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回复贴,共1

梅兰芳观后感里提到哥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度知道转帖】
提问
梅兰芳电影看完你们有什么感想?
我很震撼
满意回答
看完电影《梅兰芳》,怅然若失。 全片结束时,黎明扮演的梅兰芳,一袭白衣,朝着众多仰慕者微微欠身,轻声道:“谢谢大家,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 戏是好戏,词是好词,全片意境歌行至此,轻轻巧巧弄了个花腔,逝入云端,似有若无之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尾,可就是……,就是缺了点韵味,少了点劲道,这个梅兰芳,总不如我们想的,似乎也并不是影片所要交代的,陈凯歌对媒体的记者说: “在等着拍他(黎明)的时候,他一直在摄影棚的走廊里走来走去,右手撩起他的衣襟下摆,我看了很感动。对这样的演员,我们还能说什么?” 似乎的确也无话可说,黎明并非是个不努力的演员,除他以外,当今世上再找一个 “梅兰芳”扮演者,恐怕至多也只是与他在伯仲之间。他在戏中,一直努力的靠近梅兰芳,以至于片中邱如白的扮演者孙红雷看完影片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演得真好;以至于梅葆玖看完他的“梅兰芳”,表示有生之年,再不会授权给第二人去扮演梅兰芳。 然而,这个梅兰芳,还是有其形而失其魂,似其貌而无其神。编剧严歌苓说,梅兰芳是一个温柔的抵抗者。要知道,梅兰芳抵抗的不是某个人,某种势力,某样困境,他抵抗的是一个时代。首先,要抵抗京剧从“老戏”向“新戏”转化时候,来自业界同行、广大票友的普遍置疑,甚或是明枪暗箭的诋毁,背负的是“输不起,一输就永不翻身”的压力;其次,要抵抗戏子从“下九流”向“有身份”转化时候,来自包括鲁迅、胡适、陈独秀在内的文化巨擘、社会主流声音的蔑视与不理解,背负的还是“输不起,一输就是永不翻身”的压力,他所抵抗的,是当时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他一个人走在时代最前端的时候,整个时代都在拖着他往回走。仅仅“温柔”是抵抗不了的,支持他拖着时代朝前的,必然有一股内在的无比坚定执着的力量,然而这在黎明身上看不到。 黎明还是那个黎明,那个《甜蜜蜜》中的黎小军,那个《半生缘》中的世均,只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披荆斩棘的斗士,他学会了梅兰芳的妆容,学会了他的身姿手势,甚至学会了极具专业水准的京剧的身段台步,但是他没学到梅兰芳的斗志与魄力,因为他从来没有跟一个时代决绝过——恰恰从前有过一个决绝的人,演过一个类似的绝好的角色,只是可惜: 世间已无张国荣。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高楼上一跃而下,宣告了他与这个世界彻底的不妥协,在他留下的难以计数的角色中,最光彩照人的是《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同样是导演陈凯歌,评价张国荣的表演是这样说的: “张国荣必以个人感情对所饰演的人物做大的投入,方至表演上这样的境界。正是他的一个眼神,将《霸王别姬》迷恋与背叛的主题说尽了。” 其实,一个导演对演员,不可能是“无话可说”。只不过也许,他了解到,多说也无用,因为表演到了一定境界,演得是骨子里的那股疯魔,除非再世为人,否则难以企及、无法复制。 然而,在影片《梅兰芳》中,的确有许多地方需要那股子疯魔,比如: 梅兰芳对“平生最爱的女人”孟小冬可望不可即,最大心愿只是与她一起看场电影,就当两人即将成行,却有戏园子老板要他去救场——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味的情节,因为错过了“这一次”,也会错过“下一次”,永远错失下去了。于是梅兰芳对老板说: “去不了,我有急事。” 老板笑道:“还有什么事比救场急?” 梅兰芳沉声道:“我要是非要犯上一回浑呢?” 老板笑道:“您不是这样的人。” 梅兰芳盯着他的眼睛说道:“我要就是那样的人呢?” 只言片语中,是梅兰芳拼了命的要抓牢自己手中命运的线绳,恰好《霸王别姬》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段小楼与程蝶衣在后台卸妆,蝶衣试探小楼,说要与他演一辈子的戏,小楼觉察不对,尴尬笑道: “不是演了一辈子了吗?” 蝶衣听出他话中有逃脱的意图,嘶声道: “不成!少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 都是想抓牢而抓不牢,张国荣的表演是倾尽全力,玉石俱焚的拼杀过去,而黎明却只是温水绕身,似怒非怒,一股子气都提到嗓子眼了,却没有逼仄住口腔鼻舌,平平无奇的吐了出去。 再比如,梅兰芳被逼出席日本军方安排的“复出表演的记者招待会”,事先替自己打了可以制造病情的伤寒针,又早早蓄起胡须,表达自己决不妥协的态度,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这样说: “我有个长辈,临终之前跟我说,婉华,你以后成名了,能不能给咱们唱戏的地位,提拔提拔啊?我说好啊。” 而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不肯向造反派低头,段小楼前往劝说,蝶衣不让他进门,隔着门告诉他: “你楚霸王都低头认罪了,那京戏能不亡吗?” 一样是在凭一己之力对抗时代重压时候,追溯内心,掏心掏肺的一句话,掏出了支持自己的最本质单纯的力量: 不过是在尽一个戏子的本分。 一个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个堂堂正正的戏子的形象,一个是想要老老实实唱戏,该怎么唱就怎么唱,不被其他因素干扰。可惜一样境界,两种表演,张国荣把他那股子疯魔全部收缩到体内,又一字一字的往外吐,凄婉绝伦,而黎明的台词在胸腔,英雄气短,只是借了个“梅兰芳”的躯壳,说的不是他内心的话。 而在《霸王别姬》中,张国荣讲的似乎句句是他内心的话,不疯魔不成戏,他也最终把自己的生命演绎成了一出让万千人落泪伤心的大悲剧。 “谢谢大家,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 看来看去,这句话仿佛不属于“梅兰芳”,倒好像是写给张国荣的迟到了5年的绝好台词。我想,在那天晚上,张国荣在高楼上凭空远眺,身前是香港岛繁花似锦的炫目夜景,对着他心目中万千影迷,说出这样一句台词,可能是所有热爱他,至今仍在思念他的人,所能够设想的,他留在世界上最美好的“最后一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5-23 23:05回复
    其实呢?有些东西不是恶意的对比。只是人们对于观影后的感受,出现对比则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对比就没有奖项的评比,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对比帖,只要我们没有恶意去贬低别人,适度做一对比,应该不会引起反感,只算是对戏的探讨吧!一出戏怎么处理?观众的感觉会更好。望大伙儿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5-24 08:31
    回复
      我觉得人设上,蝶衣本身就比梅先生要外放得多,两个角色虽然职业是一样的,但是性格立场却是截然不同的。
      蝶衣从头到尾都并没有而且也没有跳出他原在的阶层,就算周遭的别人,都想地位变高或者挣更多钱,蝶衣也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因为戏就是他的全部,他不懂政治,却有一颗善良的本心,因为执着,所以眼里毫无外物,这使得他跟正在转化中的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而梅兰芳跟蝶衣相比,我觉得影片更多的是侧重描写一位大家的故事,作为一位行业的领头人,他身上,肩负的,不仅提高自己行业地位的操守,还有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个人的责任。当然,德艺双馨的大家也是一个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跟周围环境的冲突,这样电影才好看。
      但始终,两位虽然技高,代表的却是不同的两类人。所以,以蝶衣的表现来代入梅兰芳的演绎,这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何况,老哥演啥都琢磨透的,由他来,肯定又是一个跟蝶衣截然不同的角色。可惜上天没给我们这样的运气,看到老哥的62世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5-27 03:56
      回复
        你说得对\(^o^)/总感觉黎明木了一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5-27 16: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