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吧 关注:2,534贴子:42,244
  • 17回复贴,共1

桐城派与阉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桐城派与阉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29 08:43回复
    我关注明末党争,时间不算长,对东林党人的籍贯关注比较少。今天看到左光斗籍贯桐城,也就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29 08:46
    回复
      清代有个桐城派,是编修《明史》的主力军,而左光斗是桐城的,这也就清楚了《明史》为什么把东林党人写的那么好,而把别人都写的那么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29 08:49
      回复
        东林党与阉党的发展脉络,也清楚了。东林党发展成了复社,再由复社发展成了桐城派。阉党最初是李党,也就是西李选侍,后来是崔魏党,崔呈秀与魏忠贤,后来是魏党,魏忠贤,再后来就成了“阉党”。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29 08:58
        回复
          东林党、复社、桐城派,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也承认的。东林党与复社,具有明显的朋党性质,到了清代,由于满清的强力统治,桐城派的朋党性质不明显,算是一个文化派别,如果绝对否认桐城派的朋党性质,这事也不太好说。从康乾时期形成的桐城派,直到现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依然很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29 09:08
          回复
            反观“阉党”的发展过程,更像是被扣上的大帽子。先说“李党”,就是“移宫案”衍生出了一个“盗宝案”,西李选侍被强行迁宫,伺候她的太监在搬家过程中,被以“盗宝”和盗窃六万两银子的名义被抓,西李选侍与伺候她的太监,就被定性为“李党”。时间不到一年,这个案子也就审理清楚了,所谓的“盗宝”,实际就是西李选侍自己的珠宝,盗窃六万两银子的事,更是无中生有的栽赃。因为六万两银子,是很重的,当时的几个太监不可能偷走,“背不动”,再说宫中也有账目,如果宫中的账目与库存银子相等,太监们这六万两银子又往哪偷呢?!最后,西李选侍的太监被放了,有个太监李进忠,可能被打死了,后来被东林党人还魂,嫁接到了魏进忠身上,也就有了魏忠贤(魏进忠)原名李进忠的说法。西李选侍的太监被放了,策划这件事的太监王安,就被贬为南海子净军,上吊死了。后来也被东林党人演变成了魏忠贤与客氏,阴谋陷害王安,用棍子打死王安的“故事情节”。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29 09:39
            收起回复
              再说“崔魏党”,因为崇祯继位,东林党人开始主攻目标是崔呈秀,次之才是魏忠贤,所以有“崔魏党”的说法。崔呈秀有两大罪名:母死,不能守孝,夺情视事。另一个罪名是有人给崔呈秀的母亲写的挽联有“在天之灵”四个字。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29 10:59
              收起回复
                东林党、桐城派都是伪君子,所以,现在,中国上层伪君子盛行,公知遍地啊!


                IP属地:浙江10楼2017-09-29 13:48
                收起回复
                  @我不是Henry


                  IP属地:陕西11楼2020-03-30 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