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藻相
缸中的藻的产生情况称为藻相。藻相在海缸中非常重要,可以反应水质的情况,在淡水中虽然不常被提起,但其实也非常重要。
刚开缸时,缸内经常会出现褐藻。褐藻的产生是因为营养盐过多,或者准确地说是无机磷po4过多,经常会产生在系统不成熟或水质震荡,输入过多时。出现褐藻,说明鱼缸生态系统不完善,刚开缸时出现正常,说明水没有完全养好,缸内一段时间没有褐藻后突然新长出很多(注意是很多)褐藻,建议换水并适量减少喂食。
褐藻之后比较常见的藻是绿丝藻,绿藻和绿斑藻。这些藻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可以作为水质好的标志,绿丝藻对水质的要求大于绿藻大于绿斑藻。
水绵,又称蓝绿藻,是一种低等的菌藻。菌藻指的是内部有细菌(一般是光合细菌)共生的藻。这类藻生存能力非常强,并通常有毒,基本没有生物愿意去吃。水绵的出现也代表系统不成熟,在海缸中这种菌藻的大量出现被称为菌群失衡,原因是氮磷失衡(no3:po4)。但淡水玩家不用关注得这么深,只要知道这说明系统不成熟,水质不稳定并且不是最好。只要系统成熟,硝化细菌或其他有益菌群落占领优势,水绵会自己慢慢消退。
绿水:光照太强,水太肥。建议减光换水。另外紫外线杀菌灯对绿水有明显作用。
黑毛藻:同样是一种菌藻,产生原因不明确,据说是co2含量震荡。个人认为是营养盐太少导致的,氮磷失衡可能也是重要的诱因。毕竟co2震荡只会持续一会儿,黑毛藻却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绿毛藻:绿棉藻,产生原因是杂质太多,建议多换纯水。一般出现这种藻缸中tds也是爆表的。我的鼠鱼缸出现绿毛藻后tds测出来1000多。当杂质变少后绿毛会逐渐被绿藻取代。
毛状菌膜其实也是一种菌膜,这个问题到碳源部分再说。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一般来说,干巴巴,容易刷掉的藻说明有机物过多,油乎乎,不容易擦掉的藻说明有机物过少。注意硝化菌不能分解有机物,因此菌藻是唯一可以帮你清理有机物的。对藻本身不要太敌视,藻其实在帮你稳定水质。藻相是水质最真实的体现。
对于菌藻,由于有菌共生,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死它们,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不仅不能改善水质,还会二次污染,非常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
不过对于草缸来说,虽然有部分藻属于有益藻,但由于藻类会和植物竞争,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除掉。下压制藻类的生物是很重要的,但还有更重要的是稳定的水质。曾经有一个理论,就是藻被生物固化后排出体外,再次变成营养盐被藻吸收,所以除藻生物没有用处。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一个强有力的过滤,稳定的硝化系统,以及定时的换水是必须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藻相必须观察刚擦过的缸壁新长出的藻,而不是缸壁上混合的藻。混合的藻会由于有基层藻,使新长出的藻无法辨认。
||
V 下图依次为:绿丝藻,褐藻,绿毛藻和绿藻(前方为绿毛,右面为绿藻),绿水,黑毛,缸壁上混合的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