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学
一直以来,有很多同学都问到音箱复刻的问题。严谨来讲,总少不了谈及原版如何如何,它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有哪位大师用过,乃至音箱的设计师是谁,设计的初衷是什么,甚至是当时的历史背景等等等等。本文并不计划具体讲述某一型号的故事,而是通过分析一台吉他放大器的三个要素,帮助大家更好的判断一台音箱的品质等级,希望大家能触类旁通,多多思考。
一、 电路图的设计(对音色贡献比例:40%)。大家都知道,电路是放大器的核心之一(之所以说是之一,请看下文),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风格取向和使用需求。正如你所了解的,你不会拿一台Marshall代替黑脸的Fender,也不会拿Fender去代替Mesa的Rectifier,更别指望5瓦的音箱有很大的headroom。这些区别的核心,都是电路设计,每款电路,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用途。至于电路是如何设计出来的,作为普通的爱好者无需追问,只要记住每种风格对应的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和型号就可以了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5aed5c0b6a1cd1105b672288913c8b0/58865666d0160924766a93ebd80735fae7cd346a.jpg)
上:Fender Champ 5F1;下:Mesa Boogie Mark IV
不同的电路,可以有天渊之别,音色亦然。
二、 布局布线设计(对音色贡献比例:20%)。这点可能不太好认识和理解,所谓布局,意思就是一台放大器的变压器、电子管、电路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怎样合理地安排在底盘的各个位置。布局设计需要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思路与电路设计也有很大的不同,但两者却又紧密相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搭棚方式和PCB电路板方式也属于布局设计的一个部分,它影响到所用的材料和工艺,以至影响音色(请参考我之前的文章《点对点搭棚VS PCB电路板》)。至于布线,即各种线的走向安排,它涉及到信号是否受其他干扰或者相互干扰、底噪的水平、啸叫的风险以及放大器的耐用性等等,历史上很多放大器都在这点上吃过亏,备受争议。终上所述,布局设计也相当重要。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f72be61c111728b302d8c2af8fdc3b3/bc1dd4160924ab184959d0c739fae6cd7a890b6a.jpg)
上:Dumble ODS;中:Boogie Mark II;下:Boogie Lone Star
三者的电路架构基本相同,但布局设计就大不相同。
三、 生产制作水平(对音色贡献40%)。这一点看上去似乎容易理解,制作水平高,音色当然就会好。但怎样判断制作水平高低呢?
1、 材料。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材料对音色的影响最大,于是就有了“看”的一派。他们强调零件用网上流传的,大家都说好的、合适的,例如某某品牌的变压器,型号众多又复古工艺,又讲究电阻的材质,电容的品牌和介质。我之所以称之为“看”派,是因为这一派认为只要看上去对,音色一定错不了。而我选的则是“听”派,因为在我的无数次实验中,发现“看”有很大的弊端。举例来说,即使是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电容,不同年代会表现出差别很大的音色,一些复刻的电容或者是变压器,也没有宣传或者大众鼓吹的那么好,还是靠“听”来得更实在。所以如何选材料,成为了衡量制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生产方式。这点也好理解,比如大批量生产与手工制作就有很大的区别,批量生产的还可以按制作成本再细分,手工制作的也可以按制作者水平来划分。不管怎样,对音色的影响,无外乎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关键的地方做好,减少瓶颈,就会提升音色水平。例如Mesa虽然是大批量生产的PCB电路板,但一直坚持人工设计电路板走线,并且用较优质的零器件,所以在批量生产的产品中还算过得去;Tone King、Bogner的电路板也是相当考究,有各自的追求;而有些放大器虽然标榜的是手工搭棚,但因为操作者认知水平有限,几乎没有细节,样子虽然做得好看,声音却总难登雅堂。
3、 设计和制作者自身的水平。这点是最难看明白的,甚至极少人懂得看。历史上设计和制作吉他音箱的大师并不多,除了Alexander Dumble和 Trainwreck的Ken Fischer外,或许你还能说出Leo Fender和Jim Marshall,但这两位都不是亲自设计动手的,只是把把关,他们背后的能人,往往就被忽视掉。现今欧美依然有很多高人,虽然还不一定能称作大师,但依然是可以放心肯定的。
这3点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人”在这个环节中所起的作用。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5d3c9d17e8b4710ce2ffdc4f3cfc3b2/3e6d0d24ab18972b0b75313aeacd7b899f510a6a.jpg)
上:元年JTM45;下:某品牌JTM45复刻
复刻虽然也同样好看,用的零器件也都被称为“对”,但还是难以与原版相提并论。
按以上三大点,我们判断一台音箱的实际水平,就更有依据了。虽然每一点的“对音色的贡献”的百分比只是一个大概数,但基本可以看出各自的比重。以做复刻为例,现在市场上众多的JTM45复刻品牌,为何售价都有不少的差距,Dumble的ODS复刻,各个品牌的价格差距更加大。按照上述第一点的电路设计,第二点的布局布线设计,所有复刻版基本都是相同的,做好这两点,也只有60分。那么差距就体现在“第三点生产制作水平”上了,这一点则是决定你处于60到100分之间的哪个位置。我曾经对比了几大品牌的Marshall复刻,以及市面上大部分的Dumble复刻,确实能看出、听出不同的级别来,并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两个品牌完全同水平的。简单地说,同一电路和布局,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音色水平,这也是市场定价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对于电路和布局只占60%的这个观点,或许你会不同意甚至强烈反对,没关系,我还要加上一条,如果在制作水平这个环节上做得实在差,还得再扣分,连60分都没有。现实中这种例子我见过不止一次。总之三要素相互关联,缺一、短一都不可。
一直以来,有很多同学都问到音箱复刻的问题。严谨来讲,总少不了谈及原版如何如何,它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有哪位大师用过,乃至音箱的设计师是谁,设计的初衷是什么,甚至是当时的历史背景等等等等。本文并不计划具体讲述某一型号的故事,而是通过分析一台吉他放大器的三个要素,帮助大家更好的判断一台音箱的品质等级,希望大家能触类旁通,多多思考。
一、 电路图的设计(对音色贡献比例:40%)。大家都知道,电路是放大器的核心之一(之所以说是之一,请看下文),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风格取向和使用需求。正如你所了解的,你不会拿一台Marshall代替黑脸的Fender,也不会拿Fender去代替Mesa的Rectifier,更别指望5瓦的音箱有很大的headroom。这些区别的核心,都是电路设计,每款电路,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用途。至于电路是如何设计出来的,作为普通的爱好者无需追问,只要记住每种风格对应的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和型号就可以了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5aed5c0b6a1cd1105b672288913c8b0/58865666d0160924766a93ebd80735fae7cd346a.jpg)
上:Fender Champ 5F1;下:Mesa Boogie Mark IV
不同的电路,可以有天渊之别,音色亦然。
二、 布局布线设计(对音色贡献比例:20%)。这点可能不太好认识和理解,所谓布局,意思就是一台放大器的变压器、电子管、电路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怎样合理地安排在底盘的各个位置。布局设计需要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思路与电路设计也有很大的不同,但两者却又紧密相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搭棚方式和PCB电路板方式也属于布局设计的一个部分,它影响到所用的材料和工艺,以至影响音色(请参考我之前的文章《点对点搭棚VS PCB电路板》)。至于布线,即各种线的走向安排,它涉及到信号是否受其他干扰或者相互干扰、底噪的水平、啸叫的风险以及放大器的耐用性等等,历史上很多放大器都在这点上吃过亏,备受争议。终上所述,布局设计也相当重要。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f72be61c111728b302d8c2af8fdc3b3/bc1dd4160924ab184959d0c739fae6cd7a890b6a.jpg)
上:Dumble ODS;中:Boogie Mark II;下:Boogie Lone Star
三者的电路架构基本相同,但布局设计就大不相同。
三、 生产制作水平(对音色贡献40%)。这一点看上去似乎容易理解,制作水平高,音色当然就会好。但怎样判断制作水平高低呢?
1、 材料。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材料对音色的影响最大,于是就有了“看”的一派。他们强调零件用网上流传的,大家都说好的、合适的,例如某某品牌的变压器,型号众多又复古工艺,又讲究电阻的材质,电容的品牌和介质。我之所以称之为“看”派,是因为这一派认为只要看上去对,音色一定错不了。而我选的则是“听”派,因为在我的无数次实验中,发现“看”有很大的弊端。举例来说,即使是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电容,不同年代会表现出差别很大的音色,一些复刻的电容或者是变压器,也没有宣传或者大众鼓吹的那么好,还是靠“听”来得更实在。所以如何选材料,成为了衡量制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生产方式。这点也好理解,比如大批量生产与手工制作就有很大的区别,批量生产的还可以按制作成本再细分,手工制作的也可以按制作者水平来划分。不管怎样,对音色的影响,无外乎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关键的地方做好,减少瓶颈,就会提升音色水平。例如Mesa虽然是大批量生产的PCB电路板,但一直坚持人工设计电路板走线,并且用较优质的零器件,所以在批量生产的产品中还算过得去;Tone King、Bogner的电路板也是相当考究,有各自的追求;而有些放大器虽然标榜的是手工搭棚,但因为操作者认知水平有限,几乎没有细节,样子虽然做得好看,声音却总难登雅堂。
3、 设计和制作者自身的水平。这点是最难看明白的,甚至极少人懂得看。历史上设计和制作吉他音箱的大师并不多,除了Alexander Dumble和 Trainwreck的Ken Fischer外,或许你还能说出Leo Fender和Jim Marshall,但这两位都不是亲自设计动手的,只是把把关,他们背后的能人,往往就被忽视掉。现今欧美依然有很多高人,虽然还不一定能称作大师,但依然是可以放心肯定的。
这3点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人”在这个环节中所起的作用。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5d3c9d17e8b4710ce2ffdc4f3cfc3b2/3e6d0d24ab18972b0b75313aeacd7b899f510a6a.jpg)
上:元年JTM45;下:某品牌JTM45复刻
复刻虽然也同样好看,用的零器件也都被称为“对”,但还是难以与原版相提并论。
按以上三大点,我们判断一台音箱的实际水平,就更有依据了。虽然每一点的“对音色的贡献”的百分比只是一个大概数,但基本可以看出各自的比重。以做复刻为例,现在市场上众多的JTM45复刻品牌,为何售价都有不少的差距,Dumble的ODS复刻,各个品牌的价格差距更加大。按照上述第一点的电路设计,第二点的布局布线设计,所有复刻版基本都是相同的,做好这两点,也只有60分。那么差距就体现在“第三点生产制作水平”上了,这一点则是决定你处于60到100分之间的哪个位置。我曾经对比了几大品牌的Marshall复刻,以及市面上大部分的Dumble复刻,确实能看出、听出不同的级别来,并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两个品牌完全同水平的。简单地说,同一电路和布局,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音色水平,这也是市场定价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对于电路和布局只占60%的这个观点,或许你会不同意甚至强烈反对,没关系,我还要加上一条,如果在制作水平这个环节上做得实在差,还得再扣分,连60分都没有。现实中这种例子我见过不止一次。总之三要素相互关联,缺一、短一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