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以皇觉寺僧而成帝业,对佛教不仅崇信,而且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登基伊始,就在南京天界寺设立善世院,建立僧官制度,下令免除憎人的度牒费,并召集东南名僧到南京数建法会、校刻藏经。
对佛教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发生的作用有着充分的认识。因此他于立国不久,就制定了严格、完善的宗教政策。推行了严格选任寺庙主持,对僧人进行业务考试,建立度牒,僧籍制度,控制寺院数量等一系列整顿措施。复次,又颁布了《申明佛教榜册》,要求僧人各归本宗,各事其职。并专门成立了主管佛教的政府机构—僧录司,把佛教活动严格控制在政策管制范围内。从而形成明代寺庙建设的突出特点:大寺统中寺,中寺统小寺的行政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下兴建了数量众多的寺庙,仅南京一地就有大小寺庙300余所,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朱元璋并御撰《集注金刚经》及《释道论》《三教论》《习唐太宗圣教论》《明施论》《心经序》等有关佛教的文章。并通令全国僧尼讲《心经》、《金刚经》、《楞迦经》三经。分寺院僧为禅、讲、教三类。
由于明太祖及帝后的崇信带头,熏陶感染,其后诸帝无不奉佛。成祖、宜宗、英宗、宪宗、孝宗、神宗及慈圣李太后等,都特别崇奉佛教,大力景张佛教,兴建寺院,广做佛事。如明成祖一上台就取消了文帝规定的僧道限田制。为了纪念生母碽妃,他下令在南京“建报恩寺,役囚万人”,前后历时19年,花费白银3000万两。报恩寺富丽堂皇,俨若王宫,且拥有田地塘荡上万亩,经济实力十分可观。诸王大臣也争做护法敬僧、祈福延祚、弘法布道的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