民法院主持的整个拍卖过程中,青岛邦倬置业有限公司在参与报名乃至拍卖结束至今都没有任何相应的房地产开发资格。而此消息也已经得到了青岛中级人民法院相关领导的确认。请问:相关的法官和领导是如何让一个没有资质的企业一夜之间赚到了10个亿的呢?
根据法律规定: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资质审批和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到底谁来承担?近两百户业主的合法权益找谁维护?
青岛邦倬置业是一家什么样背景的公司会让青岛中级人民法院不顾规则网开一面?
欢迎各位媒体转载分发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