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祭祖 隆重庆典
蔡治虎 蔡 江
2017年9月9日,蔡良武钟氏祖墓修缮立碑工程基本告竣,其后裔从四面八方赶到贵州省仁怀市大坝镇新田村,举行了庄严的祭祖和隆重的庆典。
程序是:到新田蔡氏宗祠敬报列祖列宗,再到大屋基蔡良武钟氏祖墓前祭奠,最后在新田小学举行庆典。
新田蔡氏宗祠,供奉有蔡良武之上的六辈祖先,即蔡兴文、蔡顺祥、蔡喜贵、蔡应榜、蔡忠学、蔡璇及其旁系祖人。兴文祖居住遵义,传承国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德高才富,学徒遍布,深受敬仰;顺祥祖为绥阳武庠教官,买业桐梓,回遵敬拜老人而病逝,安葬于遵义尚稽;喜应忠璇四代祖人居住桐梓黑石溪。
良武祖系从桐梓迁至仁怀新田的开基祖。在桐梓的四代祖人中,第二代祖人蔡应榜就来到当时的遵义府大溪里十甲地名现在的仁怀新田买地领照,但因榜公偕孟氏到江西朝祖病故而搁置;第四代祖人蔡璇秉承先祖应榜之志,到新田执照,手续周全,仍返桐梓黑石溪寿终。良武祖遵照其父璇祖遗命,迁居新田,开创基业。
良武祖精通地理。因在桐梓居住的四代祖人,钱财虽富,人丁却稀。为追究其因,其父璇祖见其自幼聪慧,读书有成,撑家更隆,便命其学习堪舆、钻研地理。良武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翻山越岭,考查方位,弄清来龙去脉,包括朱雀玄武,找出了桐梓山脉在城郊突断成崖、不再延续,因此决定必须尽快迁离桐梓。为此作诗一首:“桐疆鱼跃水清幽,叶氏郎君缺钓钩。迫赴蓝田将种玉,未防飞剑斩龙头。”至今在桐梓一带尚有流传。
良武祖功高德厚。其功有二:一是行孝团坟。他不惜耗费金银九大箩筐,选择最佳吉穴,将桐梓四代祖人之墓迁在一堂,以免在他迁走之后散在各处之祖墓遭人践踏,同时也为后人寻根问祖解决了疑难;二是开疆拓土。守业之外创业,开疆仍思拓土,在堰上购买李家从火石到三合通槽之田地,为安置子孙让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德有三:一是做艺尽心。他以高超的堪舆之艺服务于众,找屋基、择莹地,尽心尽责,每做一家都能使其人财两发;二是待婿如子。良武祖将女儿女婿一起从桐梓带到新田,划给屋基让其建房,拨给田土让其耕种,带大外孙,使其后人不断在此繁衍生息。直到今天,这支祖亲仍然不忘良武祖对其祖人关爱之恩,每当祭奠他们的文华始祖时,都要首先祭奠我们的良武祖;三、教裔成才。他教育子孙忠孝传家、耕读为本。良武祖平时对家人言传身教,秉承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尤其注重仁义礼智信、家和万事兴等家规家教。膝下三子,个个成才。良武祖在临终之时,嘱咐长子守坤留守新田继承祖业、次子守现迁徙堰上镇守新业、三子守祖移居荣华以其拳术威震霸主熊氏保护其伯父良美家人安居乐业。守现虽离新田,但他安排其次子月恒留于新田侍候祖父祖母直至终老;守现之妻张氏,从堰上赶来新田看望其婆母,生病死于新田;月恒之妻罗氏,从新田赶往堰上看望翁姑,不幸染疾死于堰上。丫口坝维祥维足及其妻室,生前和睦、死后同坟。三合等地的族亲前往新田朝祖,新田的族亲会专门留下一丘田的谷子作为粮食来接待;新田与三合两地修建宗祠,大家都在互相支持、共同朝贺。这些实例,足以说明良武之家具有和谐与忠孝的传统。
良武祖生前管了死后事。他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好自己和妻室的莹葬之地,同向同排,龙凤齐祥。既为后人减轻负担,更为后人的发旺竭尽了自己的心力。
良武祖的后裔遍布全球。三房开始,每子衍多孙,瓜瓞绵延,迁向四方、渐朝八面,为官为商,忠恳诚信,立足华夏,走向世界。
良武祖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忠孝仁义的一生,是传承美德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虽然离开了我们已经372年,但他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不朽的思想行为永远是我们的光辉榜样。学习良武祖,我们的家族将会更加团结和谐;学好良武祖,我们的家族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良武祖和钟氏祖先后逝世以后,后裔曾在此前为其有过三次立碑。
第一次立碑时间是在道光七年即1828年,分别在良武祖和钟氏祖各自的墓前立了茶盆形状之碑各一块。但因地面下沉而致使这两块碑都被拦腰闪断。
第二次立碑时间是在民国十八年即1940年,承办人是蔡子海等人。在保留两位祖人墓前各自之碑未动的情况下,于两墓之间的正中位置另立了一块上圆下方的“状元碑”,并用泥土填塞了两墓之间大约四米宽的巷道,以免他人来葬此处。此状元碑立成之后,却因石材质量问题出现了从上到下的纵向破裂。
第三次立碑时间是在1988年,承办人是三合的蔡永方。因为时逢改革开放不久,经济条件还不算好,通讯和交通也不方便,永方和永周两人仅靠行走,背着背篼挨家挨户进行说明和募捐,每户或是一碗粮食或是几角钱,收来作为人工生活和人工工资,耗时两月,更换了两墓之间的破损之碑,同时用石头把大墓的牌面连通砌成。
此次立碑,是因墓状变形、后高前低,老碑破损、字迹不清。去年,蔡聪永就在新田群里发布了相关想法,作了前期宣传;今年4月22日,在到成都学习修谱知识返回仁怀的路上,蔡聪永向同行的蔡永锡、蔡聪亮等人再次提及此事,得到了他们的内心赞成和极力支持。蔡永锡当时估计立碑要用35000元,决定由大坝新田负责筹集10000元;三合负责筹集25000元,其中20000元由三合宗祠维修剩下的余款来解决,另外的5000元通过募捐来处理。为了表示诚心与决心,蔡聪永当即便拿出了2000元交给了蔡永锡。第二天早上,在蔡永锡、蔡永海的带领下,把吊子口择期先生蔡聪富和新田石工师傅陈朝帮请到了良武钟氏祖墓的现场,再次勘察了地形、丈量了长宽,拟定了修缮方案;蔡聪富不但择期不收工资,同时还当即表示捐出2000元。回到中枢后,蔡聪永立即写出倡议在各个相关蔡氏群里,开始了宣传和募捐工作。此事得到了金沙宗亲蔡仕武的大力支持,他在群里接过了蔡聪永手中的接力棒,一直不停的宣传和募捐,由此得到了绝大部分的资金。蔡永锡、蔡聪富、蔡聪亮、蔡三涛、蔡聪勇、蔡勤飞、蔡电忠、蔡燚等人也做出不少努力,各自募集了部分经费。到现在为止,总共得到现金11万余元和天下一蔡酒5件。能使墓周加做围墙、院坝铺设地板、院前安立栏杆、墓前硬化道路、围墙右侧安立孝祖碑等增加工程得以完善。陈姓祖亲也为祝贺和感恩,筹集8420余元的孝款,购买烟花炮竹。
在碑文的撰写方面,蔡聪永多处查找资料、反复思考和论证,在兼顾工作和家庭的情况下,常常熬更守夜,设计方案、拟出碑文,再在群里和族中多次征求大家意见,反复进行修改,最终定稿成文,使墓碑文化得以丰富,使祖人功德得以重光,使传统文明得以弘扬,使子孙后代寻根问祖能够获以教益!
上述各次立碑和修缮,为祖人尽心尽孝之人之事,感人至深、可歌可泣!
祭祖仪式庄严肃穆。良武钟氏三子一女后裔代表蔡永海、蔡永锡、蔡永维、陈朝周,良美祖后裔代表蔡回方,远房蔡氏族亲代表蔡文军等人身着祭祀服装,列于墓之前排。在焚香点烛贡奉三牲时馐和鲜花鲜果之后,蔡聪永恭读了祭文,然后族人竞相为祖人上香。祭祖仪式在隆隆的烟花炮竹声中结束。
庆典仪式隆重热烈。蔡永海、蔡永锡、蔡永维、蔡聪永、蔡聪亮、蔡聪勇、蔡仕武、蔡回方、蔡文军、陈举等人就座主席台。蔡聪永作了良武祖生平简介,陈举追忆了良武祖对他的先祖文华蔡氏及其子友智的关爱之恩,蔡永海作了为良武钟氏祖墓四次立碑和修缮的情况介绍,蔡聪永代表蔡仕武作了募集修缮资金情况汇报,蔡永锡对此次修缮良武钟氏祖墓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了表彰、对文华蔡氏老姑祖后裔感恩戴德的行为发表了感慨、对今后看管祖墓和公布账目作了安排。
蔡聪永为此赋诗一首:
四修祖墓立碑成,全仗裔孙尽孝心。何分远近星斗亮,哪论亲疏日月明。
林间送叶化泥土,树外牵枝结义情。千秋万代铭功德,万紫千红旺后人。
蔡治虎 蔡 江
2017年9月9日,蔡良武钟氏祖墓修缮立碑工程基本告竣,其后裔从四面八方赶到贵州省仁怀市大坝镇新田村,举行了庄严的祭祖和隆重的庆典。
程序是:到新田蔡氏宗祠敬报列祖列宗,再到大屋基蔡良武钟氏祖墓前祭奠,最后在新田小学举行庆典。
新田蔡氏宗祠,供奉有蔡良武之上的六辈祖先,即蔡兴文、蔡顺祥、蔡喜贵、蔡应榜、蔡忠学、蔡璇及其旁系祖人。兴文祖居住遵义,传承国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德高才富,学徒遍布,深受敬仰;顺祥祖为绥阳武庠教官,买业桐梓,回遵敬拜老人而病逝,安葬于遵义尚稽;喜应忠璇四代祖人居住桐梓黑石溪。
良武祖系从桐梓迁至仁怀新田的开基祖。在桐梓的四代祖人中,第二代祖人蔡应榜就来到当时的遵义府大溪里十甲地名现在的仁怀新田买地领照,但因榜公偕孟氏到江西朝祖病故而搁置;第四代祖人蔡璇秉承先祖应榜之志,到新田执照,手续周全,仍返桐梓黑石溪寿终。良武祖遵照其父璇祖遗命,迁居新田,开创基业。
良武祖精通地理。因在桐梓居住的四代祖人,钱财虽富,人丁却稀。为追究其因,其父璇祖见其自幼聪慧,读书有成,撑家更隆,便命其学习堪舆、钻研地理。良武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翻山越岭,考查方位,弄清来龙去脉,包括朱雀玄武,找出了桐梓山脉在城郊突断成崖、不再延续,因此决定必须尽快迁离桐梓。为此作诗一首:“桐疆鱼跃水清幽,叶氏郎君缺钓钩。迫赴蓝田将种玉,未防飞剑斩龙头。”至今在桐梓一带尚有流传。
良武祖功高德厚。其功有二:一是行孝团坟。他不惜耗费金银九大箩筐,选择最佳吉穴,将桐梓四代祖人之墓迁在一堂,以免在他迁走之后散在各处之祖墓遭人践踏,同时也为后人寻根问祖解决了疑难;二是开疆拓土。守业之外创业,开疆仍思拓土,在堰上购买李家从火石到三合通槽之田地,为安置子孙让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德有三:一是做艺尽心。他以高超的堪舆之艺服务于众,找屋基、择莹地,尽心尽责,每做一家都能使其人财两发;二是待婿如子。良武祖将女儿女婿一起从桐梓带到新田,划给屋基让其建房,拨给田土让其耕种,带大外孙,使其后人不断在此繁衍生息。直到今天,这支祖亲仍然不忘良武祖对其祖人关爱之恩,每当祭奠他们的文华始祖时,都要首先祭奠我们的良武祖;三、教裔成才。他教育子孙忠孝传家、耕读为本。良武祖平时对家人言传身教,秉承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尤其注重仁义礼智信、家和万事兴等家规家教。膝下三子,个个成才。良武祖在临终之时,嘱咐长子守坤留守新田继承祖业、次子守现迁徙堰上镇守新业、三子守祖移居荣华以其拳术威震霸主熊氏保护其伯父良美家人安居乐业。守现虽离新田,但他安排其次子月恒留于新田侍候祖父祖母直至终老;守现之妻张氏,从堰上赶来新田看望其婆母,生病死于新田;月恒之妻罗氏,从新田赶往堰上看望翁姑,不幸染疾死于堰上。丫口坝维祥维足及其妻室,生前和睦、死后同坟。三合等地的族亲前往新田朝祖,新田的族亲会专门留下一丘田的谷子作为粮食来接待;新田与三合两地修建宗祠,大家都在互相支持、共同朝贺。这些实例,足以说明良武之家具有和谐与忠孝的传统。
良武祖生前管了死后事。他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好自己和妻室的莹葬之地,同向同排,龙凤齐祥。既为后人减轻负担,更为后人的发旺竭尽了自己的心力。
良武祖的后裔遍布全球。三房开始,每子衍多孙,瓜瓞绵延,迁向四方、渐朝八面,为官为商,忠恳诚信,立足华夏,走向世界。
良武祖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忠孝仁义的一生,是传承美德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虽然离开了我们已经372年,但他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不朽的思想行为永远是我们的光辉榜样。学习良武祖,我们的家族将会更加团结和谐;学好良武祖,我们的家族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良武祖和钟氏祖先后逝世以后,后裔曾在此前为其有过三次立碑。
第一次立碑时间是在道光七年即1828年,分别在良武祖和钟氏祖各自的墓前立了茶盆形状之碑各一块。但因地面下沉而致使这两块碑都被拦腰闪断。
第二次立碑时间是在民国十八年即1940年,承办人是蔡子海等人。在保留两位祖人墓前各自之碑未动的情况下,于两墓之间的正中位置另立了一块上圆下方的“状元碑”,并用泥土填塞了两墓之间大约四米宽的巷道,以免他人来葬此处。此状元碑立成之后,却因石材质量问题出现了从上到下的纵向破裂。
第三次立碑时间是在1988年,承办人是三合的蔡永方。因为时逢改革开放不久,经济条件还不算好,通讯和交通也不方便,永方和永周两人仅靠行走,背着背篼挨家挨户进行说明和募捐,每户或是一碗粮食或是几角钱,收来作为人工生活和人工工资,耗时两月,更换了两墓之间的破损之碑,同时用石头把大墓的牌面连通砌成。
此次立碑,是因墓状变形、后高前低,老碑破损、字迹不清。去年,蔡聪永就在新田群里发布了相关想法,作了前期宣传;今年4月22日,在到成都学习修谱知识返回仁怀的路上,蔡聪永向同行的蔡永锡、蔡聪亮等人再次提及此事,得到了他们的内心赞成和极力支持。蔡永锡当时估计立碑要用35000元,决定由大坝新田负责筹集10000元;三合负责筹集25000元,其中20000元由三合宗祠维修剩下的余款来解决,另外的5000元通过募捐来处理。为了表示诚心与决心,蔡聪永当即便拿出了2000元交给了蔡永锡。第二天早上,在蔡永锡、蔡永海的带领下,把吊子口择期先生蔡聪富和新田石工师傅陈朝帮请到了良武钟氏祖墓的现场,再次勘察了地形、丈量了长宽,拟定了修缮方案;蔡聪富不但择期不收工资,同时还当即表示捐出2000元。回到中枢后,蔡聪永立即写出倡议在各个相关蔡氏群里,开始了宣传和募捐工作。此事得到了金沙宗亲蔡仕武的大力支持,他在群里接过了蔡聪永手中的接力棒,一直不停的宣传和募捐,由此得到了绝大部分的资金。蔡永锡、蔡聪富、蔡聪亮、蔡三涛、蔡聪勇、蔡勤飞、蔡电忠、蔡燚等人也做出不少努力,各自募集了部分经费。到现在为止,总共得到现金11万余元和天下一蔡酒5件。能使墓周加做围墙、院坝铺设地板、院前安立栏杆、墓前硬化道路、围墙右侧安立孝祖碑等增加工程得以完善。陈姓祖亲也为祝贺和感恩,筹集8420余元的孝款,购买烟花炮竹。
在碑文的撰写方面,蔡聪永多处查找资料、反复思考和论证,在兼顾工作和家庭的情况下,常常熬更守夜,设计方案、拟出碑文,再在群里和族中多次征求大家意见,反复进行修改,最终定稿成文,使墓碑文化得以丰富,使祖人功德得以重光,使传统文明得以弘扬,使子孙后代寻根问祖能够获以教益!
上述各次立碑和修缮,为祖人尽心尽孝之人之事,感人至深、可歌可泣!
祭祖仪式庄严肃穆。良武钟氏三子一女后裔代表蔡永海、蔡永锡、蔡永维、陈朝周,良美祖后裔代表蔡回方,远房蔡氏族亲代表蔡文军等人身着祭祀服装,列于墓之前排。在焚香点烛贡奉三牲时馐和鲜花鲜果之后,蔡聪永恭读了祭文,然后族人竞相为祖人上香。祭祖仪式在隆隆的烟花炮竹声中结束。
庆典仪式隆重热烈。蔡永海、蔡永锡、蔡永维、蔡聪永、蔡聪亮、蔡聪勇、蔡仕武、蔡回方、蔡文军、陈举等人就座主席台。蔡聪永作了良武祖生平简介,陈举追忆了良武祖对他的先祖文华蔡氏及其子友智的关爱之恩,蔡永海作了为良武钟氏祖墓四次立碑和修缮的情况介绍,蔡聪永代表蔡仕武作了募集修缮资金情况汇报,蔡永锡对此次修缮良武钟氏祖墓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了表彰、对文华蔡氏老姑祖后裔感恩戴德的行为发表了感慨、对今后看管祖墓和公布账目作了安排。
蔡聪永为此赋诗一首:
四修祖墓立碑成,全仗裔孙尽孝心。何分远近星斗亮,哪论亲疏日月明。
林间送叶化泥土,树外牵枝结义情。千秋万代铭功德,万紫千红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