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石鱼记吧 关注:3贴子:127
  • 12回复贴,共1

青岛石鱼记啵啵鱼,好吃到停不下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选用的都是的龙鱼
肉质细嫩 入口爽滑鲜嫩
特别适合女士和小孩子
搭配青、红杭椒
和有机花菜、腐竹、白萝卜等
营养丰富 口味鲜香


1楼2017-08-04 14:07回复
    王暂曰:“九者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
    此一篇论为将者当极其应变之能事。故亦以将受命于君发其端,言为将者既受君之种种方略,尤不可不极其变通,故略引古之战斗原则。关于地形者,曰圮地(圮(Pǐ)地:圮是坍塌、毁坏的意思;《说文》曰:“圮,毁也。”圮地指难以通行的地方)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此战斗原则之不可变者也。然而事变之来,有时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极而言之,虽君命亦有所不受。君命可变,则因时制宜,无所不可变也。
    所以古之知用兵者,必知九变之利、九变之术。全篇主旨在于通九变之利,否则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在于知九变之术,否则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可见知地形而不知变,不可也;知五利而不知变,亦不可也。知变而不知所以必变之之术,亦不可也。总以知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为要,此将将之要道也。宜分三节读之。第一节自首至“得人之用”,言选将之法,在乎选知变之将也。第二节自“智者“至”不可攻”,论任将之法,在乎用善变之将也。第三节自“故将”至末,论杀将之法,将不知变则有覆军杀将之灾也。细读全文,知所引五种地形,乃藉此原则以发其端,此其不可变者也;而不由、不击、不攻、不争、不受,则示人以变化之方。末复以五危杀将,为不知变者警告之。孙子之用意深矣。解者多指“九变”为“九地之变”,与《九地篇》强相牵合,殊不可通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右第一节论选将之法,总以知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为标准,与九地无关也。地形,即五种之地形也。然不曰“五地之形”而曰“地形”者,因此五种亦不过约略举之以为例,非必限定仅此五种地形也。况乎此五种地形,在《九地篇》仅列其四,而所谓“绝地”者,又不在九地之列而散见于九地之后;可见此篇“九变”,与“九地”无关也。其主旨在乎选将当知地形,然有时亦当知所变通。
    途当由也,然有时可以不由;军当击也,然有时可以不击;城当攻也,然有时可以不攻;地当争也,然有时可以不争;君命当受也,然极而言之,君命亦有时可以不受:此即所谓变也。故曰知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即可以为将矣。然苟不通九变之利,则虽知圮地、衢地、绝地、围地、死地之原则,仍不能得地之利也;苟不知九变之术,则虽知由途之利、击军之利、攻城之利、争地之利、受君命之利,而不知不由、不击、不攻、不争、不受之利,则仍不能得人之用也。孙子原文其义甚明也。
    五种地形之解释,详于《九地篇》,此处可不必赘也。“途有所不由”者,道有险狭,惧其邀伏,不可由也。“军有所不击”者,见小利不能倾敌,则勿击之,恐重劳人也。“城有所不攻”者,拔之而不能守,委之而不为害,则不须攻也。“地有所不争”者,得之不便于战,失之无害于己,则不须争也。“君命有所不受”者,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此一节言为将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则可以得地之利、得人之用矣。


    2楼2017-08-07 09:25
    回复
      你好。我也是加盟的石鱼记,方便留个电话不,互相联系。我的电话是15066003929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7-08-21 22:41
      回复
        你好。我也是加盟的石鱼记,方便留个电话不,互相联系。我的电话是15066003929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7-08-21 22:41
        收起回复


          5楼2017-09-04 15:09
          回复
            我想做石鱼记我在青岛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1-11 12:24
            收起回复


              7楼2017-12-28 17:38
              回复


                9楼2017-12-31 15:56
                回复


                  10楼2017-12-31 15:56
                  回复


                    11楼2018-01-06 14: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