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正式发文。我校徐晨教授领衔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基于供给侧理念的工程硕士三元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我校在研究生教育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也是此次全国拟颁授的452项教学成果中唯一一个工程硕士类奖项。
长期以来,工程硕士教育培养中普遍存在“三脱节”问题:与区域发展需求脱节,中低端人才“产能过剩”,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与培养目标脱节,导师把工程硕士生关进实验室,埋头写论文,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趋同;与校外实践环节脱节,校外基地名不副实,产学融合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三脱节”问题,深圳大学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把人才培养的着眼点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与大未来中,背靠1.12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直面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构建了“学位点+创新型领军企业”、“学位点+新型研发机构”、“学位点+海外工科名校”的三元协同培养模式。
学校与腾讯、大疆、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了国省校院四级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基地200余家;与华大基因、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培养;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进行工程硕士国际化联合培养。协同效应产生了贴近市场高端人才需求、贴近区域产业发展实际、贴近世界技术前沿的培养效果。
近年来,工程硕士成为学校规模增长最快、报考热度最高的招生专业;工程硕士毕业生成为学校就业质量最好、用人单位最欢迎的毕业生;工程硕士各培养领域已经成为全校科研发展最快、服务创新驱动最直接的重要力量。
研究“三脱节”实施“三协同”,通过“三协同”实现“三贴近”,达到学生、导师和用人单位三方满意的社会效益。一系列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在工程硕士领域实现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发展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三位一体。
该成果经过八年改革探索,五年实践检验,成效显著。2016年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7年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相关培养经验多次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加以推广;育人成果被《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研究生》等媒体广泛报道。
长期以来,工程硕士教育培养中普遍存在“三脱节”问题:与区域发展需求脱节,中低端人才“产能过剩”,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与培养目标脱节,导师把工程硕士生关进实验室,埋头写论文,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趋同;与校外实践环节脱节,校外基地名不副实,产学融合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三脱节”问题,深圳大学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把人才培养的着眼点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与大未来中,背靠1.12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直面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构建了“学位点+创新型领军企业”、“学位点+新型研发机构”、“学位点+海外工科名校”的三元协同培养模式。
学校与腾讯、大疆、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了国省校院四级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基地200余家;与华大基因、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培养;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进行工程硕士国际化联合培养。协同效应产生了贴近市场高端人才需求、贴近区域产业发展实际、贴近世界技术前沿的培养效果。
近年来,工程硕士成为学校规模增长最快、报考热度最高的招生专业;工程硕士毕业生成为学校就业质量最好、用人单位最欢迎的毕业生;工程硕士各培养领域已经成为全校科研发展最快、服务创新驱动最直接的重要力量。
研究“三脱节”实施“三协同”,通过“三协同”实现“三贴近”,达到学生、导师和用人单位三方满意的社会效益。一系列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在工程硕士领域实现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发展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三位一体。
该成果经过八年改革探索,五年实践检验,成效显著。2016年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7年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相关培养经验多次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加以推广;育人成果被《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研究生》等媒体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