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埃及人
(Egypt,Egyptian)
关于埃及和埃及人,圣经提到过七百多次。在《希伯来语经卷》,埃及一般叫做“米连”(Mits·raʹyim米茨拉因)。(参看创50:11)这个希伯来名字看来表示,含的儿子米连的子孙是埃及的主要部族,享有领导地位。(创10:6)甚至在今天,阿拉伯人仍然把埃及叫做Misr。诗篇的一些经文称埃及为“含地”。(诗105:23,27;106:21,22)
疆界和地形(见上册531页地图) 从古至今,尼罗河都是埃及人赖以为生的河流。河谷像一条狭长的绿带,穿过非洲东北部炎热的沙漠地带。“下埃及”包括宽阔的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在这里分散成很多条汊流,然后注入地中海,以往至少有五条汊流,现今只剩两条。从河水分散之处(现今的开罗地区)到海岸约有160公里(100英里)。开罗北面不远处是赫利奥波利斯(圣经里叫安城)的遗址,开罗南面几公里之外是孟斐斯(圣经里叫挪弗)。(创46:20;耶46:19;何9:6)孟斐斯以南是“上埃及”地区,沿河谷往上走,直到位于阿斯旺(古代的色弗尼)的尼罗河第一瀑布,大约有960公里(600英里)。不过很多学者认为,这个地区的北部应该叫“中埃及”才合理。在整个地区(包括中埃及和上埃及),平坦的尼罗河河谷的宽度很少超过20公里(12英里),河谷两边是悬崖(有的是石灰岩,有的是沙岩),而悬崖就成为沙漠的边界。
从尼罗河第一瀑布再往南,就是古埃塞俄比亚。因此圣经说埃及地“从密多[看来是埃及东北部的一个地方]到色弗尼,直到埃塞俄比亚疆界”。(结29:10)虽然希伯来语“米茨拉因”通常用来指整个埃及地,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个名称有时也指下埃及或者中埃及,而上埃及叫做“巴特罗”。以赛亚书11:11提到“埃及[米连]、巴特罗、古实”,亚述王以撒哈顿在一篇铭文里列出的地名与此类似,他说帝国的版图包括“穆苏尔、巴杜尔斯、库苏”。(《古代近东文献》,J.普里查德编,1974,290页)
埃及的北面是地中海,南面是尼罗河第一瀑布、努比亚-埃塞俄比亚,西面毗邻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东面靠近红海沙漠。因此,埃及的大部分地区都不受外界影响,也不易受外敌侵扰。不过,东北边的西奈地峡是通往亚洲的桥梁(撒上15:7;27:8),通过这个陆上桥梁,商队(创37:25)、移民以至敌军得以进入埃及。“埃及溪谷”(一般认为是西奈半岛的阿里什干河)显然是埃及东北部领土的尽头(王下24:7),从这里往北就是迦南地(书15:4)。尼罗河西面的沙漠上至少有五个绿洲属于埃及国土。法尤姆绿洲面积很大,位于古孟斐斯西南约72公里(45英里),一条水道把尼罗河的水引到这个绿洲。
尼罗河是埃及的经济命脉 今天,尼罗河河谷两边的沙漠地区植物稀少,几乎寸草不生,动物难以生存。不过证据显示,古时候这一带的溪谷有很多野生动物,埃及人经常在此狩猎。近代的雨量明显减少,今天更几乎接近零(开罗的年降雨量可能只有5厘米[2英寸])。因此,尼罗河是埃及人生活的希望,民众依傍着尼罗河繁衍生息。
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山脉及邻近地区。季节性的大雨足以使尼罗河上涨,每年7月到9月,河水都漫过两岸。(参看摩8:8;9:5)溢出的河水不单注满灌溉用的沟渠和水池,还带来养分丰富的泥沙,令两岸的土壤更肥沃。由于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极其富饶,圣经也说,罗得所看到的所多玛和蛾摩拉一带水源充足,就像“耶和华的园子,又像埃及地”。(创13:10)不过,漫过两岸的水量年年不同,水量不足时,农作物就会失收,导致饥荒。(创41:29-31)如果尼罗河的水完全漫不过两岸,埃及地就会遭受最严重的旱灾,变成一片贫瘠的荒地。(赛19:5-7;结29:10-12)
作物 埃及的农作物很丰富,主要有大麦、小麦、粗麦(小麦的一种)、麻(制成上等细麻出口到很多地方)。(出9:31,32;箴7:16)当地也有葡萄园、枣椰树、石榴树、无花果树。菜园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包括黄瓜、西瓜、韭葱、洋葱、大蒜等。(创40:9-11;民11:5;20:5)有些学者认为,圣经所说的“用脚……灌溉”(申11:10)是指用脚踩水车,也有可能是指用脚开关灌溉用的水闸。
当邻近地区发生饥荒时,人们通常下到富饶的埃及。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初叶,亚伯拉罕就曾因饥荒下埃及去。(创12:10)埃及渐渐成为地中海一带很多地区的粮仓。公元1世纪,使徒保罗就是在米拉港口登上从埃及亚历山大来的运粮船,经米拉前往意大利。(徒27:5,6,38)
埃及的另一种重要出口产品是纸莎草。纸莎草是制造书写用纸的材料,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区盛产这种草(出2:3;另见伯8:11)。由于没有森林,埃及不得不从腓尼基进口木材,特别是从泰尔港进口雪松,而价值不菲的埃及彩色细麻在泰尔也非常抢手。(结27:7)尼罗河河谷两边的山冈有大量的花
(Egypt,Egyptian)
关于埃及和埃及人,圣经提到过七百多次。在《希伯来语经卷》,埃及一般叫做“米连”(Mits·raʹyim米茨拉因)。(参看创50:11)这个希伯来名字看来表示,含的儿子米连的子孙是埃及的主要部族,享有领导地位。(创10:6)甚至在今天,阿拉伯人仍然把埃及叫做Misr。诗篇的一些经文称埃及为“含地”。(诗105:23,27;106:21,22)
疆界和地形(见上册531页地图) 从古至今,尼罗河都是埃及人赖以为生的河流。河谷像一条狭长的绿带,穿过非洲东北部炎热的沙漠地带。“下埃及”包括宽阔的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在这里分散成很多条汊流,然后注入地中海,以往至少有五条汊流,现今只剩两条。从河水分散之处(现今的开罗地区)到海岸约有160公里(100英里)。开罗北面不远处是赫利奥波利斯(圣经里叫安城)的遗址,开罗南面几公里之外是孟斐斯(圣经里叫挪弗)。(创46:20;耶46:19;何9:6)孟斐斯以南是“上埃及”地区,沿河谷往上走,直到位于阿斯旺(古代的色弗尼)的尼罗河第一瀑布,大约有960公里(600英里)。不过很多学者认为,这个地区的北部应该叫“中埃及”才合理。在整个地区(包括中埃及和上埃及),平坦的尼罗河河谷的宽度很少超过20公里(12英里),河谷两边是悬崖(有的是石灰岩,有的是沙岩),而悬崖就成为沙漠的边界。
从尼罗河第一瀑布再往南,就是古埃塞俄比亚。因此圣经说埃及地“从密多[看来是埃及东北部的一个地方]到色弗尼,直到埃塞俄比亚疆界”。(结29:10)虽然希伯来语“米茨拉因”通常用来指整个埃及地,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个名称有时也指下埃及或者中埃及,而上埃及叫做“巴特罗”。以赛亚书11:11提到“埃及[米连]、巴特罗、古实”,亚述王以撒哈顿在一篇铭文里列出的地名与此类似,他说帝国的版图包括“穆苏尔、巴杜尔斯、库苏”。(《古代近东文献》,J.普里查德编,1974,290页)
埃及的北面是地中海,南面是尼罗河第一瀑布、努比亚-埃塞俄比亚,西面毗邻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东面靠近红海沙漠。因此,埃及的大部分地区都不受外界影响,也不易受外敌侵扰。不过,东北边的西奈地峡是通往亚洲的桥梁(撒上15:7;27:8),通过这个陆上桥梁,商队(创37:25)、移民以至敌军得以进入埃及。“埃及溪谷”(一般认为是西奈半岛的阿里什干河)显然是埃及东北部领土的尽头(王下24:7),从这里往北就是迦南地(书15:4)。尼罗河西面的沙漠上至少有五个绿洲属于埃及国土。法尤姆绿洲面积很大,位于古孟斐斯西南约72公里(45英里),一条水道把尼罗河的水引到这个绿洲。
尼罗河是埃及的经济命脉 今天,尼罗河河谷两边的沙漠地区植物稀少,几乎寸草不生,动物难以生存。不过证据显示,古时候这一带的溪谷有很多野生动物,埃及人经常在此狩猎。近代的雨量明显减少,今天更几乎接近零(开罗的年降雨量可能只有5厘米[2英寸])。因此,尼罗河是埃及人生活的希望,民众依傍着尼罗河繁衍生息。
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山脉及邻近地区。季节性的大雨足以使尼罗河上涨,每年7月到9月,河水都漫过两岸。(参看摩8:8;9:5)溢出的河水不单注满灌溉用的沟渠和水池,还带来养分丰富的泥沙,令两岸的土壤更肥沃。由于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极其富饶,圣经也说,罗得所看到的所多玛和蛾摩拉一带水源充足,就像“耶和华的园子,又像埃及地”。(创13:10)不过,漫过两岸的水量年年不同,水量不足时,农作物就会失收,导致饥荒。(创41:29-31)如果尼罗河的水完全漫不过两岸,埃及地就会遭受最严重的旱灾,变成一片贫瘠的荒地。(赛19:5-7;结29:10-12)
作物 埃及的农作物很丰富,主要有大麦、小麦、粗麦(小麦的一种)、麻(制成上等细麻出口到很多地方)。(出9:31,32;箴7:16)当地也有葡萄园、枣椰树、石榴树、无花果树。菜园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包括黄瓜、西瓜、韭葱、洋葱、大蒜等。(创40:9-11;民11:5;20:5)有些学者认为,圣经所说的“用脚……灌溉”(申11:10)是指用脚踩水车,也有可能是指用脚开关灌溉用的水闸。
当邻近地区发生饥荒时,人们通常下到富饶的埃及。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初叶,亚伯拉罕就曾因饥荒下埃及去。(创12:10)埃及渐渐成为地中海一带很多地区的粮仓。公元1世纪,使徒保罗就是在米拉港口登上从埃及亚历山大来的运粮船,经米拉前往意大利。(徒27:5,6,38)
埃及的另一种重要出口产品是纸莎草。纸莎草是制造书写用纸的材料,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区盛产这种草(出2:3;另见伯8:11)。由于没有森林,埃及不得不从腓尼基进口木材,特别是从泰尔港进口雪松,而价值不菲的埃及彩色细麻在泰尔也非常抢手。(结27:7)尼罗河河谷两边的山冈有大量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