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34,674贴子:12,084,894
  • 90回复贴,共1

五铢--直百--钱币--经济--读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货币经济学----最近又有人发读书卡了。还是学这种狗屁不算的东西。
我不是学经济的,所以不知道所谓 货币经济学 里有多少涉及五铢钱的。有谁知道可以指出来。占整个学科百分之多少。
因为五铢钱属于金属货币,所以所有金属货币涉及的概念,都适用五铢钱。这又是哪个狗屁老师教的?
当今天朝的金融经济体系,究竟是天朝自己从古至今沿革下来的东西,还是脱胎于西方的金融体系?你们所学的金融知识又以西方经济为主还是以天朝历史沿革为主?
如果你们拿以西方为主的金融知识,来衡量天朝2000年前的东西。这不是狗屁吗?
在我看来,就是一群歪嘴的和尚,跟我扯个屁历史啊。
自以为看过两天 货币金融理论 就自以为上天了,跑历史区来刷存在感,看不起这看不起那。真是要多**又多**
再来说说 所谓的 货币金融学 有啥用。
先闹明白,所谓的货币金融学 是干嘛用的。
究竟是 通过历史事件总结出 货币金融学 ,还是 货币金融学 指引几千年来的货币金融进步。
我认为是前者。
也就是说 哪天,历史记载又有了新的突破,没准 货币金融学 就要推倒重来。你们这群推崇货币金融学的,就要从头再学一遍。而历史记载则无法再改了,比如二十四史,有本事你就全推翻,重新写一遍。
所以,所谓的 货币金融学 不过是你没看过历史记载,没分析过事件原因的前提下,给你灌输的一些理论,也就是说你们所推崇的理论在历史记载面前就是渣渣。就是浮萍飞絮,一吹就散。


IP属地:北京1楼2017-07-05 23:25回复
    一直瞧不起,正经历史不看,满世界看某某讲三国、某某谈经济的人。
    在我看来,你想拿 货币经济学 来**,至少这货币经济学是你写的。而不是你刚学了几天货币经济学。
    希望几个给我发读书卡的能理解其中差别。
    想跟鄙视我对五铢的了解,你先从汉初看起吧,汉初几次货币改革,为什么汉武确定五铢钱,再到五铢的放铸,钱法制度,时代沿革,东汉的政策,最后到蜀汉直百的问题。还要把两晋南北朝的经济了解一下。如果你把这些功课做完了,你就有资格跟我扯一扯货币了。


    IP属地:北京2楼2017-07-05 23:36
    收起回复

      这段话我就不重新打了,直接截图了。


      IP属地:北京3楼2017-07-05 23:41
      回复
        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已。(后废)
        黄初二年,三月初复五铢钱。十月以谷贵,罢五铢钱。
        ----------------------------------------------------------------------------------------------------------------------------------
        以上两条记载,哪本 货币经济学 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背景几乎一样,却一个“谷贵”一个“谷贱”?而且最终都又罢五铢钱。


        IP属地:北京4楼2017-07-05 23:53
        收起回复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裋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这个故事都听说过吧。吹嘘箕子先见之明的。
          其实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开头结尾。箕子说了一大堆,其实没一个是导致殷商灭亡的。导致殷商灭亡的是“无度”奢侈无度和对百姓使用的无度。也就是说象牙筷子、犀牛角杯,锦衣玉食,是不会直接造成灭国的。是这些导致无度,无度的结果是灭亡。
          然而,如果对财政有度对百姓使用有度,那么享受这些奢饰品会不会导致灭亡呢??
          用现代的话说,一个重大事故从来不是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是很多环节凑巧同时出问题导致的。也就是说只要守住其中一个环节,就能避免重大事故。
          同理大钱也是这样,大钱导致经济崩溃吗?显然不是,跟箕子的例子一样,大钱同样是导致多种隐患产生,比如超发。然后超发再引发一些不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发作,才会导致经济崩溃。
          然而只要守住其中一点,不让事态恶化,那就不会发生重大问题。
          直百就是这样,守住了一点。
          以上就是对直百的结论。
          最后不希望再扯这种话题了。


          IP属地:北京5楼2017-07-06 00:14
          回复
            阿姨的这个帖子,其主旨可归纳为:论藏富于国与藏富于民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IP属地:四川6楼2017-07-06 22:46
            收起回复
              现在的快餐文化不就是这样么 网上随便找本某专家的大作呼你脸上然后就是一顿批判 你反驳我?你是专家么?你是教授么? 不是你有什么资格质疑我 什么你说让我考虑历史因素?这个专家又没说我凭什么考虑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7-07 01:03
              收起回复
                经济规律、经济逻辑,货币经济学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总结出来的,他就是客观的存在,只是人的认识具有历史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7-08 10:12
                收起回复
                  世界各地所学的经济金融都是一样的,大学里面财经基础教材是西方经济学,中国不同的是喜欢把任何东西都搞个中国特色,于是就出了个政治经济学,事实上马克思的一家学派而已,中国却把马克思学派奉为圭臬,这本来就很好笑~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7-08 10:20
                  收起回复
                    你还不准人家用另外一个角度黑诸葛亮哦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7-08 13:56
                    收起回复
                      有趣有趣,潜水党的我看到这帖子终于有兴趣回复了。。。我是学经济的,也是历史爱好者,研究过两汉三国经济,你说的基本是对的,不能完全用现代经济理论套历史,因为当时的经济背景和货币状况是不一样的,或者说真正的现代概念货币并没有确立(不懂的可以先看看货币的本质和现代金融运作),当然某些共性的规律还是可以用的,并不赞同你贬低经济理论的态度,这给我视知识为粪土的感觉,打脸可以,请不要贬低经济理论,辣鸡才会用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用你的史料打脸会更有力


                      12楼2017-07-09 17:36
                      收起回复
                        钟子律恩,果然是雪瑞“阿姨”


                        IP属地:浙江13楼2017-07-09 17:54
                        回复
                          也就是说 哪天,历史记载又有了新的突破,没准 货币金融学 就要推倒重来。你们这群推崇货币金融学的,就要从头再学一遍。而历史记载则无法再改了,比如二十四史,有本事你就全推翻,重新写一遍
                          ------------------------------------------------------------------
                          这句话说得有点意思。
                          说真的,对于经济学家来说,绝对不应该像宗教信徒一样,永远都在赞美和维护经济学理论。相反,他们更应该绞尽脑汁试图找到理论中的错误与不足。或者这么说吧,如果经济学家找到了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那么应该感到的兴奋,而不是失望!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也不认为史料记载中就不可能有错误或者瑕疵。当然,我对历史并没有太多研究,所以不发表太多的观点。但是说真的,我对任何不容置疑的东西都没有好感!否则,如果真的存在什么正确答案,那么任何交流与讨论都会变得没有意义。我觉得吧,我们要么质疑史料的记载,要么试图解释史料记载中现象是如何实现的。


                          IP属地:西班牙14楼2017-07-10 02:18
                          收起回复
                            正史不就是把各种现象记录下来,让后人在里面找到需要的资料。每学科都从自己关注的视角去还原历史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7-10 13:00
                            回复
                              不懂凑热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7-28 14: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