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和《史记》中关于夏朝的地理信息非常少,而且两部书竟然都没有提及夏的都城在哪里,这是极不寻常的,《史记》列出了夏禹和夏启的事迹以及其后的帝王世系,竟然只字不提夏的都城,这只能解释为这些关于夏的地理信息被有人故意删除了,幸运的是后世出土了《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中关于夏的地理信息相当多,而且夏的都城多数时间在斟寻,斟寻的地理位置通过《竹书纪年》的记载可以完全确定是在今天山东潍坊,胤甲和孔甲的都城是西河在今安阳,而综合所有信息可以基本确定《竹书纪年》记载的禹和启建都的阳城就在今天的山东临沂,夏桀后期的都城有仍就在今天的山东济宁,中间的几代曾经在原和老丘(有待研究,但我认为老丘并不像现在很多人认为的在开封),现在我们可以看看《今本竹书纪年夏纪》中的内容,有头脑的读者可以自行鉴别:
今本竹书纪年夏纪
第二章夏纪
第一节:帝禹夏后氏
母曰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铃,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长有圣德。长九尺九寸。梦自洗于河,取水饮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当尧之世,舜举之。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禹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颁夏时于邦国。
二年,咎陶薨。
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南巡狩,济江,中流有二黄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奚忧龙哉。”龙于是曳尾而逝。
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
夏六月,雨金于夏邑。
秋八月,帝陟于会稽。
禹立四十五年。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
第二节:帝启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
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
王帅师伐有扈,大战于甘(有扈,在始平鄠县)。
六年,伯益薨,祠之。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莅讼。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武观即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
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十六年,陟。
第三节:帝太康
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寻。畋于洛表。羿入居斟寻。
四年,陟。
第四节:帝仲康
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寻。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命胤侯帅师征羲和。
六年,锡昆吾,命作伯。
七年,陟。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一作“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
第五节:帝相
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
征淮夷。
二年,征风及黄夷。
七年,于夷来宾。
八年,寒浞杀羿,使其子浇居过。
九年,相居于斟灌。
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二十年,寒浞灭戈。
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帅师灭斟灌。
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
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弑帝。后缗归于有仍。伯靡出奔鬲。
斟灌之墟,是为帝丘。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伯靡奔有鬲氏。
夏世子少康生(丙寅年)。
少康自有仍奔虞(乙酉年)。
伯靡自鬲帅斟寻、斟灌之师以伐浞。
世子少康使汝艾伐过杀浇(甲辰年)。
伯子杼帅师灭戈。
伯靡杀寒浞。
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
明年,后缗生少康。既长,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将至仍,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夏之遗臣伯靡,自有鬲氏收二斟之烬以伐浞。浞恃浇皆康娱,日忘其恶而不为备。少康使汝艾谍浇。初,浞娶纯狐氏,有子早死,其妇曰女歧,寡居。浇强圉,往至其户,阳有所求。女歧为之缝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袭断其首,乃女歧也。浇既多力,又善走,艾乃畋猎,放犬逐兽,因嗾浇颠陨,乃斩浇以归于少康。于是,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第六节:帝少康
元年丙午,帝即位,诸侯来朝,宾虞公。
二年,方夷来宾。
三年,复田稷。
后稷之后不窋失官,至是而复。
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十八年,迁于原。
二十一年,陟。
第七节:帝杼
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五年,自原迁于老丘。
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十七年,陟。
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帅禹者也,故夏后氏报焉。
第八节:帝芬
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来御。
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
芬或曰芬发。
第九节:帝芒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珪宾于河。
十三年,东狩于海,获大鱼。
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
五十八年,陟。
芒或曰帝荒。
第十节:帝泄
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
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商人报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
二十五年,陟。
第十一节;帝不降
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灭皮氏。
五十九年,逊位于弟扃。
第十二节:帝扃
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
十八年,陟。
第十三节:帝廑
一名胤甲。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
昆吾氏迁于许(己姓,名樊,封于卫,夏衰为伯,迁于旧许)。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陟。
第十四节:帝孔甲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
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三年,王畋于掞山。
五年,作东音。
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王好事鬼神,肆行**,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于东阳掞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必大吉。”或又曰:“不胜也,之子必有殃。”孔甲闻之曰:“以为余一人子,夫谁殃之。”乃取其子以归。既长,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刘累所畜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阳,其后为范氏。
九年,陟。
殷侯复归于商丘。
第十五节:帝昊
昊一作皋。
元年庚辰,帝即位。
使豕韦氏复国(夏衰,昆吾、豕韦相继为伯)。
三年,陟。
第十六节:帝发
一名后敬,或曰发惠。
元年乙酉,帝即位。
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墉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七年,陟。
泰山震。
第十七节:帝癸
一名桀。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寻。
三年,筑倾宫。
毁容台。
畎夷入于岐以叛。
六年,歧踵戎来宾。
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
地震。
伊、洛竭。
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
十三年,迁于河南。
初作辇。
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一作“山民”)。
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成汤元年)。
十七年,商使伊尹来朝。
二十年,伊尹归于商,及汝鸠、汝方会于北门。
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
二十三年,释商侯履。诸侯遂宾于商。
二十六年,商灭温。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
太史令终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师取顾。
三日并出。
费伯昌出奔商。
冬十月,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
杀其大夫关龙逢。
商师征昆吾。
冬,聆隧灾。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
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今本竹书纪年夏纪
第二章夏纪
第一节:帝禹夏后氏
母曰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铃,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长有圣德。长九尺九寸。梦自洗于河,取水饮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当尧之世,舜举之。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禹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颁夏时于邦国。
二年,咎陶薨。
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南巡狩,济江,中流有二黄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奚忧龙哉。”龙于是曳尾而逝。
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
夏六月,雨金于夏邑。
秋八月,帝陟于会稽。
禹立四十五年。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
第二节:帝启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
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
王帅师伐有扈,大战于甘(有扈,在始平鄠县)。
六年,伯益薨,祠之。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莅讼。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武观即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
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十六年,陟。
第三节:帝太康
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寻。畋于洛表。羿入居斟寻。
四年,陟。
第四节:帝仲康
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寻。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命胤侯帅师征羲和。
六年,锡昆吾,命作伯。
七年,陟。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一作“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
第五节:帝相
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
征淮夷。
二年,征风及黄夷。
七年,于夷来宾。
八年,寒浞杀羿,使其子浇居过。
九年,相居于斟灌。
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二十年,寒浞灭戈。
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帅师灭斟灌。
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
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弑帝。后缗归于有仍。伯靡出奔鬲。
斟灌之墟,是为帝丘。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伯靡奔有鬲氏。
夏世子少康生(丙寅年)。
少康自有仍奔虞(乙酉年)。
伯靡自鬲帅斟寻、斟灌之师以伐浞。
世子少康使汝艾伐过杀浇(甲辰年)。
伯子杼帅师灭戈。
伯靡杀寒浞。
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
明年,后缗生少康。既长,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将至仍,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夏之遗臣伯靡,自有鬲氏收二斟之烬以伐浞。浞恃浇皆康娱,日忘其恶而不为备。少康使汝艾谍浇。初,浞娶纯狐氏,有子早死,其妇曰女歧,寡居。浇强圉,往至其户,阳有所求。女歧为之缝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袭断其首,乃女歧也。浇既多力,又善走,艾乃畋猎,放犬逐兽,因嗾浇颠陨,乃斩浇以归于少康。于是,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第六节:帝少康
元年丙午,帝即位,诸侯来朝,宾虞公。
二年,方夷来宾。
三年,复田稷。
后稷之后不窋失官,至是而复。
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十八年,迁于原。
二十一年,陟。
第七节:帝杼
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五年,自原迁于老丘。
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十七年,陟。
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帅禹者也,故夏后氏报焉。
第八节:帝芬
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来御。
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
芬或曰芬发。
第九节:帝芒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珪宾于河。
十三年,东狩于海,获大鱼。
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
五十八年,陟。
芒或曰帝荒。
第十节:帝泄
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
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商人报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
二十五年,陟。
第十一节;帝不降
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灭皮氏。
五十九年,逊位于弟扃。
第十二节:帝扃
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
十八年,陟。
第十三节:帝廑
一名胤甲。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
昆吾氏迁于许(己姓,名樊,封于卫,夏衰为伯,迁于旧许)。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陟。
第十四节:帝孔甲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
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三年,王畋于掞山。
五年,作东音。
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王好事鬼神,肆行**,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于东阳掞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必大吉。”或又曰:“不胜也,之子必有殃。”孔甲闻之曰:“以为余一人子,夫谁殃之。”乃取其子以归。既长,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刘累所畜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阳,其后为范氏。
九年,陟。
殷侯复归于商丘。
第十五节:帝昊
昊一作皋。
元年庚辰,帝即位。
使豕韦氏复国(夏衰,昆吾、豕韦相继为伯)。
三年,陟。
第十六节:帝发
一名后敬,或曰发惠。
元年乙酉,帝即位。
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墉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七年,陟。
泰山震。
第十七节:帝癸
一名桀。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寻。
三年,筑倾宫。
毁容台。
畎夷入于岐以叛。
六年,歧踵戎来宾。
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
地震。
伊、洛竭。
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
十三年,迁于河南。
初作辇。
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一作“山民”)。
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成汤元年)。
十七年,商使伊尹来朝。
二十年,伊尹归于商,及汝鸠、汝方会于北门。
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
二十三年,释商侯履。诸侯遂宾于商。
二十六年,商灭温。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
太史令终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师取顾。
三日并出。
费伯昌出奔商。
冬十月,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
杀其大夫关龙逢。
商师征昆吾。
冬,聆隧灾。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
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