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49,912贴子:2,667,516
  • 40回复贴,共1

战国时期中国就有的韧性铸铁,西方18,19世纪才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韧性铸铁亦称可锻铸铁,是古代生铁铸件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它是用白口铁在较高温度下经过长时间退火(900℃, 3~5天),使脆硬的碳化铁分解,析出絮状石墨,从而使硬而脆的生铁变为韧性较好的制品。如果铸件表面脱碳而中心部分仍为白口铁,则为韧化处理不完全的韧性铸铁。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韧性铸铁件是洛阳出土的公元前 6世纪战国铁铲。
  战国中期以后,韧性铸铁已在燕、赵、魏、楚等国的广大地域内广泛应用,如湖北省大冶铜绿山出土的战国晚期铁斧和河北省易县燕下都 44 号墓出土的战国晚期铁、六角锄、都具有韧性铸铁的组织。在河南省巩县铁生沟“河三”、郑州古荥“河一”遗址以及渑池、南阳等汉代冶铸遗址出土的大批铁器中,也都发现了韧性铸铁农具和工具。
中国韧性铸铁的发明及使用比欧洲早了2200多年。欧洲韧性铸铁的发现最早见于1722年出版的著作中,黑心韧性铸铁1831年出现在美国,也就是距今不到200年前。


IP属地:上海1楼2018-09-02 11:11回复
    欧洲1722年才出现韧性铸铁,欧洲的炼钢技术大约也是18世纪才出现的,而18世纪正是所谓欧洲工业革命开启的年代,炼钢和炼铁的技术是所谓工业革命的基础,瓦特在18世纪中叶改造了蒸汽机,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蒸汽机,铁路和机车都需要大型钢铁构件,欧洲真正飞跃发展超越中国正是在18世纪以后才开始,距今也就是不到300年时间,而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满清的控制下,正是满遗们鼓吹的所谓“雍乾盛世”,满遗们口中的“盛世”就是中国文明的的衰败和落后的开始,满清就是中国文明的破坏者!


    IP属地:上海2楼2018-09-02 11:26
    回复
      对于铁和钢的历史的讨论才能真正深刻理解2000年来各民族的兴衰历史真相。


      IP属地:上海3楼2018-09-02 11:39
      回复
        @脱非入欧 ,罗马有冶铁业吗?


        IP属地:上海4楼2018-09-02 11:47
        收起回复
          我大汉的雕塑是印象流的,不是写实流的,本质就不一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9-02 17:22
          回复
            dintzy@轻轻啊º◎ 的战斗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继续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9-02 19:53
            收起回复
              雄才


              10楼2018-09-02 21:02
              回复
                @东夷狂人 战国时期中国就有的韧性铸铁,西方18,19世纪才有。
                我对西方不了解


                IP属地:安徽11楼2018-09-03 06:04
                回复
                  既然秦始皇都需要波斯指导了,怎么还需要张骞通西域?牵强附会说相似性的,为什么不说波斯受中国影响呢?反正没证据靠一张嘴胡扯,汉爷爷也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哈哈哈哈


                  12楼2018-09-03 10:28
                  回复
                    纯扯几把淡,张骞通西域前,都不知道新疆的情况,还谈波斯?那么大的事史书有记载吗?说秦始皇陵与秦国国力不匹配,那么金字塔与古埃及国力更不匹配。小尼罗河三角洲能与华北大平原比国力?
                    胡杂鞑子的逻辑就是信口开河自相矛盾。呵呵


                    13楼2018-09-03 10:31
                    回复
                      西平县战国冶铁遗址
                      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558米,南北宽190米,面积11152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遗址上残留有炼炉残壁、炼渣、铁矿石,残铁剑和生活用陶盆、陶罐、陶瓮及建筑材料砖瓦等。另在遗址南(谭山水库南岸)尚存冶炼炉一座。1987年10月29日——11月7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西平县文化局联合对冶炼炉进行抢救性发掘,同时对酒店冶铁遗址进行了试掘,共开5×5米探方一个,2×7米探沟一条,两次发掘面积为39平方米,残高2.25米,炉口残宽2.14米,底部宽1.6米,炼炉内部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椭圆形的锅底装炉缸,炉缸的上口内径东西残宽1.42米,南部残宽1.04米,下部为井筒状,高0.6米,东西宽0.6米,北部因同风沟相连,也应属风沟部分,风沟周围的耐火材料还保留着颗粒状态,离炉缸较远处,耐火材料中 的泥土呈红色,炉子的建造是利用土丘的斜坡先挖一个口大底小井筒,再在南端向底部开一风沟,然后用耐火材料筑炉壁和风沟。探方出土遗物有陶坠、陶盆、陶罐、陶瓮、板瓦、木炭等,从查阅的有关史料与遗址本身采集到标本证明,该遗址自战国延续到晋,除1958年修筑谭山水库时,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人为的破坏,其面积为1700平方米,和因谭山水库冲刷外,保存基本完好。








                      IP属地:上海14楼2018-09-03 13: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