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夸夸《黛玉传》
蓝文青
终于将《黛玉传》看完了,说起来这片子真是看了好久,只因为,看几集,便会回忆一些,然后也会落泪一些。而今,能让我落泪的片子其实已经不多了。
自从《红雷梦》被疯传之后,我对《黛玉传》的期待并不多,只是不经意看见介绍说,是“音乐才子”林海作曲的,才有些兴致。
【第一 起】
新浪一开始放了五集,我便一口气看了五集,顿时先给了四颗星的评价。
记得当年第一次筹拍《红楼梦》时,正是中学生,一套四本竖排的《红楼梦》早躲着父亲看完了,听着母亲与外公都说,选对了林黛玉,这片子就成功了,心中也是笃定。
而后,自然八七版的《红楼梦》,让人满意的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其实,那时候,我也喜欢着扮演薛宝钗的张莉和扮演王熙凤的邓婕,此后,当陈晓旭扮演《家》中的梅表姐,我也与他人一样,当她还是林黛玉。
与很多人不一样,我总觉得陈晓旭之后,一定还能找到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新版开始海选的时候,我倒没有空去注意了,我只等着看便是,因为这时候,《红楼梦》于我已经是一番过眼烟云了。或可消遣,但已经不那么着迷。
谁料想,好友弦贴出来的新版定妆照,着实让我道尽了胃口。正如与朋友说的,我能接受他们篡改剧情,因为我看过很多版本的《续红楼梦》,但我实在不能忍受那种铜钱头,因为,那妆既不舞台艺术,又不电视艺术,除了先锋探索,恐怕没有别的感觉。更何况那林黛玉扮演者实在让我难以接受,更何况贾母完全背离了慈眉善目变成了目露凶光的老太太,颇为作威作福的样子。
幸好,有了《黛玉传》。
第一眼,便喜欢上了闵春晓所扮演的林黛玉,她的脸儿略圆,脸上有一对酒窝儿,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林黛玉很清纯可爱,减少了她的那些小性儿和刻薄,增添了林黛玉的聪敏伶俐之气。
第二眼,喜欢上了马天宇所扮演的贾宝玉,我甚至觉得他比欧阳奋强更好,因为马天宇身上有一种富贵之气,而当年的欧阳奋强的文人气重了些。实际上,经过了岁月的荡涤,我心中的贾宝玉早已经不是一个旁人“伪造”的大才子,而是一个颇有自由思想的贵胄子弟。
特别值得我点明的是,当看到他听说是妙玉从了忠顺王才让自己得救时,那一仰首,一闭目,纵然无泪,却已经让我感觉到这份细腻而深邃的揪心痛楚。这演技,并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女孩子气能演出来的,那也是有所体会,有所感受,方才能表演出来的。有此演技,马天宇将来的演艺并不狭窄的。或许,拍摄新版的《金粉世家》时,他就是活脱脱一个金燕西,甚至比陈坤更为有贵族气的金燕西。
第三眼,喜欢上了邓莎扮演的薛宝钗,比之当年的张莉,邓莎少了世故的沉着,显得聪慧端庄。而且,由于剧本的改编,邓莎在片子中段部分的演绎颇有品味之处。
至于,第四眼,是等到结尾我才开始喜欢的,扮演王熙凤的王子瑜,那便是演悲情剧里的那些眼神,那些怨愤和了然的目光。当然,现在看看她最初的定妆照也已经开始喜欢她了。
当然,越往后看,喜欢的人物也越多,挑剔的眼光则越来越少,毕竟,它所遵循的依然是我心中固有的审美方式,而不是先锋派的,看来我还真的是蛮传统,蛮古典的保守看法呢。
【第二 承】
《黛玉传》最早给我的感受是从俞平伯对红楼研究理论的重点——警幻仙景入手,然后沿袭了越剧《红楼梦》的紧凑,略微添加了一些后续结尾需要的小故事,比如贾芸和小红。
随着剧情的推演,总会让我回忆起,当年那些青涩年华里,对《红楼梦》的痴情和对那种美雅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当时人生的一些今天看来颇为偏颇的认识。
直到看见王夫人开始设掉包计,便想起来网上看见过的一些红学理论文章,比如:王熙凤是不可能希望薛宝钗来贾府的,因为林黛玉是个不管事儿的人,王熙凤想怎么管事就怎么管事;再比如:贾母从亲疏的观点来说,自然是选择林黛玉而非薛宝钗的,因为贾母一直心疼自己的女儿远嫁林家,从而将对女儿遗憾转嫁在了林黛玉身上,这于亲情是完全说得通的;至于王夫人能有设掉包计的智慧,那是因为在王熙凤没有到贾家的时候,是王夫人管着荣国府的。等等。
随着结尾越来越近,那些现在理性的、逻辑推理严密的红楼结局便越来越清晰。《黛玉传》便在按照“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顺序,交代着整个我认为更为符合曹雪芹原来构思,以及脂砚斋等人交谈中,更为合理的悲剧结尾,而非通常高鹗,或者旁人续成的《红楼梦》。
总体演员来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人,甚至平儿鸳鸯司棋入画,等等,等你从头到尾看完,自然就会接受他们了,因为,这《黛玉传》实在是很紧凑的结构。
【第三 转】
如今很多人用八七版作为经典范本,其实,我并不认同。
当年王扶林的八七版《红楼梦》是先试播了《黛玉进贾府》还有别的一两集的,结果,很多人都发表了不满的,包括我,我当时是认为陈晓旭模样儿像了我心中的林黛玉,但才气上,便少了很多,因为林黛玉那是《红楼梦》里的头号大才女。
而今,当我看见闵春晓所演的林黛玉,我反而因为她脸上一对梨涡儿便接受了她,却不再计较她是否有让人一见便惊讶的才华横溢,细细想来,其实,林黛玉早已经从当年我聊以自比的角色变成了今天我心怜心疼的一个少女,我为闵春晓的清纯和快乐笑容而感到高兴。
再比如,当年觉得欧阳奋强很像贾宝玉,特别是后期比较成熟后的扮相,感觉是个才子,而今,却因为马天宇那清波流转颇有些女孩子气的眼神儿感动,其实,只因为岁月更迭之后,发现贾宝玉这样向往自由的少年,其实真的不过是“无才补天”的贵胄公子哥儿。
而邓莎的薛宝钗,一双灵动的双眸,聪明外露,端庄略逊于当年就颇有城府的张莉,也同样让我喜欢,因为,《黛玉传》里的薛宝钗变成了一个少女,纵然有些世故,却依然是个清清白白的女孩儿。
更有王子瑜扮演的王熙凤,一开始觉得她少了一些贵气,到后来,发现她演那争强好胜的模样儿还真的颇符合原著人物,直到后来她被休南归,那空洞的眼神,颇让人产生原书里的那句感受——这凤辣子真是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是的,由此可以自然推导出来,《黛玉传》在强调贾宝玉的论调——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女孩儿们,污浊的男人们。
这电视剧,其实并不如当年八七版那般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那般而拍摄的,具有深邃性的研究作品,但,它依然很明晰地呈现了这些年的红学研究,特别是业余作者的红学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更青春,更为美丽,更为简洁,也更为单纯。
最后强调一下,林海作曲的《黛玉传》音乐,非常值得一试,虽然我依然有些遗憾曲子少了些。
写完之后,我去豆瓣给《黛玉传》从四星升级到了五颗星。网上有《黛玉传》的很多视频,而且很全,那就不提供链接了。
蓝文青
终于将《黛玉传》看完了,说起来这片子真是看了好久,只因为,看几集,便会回忆一些,然后也会落泪一些。而今,能让我落泪的片子其实已经不多了。
自从《红雷梦》被疯传之后,我对《黛玉传》的期待并不多,只是不经意看见介绍说,是“音乐才子”林海作曲的,才有些兴致。
【第一 起】
新浪一开始放了五集,我便一口气看了五集,顿时先给了四颗星的评价。
记得当年第一次筹拍《红楼梦》时,正是中学生,一套四本竖排的《红楼梦》早躲着父亲看完了,听着母亲与外公都说,选对了林黛玉,这片子就成功了,心中也是笃定。
而后,自然八七版的《红楼梦》,让人满意的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其实,那时候,我也喜欢着扮演薛宝钗的张莉和扮演王熙凤的邓婕,此后,当陈晓旭扮演《家》中的梅表姐,我也与他人一样,当她还是林黛玉。
与很多人不一样,我总觉得陈晓旭之后,一定还能找到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新版开始海选的时候,我倒没有空去注意了,我只等着看便是,因为这时候,《红楼梦》于我已经是一番过眼烟云了。或可消遣,但已经不那么着迷。
谁料想,好友弦贴出来的新版定妆照,着实让我道尽了胃口。正如与朋友说的,我能接受他们篡改剧情,因为我看过很多版本的《续红楼梦》,但我实在不能忍受那种铜钱头,因为,那妆既不舞台艺术,又不电视艺术,除了先锋探索,恐怕没有别的感觉。更何况那林黛玉扮演者实在让我难以接受,更何况贾母完全背离了慈眉善目变成了目露凶光的老太太,颇为作威作福的样子。
幸好,有了《黛玉传》。
第一眼,便喜欢上了闵春晓所扮演的林黛玉,她的脸儿略圆,脸上有一对酒窝儿,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林黛玉很清纯可爱,减少了她的那些小性儿和刻薄,增添了林黛玉的聪敏伶俐之气。
第二眼,喜欢上了马天宇所扮演的贾宝玉,我甚至觉得他比欧阳奋强更好,因为马天宇身上有一种富贵之气,而当年的欧阳奋强的文人气重了些。实际上,经过了岁月的荡涤,我心中的贾宝玉早已经不是一个旁人“伪造”的大才子,而是一个颇有自由思想的贵胄子弟。
特别值得我点明的是,当看到他听说是妙玉从了忠顺王才让自己得救时,那一仰首,一闭目,纵然无泪,却已经让我感觉到这份细腻而深邃的揪心痛楚。这演技,并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女孩子气能演出来的,那也是有所体会,有所感受,方才能表演出来的。有此演技,马天宇将来的演艺并不狭窄的。或许,拍摄新版的《金粉世家》时,他就是活脱脱一个金燕西,甚至比陈坤更为有贵族气的金燕西。
第三眼,喜欢上了邓莎扮演的薛宝钗,比之当年的张莉,邓莎少了世故的沉着,显得聪慧端庄。而且,由于剧本的改编,邓莎在片子中段部分的演绎颇有品味之处。
至于,第四眼,是等到结尾我才开始喜欢的,扮演王熙凤的王子瑜,那便是演悲情剧里的那些眼神,那些怨愤和了然的目光。当然,现在看看她最初的定妆照也已经开始喜欢她了。
当然,越往后看,喜欢的人物也越多,挑剔的眼光则越来越少,毕竟,它所遵循的依然是我心中固有的审美方式,而不是先锋派的,看来我还真的是蛮传统,蛮古典的保守看法呢。
【第二 承】
《黛玉传》最早给我的感受是从俞平伯对红楼研究理论的重点——警幻仙景入手,然后沿袭了越剧《红楼梦》的紧凑,略微添加了一些后续结尾需要的小故事,比如贾芸和小红。
随着剧情的推演,总会让我回忆起,当年那些青涩年华里,对《红楼梦》的痴情和对那种美雅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当时人生的一些今天看来颇为偏颇的认识。
直到看见王夫人开始设掉包计,便想起来网上看见过的一些红学理论文章,比如:王熙凤是不可能希望薛宝钗来贾府的,因为林黛玉是个不管事儿的人,王熙凤想怎么管事就怎么管事;再比如:贾母从亲疏的观点来说,自然是选择林黛玉而非薛宝钗的,因为贾母一直心疼自己的女儿远嫁林家,从而将对女儿遗憾转嫁在了林黛玉身上,这于亲情是完全说得通的;至于王夫人能有设掉包计的智慧,那是因为在王熙凤没有到贾家的时候,是王夫人管着荣国府的。等等。
随着结尾越来越近,那些现在理性的、逻辑推理严密的红楼结局便越来越清晰。《黛玉传》便在按照“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顺序,交代着整个我认为更为符合曹雪芹原来构思,以及脂砚斋等人交谈中,更为合理的悲剧结尾,而非通常高鹗,或者旁人续成的《红楼梦》。
总体演员来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人,甚至平儿鸳鸯司棋入画,等等,等你从头到尾看完,自然就会接受他们了,因为,这《黛玉传》实在是很紧凑的结构。
【第三 转】
如今很多人用八七版作为经典范本,其实,我并不认同。
当年王扶林的八七版《红楼梦》是先试播了《黛玉进贾府》还有别的一两集的,结果,很多人都发表了不满的,包括我,我当时是认为陈晓旭模样儿像了我心中的林黛玉,但才气上,便少了很多,因为林黛玉那是《红楼梦》里的头号大才女。
而今,当我看见闵春晓所演的林黛玉,我反而因为她脸上一对梨涡儿便接受了她,却不再计较她是否有让人一见便惊讶的才华横溢,细细想来,其实,林黛玉早已经从当年我聊以自比的角色变成了今天我心怜心疼的一个少女,我为闵春晓的清纯和快乐笑容而感到高兴。
再比如,当年觉得欧阳奋强很像贾宝玉,特别是后期比较成熟后的扮相,感觉是个才子,而今,却因为马天宇那清波流转颇有些女孩子气的眼神儿感动,其实,只因为岁月更迭之后,发现贾宝玉这样向往自由的少年,其实真的不过是“无才补天”的贵胄公子哥儿。
而邓莎的薛宝钗,一双灵动的双眸,聪明外露,端庄略逊于当年就颇有城府的张莉,也同样让我喜欢,因为,《黛玉传》里的薛宝钗变成了一个少女,纵然有些世故,却依然是个清清白白的女孩儿。
更有王子瑜扮演的王熙凤,一开始觉得她少了一些贵气,到后来,发现她演那争强好胜的模样儿还真的颇符合原著人物,直到后来她被休南归,那空洞的眼神,颇让人产生原书里的那句感受——这凤辣子真是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是的,由此可以自然推导出来,《黛玉传》在强调贾宝玉的论调——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女孩儿们,污浊的男人们。
这电视剧,其实并不如当年八七版那般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那般而拍摄的,具有深邃性的研究作品,但,它依然很明晰地呈现了这些年的红学研究,特别是业余作者的红学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更青春,更为美丽,更为简洁,也更为单纯。
最后强调一下,林海作曲的《黛玉传》音乐,非常值得一试,虽然我依然有些遗憾曲子少了些。
写完之后,我去豆瓣给《黛玉传》从四星升级到了五颗星。网上有《黛玉传》的很多视频,而且很全,那就不提供链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