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房里,记者采访了知乎用户王先生以及他的主治医师罗医生。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知乎的忠实拥趸。
因为精神病院没有绝对的行动自由,网络就成了病人们看世界的窗口。而在众多网站里,王先生最爱的就是知乎。
王先生认为,知乎是最符合他自身气质的网站。正所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充满中产精英的知乎,和充满精神病人的医院,一左一右,天造地设。
王先生说,他并没有伪造自己的身份,因为他每一个回答,都来自他体内的一个人格。对于那个人格来讲,回答的内容就是真实的。
很多人可能会想问,为什么王先生不多注册几个账号,避免被大家发现呢?
“一开始我是这么做的。”王先生说,刚上知乎的时候,他就注册了非常多的账号,每个人格一个,一共几百个。
然而,维持这些账号本身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你得记住它们。”王先生说。
在王先生的病房里,我们看到墙面和天花板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英文符号,“那些都是账号密码。”
其次,这些号之间还会互相干扰。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的,每一个人都能联系到彼此。而王先生的人格也逐渐在知乎上有了接触。
于是,这些人格开始互相邀请回答问题,有的还会在回答下面直接交流。这很容易让王先生的思维混乱,加重他的病情。
据医生反应,有段时间,王先生经常一个人在角落里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不用上班是怎样的体验?谢邀,我的职业是精神病人,每天都不用上班……
后来,这些人格之间甚至开始互相发私信,建立了网络友谊,有的还约彼此线下见面。
遗憾的是,精神病院并不允许患者随便出门。那段时间,王先生好几次想要逃离精神病院,幸好最后都被医务人员抓了回来。
终于有一次,王先生的一个医生人格和一个患者人格在私信里撩上了。这次,他们不再需要离开精神病院,两人相约凌晨两点在医院的卫生间见面。
那天晚上,王先生以患者的人格来到卫生间,苦等了好几个小时,最后才意识到,医生只是她的另一个人格罢了。
“那一刻我才发现,精神病是如此的痛苦。”王先生说。然后他就在卫生间里自渎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