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羽分封】:
项羽戏下分封的18诸侯王:
刘邦:汉中王,都南郑(今陕西汉中)
章邯:雍王,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司马欣:塞王,都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董翳: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魏豹:西魏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
申阳:河南王,都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韩成: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司马昂:殷王,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赵歇:代王,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张耳:常山王,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英布:九江王,都六城(今安徽六安北)
吴芮:衡山王,都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共敖: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
韩广:辽东王,都无终(今河北蓟县)
臧荼:燕王,都蓟县(今北京西南)
田市: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田都:齐王,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田安: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项羽后期系统诸侯王】
一、项羽后期新分封的诸侯王:
韩王郑昌
二、自立为王、或发展演变的诸侯王归附、重新归附项羽的诸侯国王:
赵王赵歇、齐王田广、燕王臧荼、魏王魏豹、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三、项羽分封且一直归附的诸侯王:
雍王章邯、临江王共敖、共尉
【形势演变】:
1、齐国贵族田荣迎战新封齐王田都,逐走田都,齐王田都未真正就国,前往楚都,被项羽所杀;
2、田荣逐走齐王田都后,原齐王、项羽新封胶东王田市前往胶东就国,田荣派兵杀之,自立为齐王;
3、不久,齐王田荣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
4、燕王臧荼返回燕国就国,原燕王、新封辽东王韩广不肯放弃燕国前往辽东就国,燕王臧荼杀之,并王其地;
5、原赵王、新封代王赵歇前往代地就国后,仍旧沿用赵国国号;
6、原魏王、新封系魏王魏豹仍称魏国,王号称呼西魏王、魏王不定;
7、韩王韩安并未前往韩国就国,在楚都彭城做了个挂名韩王,不久被杀;
8、韩王安被杀后,项羽重新任命郑昌为韩王;
9、原赵国上将军陈余不满项羽分封,联络齐王田荣反楚,打败常山王张耳的常山国,张耳势穷投奔汉王,王号继续保留,陈余迎赵王(代王)赵歇回邯郸,基本恢复昔日赵国版图;
10、赵王歇还定邯郸后,册封陈余为代王;
11、汉王刘邦还定三秦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归降汉王,王号继续保留;
12、汉王刘邦水淹雍都废丘,彻底平定雍王章邯,雍王国消除;
13、汉王东向伐楚,西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归降汉王;
14、不久汉王新封韩信(同名,区别于齐王韩信)为韩王;
15、项羽平定齐王田荣叛乱后,齐地复叛,不久田荣之弟田横拥立田荣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彭城兵败后,齐王田广归附项羽;
16、楚汉战争之际,魏王豹反汉归楚,汉军打败魏国,活捉魏王豹;
17、韩信打败殷王国,俘虏殷王司马昂;
18、韩信攻破代国后,代王陈余逃回赵国,赵王封其为成安君,统帅赵军;
19、汉上将军韩信、汉属常山王张耳率汉军大败赵军,杀陈余,活捉赵王歇,一举灭赵;
20、不久汉王册封张耳为赵王;
21、韩信率汉军北上,并不血刃平定燕国,燕王臧荼判楚归附汉王;
22、韩信率汉军攻破齐国,齐王田广被俘后不久死去;
23、田横得知齐王田广死后,继位自立为齐王,不久战败,投奔魏相国彭越,后来刘邦统一天下后召见田横,田横在进京途中自杀;
24、韩信平定齐国后,汉王刘邦册封韩信为齐王;
25、九江王英布归附汉王后,汉王改封英布为淮南王;
26、衡山王吴芮归附汉王后,汉王改封吴芮为长沙王;
27、临江王共敖死后,太子共尉继位为临江王;
28、项羽败亡后,汉王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改封韩信为楚王;
29、刘邦称帝是年底,汉军打败临江国,临江王共尉被押付京城洛阳,不久处死;
【刘邦系统诸侯王】:
一、项羽分封、归附刘邦并保留王号的诸侯王:
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燕王臧荼
二、项羽分封、归附刘邦并改封王号的诸侯王:
常山王张耳改封为赵王、九江王英布改封为淮南王、衡山王吴芮改封为长沙王、西魏王魏豹改封为魏王
三、汉王刘邦新封的诸侯王:
赵王张耳、梁王彭越、齐王韩信、韩王韩信
四、汉王刘邦改封的诸侯王:
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
五、自立为王、归附汉王并保留王号国家的诸侯王:
齐王田广
六、刘邦称帝后新封的诸侯王:
燕王卢绾
七、刘邦称帝后并存的诸侯王: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叛乱平定后改封卢绾为燕王)、燕王卢绾、韩王韩信、赵王张耳(死后赵王张敖继位)、赵王张敖、长沙王吴芮、临江王共尉(与汉朝对立,称帝当年平定国除)、代王陈郗(自立为王,不久平定)
注:称帝后分封同姓诸侯王除外
【自立为王的诸侯王】:
一、楚汉年间自立为王的诸侯王:
齐王田荣、齐王田广、齐王田横
二、汉朝初年自立为王的诸侯王:
代王陈郗
【其它以王封王的诸侯王】:
赵王赵歇封陈余为代王
【保留时间最长的诸侯王】:
衡山王→长沙王
项羽戏下分封的18诸侯王:
刘邦:汉中王,都南郑(今陕西汉中)
章邯:雍王,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司马欣:塞王,都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董翳: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魏豹:西魏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
申阳:河南王,都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韩成: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司马昂:殷王,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赵歇:代王,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张耳:常山王,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英布:九江王,都六城(今安徽六安北)
吴芮:衡山王,都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共敖: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
韩广:辽东王,都无终(今河北蓟县)
臧荼:燕王,都蓟县(今北京西南)
田市: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田都:齐王,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田安: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项羽后期系统诸侯王】
一、项羽后期新分封的诸侯王:
韩王郑昌
二、自立为王、或发展演变的诸侯王归附、重新归附项羽的诸侯国王:
赵王赵歇、齐王田广、燕王臧荼、魏王魏豹、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三、项羽分封且一直归附的诸侯王:
雍王章邯、临江王共敖、共尉
【形势演变】:
1、齐国贵族田荣迎战新封齐王田都,逐走田都,齐王田都未真正就国,前往楚都,被项羽所杀;
2、田荣逐走齐王田都后,原齐王、项羽新封胶东王田市前往胶东就国,田荣派兵杀之,自立为齐王;
3、不久,齐王田荣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
4、燕王臧荼返回燕国就国,原燕王、新封辽东王韩广不肯放弃燕国前往辽东就国,燕王臧荼杀之,并王其地;
5、原赵王、新封代王赵歇前往代地就国后,仍旧沿用赵国国号;
6、原魏王、新封系魏王魏豹仍称魏国,王号称呼西魏王、魏王不定;
7、韩王韩安并未前往韩国就国,在楚都彭城做了个挂名韩王,不久被杀;
8、韩王安被杀后,项羽重新任命郑昌为韩王;
9、原赵国上将军陈余不满项羽分封,联络齐王田荣反楚,打败常山王张耳的常山国,张耳势穷投奔汉王,王号继续保留,陈余迎赵王(代王)赵歇回邯郸,基本恢复昔日赵国版图;
10、赵王歇还定邯郸后,册封陈余为代王;
11、汉王刘邦还定三秦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归降汉王,王号继续保留;
12、汉王刘邦水淹雍都废丘,彻底平定雍王章邯,雍王国消除;
13、汉王东向伐楚,西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归降汉王;
14、不久汉王新封韩信(同名,区别于齐王韩信)为韩王;
15、项羽平定齐王田荣叛乱后,齐地复叛,不久田荣之弟田横拥立田荣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彭城兵败后,齐王田广归附项羽;
16、楚汉战争之际,魏王豹反汉归楚,汉军打败魏国,活捉魏王豹;
17、韩信打败殷王国,俘虏殷王司马昂;
18、韩信攻破代国后,代王陈余逃回赵国,赵王封其为成安君,统帅赵军;
19、汉上将军韩信、汉属常山王张耳率汉军大败赵军,杀陈余,活捉赵王歇,一举灭赵;
20、不久汉王册封张耳为赵王;
21、韩信率汉军北上,并不血刃平定燕国,燕王臧荼判楚归附汉王;
22、韩信率汉军攻破齐国,齐王田广被俘后不久死去;
23、田横得知齐王田广死后,继位自立为齐王,不久战败,投奔魏相国彭越,后来刘邦统一天下后召见田横,田横在进京途中自杀;
24、韩信平定齐国后,汉王刘邦册封韩信为齐王;
25、九江王英布归附汉王后,汉王改封英布为淮南王;
26、衡山王吴芮归附汉王后,汉王改封吴芮为长沙王;
27、临江王共敖死后,太子共尉继位为临江王;
28、项羽败亡后,汉王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改封韩信为楚王;
29、刘邦称帝是年底,汉军打败临江国,临江王共尉被押付京城洛阳,不久处死;
【刘邦系统诸侯王】:
一、项羽分封、归附刘邦并保留王号的诸侯王:
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燕王臧荼
二、项羽分封、归附刘邦并改封王号的诸侯王:
常山王张耳改封为赵王、九江王英布改封为淮南王、衡山王吴芮改封为长沙王、西魏王魏豹改封为魏王
三、汉王刘邦新封的诸侯王:
赵王张耳、梁王彭越、齐王韩信、韩王韩信
四、汉王刘邦改封的诸侯王:
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
五、自立为王、归附汉王并保留王号国家的诸侯王:
齐王田广
六、刘邦称帝后新封的诸侯王:
燕王卢绾
七、刘邦称帝后并存的诸侯王: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叛乱平定后改封卢绾为燕王)、燕王卢绾、韩王韩信、赵王张耳(死后赵王张敖继位)、赵王张敖、长沙王吴芮、临江王共尉(与汉朝对立,称帝当年平定国除)、代王陈郗(自立为王,不久平定)
注:称帝后分封同姓诸侯王除外
【自立为王的诸侯王】:
一、楚汉年间自立为王的诸侯王:
齐王田荣、齐王田广、齐王田横
二、汉朝初年自立为王的诸侯王:
代王陈郗
【其它以王封王的诸侯王】:
赵王赵歇封陈余为代王
【保留时间最长的诸侯王】:
衡山王→长沙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