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的文娱生活
中国古时候的文娱生活,虽然不像现在这样多姿多彩,但也别有一番风趣。特别在宋朝那个重文轻武、文人倍出的年代。
我时常幻想,宋人见面,会不会连打个招呼都像在吟诗作赋?
“水光潋滟晴方好。”(今天天气不错啊)
“尚能饭否?”(是啊是啊,你吃饭了吗)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吃了吃了,今天吃了竹笋焖猪肉)
宋朝不管在政界,还是文艺界,均涌现出大批响当当的文豪,蔡襄、范仲淹、黄庭坚、杨万里、陆游、苏东坡等等,就连当朝大BOSS宋徽宗,对于诗词书画的热爱,更是胜过治国平天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放在当代,这些男神出场,绝对是超一线明星的派头。
早些年,喜欢宋诗,今年,爱上建盏,所以我就想,建盏既然作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且广流传于文人墨客之间,那肯定留下过不少关于建盏的赞誉之词。
一查,果不其然。
现选辑几首,一起梦回宋朝,去感受一下,1000年前的众男神,是如何拜倒在建盏变幻莫测的色彩斑纹下的。
宋代名臣——蔡襄
兔毫紫瓯新
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花
云闲未垂缕
北宋名臣蔡襄,不仅是一位出色政治家、书法家,还是一位很厉害的茶学专家,他最早受命督创龙团凤饼(即小龙凤团茶饼,北宋皇家贡茶),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茶学专著《茶录》也是出自他手。
他的这首《北苑十咏·试茶》,形象地描绘了用建盏斗茶的情景:一只崭新的兔毫纹紫瓯,即黑瓷建盏,旁边是已经烧滚的青泉,正冒着有如蟹眼的汽泡。
将开水倒入装有绿茶粉的建盏中,用茶筅搅动茶汤,不久汤面上便凝结出一层如同雪花的白色泡沫,且泡沫上面没有丝毫的水痕。顿时茶汤飘散出阵阵香味,使人闻起来,像似在闲云飘荡,舒服极了。
(tips:蟹眼,在茶艺中指水烧的程度。古时候没有温度计,如何观察水温呢?就是在烧水时看水中的汽泡,当出现如螃蟹眼睛大小的小泡泡时,水温为70-80度,当水泡变成如鱼眼大小时,水温在90度上下。)
大文豪——范仲淹
黄金碾畔绿尘飞
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茶香兮薄兰芷
北宋名臣范仲淹,有一天与南平浦城籍的同僚章岷斗茶,心情大好,写下这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描绘的场景,与蔡襄的《北苑十咏·试茶》的几分相似:
用贵如黄金的小龙凤团茶饼,飞快碾出的茶粉,有如绿色的尘沫。然后将绿茶粉放入建盏,用沸水冲泡,茶汤如雪花涌起,好看极了。
斗茶时飘出来的美味,连美酒佳肴也逊色,斗茶出的香味,连兰花荷花也不如。
大书法家——黄庭坚
兔盏金丝宝碗
松风蟹眼新汤
著名诗人黄庭坚,也写过用建盏斗茶的情景。上面提炼出的这两句词,均为事物名词,点到为止,不多一个字,也没少一组词,读完后细想,意境还挺深远。
“松风”“蟹眼”,均形容水沸腾的程度。“松风”是从听觉感受,“蟹眼”是视觉感受。
所以如果用白话翻译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兔毫建盏,金丝斑纹。水开,注入一碗茶汤。
有没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感?
小清新诗人——杨万里
鹰爪新茶蟹眼汤
松风鸣雪兔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
故有涪翁句子香
小清新诗人杨万里,经常在诗词中提到兔毫盏,对兔毫盏也颇有研究,这是他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的诗句。
“鹰爪”为茶名;“蟹眼”“松风”跟上首词一样,都是形容水沸腾的程度;“六一泉”为宋时一泉池,为纪念六一居士欧阳修而命名;“涪翁”指黄庭坚(黄庭坚,晚号涪翁)。
整首诗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鹰爪”茶粉被调成了羹状后,注入刚刚沸腾的水(蟹眼),此时,耳边听到的是水沸腾之“松风”声,眼睛看到的是茶汤中泛起的白色泡沫“鸣雪”,与兔毫盏中如霜的斑纹交相辉映。
喝着六一居士之水,品着山谷先生之茶,不禁怀念起两位既是诗人也是茶人的江西老乡。
好一副声色并茂、怡然自得、借物思人的茶苑景象。
爱国诗人——陆游
活眼砚凹宜墨色
长毫瓯小聚香茗
公元1178年,大才子陆游被朝廷贬到福建武夷,任武夷冲佑观主持时,时常用建盏斗茶,以文会友。
他对建盏赞誉有加,经常在诗词中表达自己对建盏的喜爱之情,这是其中一首。
他将最适合斗茶的建盏,与最适合研磨的砚台相提并论。大概意思是说,用黑瓷建盏斗茶最适宜,尽管兔毫盏瓯小,但斗出的茶香却令人拍案叫绝。
豪放派——苏东坡
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毫斑
打作春瓮鹅儿酒
在众多誉美建盏的诗词里,最负盛名的当属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他可谓对建盏情有独钟。
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与友人在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小叙,当时住在西湖南山净慈寺的南屏谦师闻讯前去拜会,并亲自当场为苏东坡点茶。
南屏谦师的点茶手艺在当时早已久负盛名,苏东坡亲自品饮后,更觉其茶艺高超,于是当场做了这首《送南屏谦师》。
苏东坡认为:大名鼎鼎的道教大师、来自南屏山、有着“三昧点茶高手”之称的南屏谦师,现场露了一手点茶的绝活,令人叹为观止。
更让他惊讶的是,道人也在用当时最受欢迎的兔毫斑黑瓷建盏。于是,他将最好的酒香比作斗茶时的茶香,以此赞誉道人高超的点茶手艺。
生错帝王家——宋徽宗
兔毫连盏烹云液
能解红颜入醉乡
最后压轴出场的,莫属这位帝王级别的人物。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位爱美人不爱江山,或者一心钻研艺术却不太爱搭理政事的国君,北宋亡君宋徽宗赵佶便是其中一位。
宋徽宗虽然治国无能,却精通绘画、书法和茶道。他还在宋代《宫词》里亲自写了这首诗,把茶、茶器、美女三者全部联系起来,深深暴露了他对建盏茶器的偏爱之情。
意思是说,用兔毫纹建盏,点宫廷北苑最好的茶饼,香气缭绕,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到进入梦乡。
完全丝毫不掩饰其建盏头号代言人的身份,作为一代君王,这样真的好吗。
康熙爷爷乱窜
宋式点茶法消失了吗?
从中国人的喝茶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唐朝的煮茶法,二是宋代的点茶法,三是明清至今的泡茶法,而风靡日本数百年的茶道,便是源于我们中国宋时的点茶。
通过这些流传下来的诗词,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墨客斗茶时,都偏爱用兔毫建盏。
虽然现在因为喝茶方法的不同,已不再有那么多人,有这样的闲情雅致,不时约三两好友一起玩点茶,但是历经时间淘洗沉淀下来的文化,它从来不曾消逝。
点茶的趣味,非文字可描述,除了嗅觉与味觉,通过听觉视觉的观察,也能发现其魔力的地方。
近期我会制作一段关于点茶的视频,如果你对此也感兴趣,可以留言给我,届时,我会把制作好的视频,第一时间与你分享。
中国古时候的文娱生活,虽然不像现在这样多姿多彩,但也别有一番风趣。特别在宋朝那个重文轻武、文人倍出的年代。
我时常幻想,宋人见面,会不会连打个招呼都像在吟诗作赋?
“水光潋滟晴方好。”(今天天气不错啊)
“尚能饭否?”(是啊是啊,你吃饭了吗)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吃了吃了,今天吃了竹笋焖猪肉)
宋朝不管在政界,还是文艺界,均涌现出大批响当当的文豪,蔡襄、范仲淹、黄庭坚、杨万里、陆游、苏东坡等等,就连当朝大BOSS宋徽宗,对于诗词书画的热爱,更是胜过治国平天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放在当代,这些男神出场,绝对是超一线明星的派头。
早些年,喜欢宋诗,今年,爱上建盏,所以我就想,建盏既然作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且广流传于文人墨客之间,那肯定留下过不少关于建盏的赞誉之词。
一查,果不其然。
现选辑几首,一起梦回宋朝,去感受一下,1000年前的众男神,是如何拜倒在建盏变幻莫测的色彩斑纹下的。
宋代名臣——蔡襄
兔毫紫瓯新
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花
云闲未垂缕
北宋名臣蔡襄,不仅是一位出色政治家、书法家,还是一位很厉害的茶学专家,他最早受命督创龙团凤饼(即小龙凤团茶饼,北宋皇家贡茶),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茶学专著《茶录》也是出自他手。
他的这首《北苑十咏·试茶》,形象地描绘了用建盏斗茶的情景:一只崭新的兔毫纹紫瓯,即黑瓷建盏,旁边是已经烧滚的青泉,正冒着有如蟹眼的汽泡。
将开水倒入装有绿茶粉的建盏中,用茶筅搅动茶汤,不久汤面上便凝结出一层如同雪花的白色泡沫,且泡沫上面没有丝毫的水痕。顿时茶汤飘散出阵阵香味,使人闻起来,像似在闲云飘荡,舒服极了。
(tips:蟹眼,在茶艺中指水烧的程度。古时候没有温度计,如何观察水温呢?就是在烧水时看水中的汽泡,当出现如螃蟹眼睛大小的小泡泡时,水温为70-80度,当水泡变成如鱼眼大小时,水温在90度上下。)
大文豪——范仲淹
黄金碾畔绿尘飞
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茶香兮薄兰芷
北宋名臣范仲淹,有一天与南平浦城籍的同僚章岷斗茶,心情大好,写下这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描绘的场景,与蔡襄的《北苑十咏·试茶》的几分相似:
用贵如黄金的小龙凤团茶饼,飞快碾出的茶粉,有如绿色的尘沫。然后将绿茶粉放入建盏,用沸水冲泡,茶汤如雪花涌起,好看极了。
斗茶时飘出来的美味,连美酒佳肴也逊色,斗茶出的香味,连兰花荷花也不如。
大书法家——黄庭坚
兔盏金丝宝碗
松风蟹眼新汤
著名诗人黄庭坚,也写过用建盏斗茶的情景。上面提炼出的这两句词,均为事物名词,点到为止,不多一个字,也没少一组词,读完后细想,意境还挺深远。
“松风”“蟹眼”,均形容水沸腾的程度。“松风”是从听觉感受,“蟹眼”是视觉感受。
所以如果用白话翻译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兔毫建盏,金丝斑纹。水开,注入一碗茶汤。
有没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感?
小清新诗人——杨万里
鹰爪新茶蟹眼汤
松风鸣雪兔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
故有涪翁句子香
小清新诗人杨万里,经常在诗词中提到兔毫盏,对兔毫盏也颇有研究,这是他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的诗句。
“鹰爪”为茶名;“蟹眼”“松风”跟上首词一样,都是形容水沸腾的程度;“六一泉”为宋时一泉池,为纪念六一居士欧阳修而命名;“涪翁”指黄庭坚(黄庭坚,晚号涪翁)。
整首诗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鹰爪”茶粉被调成了羹状后,注入刚刚沸腾的水(蟹眼),此时,耳边听到的是水沸腾之“松风”声,眼睛看到的是茶汤中泛起的白色泡沫“鸣雪”,与兔毫盏中如霜的斑纹交相辉映。
喝着六一居士之水,品着山谷先生之茶,不禁怀念起两位既是诗人也是茶人的江西老乡。
好一副声色并茂、怡然自得、借物思人的茶苑景象。
爱国诗人——陆游
活眼砚凹宜墨色
长毫瓯小聚香茗
公元1178年,大才子陆游被朝廷贬到福建武夷,任武夷冲佑观主持时,时常用建盏斗茶,以文会友。
他对建盏赞誉有加,经常在诗词中表达自己对建盏的喜爱之情,这是其中一首。
他将最适合斗茶的建盏,与最适合研磨的砚台相提并论。大概意思是说,用黑瓷建盏斗茶最适宜,尽管兔毫盏瓯小,但斗出的茶香却令人拍案叫绝。
豪放派——苏东坡
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毫斑
打作春瓮鹅儿酒
在众多誉美建盏的诗词里,最负盛名的当属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他可谓对建盏情有独钟。
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与友人在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小叙,当时住在西湖南山净慈寺的南屏谦师闻讯前去拜会,并亲自当场为苏东坡点茶。
南屏谦师的点茶手艺在当时早已久负盛名,苏东坡亲自品饮后,更觉其茶艺高超,于是当场做了这首《送南屏谦师》。
苏东坡认为:大名鼎鼎的道教大师、来自南屏山、有着“三昧点茶高手”之称的南屏谦师,现场露了一手点茶的绝活,令人叹为观止。
更让他惊讶的是,道人也在用当时最受欢迎的兔毫斑黑瓷建盏。于是,他将最好的酒香比作斗茶时的茶香,以此赞誉道人高超的点茶手艺。
生错帝王家——宋徽宗
兔毫连盏烹云液
能解红颜入醉乡
最后压轴出场的,莫属这位帝王级别的人物。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位爱美人不爱江山,或者一心钻研艺术却不太爱搭理政事的国君,北宋亡君宋徽宗赵佶便是其中一位。
宋徽宗虽然治国无能,却精通绘画、书法和茶道。他还在宋代《宫词》里亲自写了这首诗,把茶、茶器、美女三者全部联系起来,深深暴露了他对建盏茶器的偏爱之情。
意思是说,用兔毫纹建盏,点宫廷北苑最好的茶饼,香气缭绕,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到进入梦乡。
完全丝毫不掩饰其建盏头号代言人的身份,作为一代君王,这样真的好吗。
康熙爷爷乱窜
宋式点茶法消失了吗?
从中国人的喝茶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唐朝的煮茶法,二是宋代的点茶法,三是明清至今的泡茶法,而风靡日本数百年的茶道,便是源于我们中国宋时的点茶。
通过这些流传下来的诗词,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墨客斗茶时,都偏爱用兔毫建盏。
虽然现在因为喝茶方法的不同,已不再有那么多人,有这样的闲情雅致,不时约三两好友一起玩点茶,但是历经时间淘洗沉淀下来的文化,它从来不曾消逝。
点茶的趣味,非文字可描述,除了嗅觉与味觉,通过听觉视觉的观察,也能发现其魔力的地方。
近期我会制作一段关于点茶的视频,如果你对此也感兴趣,可以留言给我,届时,我会把制作好的视频,第一时间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