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三皇五帝”只是传说中的华夏先祖,并不真实存在于华夏文明,然而近年随着山西陶寺遗址的不断发掘,证明陶寺就是古书中提到距今约4700年前的尧都一一平阳, 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280万平方米的尧时期都城,居民区,宫殿区,仓储区,王陵区一应俱全(相当于今天平遥县城的规模),根据此次现有发掘推算,夏朝之前或还有朝代,目前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仍在继续未完考古工作。
而根据现有陶寺遗址的发掘目前对我们的目前认知起码有以下几大颠覆。一,国际公认计算一个文明的诞生时间须具备三大条件:文字,礼制,朝代。中华文明只能提供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的甲骨文,所以事实上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不国际社会所认同。
根据碳十四等科学手段的年代检测,此次陶寺遗址发现的这几个古文字,充分证明了距今约4700年前,华夏先民就已经形成了文字,甚至不是用“刻”来书写。

二,世界公认最早的天文测绘是英国的巨石阵,距今已经有4300年,能成功测绘4个节气(春分,夏至,立秋,冬至),而此次陶寺遗址发现了帝尧时期存在于都城平阳的天文测绘台,根据现存于测绘台地上立柱的地理条纹,天文学家进行了还原,成功测绘20个节气。而根据《史记》记载帝尧于约4700年前发明了天文历法,时间上与陶寺遗址测绘台的发现也极度契合,间接证明了帝尧这位传说中的华夏先祖也许真实存在于古华夏历史当中。

陶寺遗址发掘至今为止最早的“龙图腾”。

陶寺遗址的发掘断断续续已经进行了40多年,由于遗址的年代距今实在过于久远,本着科学的态度,同时也受限于现有技术和其他原因进展一直非常缓慢,至今仍然有很大部分没有完全发掘,但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一,相信陶寺遗址未来能有更多发现,华夏先民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而根据现有陶寺遗址的发掘目前对我们的目前认知起码有以下几大颠覆。一,国际公认计算一个文明的诞生时间须具备三大条件:文字,礼制,朝代。中华文明只能提供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的甲骨文,所以事实上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不国际社会所认同。
根据碳十四等科学手段的年代检测,此次陶寺遗址发现的这几个古文字,充分证明了距今约4700年前,华夏先民就已经形成了文字,甚至不是用“刻”来书写。

二,世界公认最早的天文测绘是英国的巨石阵,距今已经有4300年,能成功测绘4个节气(春分,夏至,立秋,冬至),而此次陶寺遗址发现了帝尧时期存在于都城平阳的天文测绘台,根据现存于测绘台地上立柱的地理条纹,天文学家进行了还原,成功测绘20个节气。而根据《史记》记载帝尧于约4700年前发明了天文历法,时间上与陶寺遗址测绘台的发现也极度契合,间接证明了帝尧这位传说中的华夏先祖也许真实存在于古华夏历史当中。

陶寺遗址发掘至今为止最早的“龙图腾”。

陶寺遗址的发掘断断续续已经进行了40多年,由于遗址的年代距今实在过于久远,本着科学的态度,同时也受限于现有技术和其他原因进展一直非常缓慢,至今仍然有很大部分没有完全发掘,但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一,相信陶寺遗址未来能有更多发现,华夏先民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