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夷商联盟及其内部矛盾:商朝甲骨文、玄鸟、占卜、人祭均出自于东夷,可见商族祖先无疑是出自东夷的玄鸟一支,子姓出自少昊。当初夷商联盟,远征西羌,在中原建立商朝,同时夷人建立商奄国、蒲姑国,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和农业文明。但晚期由于纣王荒淫无道而导致关系破裂,引发战争。周人趁乱入主中原,殷商遗族、商奄国、蒲姑国等十多诸国联合起来反抗周人入侵者。由此看出商与东夷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因此,夷商联盟及其内部矛盾,并没有改变夷商同族、商出自夷的历史事实。
商族始祖神话及其玄鸟图腾,均源自东方海岱文化。相传契为商族始祖,其母简狄为有娀氏之女,帝喾次妃。子姓是商王家族的姓氏,以东夷少昊为远祖,以契为始祖,原先居住黄河下游一带。商族的始祖名契是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落首长。自契受封于商地,其子孙开始于此生息、繁衍。传说舜作为著名的东夷集团首领(孟子曰:舜,东夷之人也),任契为司徒,让他用家庭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殷商文明,很可能有两个先商的源头:使用粗制灰色绳纹的日常烹饪陶器的被统治阶层可能来自豫北冀南的漳河流域,而使用夯土基址、城墙、铜器、文字等有财富和美术价值的宝贵物品的统治阶级,则可能来自东方的海岸地带。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1994年至1996年期间先后发掘了商丘潘庙、虞城马庄、柘城山台寺三个上古文化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殷墟类型文化等诸多文化的年代顺序关系,发掘报告说:“岳石文化一般相信就是历史上的东夷文化,而商出于夷是中国上古史的常识,所以先商文化也许就是岳石文化的一支……殷商文明,很可能有两个先商的源头:使用粗制灰色绳纹的日常烹饪陶器的被统治阶层可能来自豫北冀南的漳河流域,而使用夯土基址、城墙、铜器、文字等有财富和美术价值的宝贵物品的统治阶级,则可能来自东方的海岸地带。

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西部有很多仰韶文化遗址(发源于黄河上中游),南部有不少屈家岭文化(发源于长江中游),东部有大量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源于黄河下游),其中大汶口文化势力影响最大,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而发展出来的,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地区。商周时期黄河中游地区出土的人骨种系复杂,含有南亚、北亚因素,可见古代中原不止是文化多元一体,并且是民族大熔炉。

早期商族以东亚人种为主,但晚期出现东亚人种和北亚人种的混合特征。周人体质上具有明显的东南亚人种特征:低面、低眶、特阔鼻、突颌,和仰韶文化先民高度一致。

河南荥阳薛村遗址早商人骨复原图。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归属于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最接近殷墟中小墓2组。

从上述比较结果来看,汉代潘庙组(距今2000年)和大汶口组(6000年前)、殷代中小墓2组(3100年前)之间的函数值较小, 表明他们在体质特征上存在着较多的一致性。该组与本文标本之间的函数值均属最小者,暗示出二者之间在体质类型上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暗示大汶口文化居民是商族的主源头。殷商中小墓2组具有非常明显接近现代东亚类群的特征,最接近大汶口人,这是整个商族的主体类型。

殷墟中小墓3组的晚期人骨复原图,长着宽大脸盘,具有明显的北亚人种特征,只不过是商族中的少数人而已。殷墟中小墓3组的颅骨可能属于殷商晚期的外来种系,混有北亚蒙古人种特征,暗示商族的部分祖先可能与北方游牧地区的古代居民具有关联性,只不过是个别现象。据学者的推测,殷代中小墓3组墓主人可能是受封的北方贵族,或是政治婚姻的缘故。《史记·殷本纪》载:契的母亲叫简狄,出身于有娀氏。从简狄、有娀这两个名字来看,很可能意味着商人的母系先祖来自华北北部地区的戎狄之民。传说中的契就是商人鼻祖,而契母吞鸟卵而得子的传说似乎与有着鸟图腾传统的东夷族相关,玄鸟乃商人之图腾,商人子姓乃东夷少昊玄鸟之子。商族是有北方母系的有娀氏和东夷父系高辛氏在漳水地区相融合而形成,使得部分商族体质上从东亚人种偏向北亚人种,却与东方诸国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有些人别有用心把个别现象过于夸大化,曲解考古事实。
相传契为商族始祖,其母简狄为有娀氏之女,帝喾次妃。子姓是商王家族的姓氏,以东夷少昊为远祖,以契为始祖,原先居住黄河下游一带。商族的始祖名契是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落首长。自契受封于商地,其子孙开始于此生息、繁衍。传说舜作为著名的东夷集团首领(孟子曰:舜,东夷之人也),任契为司徒,让他用家庭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

截图原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著《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
1、安邱堌堆遗址位于菏泽市东南12公里,佃户屯乡曹楼村东南约100米处。现存堌堆高3米,长宽各500米,四壁较直,断面暴露有文化层。经调查、发掘,遗址堆积甚厚,达4米以上,距今约4500多年,在该遗址发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和晚商依次叠压的文化层。安邱堌推遗址的商文化层是从早商到晚商连续堆积的,这在全国其它商文化遗址中尚属少有,由此证实了学术界关于商文化的分期是可靠的。。
2、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存中商文化和岳石文化并存的文化因素表明,自商代早期后段一直到殷商晚期,济南大辛庄一带一直是商族和东夷族政治、军事活动频繁,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深刻的重要地带。早商文化大辛庄类型的石器、陶器、青铜器明显兼具早商文化二里冈类型的典型特征和岳石文化遗风。两种不同性质的考古学文化共存于同一遗址,这在考古发现中是少见的。“说明这两种考古学文化,既有密切的联系,又能保持各自的文化特性。这样的关系只能是不同族属之间的联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