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吧 关注:8贴子:389
  • 0回复贴,共1

可控核聚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类现在做的是优化,比如三根,四根,五根的冷却装置第一壁,十年来托卡马克体的研究进展和物理,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突破,已经形成新的数据基础,因此技术风险小得多了(微波管和人造金刚石板),看托卡马克体的问题,1:等离子体的反常运输问题和高能中子的处理问题(因为氘氚聚变堆中释放的中子能量高达14MeV,远高于裂变堆释放的中子能量,而且无法用磁场束缚,对器壁构成巨大威胁),2:破裂不稳定问题:这是托卡马克上观察到的最危险,最让人费解的一种非线性过程,等离子体在表面看起来正常维持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下发生剧烈膨胀,放电熄灭,等离子体能量被大量抛向器壁。核聚变还有其他的方向
惯性约束法:惯性约束核聚变依靠几毫米小球内几毫克氘氚气体爆炸形成大量热能来发电(核聚变本质上依旧是烧开水)每秒如果发生三,四次并且持续下去,这几毫克氘氚气体相当于百万千兆的发电站,目前ICF途径的聚变三乘积(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约束时间三者乘积)比MCF低2-3个数量级,ICF是短脉冲(约束时间仅仅10的-9次方秒)间断运行的,堆芯为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ICF比MCF简单多了,问题是在于激光能力转换为等离子体能量的效率太低了,还不到5%,目前驱动器的公路达不到聚变点火条件,以及超热电子对燃料预热产生辐射不均匀并引发等离子体体不稳定性扰动(解决办法:有人提出用高能粒子束做ICF大的驱动源,缺点:建造离子加速器作驱动器会让系统变得复杂,同时成本大大增加,这是钱的问题)
ICF的传热,排灰和高能中子处理是最严重的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人类提出了非常规核聚变途径,例如:常温核聚变,L子催化核聚变,以及气泡核聚变。
这些核聚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需要外界给予超高温条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如室温附近)发生核聚变反应。
但是由于实验可重复性太低,大家都抱有怀疑的意味,1989年3月,pons和Fleischmann等人提出的在室温条件下电化学实验中观察到的核聚变反应,即室温核聚变过程,对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都是不可思议的。它与半个世纪以来人类获得的关于核反应理论相矛盾,而且观察结果也很难说明实验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对于气泡核聚变。。。。由于气泡内的参量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气泡内到底发生了什么,谁都不知道,只能猜,科学追求的严谨,你靠猜谁给你钱?所以常温核聚变反应由于人类物理学认知问题,无法解释具体过程,不过μ子催化核聚变反应还是比较清楚的,我们目前的MCF和ICF都仅仅只是把氘核,氚核的聚变反应看成两个带电粒子简单碰撞过程(量子隧道效应和电磁学原理可推知,需要一个极高的温度)但人们忽略了一点:氚核和氘核都是由个1质子和1-2中子组成的体系,这样的体系肯定和若干个核子组成的重原子核有很大不同,如果我们用μ子把轻核外部电子替代以后,很可能核的稳定性会大大下降,从而使两个核之间的聚变变得更容易,如果我们能弄清这种作用的规律和方式,我们就能用低得多的代价实现可控核聚变。
μ子比电子重200倍,这说明它不会参加强相互作用,因此能穿透很厚的物质层而不发生核作用,同时μ子也是不稳定的,会自发衰变,其平均寿命为2.2*10的-6次方s。除质量和稳定性外和电子几乎一模一样。
在μ子性氚原子核μ子型氘原子组成的μ子性分子中,两个核之间距离比普通分子小得多,核聚变反应的几率可以提高80多个数量级,同时受μ子影响,核的稳定性很可能会大大降低,进一步提高聚变反应的几率。
这是目前的一个方向。综合上面可以发现,核聚变反应其实已经实现了,现在做的是优化。


IP属地:安徽1楼2018-01-28 00: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