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吧 关注:1,112贴子:4,801
  • 10回复贴,共1

元澄:刀尖上的舞者(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献给国家


IP属地:广东1楼2017-10-25 00:02回复
    许云辉
    北魏宗室元澄长得如玉树临风,又因“少而好学”而在尚武的上流社会独树一帜。他承袭父亲任城王的封爵后,被朝廷委以把守北方边境的重任。元澄初露锋芒,连连粉碎柔然部落多次入侵,把边塞守得固若金汤。适逢南部梁州“氐羌反叛”,小有名气的元澄被受到皇太后亲自接见,奉命率部平叛。召见结束后,皇太后目送元澄背影对心腹断言:“这孩子风采过人,英姿勃发。我坚信他不但此去必能平叛,日后必将成为宗室领袖!”
    元澄进驻梁州后,因地制宜制定出克敌制胜的战术。他多次派人耐心劝导氐羌人马归顺朝廷,并成功分化瓦解叛军首领,对率部归顺者表奏加官,对负隅顽抗者强力剿灭。最终,他说服氐羌叛军集体归附朝廷,彻底稳定住西南形势,受到朝廷的公开表彰。元澄凭借漂亮的北御南抚政绩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年轻一代宗室的领军人物。
    孝文帝从亲政时起,就雄心勃勃描绘着一幅全盘推行汉化的改革宏伟蓝图(史称孝文帝改革)。元澄贵为宗室,既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又有卓著的战功和政治智慧,正是孝文帝急需的改革帮手。孝文帝摸清元澄是坚定的改革派立场后,诚邀他“创改朝制”,共创北魏万世伟业。元澄欣然答应,回朝担任要职,辅助孝文帝进行各项改革的制度设计。南齐使者与元澄见面交谈后回国,逢人就赞美:“魏国以前的任城王都是世袭的赳赳武夫,现任的任城王却已经华丽转身为一个言辞文雅且风度超群的文人了!”


    IP属地:广东2楼2017-10-25 00:03
    回复
      孝文帝改革的重头戏,是想把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往洛阳。但如果强行下诏迁都,必然阻力重重,甚至会激发政变。孝文帝亲力亲为,不动声色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准备造成在南伐途中趁机迁都洛阳的既成事实。万事齐备后,孝文帝召集百官宣布要亲率大军讨伐南齐。元澄不知就里,在“群臣莫敢言”的情况下独自公开跳出来唱反调,几乎毁了孝文帝的千秋大业。孝文帝把元澄单独召到宫中面谈,开诚布公说明南征的原因和迁都的必要性。元澄吓出一身冷汗,立即赞同迁都。孝文帝得到元澄的表态,底打消顾虑,称赞他:“您真是我的张子房啊!”
      元澄在刀尖上跳了一回舞,侥幸留得性命,从此大彻大悟。他随孝文帝大张旗鼓南征至洛阳,按预定计划确定迁都后,身负孝文帝重任,回平城召集文武百官通报并解释迁都事宜。朝臣们在平城都有既得利益,突然“闻诏迁,莫不惊骇”,人心惶惶,极力反对,群情汹汹。元澄顶住重重压力,舌战群儒,“援引今古,徐以晓之”,最终说服大家赞同迁都。元澄回洛阳复命后,孝文帝非常欣慰,高度评价他:“如果没有您鼎力支持,朕就无法成就大业了!”
      迁都洛阳,仅完成了孝文帝全盘汉化的地理任务。如何稳妥安置随迁洛阳的北魏旧臣和权贵,才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元澄被孝文帝任命为吏部尚书,全权处理这些旧臣和权贵的安抚工作。他顶住重重压力,秉承公开公正原则,为数以万计捧着铁饭碗不干活的官员制定出考核标准,分三等考评。考评成绩优等者,马上提拔任用;成绩中等者加强监督诫勉,考核下等者进懒政学习班回炉。所有被考评者都对考评结果心服口服,北魏吏治为之一新。
      元澄对北魏的贡献远远不仅于此。他凭借卓越的军事家眼光和胆识,为孝文帝做出过特殊贡献。一是南齐的雍州刺史想献出属地归附北魏,孝文帝打算亲自南下接收这块天上掉下的烧饼。元澄极力反对,与支持孝文帝南下者进行过几场激烈辩论。孝文帝拍板“驾遂南伐”,最终无功而返,对元澄刮目相看;二是恒州刺史穆春企图谋反,元澄奉诏率部“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包围了叛军队伍,将百余名谋反分子一网打尽,上奏朝廷。孝文帝“览表大悦,召集公卿以下以表示之”,赞不绝口夸元澄:“任成王不愧是社稷良臣!他审的案子,即便是上古的皋陶来审,也不会超过他!”于是专程慰问元澄。元澄把一百多名谋反者带到孝文帝面前,允许他们伸冤。百余谋反者竟“无一人称枉,时人莫不叹之。”


      IP属地:广东3楼2017-10-25 00:03
      回复
        元澄的高调表现,招致有些人红眼病发作。他们狼狈为奸,经常在孝文帝面前给元澄上眼药。元澄深知刀尖上跳舞的危险,于是在孝文帝再次南征时,主动献出自己封地一年的租赋和布帛来资助军队。孝文帝最后一次南征途中病危,元澄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辅助皇太子。孝文帝病逝后,元澄为稳定军心,秘不发丧,下令悄悄撤军,协助皇太子完成皇位的顺利交接。
        宣武帝继位后,元澄的仕途就如同坐上过山车般起伏跌宕。他轻信一个南齐降将的谎言, 以通敌罪拘捕尚书令王肃,中了南齐的反间计,被政敌以擅自囚禁宰辅大臣罪名“免官归地。”元澄更深刻体悟到政治斗争的残忍和无情,于是以老母年迈为由,两次回绝朝廷任命。直到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兼都督淮南诸军事(相当于今天的大战区司令)时,元澄才为避猜忌,起身南下。到任后,他多次上表请求南伐,屡遭拒绝,心灰意冷,两次“辞母老,乞解州任”,均未获批复。
        元澄打起精神,率部收复几处被南梁攻陷的城池。朝廷看到希望,于是任命元澄担任南伐总司令。元澄意气风发,率先头部队势如破竹,围困南梁战略要地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俘获27名前往钟离运送军粮的南梁军官。可惜天不作美,大军“既而遇雨,淮水暴长”,元澄只得率部返回大本营。撤军途中,元澄暴露出北方将领不习水战的短板,在无南梁追击情况下迷失道路,导致军心涣散,吞下非战斗减员四千余人的恶果,被连降三级,转任定州刺史。
        是金子到哪儿都闪光。元澄见定州百姓多年来苦于苛捐杂税盘剥,于是自作主张宣布减免大部分不合理负担,又制定出各种奖罚升降条例,最后上表朝廷把皇家园林用地分给无业贫民耕种。这几项利民措施去除了百姓枷锁,百姓欢天喜地,齐称高澄为青天。
        宣武帝执政后期,重用外戚高肇。高肇为培育外戚势力,极力打压以元澄为首的宗室力量,借刀杀人除去了不少政敌。元澄得知他经常在宣武帝面前挑拨离间,对自己在刀尖上跳舞的日子随时提心吊胆,“常恐不全”。为求自保,他故意终日花天酒地、放浪形骸,成功欺骗了高肇。


        IP属地:广东4楼2017-10-25 00:03
        收起回复
          宣武帝突然病逝,年仅6岁的孝明帝即位,朝野人心惶惶。元澄得以东山再起,再任要职,辅助灵太后母子执政。他先后向进献两篇文章,提醒灵太后深思接受群臣劝诫的益处,奏请她批准十条利国利民的措施;他针对京畿武装力量少而杂的现状,建议灵太后调配重组卫队,任命亲信担任领队,以完成守卫京师的重任。
          元澄得知自己的建议被灵太后因故搁置后, 明白自己又是在刀尖上跳舞,马上上表辞职,结果反而被任命为中央巡视组组长。巡视中,元澄发现镇守北部边境的将领大多不称职,于是奏请朝廷重新选用将领;针对朝廷经常征召民众修建官署的做法,元澄提出向各部门闲杂人员和地方有轻微犯罪情节的囚犯收取绢税和砖块,由政府调配力量统一修理官署的建议;巡视过程中,元澄发现某王爷刑讯逼供导致嫌疑人死亡的命案,便上表谴责这种于法于理都失当的做法,请求朝廷成立专案组重新彻查此事。
          元澄敢于反对不合理要求。有些同僚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要求重新核查吏部任命官员的建议。元澄面见灵太后,坦陈官场尔虞我斗的现实和复查官员的利弊,终于说服灵太后下诏停止复查工作;针对灵太后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在京城修建公家庙宇、造成极大人力物力耗费的错误行为,元澄直言不讳上表谏阻。灵太后虽心底不满,表面上还是虚心接受批评。
          元澄忠心耿耿效忠朝廷,竭尽全力抵制一切伤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得到朝廷内外人士的敬重。公元519年,元澄染病去世,终年53岁。朝廷为他追赠追谥,给予特殊礼遇,举行了极尽殊荣的葬礼。灵太后亲自送到郊外,停车悲伤地痛哭。前来参加送葬的文臣武将一千多人,个个悲泣恸哭,伤心欲绝。
          自古伴君如伴虎。伴君便于实现辅助君王建功立业的理想,更增大了因揣摩不透君王心思而丧命的风险,所以伴君是把双刃剑,必须练成刀尖上跳舞的技术活儿。元澄能在刀尖上跳一辈子舞且能平安着陆,靠的不是智慧或运气,而是行得端走得正的高尚品质。
          任何人只要具备这样的底气,那么,不论是庙堂为官,还是江湖为民,同样都能心底无私天地宽。

          2107年6月23日


          IP属地:广东5楼2017-10-25 00:04
          回复
            孝文帝改革的重头戏,是想把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往洛阳。
            =============
            这不是他亲政初期就有的想法,而是他的突然决定。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06-14 20: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