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在妈妈看得见的地方,大哭。妈妈不理他,站起来,走到另一个地方,孩子看不见妈妈,就不哭了;当妈妈再次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中的时候,孩子又大哭起来。
妈妈走开,孩子又不哭了。如此反复,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呢?这是孩子寻求过度关注,在这个孩子的世界里,他认为只有当妈妈注意到他的时候他才是有归属于价值的。
孩子哭闹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年龄小,除了哭无法用别的方式表达
受伤了
受情绪困恼
寻找价值归属
这是在每周微课的《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骄纵有效地管理孩子》的第一课“如何面对熊孩子的挑战”上提到的案例,最近壮壮妈在朋友圈老推荐这个课程,我心想真有这么好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听了第一课,感受不错。
张宏武老师在第一节课上主要谈论了三个问题:
挑战→机会
不当行为的背后,孩子想要表现的是什么?
“正面管教”行之有效的落地方法

◆ ◆ ◆
挑战是机会
今日头条综合2016年的平台上的数据得出熊孩子面临的三大挑战是睡觉、吃饭和做作业。其实熊孩子面临的挑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做事拖拉,无理取闹,乱发脾气,缺乏主动性,依赖性强,懒惰,沉迷于游戏、网络、电话,唯我独尊,撒谎,不听话…
你会如何面对熊孩子的挑战?
其实,挑战是一种机会。正面管教有一句话叫做“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孩子的这一系列的不良习惯,首先父母应该先对症下药,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然后再慢慢纠正,需要切合实际有耐心,不必操之过急。在纠正的过程中要有宽容的态度, 鼓励永远比批评有效。
如果孩子的坏习惯只是无意识行为,那么可以在发现孩子坏习惯时及时进行纠正;如果孩子是难以改正的习惯,那么家长的榜样作用可以发挥大的作用。
◆ ◆ ◆
“不要…”与“请…”
“不要坐着、不要用右手拿手机、不要看前面、不要看天花板、不要笑、不要插着腰”
你有多少时候用这样的语气在和孩子说话,孩子在听到不要的时候,心里又会是怎么想的?当你听到“不要…”的时候,你的关注点其实是在后面那个词。
在不经意的表达过程中,其实已经在表达了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很多的不要不要已经把家长和孩子的的距离拉的越来越远,或者可以用更加清晰、亲切的指令“请坐、请用有右手拿着手机、请看着前面、请看向天花板、请面带微笑…”来增进亲子关系或者夫妻关系。

◆ ◆ ◆
童年是一场旅行
我们都希望孩子以后会成为一个自立、有爱心、感恩、自律、有责任感、勇敢、快乐的人,孩子的童年是一场难忘而美好的旅行,而不是只在乎输赢的赛跑,让孩子在被爱的旅途上懂得爱与珍惜。
我们作为陪伴孩子一起走过童年旅途的人,也需要一步步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听一听正面管教吧,放下你的暴跳如雷,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方法与孩子亲密共处!
作者简介:每周微课群友@阳阳妈。
一起成长才是闺蜜相互馈赠的最好的礼物。1.99元订阅2017每周微课年费会员,全年52次妈妈微课,一年时间随时收听,每周四更新一次。你也可以赠送给你最好的朋友,让她和你一样成为更好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