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儒家吧 关注:17贴子:179
  • 1回复贴,共1
圣人曰:「必也正名」。儒者之教,以「天」为宗,以德为本。源自上古,传承三代,周公始奠,孔子大成,华夏之士,传之无穷。
「天」者,其体无形,其实为「气」,「气」之灵性为「理」,「理」「气」一体,不可分离。「气」无形无相,精微不测,自然流溢,无远弗届。故「天」无所待,不生不灭,无始无终,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气」有「阴、阳」二气,相反相成,名为二气,实则唯一,无无阴之纯阳,亦无无阳之至阴。阴阳消长,循环不已,生生不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往复,动静互本,「生生之谓易」,好生之德为「理」之自然,为德之本。
天之元气,天地万物本生之源,故「天」为万物之本。圣人以实质言之则称「气」,以心识言之则称「理」,浑然一体则称「太一」,太和阴阳则称「太极」,感元气浩大则称「昊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则称「天帝」、「上帝」、「皇天」、或直称「帝」,古圣先贤亦尊其号为「皇天上帝」、「昊天上帝」。古人称之多岐,其实则一。故独言「天」者为造化生生之至尊,天地对称为阴阳乾坤之分形。
其自在之态,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阴阳氤氲而化生万物,犹如水之凝冰。万物自然以气成形,以理为性。「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玄穹宇宙为乾之天、坚实之质为坤之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而成万物。
万物皆气,各有其灵,一物亦各有一物之理。气之理在天地则为神明,在人身则为精神(魂魄)。苍穹天象,日月星宿,地祇山岳、河川湖海,皆有其灵。苍天之灵,五方上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人生天地间,均为天地之赤子,兼有太极两仪之理。「天」成物,分阴阳,立三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天人一体,故有天人相应之说。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三才之理,本于天理。天机造化,阴阳不测,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人之禀赋,固不相同,然天性一也。顺阴阳,参造化,保其天性,日新其德,是为顺天,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于人无不正,不行正道则失之。故儒者人之需,教者人之道。人德有五常:仁义礼智信,皆为天性,非可外求。自反而诚,则可尽心知性,善养浩然之气,日新实行,虽愚顽亦能变化气质,人人可为圣贤。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淫祀无益,自求多福。「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以立身,推己及人可以立人。顺天理,行天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原始反终,知死生之情状」。气无生灭,幽明变化而已。气久凝不动则滞,阴阳相催,浊气溃散,精气升华。「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天地氤氲,阴阳再造。大德圣贤,浩气长存,精微之气与天同在,与圣贤英祖同列。故生死豁达,存则顺,没则宁。
小学之道
识字习礼,学经启蒙【蒙学: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经典:易经 书经 诗经 礼经(仪礼、礼记、周礼) 春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论语 孟子 孝经 尔雅】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行、合三纲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五德
仁:恻隐、孝悌、忠恕、爱人
义:羞恶、勇毅、情谊、正直
礼:恭敬、知耻、秩序、和谐
智:是非、慎思、博学、明道
信:不欺、不伪、不疑、真诚
处世之道
君子谋道不谋食
以正道求富贵
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求仁得仁,见义勇为
爱憎分明,直道而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死生豁达,存顺没宁
儒教道场
儒教道场是儒者赖以祭祀神圣、传承圣学、教化群伦的场所。历史上分为:祭祀神明的坛庙;祭祀祖先的家庙(祠堂);祭祀圣贤的祠庙(孔子祭所称文庙、孔庙,其他先贤祭所称祠);启蒙教化的私塾;集讲学教化、藏书、祭祀功能于一体的书院(公私皆有);官办太学、州、府、县学等官学。今之儒教道场以私塾、书院为主。


IP属地:河南1楼2018-08-17 17:13回复
    好!顶!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2-02 1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