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吧 关注:2,534贴子:42,344

看了几页《玉镜新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了几页《玉镜新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23 13:26回复
    魏忠贤上吊了,客氏被打死了。剩下崇祯皇帝与东林党人,在那自说自话,颠倒黑白,天启皇帝给的封爵,成了“冒封”,其他就先不说了。心里闷闷的,最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崇祯死的不冤!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23 13:32
    回复
      魏忠贤,死的也不冤,17年后,有个皇帝崇祯随他而去。魏忠贤上吊自杀,有个太监李朝钦陪着自杀。崇祯上吊自杀,也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陪着自杀。魏忠贤上吊前喝酒了,崇祯上吊前也喝酒了。崇祯皇帝最后也还算良心发现,厚葬了魏忠贤,算是扯平了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9-23 14:08
      回复
        这部《玉镜新谭》,基本相当于《三朝要典》了,但是《玉镜新谭》的水平,就差的太多了。我不是说这部书的编辑水平差,而是东林党人对“阉党”的反驳水平太差。《三朝要典》,对东林党人的反驳,有理有据,事实清楚。而《玉镜新谭》中东林党人对“阉党”的反驳,是鸡蛋里挑骨头,强拉硬拽,而且大多都是词语罗列,什么词坏,就都给魏忠贤等人用上了,但说到的具体事却很少。尤其是把魏忠贤写的,就跟写皇帝一样,如果把魏忠贤的名字,换成天启皇帝的名字,不会有人觉得是写错了地方。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25 08:47
        回复
          在别的帖子中,我说过,中国词语丰富,写好人就都用好词,写坏人就都用坏词,很简单的事。只有词语的罗列,写篇文章还可以,但是对于具体的案件来说,没有实际的价值,无非就是把一个“坏人”往死里踩,只要把一个“坏人”描写成恶魔,小说化、戏剧化,可以随意编写。但是,对于案件来说,具体的事例,才是最重要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9-25 09:11
          回复
            崇祯清除“阉党”,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阉党”内阁成员的处理。这些内阁成员,并不是重点打击对象,只是罢官了事,最惨的也就是首辅顾秉谦,被东林党人煽动“群众”,把顾秉谦的家抢了,还剩下没被发现的“四万两银子”捐给朝廷了,最后顾秉谦客死异乡。其他内阁成员,就跟消失不存在一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9-25 09:21
            收起回复
              《三朝要典》,都是大量的东林党人的奏折,东林党人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清清楚楚,然后就是所谓“阉党”人员的逐条反驳。而《玉镜新谭》,基本上就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那自说自话,然后就是崇祯的圣旨和刑部的判决,根据“吃瓜群众”的意见,就把“阉党”给判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9-25 11:11
              回复
                东林大佬韩爌重新上岗,对“阉党”的处理,并不是很积极,反对扩大化,因为这些曾经的内阁高官,明白党争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那些想当官都想疯了东林党人,几乎是无法控制了,不扩大化,不把更多的官员杀掉或罢官赶回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位置安置东林党人,再加上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崇祯小皇帝,“阉党”扩大化,就不可避免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25 12:02
                回复
                  崇祯皇帝清除“阉党”,“天下快之”,东林党人的屁股都乐开了花。还没等笑纹往下落落,皇太极一大巴掌打过来,清兵轻轻松松入关,在京畿之地烧杀抢掠,无人可档。全都傻X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25 12:12
                  收起回复
                    天启最初四年多,天启皇帝还是重用东林党人的,结果内忧外患一团糟,天启皇帝紧急踩了刹车,大力清理只知道争官位的碎嘴子的东林党人。短短两三年,打死了努尔哈赤,重建了皇宫三大殿。无奈,乐极生悲,天启皇帝累死了,美了崇祯皇帝,三大殿有了,可以上朝了,落了一个“勤政”的好名声,最后把明王朝玩没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9-25 12:41
                    收起回复
                      东林党人,提出的最刁钻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时间问题,看下边的记载:
                      吏部尚书恭报三殿告成事,奉圣旨:「是。览奏。厂臣差成继述,经营堂构,夙夜匪懈,鼓庶民之子来;精诚嘿孚,政天心之神祀。功昭巨典,庋会彝章,勋业茂隆,重胙宜锡。魏良栋准封东平侯,世袭,加授太子太保,应得诰命,一并覆题。其遗下锦衣卫都指挥使,世袭荫,另行题补。」 八月二十日
                      谨按:八月二十二日先帝宾天,其二十日正弥留之际,此旨出自何来?时秉权者不知为谁。即以此旨酌之,凡前后纶音之下,皆繇逆珰矫命也。
                      樊维城疏略云:「按大明律内一款,诈传诏旨,乃斩首。今年八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正先帝弥留之际,一切批答,既非中传懿旨,而谁为出令也?忠贤于此,百口难辩矣。」
                      李思启疏略云:「先帝自不豫以至上升,凡三越月。当其时,以床褥之间保身不遑,而内旨批发,谁为秉裁?以明命诛戮之音,竟罔无伦无次之语,一手障天,包藏祸心,不急为改正,不几辱朝廷而羞万世邪!谓宜速发阁臣,尽知其伪,以明示非先帝之意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9-25 15:06
                      收起回复
                        看看下边《石匮书》中的记载,再对比一下楼上东林党人得意洋洋的“证据”:
                        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熹宗大渐,召信王入见,谕以‘吾弟当为尧、舜之君’。信王惶恐不敢当,但云‘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再嘱以善事中宫及委用魏忠贤等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9-25 19:11
                        收起回复
                          在东林党人的奏折中,魏忠贤与客氏,害死天启皇帝的妃子,打死太监王安,打死杨涟等十几位朝廷大员,比打死小猫小狗还简单,还都是因为一点私怨。魏忠贤与客氏,还可以相互串通,任意剥夺天启妃子的封号。不知道东林党人是想塑造魏忠贤是恶魔呢?还是想突出崇祯皇帝少年英主?还是想说明崇祯皇帝与东林党人都是一群法盲?!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9-25 21:00
                          回复
                            东林党人对魏忠贤的批判,还存在另一个大问题,就是辽东战事,对东林党人一点影响也没有,他们依然陶醉在“太平盛世”的状态,京师戒严,魏忠贤抓奸细,都成了大罪。好像是那些奸细,多多少少地,都跟东林党人有点联系,所以魏忠贤抓奸细,也成了罪过,甚至是为那些奸细翻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9-27 08: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