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夹明月吧 关注:5贴子:354
  • 3回复贴,共1

王安石相关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读邓广铭的《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IP属地:广东1楼2017-10-31 13:38回复
    王安石母亲吴氏是王安石父亲的继室,吴氏有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王安上四子,有三女,长女嫁沙县张奎;次女嫁天长朱明之。三女嫁扬州沈季长;王安仁、王安道为王益前妻谢氏所出。
    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
    仁寿县太君、抚州金吴氏,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尚书刑部侍郎、抚州临川王公讳益之夫人,卫尉寺丞讳用之之妇,年六十有六,嘉祐八年八月辛巳卒于京师,十月乙酉葬于江宁府之蒋山。
    夫人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然好问自下,于事未尝有所专也。其平生养舅姑甚孝。盖侍郎七子,而少子五人,吴氏出也。然夫人之爱其长子,甚于少子,曰:“吾爱之甚于吾子,然后家人爱之能不异于吾子也。”故其子孙已壮大,有不知为异母者。居久之,二长子前死,夫人已老矣,每遇其嫠妇异甚,而身为字其孤儿,忘其力之惫也。其处内外亲疏之际,一主于恩,有谗讪踞骂己者,数困苦,常置之,不以动声色,亦未尝有所含怒于后也。有以穷归己者,急或分衣食,不为秋毫计惜,以其故至不能自给,然亦未尝不自若也。其嫁三从之孤女如己女,而待长子之母族如己族,盖笃行如此,而天性之所有也。其自奉养,未尝择衣食。其视世俗之好,无足累心者。方其隐约穷匮之时,朝廷尝选用其子,坚让至于数十,或谓可强起之,夫人曰:“此非吾所以教子也。”卒不强之。及处显矣,其子尝有归志,而以不足于养为忧。夫人曰:“吾岂不安于命哉?安于命者,非有待于外也。”其子为知制诰,故事,其母得封郡太君,夫人不许言,故卒不及封。此夫人之德见于行事之迹,而余以通家,故熟于耳目者也。
    夫人之考讳畋,畋之配黄氏,两人者皆有善行,乡里称之。而黄氏兼喜阴阳数术学,故夫人亦通于其说。七子者,曰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安仁宣州司户参军,安石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安世太平州当涂县主簿,安礼大名府莘县主簿,余未仕也。女三人,长适尚书虞部员外郎、沙县张奎,次适前衢州西安县令、天长朱明之,次适扬州沈季长。孙男九人,曰雱、旉、旁、瓬、𣃚、防、斿、旂、放九人,长适解州安邑县主簿徐公翊,次许嫁太庙斋郎吴安持,余尚幼。铭曰:
    嗟若人兮,洵好善兮。始终一德,仁七子兮。遗弃细故,笃九族兮。脱珥推食,光惠施兮。以义易利,能无累兮。纵心委命,志弥邵兮。谓宜百岁,奄忽逝兮。风有《采苹》,经所首兮。原念美实,辑此辞兮。庶几德音,与古对兮。


    IP属地:广东2楼2017-10-31 13:58
    回复
      《宋会要辑稿·礼六一》:(政和)三年三月六日,江宁府言:‘故谏议大夫、天章阁待制王雱止有一女,三岁而雱卒。及长,适通直郎吕安中,生一女,而安中卒。时王氏年方二十有七,持丧如礼,及服除,即归宗守义,自誓正洁。或谕以改嫁,王氏独毅然谢绝。顷居母萧氏丧,哀毁过制,宗族称叹。治闺门有法,不妄笑语,内外整肃。至于追远奉先,皆可矜式。故夫吕安中虽任通直郎,缘未经大礼,而安中卒,王氏遂无封邑。伏望朝廷特赐旌表,加之封号,非特上副圣时崇奖安石父子之意,亦足为天下节妇之劝。’从之
      《宋会要辑稿·礼三六》:“徽宗大观四年九月十五日,诏:‘孔子谓:兴灭继绝,天下之民归心。王安石子雱不幸无嗣,有族子棣已尝用安石孙恩例官之。比闻兴讼未已,可仍旧以棣为雱后,以称朕善善之意也。’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故临川伯王雱女王氏状:‘伏念父被遇神考,擢寘法从,不幸早世,未立嗣息。大观间,特诏以族子棣为后。于政和六年,缘其所生父旉身亡,诏令棣归宗,照管葬事。今已终葬,欲望特令棣仍旧为先父雱后。’诏从之。
      王棣入继后,曾于政和六年(1116)归宗照管生父王旉葬事,因王雱女奏陈而再为王雱之后。王雱之女守节三十余年,徽宗宣和五年(1123)三月十八日,王棣上奏乞以宣和四年合得冬祀大礼恩泽与之,诏特封为令人。《宋会要辑稿·仪制十》:“三月十八日,承议郎、充显谟阁待制、提举万寿观王棣奏:‘先臣雱止有一女,尝嫁故通直郎吕安中,守志三十余年。伏蒙圣恩,以臣祖安石被遇神考,辅政有为,例加官封。伏望许臣更用去年合得冬祀大礼恩泽与臣姊,于宜人上加官封。’诏特封令人。”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推尊王安石”条:“宣和四年八月庚子,赐新除太仆少卿王棣进士出身,以安石孙,故旌之。九月戊午,诏:‘熙丰政事,悉自安石建明。今其家沦替,理宜褒恤,可赐第一区。孙棣除显谟阁待制、提举万寿宫观。’”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建炎二年二月乙未:“金又犯澶渊。显谟阁学士、知开德府、充本路经略安抚使王棣率军民固守。金伪为书至城下曰:‘王显谟已归附,汝百姓何敢拒师?’军民闻之,欲杀棣,棣走至南门,为军民所践而死,城遂陷……事闻,赠棣资政殿学士。
      李正民《大隐集》卷一《王棣赠资政殿学士制》:“具官出自相门,跻于侍从……虽势穷而力尽,终身殒而名存。特升秘殿之华资,俾视政涂之宠数。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推尊王安石”条:“曾孙璹、珌并转宣义郎。孙女二人,各进封号一等。曾孙女五人,并封孺人。
      ---------------------------------------
      然则王旁卒于何年?余嘉锡认为卒于哲宗元符元年(1098)以前:《曾公遗录》卷七曰:“元符二年(1099)五月甲辰,余言:‘王安石家,陛下自绍圣以来恤之甚至。然子雱(应为旁)咋得馆职,不幸早死。又蒙赐第,然安石止有一妻,寓蔡卞家,今已七十五岁,零丁孤老,至亲惟一弟吴赜,安石妻欲得一在京差遣。’上曰:‘与一在京差遣。’遂除编一司敕删定官。”曾布所言,雱得馆职,即指绍圣初王旁为正字事,雱亦旁之误也。据《宋史·徽宗
      纪》,赐故相王安石第在元符元年九月。曾布叙赐第于王旁死后,是旁死在元符元年之前矣。①按,余考证近是,但未确。曾布明言“咋得馆职,不幸早死”,盖谓王旁绍圣二年十月三日甫为正字便死矣。上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五绍圣四年夏四月戊子:“殿中侍御史陈次升言:‘臣……谨按,居中弟久中,故秘书省正字王旁之婿也。’”故王旁当卒于哲宗绍圣二年十月至绍圣四年(1095—1097)夏之间。
      《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宣和)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故承事郎、直龙图阁王桐妻宜人郑氏奏:‘二男璹、珏并幼失所。昨奉御笔,璹差管勾万寿观,珏差管勾江宁府崇禧观。今宫观并依元丰法先次放罢,窃念妾家贫,二子并幼,遽罢俸禄,见无所归。伏望特许男璹、珏依旧宫观。’诏王璹、玉珏为系王安石之孙,特与宫祠,不得援引为例。承事郎王璹管勾江州太平观,王珏管勾建州武夷山冲佑观。
      徽宗宣和四年九月,王旁之女与王雱之女各进封号一等,《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王安石)曾孙璹、珌并转宣义郎。孙女二人,各进封号一等。
      晁公遡《新刊嵩山居士文全集》卷五四《王少卿墓志铭》完整地记述了王旁一支谱系,现引如下:
      公讳珏,字德全,姓王氏……嗣子宜之录其行事以告于某,使铭其墓碑。某因得尽观公平生所为,而后益知公之于文公,犹苏氏之有威也,文公之名乃益暴白。呜呼!可谓孝矣。文公讳安石,守司空、赠太师。大父讳滂,奉议郎、秘书省正字。父讳桐,承事郎、直龙图阁,累赠特进。公始以文公追封舒王恩,授承事郎。绍兴二年,起家盐官县丞……迁太府少卿。疾不能治事,遂以右中奉大夫、直敷文阁,提举台州崇德观……隆兴二年闰十一月一日,卒于苏州宝华山之私第,年五十三。乾道元年五月十二日,葬于湖州乌程县霅水乡丘墓村屏风山之下。娶郑氏,赠令人,先公卒。男一人,宜之;女一人,未嫁。疾革,告宜之与其从子升之以事君行已者……夫使公之生也蚤,而及乎文公之时,文公必曰:“吾家有由也,恶声其不闻焉?
      综上所述,王安石的后裔谱系如下:
      王安石、妻吴氏———长子王雱、妻萧氏———过继子王棣———王珌 ———王衍之
                       ———女适吕安中
             ———次子王旁、妻庞氏———王桐、妻郑氏 ———长子王瓙———王升之
                              ———次子王珏———王宜之
                                 ———一女
                       ———一女,适郑久中
            ———长女,适吴安持———吴侔
            ———小女,适蔡卞 ———蔡因
      具体参见刘成国《稀见史料与王安石后裔考———兼辨宋代笔记中相关记载之讹》


      IP属地:广东3楼2017-10-31 14:12
      回复
        王安石祖母谢氏墓志铭
        永安县君谢氏墓志铭
        宋故卫尉寺丞王公讳用之之夫人、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尚书工部郎中讳益之母,姓谢氏,累封永安县君。其卒皇祐五年之六月十四日,其葬于抚州金县之某乡某原,既卒之百有五十一日也。其子曰益,曰某,皆已卒。曰某、曰某、曰孟,楚州司理参军,亦已卒。其孙曰安仁,宣州司户参军,曰安道,皆已卒。曰安石,殿中丞,通判舒州,曰沆,荆南府建宁县令,曰安国,曰安礼。其曾孙曰某,曰某,曰某。其墓,工部故人之子曾巩志之,曰:王氏由工部之叔父、尚书主管郎中、赠太常少卿讳观之始起家为能吏,遂追荣其父讳某为尚书职方员外郎,至于工部父子,遂皆进于朝为闻人,其世浸大。夫人及拜其舅与夫之荣,而享其子与孙之禄,其寿至于九十,其卒于抚州之临川,安于其寝。余既与夫人之诸孙游,而尝得拜于堂上,见其色和,其容谨,闻其言俭而勤,退而闻其为妇顺,为母慈,知其所以享其福禄者,其宜也已。
        余观诗人之歌其后妃,至于诸侯、大夫之妻,内修法度,辅佐其夫,而其效之见,则《兔鳌分人至于《江汉》、《汝坟》之妇女,皆承其化而笃于礼。余固叹其当是之时,上下之间,内外相饬,何其至也。如夫人之资,而使出于其时,则必有歌于风而被之于无穷之事。若余之鄙,其亦曷能知其所至也哉?谢氏之祖曰某,考曰某。铭曰:士显其施,其行易知。女处于私,其有孰窥?严严秀眉,不见缺亏。曷以长之?视此铭辞。


        IP属地:广东4楼2017-10-31 14: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