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象要趁早
周三小象对宜人贷这个平台的整体情况做了一个观察,也给出了一个基础的态度,今天想以它为例再深入聊聊计划类产品中暗含的博弈问题。
之前小象曾不停的跟大家强调,现阶段的整改验收以及备案,其实主要在调整资金端的结构,也可以理解成资金运用端,监管希望平台方在资金运用端保持同质化并专注于资产端的竞争,这样才能发挥P2P在普惠金融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大家不要觉得小象说的这些话太官方,如果不是P2P在普惠金融领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围绕着它所产生的那么多负面影响,就足以让监管把它给取消掉了,也不可能动用这么多的监管资源,然后出台这么多的具有法律效率的文件来保障这个行业的存在和发展。
所以大家要意识到,监管的出发点,是为了更长远的目的,不会因为某些大型平台的投资人数量众多,就改变了核心的监管思路,而作为投资人的我们越早意识到这一点,就越早能够稳定自己的投资心态,不会因为这段时期的不确定性而变得过于焦虑。
那么就开始今天的正式议题吧,我们已经看到了,宜人贷的资产端是自营的而且均为无抵押信用贷款。这也是为什么小象说它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因,由于规模比较大,所以它所面向的人群已经非常宽泛了。
在过去我们对于宜人贷的把握,主要来自于其质量保障服务协议,这个协议是一笔专项资金,提取来源是宜人贷自身的服务费,提取比例会以平台整体的静态坏账率为基础,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随着这个质量保障服务协议本身的不合规,这份保障的力度也正在被削弱,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旦结构被打开后,同质化资产类型的市场化竞争。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迷惑了,小象再换个角度跟大家解释一下吧。
从宜人贷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它有部分散标产品,但是占比非常小,目前显示的借款利率是12%,借款期限是36个月,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
我们再来看一下借款端对应的实际年化利率究竟是多少吧。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宜人贷的借款计算器申请金额一栏显示的是“期望到手金额”,也就是说这个金额跟合同金额是不符的,相差部分依然要纳入到融资成本中,类似于砍头息。这里我们设定一个最低申请额2万,然后期限选择36个月,用户资质方面我们选择目前占比较多的“一般”。
可以看到加上多出到手金额的那3800元,借款人实际要付出的综合融资成本为17398.82,换算成年化利率则接近47%。
这样看来,即使跟散标相对比,利率差距也已经接近两倍了,如果是计划类产品,就更为悬殊了,虽然平台方帮助投资人解决了回款后本金和利息的资金使用效率,但原则上应该更高而不是降低了,也就是说如果每期回款,由投资人自己选择再次出借那么实际获得的收益要高于计划类产品给出的期待年化收益,可见计划类产品对于平台来说的盈利空间有多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小象这段时间总是在强调这个争议点的原因所在了。
所以说,结构的打开甚至会促进利率的市场化,有望实现借款人的融资成本下降的同时投资人的出借收益的提高,并且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下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各个平台的竞争角度也会更倾向于资产端,而不是过去的资金端。
当然这只是小象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最终还是以实际备案结果为准。
最后我会把57号文中相关部分的原文放出来,希望大家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
一个普通投资者的网贷观察日记,真实,独特,也犀利!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小象原创,如若转载,请联系小象获取授权,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