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24日,侵华日军进犯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三军在高安、奉新地区,与驻扎在南昌的日军对峙。日军由生米镇和安义向高安、奉新进攻,高奉战役打响。这次战役,第十二师奋起抗敌,不畏牺牲,认真执行了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下达之“逐次抵抗,以消耗迟滞敌军,后退决战,反攻歼灭”作战方针。经过十数个昼夜浴血奋战,日军被打退,我军共毙伤日军大队长以下官兵1600余名,缴获敌军枪械装备、战马、军刀无数,粉碎了日军打通赣湘公路、会合湘北之敌攻占长沙的梦想。第十二师除预备的一个团外,参战两个团英勇牺牲和负伤的官兵近半数。我军阵亡官兵1000余人,其中有碑文记载的673人。
在73年前的那场战役中,来自云南宣威的司号长尤汉清幸存下来。战争结束后,这位老兵默默为阵亡的战友守墓数十载,他的儿孙们也不忘老人临终前的嘱托,继续守护着安葬阵亡将士遗骸的公墓。
尤汉清的儿子尤国洪介绍,他父亲抗战结束后在龙潭镇龙潭村定居,结婚生子。他的家离公墓不到500米。“父亲常说,原来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就葬在附近,要好好守着,常去看看,死了也要葬在他们身边。”
尤汉清有4个儿子,尤天龙年纪最小,今年49岁,老大尤国庆今年62岁。60多年以来,尤国洪4兄弟年复一年跟着父亲到公墓祭扫,为公墓做起了守护人。1999年,尤汉清去世,临终前要求儿子把他葬在公墓中,并嘱托他们接力为抗日阵亡将士守墓。
高奉战役中幸存的尤汉清老人时任司号长,祖籍云南宣威南门街,生于1918年农历三月初九,病逝于1999年元月。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年仅19岁的他,为保家卫国毅然参军。1942年参与高奉战役,幸存。1945年9月5日,他随部队在九江参加日军投降受降仪式。之后,他主动留在龙潭守护牺牲战友的墓地,并定居龙潭。后娶妻生子。每年他都带着4个儿子给战友扫墓,年复一年,54年从未间断过,直到病逝。尤汉清老人弥留之际留下两个遗嘱:一是逝世后安葬在公墓内,陪伴他的战友们,站在队伍的前方继续履行司号长的职责,并表示“生前同为战友齐抗敌,死后黄泉路上再相逢”;二是要求子孙后代坚持接力守公墓。尤汉清老人生前经常教育后人要铭记历史,感恩先烈。老人离世后,他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一晃70余载,尤氏子孙四代坚持到公墓祭扫、守墓。尤家兄弟表示,“会一代接一代为这些抗日英雄守墓,他们是我们永远怀念的人”。 透过这份执著和至诚,人们从尤汉清和他的儿孙们身上感受到一股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永志不忘先烈们舍生取义的感恩情怀。尤家人守护这一座座碑,也树立起一座座碑,彰显了中国人的信仰,守卫国家不犹豫,守护亲人不抛弃,爱国、爱家、爱亲人、爱同胞。向英雄致敬,向英雄的家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