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kaiserreich吧 关注:457贴子:1,433
  • 6回复贴,共1

【战史分析】一战中的毒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氯气
首次使用:1915年4月,伊普尔
.毒理: 氯气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 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具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常可致深部呼吸道病变,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发生细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由于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加重缺氧状态; 高浓度氯吸入后,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氯气中毒不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窒息性毒气


1楼2017-06-18 13:20回复



    4楼2017-06-18 13:24
    收起回复
      路易氏剂
      路易氏气在纯液态时是无色、无臭味液体,其工业品有强烈的天竺葵味,是一种氯乙烯二氯砷化合物。1918年春,由美国人路易士上尉等人发现,并被建议用于军事,因此得名。路易氏气与芥子气不同。它作用迅速,没有潜伏期,可使眼睛、皮肤感到疼痛,吸入后能引起全身中毒,在20世纪20年代有“死亡之露” 之称,但它综合战术性能不如芥子气,生产成本也较高,所以一般只与芥子气结合使用。 化学武器自诞生以来,已经发展了数十个品种,但很多已被淘汰,生命力强的并不多。路易氏气毒剂是为数不多的生命力较强的化学武器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战剂实际作战效果并不好,只是出于不同目的,它长期被人们称为“毒剂之王”、“死亡之露”。这使很多国家盲目地生产和发展,最终成为这些国家今天的沉重负担
      路易氏气毒剂最早是由美国的路易氏上尉等人发明的,而实际上它最早是在1903年由位于华盛顿区的美国天主教神学院的一位牧师在进行医学药剂实验时生成的。这位名为尼鲁兰德的牧师研究乙炔反应时,在氯化铝中将电石与三氧化砷混合,生成一种有毒化合物。尼鲁兰德在论文中说明了这种反应,但并未引起人们重视。1917年美国化学战局研究部在美国天主教神学院成立,主任为温弗德·李·里维斯。这时候德国在战场上已经使用了“黄十字炮弹”——内装芥子气毒剂的炮弹。芥子气的巨大杀伤力使之成为了“毒剂之王”。由于当时尚没有芥子气的解毒剂,因此对抗的最好办法就是研制出威力更大的化学武器。这时人们再次想到了尼鲁兰德的论文。里维斯的研究部很快就提纯了尼鲁兰德的化合物,并开始进行测试。
      美国大学在对动物和人进行实验后提交的报告认为,路易氏气足以抗衡德国的化学战剂。空气吸入或皮肤接触都会引起死亡,而且不到一匙的量就可杀死一成年人。根据这一报告,美国投资了相当于今天的6000万美元,在俄亥俄州威洛比建设了一座秘密工厂生产路易氏气毒剂。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该工厂已具备了日产10吨路易氏气毒剂的能力。
      会令人体的皮肤腐烂,如不作防护及作及时治疗,最后因呼吸道、皮肤腐烂而死。人体在接触后三十分钟便出现症状。这气体亦会引起低血压症状,有称为路易斯休克(Lewis Shock)。
      糜烂性毒气


      6楼2017-06-18 13:33
      回复


        7楼2017-06-18 13:37
        回复
          防毒面具




          8楼2017-06-18 13:43
          回复
            毒气战





            9楼2017-06-18 1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