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8年1月19日。位于昆明城市中心的景星街、市府东街等多条街道上,看不到临时过渡摊位的身影。老街片区景星街、市府东街的200余户临时摊位将被清理,为打造一条“靓丽、有特色的旅游商业步行街”而进行业态调整和提升。
在这里,老住户和老店家比比皆是。对他们来说,这里不光是谋生的场所,更是存放着往昔回忆和老主顾生意往来的牵绊之地。离别在眼前,再见很遥远。
昆明老街片区的氛围吸引了无数人,从年轻人到老人。在拥挤的老街中央,一对年轻情侣轻抚亲吻
李春华从家里急匆匆赶来,去收拾他那个已经经营了七八年、仅有4平方米大小的临时摊位。
市府东街的临时摊位都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李春华要将自己货柜上的茶具等货物重新装盒,收进箱子,搬离。通知上写的是“19日前搬离”,但15日早上,隔壁的商铺老板便通知他,市府东街上的所有商铺要在15日之前搬走,留给他的时间突然只剩下半天了。
昨天下午6点,商贩将临时摊位上的货品搬走,迁往昆明老街片区新珠宝大楼负一楼
装好货物,他把箱子搬进了景星街的临街商铺。这个新铺子有30平方米,年租金30万元。他打算顺应市场,在这里将生意转型为纯手工精品。
今天,景星街的临时摊也将如市府东街那样,全部搬迁,清理干净。
一
搬迁的最后期限是1月18日。
景星街与吉祥巷交界的路口,王丽莲正低着头编一根棕色的绳子。她的手很灵活,双手手指合作无间,缠绕着几颗翡翠珠子,她时不时抬起头看看过路的人,吆喝几声“清仓甩卖,最后几天了”。
离拆迁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商家的告示每天都在变
景星街比往日更加杂乱,路上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搬迁的人上上下下,偶有人走到王丽莲的摊位,看几眼,问问价格,又转身走了。把客人翻动过的货物摆整齐,王丽莲便继续低头编她的绳子。她是景星街上编绳子编得最好的珠宝商之一,许多人特地找来,只是为了让她编绳子,所以,生意清淡的时候,她靠卖自己手编的绳子,一天也能赚100多元钱。
街上,和王丽莲一样,贴出“清仓甩货”告示的摊位越来越多,一个卖古玩的摊位“搬迁处理,最后几天”的告示上,“几”字被涂改成了“1”;卖彩宝小挂件的姑娘喊出了每件20元的价格,引得摊前许多人前来淘宝;竹杯摊上的甩卖价从每个10元变成了“10元两个”;隔壁卖珍珠饰品的三个年轻伙子扯着嗓门大喊“买一送一,见钱就卖”,这是他们在这条街上最后一天的营生。卖完摊上的货,三个人就打算回家过年,不再做这门生意了。
16日下午2点,必购珠宝城斜对面的路口,一个已经被收拾干净的铁棚正冒着火花,拆迁工人用焊枪将棚顶割断,仅半个小时,这个挡在路口的铁棚就变成一片废墟。隔壁的铁棚下,十多个顾客正紧张地挑着铺在摊位上的翡翠镯子,全然无视旁边的拆迁。摊主站在铺内,淡定地盯着挑挑拣拣的顾客,时不时添上一句,“最后一小时!最后一小时!”被铺在摊位上的玉镯每只仅卖100或50元,有人拿着红色的小筐,一只一只地往筐里挑拣自己满意的样式,时不时还用手机拍张照片发送出去,与那一端的人商议是否要买。
摊位要拆除了,不少商贩都打上打折处理货物的告示
景星街拆除第一个摊位的前一天,市府东街的临时摊位被全部推倒,街面上,铁皮、钢架和摊主们遗弃的货柜散落各地,连同市府东街的路牌一并埋在废墟中。
拆除工作暂时不会波及王丽莲,她还有半天的时间可以抓紧甩货。摊位拆除后,她将作别每天200元租金的简易摊位,回重庆老家看望父亲。至于之后在哪里租铺子。她还没有想好,但她不打算就此离开或放弃她的生意。“亏本我也要坚持。”
二
王丽莲所说的“坚持”,是坚持留在景星花鸟市场做生意。她的店铺原本就在世代景星珠宝城里,但生意不好,她不得不放弃珠宝城里的大铺面,租了一个仅有1.5米宽却价格高得无人轻易敢租的临时摊位。现在,面对对面租金高昂的景星珠宝市场,她犹豫了。
为了解决被拆迁临时过渡性商户的生活和经营问题,护国街道办事处在发布通报之前就表明:已经提供了昆明老街片区新珠宝大楼负一楼约150个铺面,以及景星珠宝大楼四楼约70个铺面,给合乎业态的商户入驻经营。
但是,一楼的商铺每年租金20多万元,王丽莲负担不起;负一层的空气流通不好,新市场的客流量也是未知数,这让她决定不凑租铺的热闹,回家休息几天再做打算。
和王丽莲所处的绝佳位置不同,王红春的摊位在无人踏足的景星街端头。但在市府东街集体搬离的那天,他的摊位也被一起拆除了。不过,很早之前他便在新建的景星珠宝市场负一层租了一个小铺面,摊位被拆除的第二天,他就将货物搬进了新铺子。
昆明老街片区新珠宝大楼负一楼将是不少商贩的新落脚点
王红春卖的是天然奇石,他在景星街设立临时摊位时便来到这条街上了,当时,所有摊子的位置都是抽签决定的,他抽到了街上最偏僻的位置,尽管租金少了几百元,生意差得却不是一点半点。所以,他又在街的中段以双倍的价格租了两个摊位做生意,平时由妻子守着,他则坐在游客罕至的摊位上等待顾客,无聊时还会照着谱子吹笛子,喧闹的街上便多出了一丝悠扬。
王红春搬迁那天,在负一层遇到了正在擦玻璃柜的毛建林。他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将铺子装修完毕,货也整齐摆好了。周围的店铺都还在装修,灰尘遍布,裁切机器声音很刺耳,但毛建林几乎每天都会来开店。卖古玩杂货十多年,毛建林拥有自己的一批老顾客,只要顾客一个电话,他便会来店里。
毛建林还是进驻新市场负一层的第一批商户。他所在的临近甬道街的过渡市场已在去年12月底全面关闭,大部分卖古玩珠宝的商户早早就占据先机,选了较好的位置进驻。
尽管搬进负一层,王红春对日后的生意似乎也没多少自信。做生意20多年,他深知一个新市场的过渡期非常长,至少前三个月,他要做好“连租金都亏掉”的准备。“临时摊位拆除,会损失很多客流,到时候市场还能不能起来都不知道。”
但毛建林对此很淡定。他在陕西、甘肃的文玩市场做过生意,这让他能摸清一个新市场从无到有的规律,“上面(街面临摊)拆了以后,利用电梯口的电子屏进行宣传,还有一楼大厅的导览电梯指引通到负一层,过渡上三个月到半年,市场就能带动起来了。”考察过昆明许多花鸟市场,毛建林仍觉得景星花鸟市场是最好的,“这里临近步行街,人流量大,慢慢就又能起来。”
新的铺面已经开始装修准备开业
新的景星珠宝市场预计在2月1日开业。毛建林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他希望届时这里所有的商铺都能如约开张,迈出炒热新市场的步伐。
与王红春一样舍不得街面临摊的商户并不少。覃吉礼就是其中的一个。从必购珠宝城搬出来后,他把新铺子安在甬道街上。修缮一新的甬道街拥有全新的面貌,仿古的门面整齐划一,街道干净而空旷。这里一间10平方米的铺子每年租金十多万元,有两层楼,但二楼做生意不便,许多人仅拿来作为仓库使用。虽然都是临街铺面,但整条街道尚未打通,所以行人稀少。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商户已经整装开张。
新铺开张20多天,覃吉礼没做成什么生意,他期待道路开通后能够转变这种局面。他在景星花鸟市场做翡翠珠宝生意已经20多年,甬道街还没升级改造的时候就已经混迹于此,在他的印象里,甬道街临摊密集,即便工作日也摩肩接踵的时候,就是生意最好做的年头。“临摊如果都没了,对我们的生意会有影响,临摊还是会带动很多人气的。”
三
修缮一新的甬道街,让许久未踏足此地的翟砚军有些错愕。他险些认不出这是那条他小时候经常钻进钻出的热闹小街了。
以往生意红火的老马肉串,排长队的景象不见了
那时,翟砚军还在长春小学上学,母亲的单位在正义路,中午放学时,他常背着书包穿过甬道街,和母亲在光华街的“腾冲大救驾”饭馆打饭。吃完饭,又不想午睡,他就跑到甬道街上去玩。
甬道街上有四排铁皮搭的摊位,路很小,拥挤到连单车都骑不过去。两边的老房子则被摊位挡住,看不出轮廓,但抬起头,却能看见屋外挂着各色衣服,到饭点时,烟囱里飘出来的烟也提醒着路人,这里面住着人家。
“视野里的,都是可看的东西,小孩子没钱买东西,但就觉得好玩”,在翟砚军的记忆里,整个花鸟市场除了卖花鸟鱼虫,还卖各种日用品和小孩玩具,他儿时珍贵的玩具大多来自此处。到长大一点,他还曾在后来新建的珠宝大楼里买过一把现写的折扇,卖扇子的老头为他题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句,后来因为糊了墨,价格从15元降到10元。那时正巧有个老外来买国画,老板报价200多元,老外给钱的时候,老板却又说“100多就行了”。“现在没这样的人了。”
景星花鸟市场承载着一代昆明人的记忆
成年后,翟砚军还时常到文明新街淘旧书,旧小说、连环画报都是当废品来卖,街上有许多卖古董字画的商店,而他也将这里的字画当做画展来看。
多年以后,翟砚军化名“小民老二”,以漫画为生。他的画里时常出现老昆明的市井景象,那些充满古韵的建筑及趣味的市井生活场景,在他的笔下幻化成许多备受年轻人喜欢的亮点。翟砚军说,他画的或许并不是景星街,但却深受儿时在这里生活的影响,画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影子。
其实,整个昆明老街片区原本并无花鸟鱼虫售卖,这里旧时最多的是金铺、书屋、食肆及医馆,到上世纪80年代时,喜欢玩花鸟的老玩友才悄悄地在胜利堂前面的小公园互相交流,并逐渐公开售卖,最后形成一个花鸟鱼虫交易市场。
因为从小生活在景星街附近,漫画家杂师见证了整个景星花鸟市场的诞生。他仍记得,景星街和文明新街上各有一家茶馆,茶馆里有人说评书,一角钱一杯绿茶,坐下便可听书,买不起茶的小孩则趴在窗沿上蹭着听。在为风之末端《昆明旧时光》一书画插图时,杂师曾画过一幅《大众茶室》,描绘的便是这样的场景。
景星花鸟市场缺的不是热闹和拥挤
花鸟市场形成后,这里成了昆明市民的乐园,孩子们蹲在胜利堂门前斗蛐蛐,老头儿在小公园里逗鸟,周末则会迎来一批又一批闲逛的人。杂师记得,他的第一条狗便是在这个市场里买的。养了一周之后,在父亲的要求下,又在市场里卖了出去,他至今仍然羡慕那位被父亲带来买狗的小买主,“因为大人支持在家里养小动物啊。”
有了花鸟市场,旅游的人慕名而来。于是,有花有鸟、上演着老昆明市井生活的景星花鸟市场逐渐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甚至有许多外国人拿着相机拍这里的老建筑。随着玉石珠宝市场的兴起,薄利的花鸟鱼虫市场业态逐渐往珠宝行业倾斜,慢慢地,景星花鸟市场变成了以珠宝为主的市场,和花鸟鱼虫形成鼎立之势。
四
鼎立局势可能要被打破。
王丽莲还在考虑“去哪租铺子”时,站在甬道街尽头的周玉清却在苦恼如何将她手里近20万元的压货销出去。
自周玉清的鸽子摊被拆除到现在,她每天都会搬着凳子坐在摊位的原址,等着老顾客上门。有些人留了她的电话,打电话订货,她也将货物送到这里交接。这种“无实物售卖”的模式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到如今,周玉清家中还养着七八百只鸽子、茶花鸡、鹦鹉等活物,以及鸟食等货物。
集中于景星街、市府东街的临时性经营摊位有200余户,大家都在忙着收摊、甩货
与周玉清结伴的,还有同样做了20多年生意的张继林和罗敏。罗敏的家原本就在甬道街上,老房子拆迁后全家搬离了此处,但卖鸽子的生意却搬不走。她那用铁皮搭起来的鸽子棚仍顽强地依偎在一幢已经修缮好的老房子边上,棚子里搭着一墙的鸽笼,住着仅剩的几只鸽子,随手搭的货床上还有一些鸽签和鸟食。施工团队已经将工程修到了她的鸽子棚前,她依然希望坚持到最后一刻,在鸽子棚拆除前尽量将存货卖掉。
并不是许多人都像罗敏这样存货所剩无几。胜利堂的门前,不少原本在市场里做生意的人都搬着凳子坐成一排,遇到路过的人,便开口问:“要不要小狗?要不要兔子?要不要鸽子……”张继林搬迁之后,把鸽子和观赏鸟都养在家里,但每天他也如常到市场里来走动,“现在没地方卖,没事情做,干别的也不会,我也习惯在这里了,老顾客留个电话就可以送货。”张继林原本想咬咬牙租个商铺,不再租临摊,但听说他卖的是活物,招商办公室拒绝了他。显然,花鸟鱼虫这类东西并不在“合乎经营业态”的范围。
气味和卫生,是花鸟鱼虫类商户们最大的软肋,花鸟市场也常常因为类似原因遭人抱怨。这次,这类商户成了老街业态调整的牺牲品。
不少商贩开始搬走自己的货物
同样被拒绝的,还有68岁的华大娘。她年轻时从四川举家迁居昆明,到今天,她做鸟食生意已经28年了。甬道街临摊还未拆除时,一家人都在这条街上谋生,最多时,有7个摊位都是华大娘和她的儿女的,她卖鸟食,儿女们卖工艺品。现在,孩子们把生意搬进了珠宝大楼里,未能进楼的华大娘则带着她的鸟食,从甬道街搬到景星街,再从景星街搬到如今已经关闭的过渡市场。
过渡市场关闭时,卖花鸟鱼虫品类的商铺以市场门口作为过渡,支起一些零散的小摊。2018年1月12日,过渡市场的简易房被全面拆除,临摊也被遣散,手里仍有五六万元压货的华大娘心有不甘,每日仍然从家里带来货物,坐在木板搭起的简陋摊位前售卖。起先管理者还来驱赶,后来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货物放在脚下,有人来问询时才拿货,顺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联络。
近三十年时间植根于此,华大娘不愿再另找售卖市场,一来其他市场并不理想;二来如果到时市场重新为他们开辟了售卖位置,她会进退两难。
守着景星街上唯二的鸽子棚,赵英杰并不像其他鸽商那么忧心,他的存货并不多,等处理完货品,就打算撤了。来昆明十多年,他做过无数行当,鸽子卖不成了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另外找一个行当做就是了,“剩下的两只鸽子,到时候一放飞,就走了。”
同样,市场周边的鱼市场的商贩也在收整铺面
摊位挨着景星花鸟珠宝世界大楼,卖观赏鱼的毛大娘也很豁达。在这儿,仅剩的几家水族馆也被要求“不得将货物延伸到街道上”,靠着墙、没有铺面的摊位则要拆除。做观赏鱼生意十多年的毛大娘原本打算坚持到拆除的最后一天,不料家中有人亡故,她只好提前收拾东西。在她看来,这次的升级免不了和之前一样,拆一段时间,因为市场没有人气,又不得不让临摊重新回归。“珠宝大楼里没有生意,需要小摊贩互相拉扯。(停业)时间不会长的。”
下午3点,周玉清送完货,又赶着回家去喂鸽子,她起身拍了拍她的红色长款羽绒服,走向电动车,开锁,伴随着嗡嗡的电机声消失在街头。
夜色里,商贩收拾自己的货物,打包
夜色将近时,华大娘开始收拾她的货物。新的一天,她仍将如常出现在这里。这种日子什么时候能结束,她也不得而知。其实,大多数人都像她一样,心中似乎有一种默契,期待这种无言的守候能够换来一片谋生之地。
“等。只能慢慢等。”她说。
在这里,老住户和老店家比比皆是。对他们来说,这里不光是谋生的场所,更是存放着往昔回忆和老主顾生意往来的牵绊之地。离别在眼前,再见很遥远。
昆明老街片区的氛围吸引了无数人,从年轻人到老人。在拥挤的老街中央,一对年轻情侣轻抚亲吻
李春华从家里急匆匆赶来,去收拾他那个已经经营了七八年、仅有4平方米大小的临时摊位。
市府东街的临时摊位都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李春华要将自己货柜上的茶具等货物重新装盒,收进箱子,搬离。通知上写的是“19日前搬离”,但15日早上,隔壁的商铺老板便通知他,市府东街上的所有商铺要在15日之前搬走,留给他的时间突然只剩下半天了。
昨天下午6点,商贩将临时摊位上的货品搬走,迁往昆明老街片区新珠宝大楼负一楼
装好货物,他把箱子搬进了景星街的临街商铺。这个新铺子有30平方米,年租金30万元。他打算顺应市场,在这里将生意转型为纯手工精品。
今天,景星街的临时摊也将如市府东街那样,全部搬迁,清理干净。
一
搬迁的最后期限是1月18日。
景星街与吉祥巷交界的路口,王丽莲正低着头编一根棕色的绳子。她的手很灵活,双手手指合作无间,缠绕着几颗翡翠珠子,她时不时抬起头看看过路的人,吆喝几声“清仓甩卖,最后几天了”。
离拆迁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商家的告示每天都在变
景星街比往日更加杂乱,路上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搬迁的人上上下下,偶有人走到王丽莲的摊位,看几眼,问问价格,又转身走了。把客人翻动过的货物摆整齐,王丽莲便继续低头编她的绳子。她是景星街上编绳子编得最好的珠宝商之一,许多人特地找来,只是为了让她编绳子,所以,生意清淡的时候,她靠卖自己手编的绳子,一天也能赚100多元钱。
街上,和王丽莲一样,贴出“清仓甩货”告示的摊位越来越多,一个卖古玩的摊位“搬迁处理,最后几天”的告示上,“几”字被涂改成了“1”;卖彩宝小挂件的姑娘喊出了每件20元的价格,引得摊前许多人前来淘宝;竹杯摊上的甩卖价从每个10元变成了“10元两个”;隔壁卖珍珠饰品的三个年轻伙子扯着嗓门大喊“买一送一,见钱就卖”,这是他们在这条街上最后一天的营生。卖完摊上的货,三个人就打算回家过年,不再做这门生意了。
16日下午2点,必购珠宝城斜对面的路口,一个已经被收拾干净的铁棚正冒着火花,拆迁工人用焊枪将棚顶割断,仅半个小时,这个挡在路口的铁棚就变成一片废墟。隔壁的铁棚下,十多个顾客正紧张地挑着铺在摊位上的翡翠镯子,全然无视旁边的拆迁。摊主站在铺内,淡定地盯着挑挑拣拣的顾客,时不时添上一句,“最后一小时!最后一小时!”被铺在摊位上的玉镯每只仅卖100或50元,有人拿着红色的小筐,一只一只地往筐里挑拣自己满意的样式,时不时还用手机拍张照片发送出去,与那一端的人商议是否要买。
摊位要拆除了,不少商贩都打上打折处理货物的告示
景星街拆除第一个摊位的前一天,市府东街的临时摊位被全部推倒,街面上,铁皮、钢架和摊主们遗弃的货柜散落各地,连同市府东街的路牌一并埋在废墟中。
拆除工作暂时不会波及王丽莲,她还有半天的时间可以抓紧甩货。摊位拆除后,她将作别每天200元租金的简易摊位,回重庆老家看望父亲。至于之后在哪里租铺子。她还没有想好,但她不打算就此离开或放弃她的生意。“亏本我也要坚持。”
二
王丽莲所说的“坚持”,是坚持留在景星花鸟市场做生意。她的店铺原本就在世代景星珠宝城里,但生意不好,她不得不放弃珠宝城里的大铺面,租了一个仅有1.5米宽却价格高得无人轻易敢租的临时摊位。现在,面对对面租金高昂的景星珠宝市场,她犹豫了。
为了解决被拆迁临时过渡性商户的生活和经营问题,护国街道办事处在发布通报之前就表明:已经提供了昆明老街片区新珠宝大楼负一楼约150个铺面,以及景星珠宝大楼四楼约70个铺面,给合乎业态的商户入驻经营。
但是,一楼的商铺每年租金20多万元,王丽莲负担不起;负一层的空气流通不好,新市场的客流量也是未知数,这让她决定不凑租铺的热闹,回家休息几天再做打算。
和王丽莲所处的绝佳位置不同,王红春的摊位在无人踏足的景星街端头。但在市府东街集体搬离的那天,他的摊位也被一起拆除了。不过,很早之前他便在新建的景星珠宝市场负一层租了一个小铺面,摊位被拆除的第二天,他就将货物搬进了新铺子。
昆明老街片区新珠宝大楼负一楼将是不少商贩的新落脚点
王红春卖的是天然奇石,他在景星街设立临时摊位时便来到这条街上了,当时,所有摊子的位置都是抽签决定的,他抽到了街上最偏僻的位置,尽管租金少了几百元,生意差得却不是一点半点。所以,他又在街的中段以双倍的价格租了两个摊位做生意,平时由妻子守着,他则坐在游客罕至的摊位上等待顾客,无聊时还会照着谱子吹笛子,喧闹的街上便多出了一丝悠扬。
王红春搬迁那天,在负一层遇到了正在擦玻璃柜的毛建林。他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将铺子装修完毕,货也整齐摆好了。周围的店铺都还在装修,灰尘遍布,裁切机器声音很刺耳,但毛建林几乎每天都会来开店。卖古玩杂货十多年,毛建林拥有自己的一批老顾客,只要顾客一个电话,他便会来店里。
毛建林还是进驻新市场负一层的第一批商户。他所在的临近甬道街的过渡市场已在去年12月底全面关闭,大部分卖古玩珠宝的商户早早就占据先机,选了较好的位置进驻。
尽管搬进负一层,王红春对日后的生意似乎也没多少自信。做生意20多年,他深知一个新市场的过渡期非常长,至少前三个月,他要做好“连租金都亏掉”的准备。“临时摊位拆除,会损失很多客流,到时候市场还能不能起来都不知道。”
但毛建林对此很淡定。他在陕西、甘肃的文玩市场做过生意,这让他能摸清一个新市场从无到有的规律,“上面(街面临摊)拆了以后,利用电梯口的电子屏进行宣传,还有一楼大厅的导览电梯指引通到负一层,过渡上三个月到半年,市场就能带动起来了。”考察过昆明许多花鸟市场,毛建林仍觉得景星花鸟市场是最好的,“这里临近步行街,人流量大,慢慢就又能起来。”
新的铺面已经开始装修准备开业
新的景星珠宝市场预计在2月1日开业。毛建林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他希望届时这里所有的商铺都能如约开张,迈出炒热新市场的步伐。
与王红春一样舍不得街面临摊的商户并不少。覃吉礼就是其中的一个。从必购珠宝城搬出来后,他把新铺子安在甬道街上。修缮一新的甬道街拥有全新的面貌,仿古的门面整齐划一,街道干净而空旷。这里一间10平方米的铺子每年租金十多万元,有两层楼,但二楼做生意不便,许多人仅拿来作为仓库使用。虽然都是临街铺面,但整条街道尚未打通,所以行人稀少。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商户已经整装开张。
新铺开张20多天,覃吉礼没做成什么生意,他期待道路开通后能够转变这种局面。他在景星花鸟市场做翡翠珠宝生意已经20多年,甬道街还没升级改造的时候就已经混迹于此,在他的印象里,甬道街临摊密集,即便工作日也摩肩接踵的时候,就是生意最好做的年头。“临摊如果都没了,对我们的生意会有影响,临摊还是会带动很多人气的。”
三
修缮一新的甬道街,让许久未踏足此地的翟砚军有些错愕。他险些认不出这是那条他小时候经常钻进钻出的热闹小街了。
以往生意红火的老马肉串,排长队的景象不见了
那时,翟砚军还在长春小学上学,母亲的单位在正义路,中午放学时,他常背着书包穿过甬道街,和母亲在光华街的“腾冲大救驾”饭馆打饭。吃完饭,又不想午睡,他就跑到甬道街上去玩。
甬道街上有四排铁皮搭的摊位,路很小,拥挤到连单车都骑不过去。两边的老房子则被摊位挡住,看不出轮廓,但抬起头,却能看见屋外挂着各色衣服,到饭点时,烟囱里飘出来的烟也提醒着路人,这里面住着人家。
“视野里的,都是可看的东西,小孩子没钱买东西,但就觉得好玩”,在翟砚军的记忆里,整个花鸟市场除了卖花鸟鱼虫,还卖各种日用品和小孩玩具,他儿时珍贵的玩具大多来自此处。到长大一点,他还曾在后来新建的珠宝大楼里买过一把现写的折扇,卖扇子的老头为他题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句,后来因为糊了墨,价格从15元降到10元。那时正巧有个老外来买国画,老板报价200多元,老外给钱的时候,老板却又说“100多就行了”。“现在没这样的人了。”
景星花鸟市场承载着一代昆明人的记忆
成年后,翟砚军还时常到文明新街淘旧书,旧小说、连环画报都是当废品来卖,街上有许多卖古董字画的商店,而他也将这里的字画当做画展来看。
多年以后,翟砚军化名“小民老二”,以漫画为生。他的画里时常出现老昆明的市井景象,那些充满古韵的建筑及趣味的市井生活场景,在他的笔下幻化成许多备受年轻人喜欢的亮点。翟砚军说,他画的或许并不是景星街,但却深受儿时在这里生活的影响,画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影子。
其实,整个昆明老街片区原本并无花鸟鱼虫售卖,这里旧时最多的是金铺、书屋、食肆及医馆,到上世纪80年代时,喜欢玩花鸟的老玩友才悄悄地在胜利堂前面的小公园互相交流,并逐渐公开售卖,最后形成一个花鸟鱼虫交易市场。
因为从小生活在景星街附近,漫画家杂师见证了整个景星花鸟市场的诞生。他仍记得,景星街和文明新街上各有一家茶馆,茶馆里有人说评书,一角钱一杯绿茶,坐下便可听书,买不起茶的小孩则趴在窗沿上蹭着听。在为风之末端《昆明旧时光》一书画插图时,杂师曾画过一幅《大众茶室》,描绘的便是这样的场景。
景星花鸟市场缺的不是热闹和拥挤
花鸟市场形成后,这里成了昆明市民的乐园,孩子们蹲在胜利堂门前斗蛐蛐,老头儿在小公园里逗鸟,周末则会迎来一批又一批闲逛的人。杂师记得,他的第一条狗便是在这个市场里买的。养了一周之后,在父亲的要求下,又在市场里卖了出去,他至今仍然羡慕那位被父亲带来买狗的小买主,“因为大人支持在家里养小动物啊。”
有了花鸟市场,旅游的人慕名而来。于是,有花有鸟、上演着老昆明市井生活的景星花鸟市场逐渐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甚至有许多外国人拿着相机拍这里的老建筑。随着玉石珠宝市场的兴起,薄利的花鸟鱼虫市场业态逐渐往珠宝行业倾斜,慢慢地,景星花鸟市场变成了以珠宝为主的市场,和花鸟鱼虫形成鼎立之势。
四
鼎立局势可能要被打破。
王丽莲还在考虑“去哪租铺子”时,站在甬道街尽头的周玉清却在苦恼如何将她手里近20万元的压货销出去。
自周玉清的鸽子摊被拆除到现在,她每天都会搬着凳子坐在摊位的原址,等着老顾客上门。有些人留了她的电话,打电话订货,她也将货物送到这里交接。这种“无实物售卖”的模式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到如今,周玉清家中还养着七八百只鸽子、茶花鸡、鹦鹉等活物,以及鸟食等货物。
集中于景星街、市府东街的临时性经营摊位有200余户,大家都在忙着收摊、甩货
与周玉清结伴的,还有同样做了20多年生意的张继林和罗敏。罗敏的家原本就在甬道街上,老房子拆迁后全家搬离了此处,但卖鸽子的生意却搬不走。她那用铁皮搭起来的鸽子棚仍顽强地依偎在一幢已经修缮好的老房子边上,棚子里搭着一墙的鸽笼,住着仅剩的几只鸽子,随手搭的货床上还有一些鸽签和鸟食。施工团队已经将工程修到了她的鸽子棚前,她依然希望坚持到最后一刻,在鸽子棚拆除前尽量将存货卖掉。
并不是许多人都像罗敏这样存货所剩无几。胜利堂的门前,不少原本在市场里做生意的人都搬着凳子坐成一排,遇到路过的人,便开口问:“要不要小狗?要不要兔子?要不要鸽子……”张继林搬迁之后,把鸽子和观赏鸟都养在家里,但每天他也如常到市场里来走动,“现在没地方卖,没事情做,干别的也不会,我也习惯在这里了,老顾客留个电话就可以送货。”张继林原本想咬咬牙租个商铺,不再租临摊,但听说他卖的是活物,招商办公室拒绝了他。显然,花鸟鱼虫这类东西并不在“合乎经营业态”的范围。
气味和卫生,是花鸟鱼虫类商户们最大的软肋,花鸟市场也常常因为类似原因遭人抱怨。这次,这类商户成了老街业态调整的牺牲品。
不少商贩开始搬走自己的货物
同样被拒绝的,还有68岁的华大娘。她年轻时从四川举家迁居昆明,到今天,她做鸟食生意已经28年了。甬道街临摊还未拆除时,一家人都在这条街上谋生,最多时,有7个摊位都是华大娘和她的儿女的,她卖鸟食,儿女们卖工艺品。现在,孩子们把生意搬进了珠宝大楼里,未能进楼的华大娘则带着她的鸟食,从甬道街搬到景星街,再从景星街搬到如今已经关闭的过渡市场。
过渡市场关闭时,卖花鸟鱼虫品类的商铺以市场门口作为过渡,支起一些零散的小摊。2018年1月12日,过渡市场的简易房被全面拆除,临摊也被遣散,手里仍有五六万元压货的华大娘心有不甘,每日仍然从家里带来货物,坐在木板搭起的简陋摊位前售卖。起先管理者还来驱赶,后来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货物放在脚下,有人来问询时才拿货,顺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联络。
近三十年时间植根于此,华大娘不愿再另找售卖市场,一来其他市场并不理想;二来如果到时市场重新为他们开辟了售卖位置,她会进退两难。
守着景星街上唯二的鸽子棚,赵英杰并不像其他鸽商那么忧心,他的存货并不多,等处理完货品,就打算撤了。来昆明十多年,他做过无数行当,鸽子卖不成了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另外找一个行当做就是了,“剩下的两只鸽子,到时候一放飞,就走了。”
同样,市场周边的鱼市场的商贩也在收整铺面
摊位挨着景星花鸟珠宝世界大楼,卖观赏鱼的毛大娘也很豁达。在这儿,仅剩的几家水族馆也被要求“不得将货物延伸到街道上”,靠着墙、没有铺面的摊位则要拆除。做观赏鱼生意十多年的毛大娘原本打算坚持到拆除的最后一天,不料家中有人亡故,她只好提前收拾东西。在她看来,这次的升级免不了和之前一样,拆一段时间,因为市场没有人气,又不得不让临摊重新回归。“珠宝大楼里没有生意,需要小摊贩互相拉扯。(停业)时间不会长的。”
下午3点,周玉清送完货,又赶着回家去喂鸽子,她起身拍了拍她的红色长款羽绒服,走向电动车,开锁,伴随着嗡嗡的电机声消失在街头。
夜色里,商贩收拾自己的货物,打包
夜色将近时,华大娘开始收拾她的货物。新的一天,她仍将如常出现在这里。这种日子什么时候能结束,她也不得而知。其实,大多数人都像她一样,心中似乎有一种默契,期待这种无言的守候能够换来一片谋生之地。
“等。只能慢慢等。”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