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次的行走,让我见到了那条河流。
说实话,这些年还能在北方地区见到流水,是很稀罕的事情了。而一股不算太小的清水,突然之间出现在眼前,确实是让我们眼睛亮了起来。从碎石遍布的方山前部,一直朝着既定的目标往上爬,看了方山上面的平坦,瞻了永固陵、万年堂的奇绝。然后穿过一片废弃的村落,一直向下,就看到了万泉河。据记载,北魏时期,方山有灵泉池,并依其侧建有灵泉宫。由此可见,万泉河边自古泉水淙淙,滋养着这条清澈的河流。
先是一汪清水。淡定而从容的一汪清水,踞在一个凹下去的地方,只在作短暂的休憩,亦或路过了一个地方,停了下来,静静地回想曾经走过的一段路或发生的一件事情。能看到河底清澈的石子,几条鸡舌一般大小的鱼苗射来射去,一忽儿射到蓝天里去,一忽儿穿到云彩当中,它们的世界因为小而自然,又因为静而纯粹。水边是一棵一直老着仍然老着的小老杨,这是北方常见的小老杨。在北方高高低低的坡地和沟沿边,随处都能见到小老杨,而这一棵,似是受了什么诱惑,离开了坡地和沟沿,避开了其它树们的目光,就来到这里了。它探着身子,想把枝叶探到清清的水里,许是身体僵了些,只无奈地把影子探到水里去,一晃,一晃,让那片水也晃起来,让水里的天和云也晃起来。顺着清水往上看,原是一条河流,有水赴约般流来;往下看,又有水要去别处干什么事情的样子,绕过了几块石头,犹豫着,徘徊着,不忍离去的样子,最终还是摔了摔手,顺了一个方向流走了。
这原来是一条坦荡大气的河流啊!在黄土瘦石之间,穿越了沟沟壑壑,切断了那条横跨中国历史的长城,由另一个地方流了过来。那条长城,是标注在中国历史之间的注解。有人说过,历史就是陈年垃圾堆,而万泉河这条率性的生命之河,根本没有多想,就从它的中间穿了过来,清澈得不拘一格,率性得让人惊叹。
顺着河流往下走才发现,河流越来越宽,河岸越来越茂盛葱郁,大片大片的雾柳拥在水的两边,柠条们也不甘示弱,挨挨挤挤,尽力舒展开身子,把从河里汲到的水气和灵气一点一点地渗透出去。再往下走,挺直的白杨树也多起来,这些白杨树和小老杨不同,身材挺直,粗壮高耸,把一方天空也撑得高了远了。河流穿行其间,轻松了许多,闲适了许多,流淌的声音回荡在树梢上、枝叶间,像是在做着捉迷藏的游戏。阳光想从外边探进头来,树头却撑展得大大的,严严实实地把它们挡在了外边。
镇川堡、万泉庄、西寺儿村、水沟畔、三百户……,万泉河流着,一年一年滋润了河岸边上的村庄,滋养了村庄一茬又一茬的人们。在河的下游,一个叫黍地沟的地方,一大片一大片的松树、杨树、柳树、榆树,旺盛地生长,成了这里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黍地沟,肯定是种过黍子的,但无论黍子,还是各色各样的树们,都是这条河流给予这方水土的恩泽。
我没有翻阅《水经注》或者别的什么书,对于这条河流,寻找它的历史跟探讨它的未来一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曾经存在过、滋养过,而且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张扬过,这就够了。正如它的形成过程一样,有人说,无数个泉汇集起来,就有了万泉河。如此来说,这绝对是一条智慧的、宽容的、豁达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