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从效果轨到操作轨
在一个阵型运转的过程中。玩家的操作,以目的归类大致有以下四种。
1.刷新操作。加法操作。目的是刷出下一波新的僵尸,即基础运算量。
2.附加操作。加法操作。目的是保护阵型不被破坏,即附加运算。
3.变奏操作。减法操作。目的是变奏。
4.停滞操作。减法操作。目的是停滞/减缓僵尸的行为。
与之一一对应的,就是新版轨道的四个轨。为了与之前的轨相区别。我们以“效果轨/操作轨”区分之。
MT(MA/MB):主要轨道。放置刷新操作的轨道。和效果轨的MA/MB差不多,在操作轨中,用于刷新僵尸目的的N/A操作也会放置到这里。
AT(A2/3……):附加轨道。放置附加操作的轨道。放置除了刷新以外的所有加法操作。
CT:变奏轨道。放置变奏操作的轨道。顾名思义只有冰变奏的用冰会被记录在这里。
ST:停滞轨道。放置除了变奏用冰以外的其他减法操作。什么冰减压啊,垫啊,ICE1/2啊。
与效果轨相比,操作轨的优势是直观的说明了为什么而操作。操作轨+操作轴的全新记录方式,大大提升了超多炮轨道记录的条理性,解决了超多炮轨道带来的运算繁杂易混问题。
例:NE.十五炮。ch9-65s:PPDD|IPP-PP|PD/PC|IPP-PP|PPDD|PPAAA|PPN。一个标准的代奏Ch9,稍微降低了冰压制强度,便于在复用炮循环错位极限用冰。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42c87de74136acaf59e096f44cd88d03/6f60a9345982b2b75985071a3badcbef77099bf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