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吧 关注:146,338贴子:771,299

小兔的香事拾遗(缓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本来打完了的,想想还是剪切下来放二楼,毕竟防删大业胜于防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03 10:19回复
    碎碎念:
    来南京上学有几年了,似乎刚来不久就开始涉足香道了,断断续续,大半年不碰一下也是常有的。倒不是忙着做实验写论文没有时间,却是经常因为零花钱不够,毛笔写秃了得买新的啊,古琴弦断了得买新的啊,如此种种,给不花钱买香料凑足了理由,穷到连吧里结缘的邮费都出不起,大部分大部分时间是因为在贴吧潜水等反应过来的时候结缘已经结束了,于是便搁置了。
    由此种种,总之技术是没有半点长进,徒以香道爱好者自居,偶尔打个篆还要被室友嫌弃一番。想来想去寻有何得,唯香事二三,且提旧事,算是备忘。亦顺路提些己见以及制香中不懂的问题,若有大神不弃,指点一二的,便是心满意足了。
    当然,这种写给自己看的备忘录似得的胡话,想必也不会有人有兴趣读到最后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8-03 10:19
    回复
      起始:
      最开始接触香道,是刚来南京时,参加一社团活动,同行去六朝博物馆当志愿者,认识了一个颇为豪放的日常汉服的妹子,行为略有疯癫,大有一副《哈利波特》里卢娜之感,比如逮着关系好的朋友男性偏称“闺蜜”而女性偏称“基友”,日后我受此待遇也不在少数。
      此君在逛完六朝博物馆里一室满屏王羲之《兰亭序》行书之后,颇为依恋地说,打算回去做《南朝遗梦》,后来当然都知道是《燕居香语》里的经典香方,而当时却不甚知晓。
      “想睡觉就直说,做什么南朝梦。”
      于是乎,免费收获白眼三十秒,现在想想自己确实宛如一个智障。
      所幸此君有救死扶伤的仁德之心:“《南朝遗梦》是一种做烧的香的方子。”
      可惜我还是不解风情:“哦,原来你信佛啊。”
      对方:“我xxxxxxxxxxxxxxxxx!”
      不知是不幸还是万幸,在一段脏话之后,该君决定对我进行报复——拉我进坑,虽然后来知道学校就我们两个人玩香,所以说到底还是此君太孤独了,想找个人陪着。
      从博物馆回学校,地铁要一个小时,此君便开始巴拉巴拉对我进行义务科普,教会我单方和合香、檀香和沉香的区别,等等。同时也讨论了其信不信佛的问题,结论是不信,要说信仰,她老人家信马克思。
      作为我,还是信一点的,好像是鲁迅有篇文章说过,大致意思是,信佛这个东西,不好说,你说祈福了也会倒霉吧,也许你不祈福会更倒霉。所谓“心诚则灵”,大多数祈福不灵的时候最后都可以怪罪到祈福者心不诚上去。我虽然大部分时候都信马克思,但是在考马原和毛概的前一天晚上,我还是更信佛一点,并且一脸虔诚。当然,圣诞节我偶尔也信一下耶稣,正如《我滴个神啊》所讲,信什么神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对自然造物的敬畏尊重。
      对了,下面如果再提到这位“基友”,就简称y君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03 11:00
      收起回复
        毒姐姐!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8-03 11:46
        收起回复
          dd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8-03 16:14
          回复
            此后便是深秋,两个月的零花钱作为了启动资金,我买了些香料及工具。只有两个月的零花钱是因为我从小就不会存钱,就这件事放假回家时外婆经常会教导我,邻居家的小孩上了个大学存下了两万块的励志故事,以期能激励我学会理财,就目前看,还没有成功。
            现在看来,当时的香料和工具还是略有不实用之嫌,比如买了一百块左右的挤香工具,后来却发现,一方面我不喜欢燃线香,另一方面挤得确实没有搓的好,有虚空之感,像某宝所吹嘘的只加10%粘粉,那可真好比《天使爱美丽》里的那位软骨病患者了,啥也不能碰的。
            香料是从《香乘》上找了些常见的药,各买一些,因为是去实体药店买的,说买一二两太少了没法单独打粉,于是美滋滋的拎回来了,结果,虽然我得到了不少不错的药材标本,然而我至今还在为合香的时候把他们打粉过筛而头疼。
            吧里有些香友认为,香料还是买回来自己处理打粉的好,尤其是甘松之流,我深以为然。然而还是斗不过我的懒癌,所以我合香,还是买粉,找靠谱一些的卖家罢了,至于甘松,那就忍痛割爱咯,事实上,我之前合的所有香,都有意的避开了甘松。
            关于买的挤香工具,有一个小插曲,漏发了一个小零件,和卖家交涉的时候得知我们学校另有一位老师亦爱好香道,当时确实想拜访学习一二,后来侧面对此老师的行为有些不喜,便放弃。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8-03 17:34
            回复
              然后呢?然后呢?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8-04 10:30
              收起回复
                时至冬日,寒假回家,一番努力,却也乱七八遭做出了《二苏旧局》《鹅梨帐中香》《安魂香》《木樨香》以及吧友所创《锦瑟年华》等,徒知其香,不解其理,严重时甚至连徒有其表都达不到了,经常拿着点电蚊香片的插头来熏香(后知其表180~200度不可调),每每放上《二苏旧局》,茉莉花的焦糊味油然而生。
                各种坎坷,算是略知一二了。惊喜意外加开心,这段制香便告一段落了。尤记得当时在暖气片上揉炼蜜丸子的可爱,现在直接有一个隔水加热锅不用暖气片了。
                对香道内涵的评论,云云总总倒也不少。个人以为,香道所追求的,可以分为习艺和修心,事实上书法茶道所谓“君子之道”皆是如此,习艺是为了得到更美好的东西,而修心,则是“察物观己”了。两者相融合,可以制造出美好的意境,也就是常说的“享受过程”,过去制香的时光能变成一段美好的回忆,何其乐哉。
                说起美好的意境,似乎有点诗词赏析的味道,然而好的香确实如诗。调出温婉闲散的清雅香调,夏日熏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场面依依在目;调出清冷激窜的梅香,深秋“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的萧瑟也会一一浮现。香在诗中,诗在香中,如此杂糅,场面妙不可言。何况吧里常有合香大神给所合之香所起的名字,何尝不是点睛之笔。合香的精髓莫过于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8-04 11:40
                回复
                  说实话,南京就是个绝好的寻意境所在,六朝古城,近代的首都,多少风流遗韵藏在街头的细枝末节之处。
                  我常常会从学校坐上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去苜蓿园,然后沿路走上中山陵,虽然大部分时候是因为我在新街口吃自助餐吃撑了,说实话这条路确实没有南农对面那条上山近,但苜蓿园那边路两旁都是参天的法国梧桐,整齐的在同样的高度修剪成两支戳向天空,一年四季都很美。以及沿路路过梅花山、明孝陵、美龄宫以及先锋书店。
                  南京每一个先锋书店我都去过,文艺青年的聚居地,图书卖的有点贵。然而,不管大小,都会设置一个“气味博物馆”,一个个贴着标签的广口瓶,从春日的萤火虫,到烘焙咖啡豆,再到洗衣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种不按西方香水理论前调中调尾调出牌的做法 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唯独可惜的是,撇去很多人在乎的“纯天然”不说,气味博物馆的香水将一个个完全仿真的气味硬生生的拍在脸上,让人还联想什么?
                  除非是闻者这个气味本身就有着回忆。比如宜家最后结账前的仓库有股特别的气味,也许就是家具的味道?未走光的油漆味也说不定,但是我和我喜欢的人曾在这里分手,或许在我眼里,这就是哭着蹲下去的味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8-04 11:42
                  回复
                    悲伤的事情少谈,气味现实而单一确实是气味博物馆的一大软肋,但好的合香是善于引人联想的,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共鸣,比如有一款香,开始是茉莉花香夹杂着丁香,往后又有些胭脂之气,以后又是温和的檀香奶味。我便自然想到秦淮的灯影,站在桥上追思千年前王献之在此的风流,此时,思绪延展之处,暖意春生。对比以上,倘若给个洗衣粉。。。着实颇难思量该联想出何物。
                    顺路插一句,来南京了,夫子庙可以去,秦淮河可以看,感怀就行,礼品店和特产就免了,看了徒增失望。近年新开发出的景点“老门东”,虽离地铁站远些,但穿梭在烟雨小巷中,抬首便能遥望斑驳的古城墙,却有一番不同于夫子庙的趣味。
                    此外,说起南农,也着实是个好去处,我爸爸就是南农毕业的,如今我堂姐也在南农读博,南农的正门正对中山陵,能远远的看见那片蓝色的屋顶。据说当年南农是南京最外围的学校,不想如今发展出各种大学城将本科教学区迁出市区,南农居然成了最靠近市中心的本科校区之一了,物是人非也。
                    最后说说梧桐,在南京的老城区走,很少有路上不种梧桐的,梧桐在结果时挂着的果实很像悬着的铃铛,所以也叫悬铃木。一个我很仰慕的合香大神的贴吧里,有一个帖子,征集故事,用来合香,其中有人就写到在梧桐,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就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悲哀。虽然大神有言在先,故事讲出来不一定会调香,但我很好奇这种香该如何表达。
                    合香也亦是一种创造,就像王勃在滕王阁,景色与会诸宾皆可目视,而王勃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大家才会拍案叫绝。
                    并非激将法说一定要合此香,但我总觉得合出来至少会让我拍案叫绝,毕竟看这位大神的帖子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曾一度想发邮件问能不能做个朋友,最后还是放弃,总感觉别人已经开了家店,我不消费点什么以支持他的合香,好像没有资格做朋友,虽然细想起来逻辑上确实有什么不对。或许等我再想两天邮件就发出去了吧。。。常困于江南烟雨中,不知何时踌躇不前的气质早已深入骨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8-04 11:43
                    回复
                      前排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8-04 22:33
                      回复
                        日常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8-05 01:06
                        收起回复
                          防删大于防川?这是防度娘呢还是防吧务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8-05 03:36
                          收起回复
                            学校商学院很有钱,总让人想起家门口新开的一家烤五花肉店,钱花不掉之余便在办公楼内开了个咖啡厅,名叫1983,据说是该学院成立的年份。远离教学生活区导致该咖啡厅经常处于开枪都打不着人的尴尬境地。只有一对情侣在此勤工俭学当服务员,诚然不是情侣的话,在那里一坐一下午确实无聊了点。
                            咖啡厅价格公道,甚至比马路边上的奶茶店还便宜一点,花上四块钱能干坐着听一天的喷泉流水声。有年秋天,我在下午没课的时候会去那里搓香珠丸子。每次只带50g的香粉,能搓二三十个,大部分时间都在醒泥。搓完,便端着戳的像刺猬一样的泡沫板骑车回宿舍,大学有很好的包容度,不会有人为此稀奇而多看两眼的。宿舍有室友养的猫,对球类物体天生很感兴趣,后来忍不过便用干燥皿了,说实话,除了梅雨天,干燥皿不会比自然晾干干得快。
                            咖啡厅的女生偶尔会来帮我搓两个,这时男生便略显寂寞了,蹭过来想帮忙却会被我两嫌弃搓得不圆,很有“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
                            细数起来我确实很爱做香珠,香牌不常做了,因为表面干后经常很粗糙,想打磨却会囿于坑洼的表面无从下手,不过直至今日,我仍然做不出自己满意的香珠,论合香自是差得很,开始是去某宝上看商家介绍,会告诉用了哪些香料,便复制着调,后来虽碰运气调出些自己喜欢的味道,然而不凑近鼻子,根本嗅不到;技术也是不行,密度光泽都不行。
                            据说想要香珠密度大,要捣四五百下,除去内部空气,然而捣着捣着泥就扁了,还得对折,白白混入了新的空气,颇不得法。亦说要加入高密度的石粉的,结果表面更加粗糙,香气也是气若游丝了。前几日白衣兄教导粉更细些,想必可行,尚未实践,但目测不能提高很多。
                            光泽更是门技术活,按理香珠表面水分蒸发后体积减少,粗糙在所难免,然常看见有大神做的香牌直接干后表面细腻平滑,甚为羡慕,然寻无所得,只得在其他方面下功夫,有所心得。
                            其一,在配方中加蜡,再蒸热混匀,此法可行,大抵是改变了香珠的硬度,干后表面一层更易刮平,不同于木器,而更似银器抛光,但加蜡多少实难控制,曾试过同种类的香料的合香,沉香比例高时,蜡应多,否则掉粉不坚实,乳香比例高时蜡应少,否则软趴趴;
                            其二,在干后打磨,我目前主要用这个方法,近来买了台三百余块的台磨机,更是省事许多,但是抛光后不能空手触摸,否则立使光泽,需以文玩之心呵护之;
                            其三,亦说可在抛光后打蜡,是以蜡填补表面小空隙,确能解决此问题,开始很担心是否会影响香气的散发,实验后似乎并不影响。又听说,所打之蜡香气亦与其内统一,不得不为其智叹服,但我不会制蜡香,遂放弃。
                            做出来的珠子,成功的,不成功的,大都送人了,关系亲密者送一串;生疏者,便用中国结穿起做成耳机防尘塞,止需香珠一粒,但单颗香气实不敢恭维。其后见有人甚不珍惜,一气之下不再送生人了。
                            有时想想确实自寻烦恼,纯属苏轼所说“多情却被无情恼”了。需知道,所有人,终究是孤独了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8-05 20:04
                            收起回复
                              防火防盗防吧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8-07 0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