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金羁侠少年吧 关注:12贴子:713

【《山海经》中的鸟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 / 张中一


1楼2017-09-04 21:43回复
      《山海经》中所载的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由于时代久远,后代对它陌生,需要考证和破译才能认清它的真面目。考释如下:


    2楼2017-09-04 21:43
    回复
        鸡、鷩(付鸟)
        《南次一经•基山》:“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鷩(付鸟),食之无卧。”
      考文字原意:鸡,合成字。由“滩”、“鸟”合成,即“滩地上的鸟”,引申为家禽。三,终。三,终。《太玄经·二进》:“三岁不不还。”《注》:“三,终也……山川高险,终岁不还,以喻难也。”首,山头。六,《易》称“六” 为老阴。足,走,跑。翼,躲藏。鷩,合成字。由“敝”“鸟” 组成,即隐蔽的鸟。(付鸟),合成字。即给与人享用的鸟。食,受纳。卧,卧具,引申为鸡笼。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似普通的鸡,终日活动在山头(三首),老阴着眼睛看(六目)、老阴着脚在地上窜(六足),始终躲藏着(三翼),称它为躲藏给与人享用的鸟,受纳它饲养不需要鸟笼、鸡舍。”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鸡”是先秦时约定俗成的鸟名。“鷩(付鸟)”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生态与功能特征”,因之为名。


      3楼2017-09-04 21:44
      回复
          鸠、灌灌
          《南次一经•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考文字原意:鸠,汇合。指鸟的汇集。呵,呵斥,灌、灌,象声词,鸟叫的声音。佩,佩带。由佩带在身引申为牢记。惑,疑惑。这段文字的内容是:
          “有一种鸟,它活动时汇合在一起,叫声似呵斥人,称它为灌灌,记住捕捉它烹调不要疑惑。”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鸠”、“灌灌”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动态”和“鸟的叫声”,因之为名。


        4楼2017-09-04 21:44
        回复
            鸱、鴸
            《南次二经•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考文字原意:鸱,合成字。由“氐”、“鸟”两个单词组成。“氐”,低首,俯首。通“低”。“俯首”是“鸟”的属性。“鸱”字的含义是“俯首听人使唤的鸟”。先秦时代的鸟尚未正式定名,因此,此时的“鸱”与后代的猫头鹰类的鸟无关。手,表示手的动作,取,执物。痺,低贱,衰微。通“卑”。鴸,象声词。唤鸡声。汉应劭《风俗通》:“呼鸡曰朱朱。”号,引声长鸣。放,恣纵,放任。士,古时四民之一,位于庶民之上的人。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鸟,情状像俯首听人使唤的鸟,足能像人手一样敏捷取物,它发出的叫声衰微,被称为是鴸鸟,它的称谓是自己号叫出来的,它出现的时候,其地必多放任之士饲养。”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鸱”、“鴸”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特性”和“鸟的叫声”,因之为名。


          5楼2017-09-04 21:45
          回复
              蛊雕
              《南次二经·鹿吴之山》:“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考原文原意:兽,在野为兽。此指鸟。蛊,诱惑。雕,鹰的一种。性格狡诈、凶猛,是狡诈、凶猛的代词。有,州域。《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韩《诗》作“九域。”角,较量,争竞。是,表示肯定。食,受纳。人,人饲养。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野生飞禽,称它为诱惑人的凶猛鸟类,情状似雕鹰,在州域角逐捕捉猎物,它盘旋发出的声音似婴儿啼哭,是可受纳人饲养利用的飞禽。”
              从破译的内容看,“蛊雕”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生性特征”。


            6楼2017-09-04 21:45
            回复
                鵁、瞿如
                《南次三经•祷过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考原文原意:鵁、合成字。由“交”、“鸟”合成,原意为“往来的鸟”。白,大,通“伯”。首,山头。三,再三。足,走,窜。人、面,人的面前。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鸟,它活动的状况似往来的鸟,大都活动在山头(白首),再三跳跃(三足),在人的面前(人面),自称是瞿如,瞿如就是鸟自己的呼叫声。”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鵁”、“瞿如”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动态”和“鸟的叫声”,因之为名。


              7楼2017-10-14 21:47
              回复
                  凤 皇
                  《南次三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考原文原意:五,一纵一横为“五”。 采,彩色,通“彩”。文,与“武” 相对,此指“温柔”。凤,古“风” 字。皇,大。首,头。文,文彩。德,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礼·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翼。翅膀。义,宜,适宜。合理、适宜的事称义。背,脊背。礼,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膺,胸。仁,古代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亲,爱人。腹,肚。信,舒展,伸张。通“伸”。饮,古人饮食的通称。食,受纳。天,天然。安,安定,舒适。宁,安定,平安。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鸟,形状似鸡,纵横彩色缤纷羽毛温柔,名称凤皇,它头羽上的文彩具有一种旺气被称之为德,两翅羽的文采和顺称之为顺,背羽文彩适宜合理称之为义,胸羽文彩逗人喜爱称之为仁,肚上羽文舒展伸张更为美丽称之为信,实是一只极美的鸟,它的饮食姿态潇酒自然,自歌自舞。它的出现自然大地定是太平年代。”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山海经》中所述的“凤皇”是指孔雀鸟。它是产在中国南方的一种美鸟,由于个体较大,飞起来有一股风,故称“风鸟”,先秦时代“风”、“凤”字通。皇,大。“凤皇”的本义是“飞起来风大的鸟”。后人不知“凤皇”原意,便把雄孔雀称之为凤,雌孔雀称之为皇。由于孔雀自身美丽,举趾潇洒自然,自歌自舞,人见人爱,它是和平、幸福象征。因此,人们赋予它神性,受人们保护。


                8楼2017-10-14 21:47
                回复
                    颙
                    《南次三经·令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名自号
                  也。见则天下大旱。”
                    考原文原意:枭,骁勇、豪雄的形容词。《淮南子·原道训》:“为天下枭。” 四,四方、四处。目,看,望。耳,物的两旁。颙,大头。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鸟,情状骁勇、豪雄,在人的面前,它四处张望在山的旁边,称它是大头鸟,它的称谓就是自己呼叫出来的。它的出现乃是自然大地处在大旱灾时期。”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颙”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叫声”,因之为名。


                  9楼2017-10-14 21:49
                  回复
                      (虫鸟)渠
                      《西次一经·松果之山》:“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考原文原意:(虫鸟),合成字,原意为爬行、隐藏的鸟。渠,沟渠,壕沟。黑,昏暗。身,现身。赤,裸露。足,走,奔跑。已,必,一定。(月暴),徒手搏击。通“暴”。《诗·郑风·大叔于田》:“襜裼暴虎,献于公所。”《传》:“暴虎,空手以博之。”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鸟,称为隐藏沟渠的鸟,形态似山中的野鸡,它隐藏自身,裸露奔走,可使用穷追猛打的方法必定徒手捕获。”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虫鸟)渠”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生态环境”,因之为名。


                    10楼2017-10-14 21:50
                    回复
                        赤鷩
                        《西次一经·小华之山》:“鸟多赤鷩,可以御火。”
                        考原文原意:赤,裸一露。鷩,隐蔽的鸟。御,劝宥曰御。火,用火烹调。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所产的鸟多裸一露隐蔽的山鸡,可以捕获它用火烹调成美味佳肴。”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赤鷩”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生态特征”,因之为名。


                      11楼2017-10-14 21:50
                      回复
                          鴖
                          《西次一经·符禺之山》:“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考原文原意:鴖,合成字。原意为躲藏的鸟,通“昏”。翠,绿色。赤,裸露。喙,口,叫。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所产的鸟多躲藏在山中的鸟,它的形体翠绿,裸露地叫,可以用它进奉烹调食用。”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鴖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生态”,因之为名。


                        12楼2017-10-14 21:51
                        回复
                            鹑、肥遗
                            《西次一经·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考原文原意:鹑,合成字,由“享”、“鸟”合成,原意是“享用的鸟”,俗称鹌鹑。黄,土的本色。指黄土。身,自我,自身。引申为“藏身”。赤,裸露。喙,口,叫。已,必,一定。疠,古代一种舞名,称“万舞”。通“万”。用,使用。杀,猎获。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鸟,形状像鹌鹑,黄土里隐身,裸露鸣叫,称为肥得飞不动的鸟,受纳它必定使人兴奋,可以养着使用它来捕虫。”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鹑”、“肥遗”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功用”和“鸟生栖特征”,因之为名。


                          14楼2017-11-17 22:37
                          回复
                              槖(非巴)
                              《西次一经·羭次之山》:“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名曰槖(非巴),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考原文原意:枭,猫头鹰一类的鸟.“人、面”、“一、足”在先秦时代不是约定俗成的词组词,它们都包含了两个单词各自的词义。“人、面”的原意是“在人的面前。”“一、足”的原意指“一只脚站着。”槖 、(非巴) ,象声词。见,古“现”字。蛰,潜伏。服,制伏。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鸟,情态似猫头鹰,在人的面前,它一足立地,自称为槖(非巴) ,它冬天活动频繁,夏天潜伏在树上,想制伏它,要冒着雷雨去树林中捕捉。”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槖(非巴)”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叫声”,因之为名。它 属猫头鹰一类的飞鸟,栖息时有一足站立的习惯,是冒雷雨可以捕获的鸟。


                            15楼2017-11-17 22:37
                            回复
                                尸鸠
                                《西次一经·南山》:“鸟多尸鸠。”
                                考原文原意:尸,陈列。鸠,汇合。这句话的原意是:“鸟多陈列汇合在一起。”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尸鸠”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生态特征。”


                              16楼2017-11-17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