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舒曼:失败的怪人
肖邦第一次见舒曼是1835年,他前往德雷斯顿和莱比锡旅行的时候。这一年,25岁的舒曼在自己创办的《新音乐》上,解释了自己虚拟的一个组织“大卫同盟”:“大卫的盟友们是注定要消灭音乐和其他方面的一切非利士人(古代地中海东岸的居民,以思想庸俗、心地狭窄著称――编注)的青年和成年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习惯沉思默想的年轻人。在之前与一位莱比锡女孩的约会中,他曾与人家一同泛舟河上,默然相对了一个小时后,紧握着人家的手起身告别,并说,“今天我们有了深刻的相互了解。”
但这一年的11月25日,舒曼和16岁的克拉拉・维克在她家门口分享了初吻。“我以为我会晕过去。”克拉拉事后告诉舒曼,“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几乎握不住给你照路用的灯了。”
这是一场过于辛苦的爱恋,他们是冲破克拉拉父亲的反对、历经劫难才结合在一起的。但甜蜜却也不长久。
舒曼的梦想是成为钢琴家,却因为练琴不当而弄伤了手指,成为作曲家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妻子在钢琴上的造诣日渐长进,很快就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钢琴家。尽管舒曼极爱克拉拉,但艺术家的嫉妒仍旧像蚂蚁一般咬噬他的灵魂。
有个故事记载,克拉拉在杜塞尔多夫的联票音乐会上演奏无伴奏作品,她的丈夫坐在钢琴背面离她不远处。一曲终了,她完全没有注意到观众的狂热和舞台上音乐家们的欣喜之情,因为她只看到丈夫冷冷的表情。她怯怯地问:“罗伯特,我弹得不好吗?”没有任何回答。她开始掉眼泪,这时整个大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舒曼的钢琴作品大多为克拉拉而作,然而有些作品技巧之艰深,根本非人力所及,有人说,这是舒曼因为自己无法演奏、于是拼命折磨演奏者的补偿心理。他折磨的对象,正是自己的爱人。
事实上,在美丽天才的克拉拉的星光笼罩下,舒曼的才华很少受人重视。每次他夹着新手稿来到布海特科普夫和海台尔的音乐铺子时,店员们总是用肘捣捣对方,然后相视一笑。他们会告诉其他客人,舒曼是个失败的怪人,因为他的作品总是留在架子上占地方。
在德国电影《亲爱的克拉拉》中,舒曼夫妇带着一堆儿女离开汉堡去杜塞尔多夫定居。舒曼似乎有表达困难,甚至无法指挥当地乐团演奏自己的作品,最后只能由克拉拉出面,替丈夫打理一切。
舒曼在精神彻底崩溃之前已经显现出种种征兆。有一天他的医生和音乐家朋友来拜访,大家亲切地坐着交谈。正当对话进行时,舒曼突然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房间。他们以为他会回来,可是过了许久他也没出现,于是克拉拉开始四处寻找,结果哪里也找不到。他的朋友们立刻出门去找他,均无功而返。原来他穿着浴袍、光着脑袋离开了家,走到横跨莱茵河的桥上,一头冲进河水中想结束苦难。几个水手见状立刻跳进了小船,划到他后面将他拖了起来。
清醒的时候他还能作曲,有时候他会将家务事井井有条地记录下来,哪怕细枝末节也不落下;在他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艺术家应该当心与社会失去联系,否则就会毁灭,像我一样。”
在1854年2月17日的一篇日记中,克拉拉则记录道:“晚上罗伯特上床后不久,又爬起来写了一段旋律,他说是天使唱给他听的。然后他再度躺下,亢奋地盯着天花板说了一整晚。早上,天使们变形成了魔鬼,唱着可怖的音乐,告诉他他是个罪人,准备将他投进地狱。他变得歇斯底里,痛苦地尖叫,好像它们像虎狼般用利爪捉住了他。”
虽然常被嫉妒折磨着,舒曼最喜爱的创作主题仍然是爱情。他还喜欢诗歌,他被海涅吸引,就像舒伯特被歌德吸引一样。当肖邦等人为一封措辞优美的信困扰的时候,他却每每沉浸于阅读和写作的快乐之中。他最早想过做一个作家,后来用创办音乐杂志满足过一些。
他的生活如此纯粹,内省,但总被人冠之以“晦涩”“主观”之类的词汇。这大概是因为他所写的都是自传性的音乐,循着情感或清晰或恍惚的路线:《幻想曲集》《蝴蝶》《浪漫曲集》《童年情景》。“政治、文学、人,我受各种世事的影响,并以自己的方式思索,然而我渴望表达情感,并在音乐中宣泄,这就是何以我的音乐有时难以理解,因为它遥遥联系着我对万物的关怀。”他如此写道。
性格阻碍了他的天才被人精确地捕捉,甚至当成功的机会姗姗而来时,也因他过于拘束、慌乱或是其他原因错过了。他一直到40岁才在杜塞尔多夫的一个乐团里谋到指挥的位置,别的人,比如门德尔松,年纪轻轻时就在这个位置上流光溢彩了。但可怜的舒曼却很快就听到了反对的声音。“他作为指挥效率低下,这太让人心碎了。”指挥家勋伯格说道。
舒曼就像是一个笨拙的工匠那样应付他的生活、爱情和舞台。如同一把刻刀,一点点刻写,打磨在他写下的和声中,步步清朗开阔的气概总是伴随着断裂与唐突,要细细地听,才能进入那层野蛮又丰富的世界。
而肖邦一直到晚期的最后几年,才变成一个苦吟的诗人。在那之前,无论是经营自己的名声,社交,还是创作,都颇为顺利。
“我觉得早期肖邦是李后主;到了后期,他的意境反而变成李商隐了。有一次我和大提琴家托泰里耶(Paul Tortelier)讨论,他就表示他喜欢中期的贝多芬胜过晚期。‘就像一棵树,壮年的时候你随便割一刀,树汁就会流出来。’我明白托泰里耶说的。早期肖邦也是如此,满溢源源不绝的清新,但后期就不是这样。”傅聪说道。
“肖邦的音乐中是一派纯粹的喜悦和生机:这位敏感过度、害了结核的作曲家,恋爱谈得如此不幸,却写下了一些有史以来最纯粹是为悦耳而作的音乐,像是可口的糖果。”评论家哈里・埃尔斯写道。而波兰演奏家鲁宾斯坦更直接:“他就是直指我心。”
肖邦16岁时便成为华沙音乐学院的宠儿,得到波兰权贵的争相礼待,18岁时征服维也纳,20岁后在巴黎也同样是贵妇淑女们追捧的对象。为她们授课的不菲收入,维持了他的享乐生活。或许正因此,肖邦景仰作家同胞亚当・密茨凯维奇 (Adam Mickiewicz),后者却尖锐地讽刺肖邦对祖国只是怀着一种廉价的、见风使舵式的怀念,而对贵族社会却有着出于天性的阿谀奉承,是一个“道德吸血鬼”。一些刻薄的评论家甚至认为,肖邦离开波兰,纯粹是为了逃避革命。
但波兰文化部的一位肖邦研究者肯定地对《LENS.视觉》记者说:“如果没走,肖邦一定会参与华沙11月起义,如果参与则90%以上可能会在起义中牺牲,或者被押送到西伯利亚。”而肖邦自己则表示:“我没有参加华沙起义,是因为我当时太年轻,但是我的心是和起义军在一起的!”
无论如何,革命年代的激进与脆弱,沙龙里的优雅与虚伪,都帮助肖邦在短暂的生命中经历和观看了足够的世事沧桑。在其后一个多世纪里,很多优秀的演奏者读出了这种复杂和微妙。“他是一个几乎从不直白表露自己情感的人,其深藏不露,与李斯特的张扬截然相反。他理性,不会过度激情。许多人以为他跟古典主义水火不容,实际上,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中最古典的一位。”以色列音乐家巴伦博伊姆说道。
但真正让肖邦在大众文化中传播的,却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标签:高贵、优雅、浪漫、闲静、柔情。某种意义上,他成了一种温情的、诗意的、甜蜜的代名词,成了品味的象征――人们分门别派地解释他、恭维他、遮蔽他,让他因追捧而生命不衰,却也由此消融了他的情感浓度和戏剧化的一面。
反而,那些在今天还愿意在深夜中念叨着舒曼的人,多半是真正爱着那个“失败的怪人”。
二.舒曼:死于精神病院的音乐大师
文/林杰
一:浪漫爱情故事的主角
有一次,舒曼在听一位小姑娘弹奏自己的曲子。他感觉小姑娘弹得好极了。所以越看越喜欢她。就走上去想吻她。小姑娘却说:我太小了,你等我长大以后再吻我,好不好?
后来,这位小姑娘长大以后果然嫁给了舒曼。
她就是后来欧洲最好的女钢琴家---克拉克.维克。
二:文学少年
罗伯特.舒曼1810年出生。对了,另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肖邦也是在这一年出生。肖邦是双鱼座。罗伯特巨蟹座。这一对同属于水象星座的音乐家让1810年在音乐史中熠熠生辉。
但和肖邦幼年就显露出了过人的音乐才华不同。舒曼从小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音乐灵感。他喜欢的是文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作家,也是一个书店的老板。这给了他很多机会去广泛阅读文学书籍。这极大的培养了他的文学兴趣。这为他以后成为一个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和作家打下了基础。
三:法律高材生
在幼年时期,舒曼是幸福的。因为他父亲给了他选择人生方向的自由。作家总是会宽容一些。所以他父亲允许他写诗作文,也允许他喜爱音乐。但不幸的是他父亲在他16岁时就溘然长逝了,紧接着姐姐也自杀身亡。他的命运开始转折了。
舒曼的母亲不希望他从事文学或者音乐。她希望他学习法律。舒曼不愿意违背苦命母亲的愿望。所以他在中学毕业以后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莱比锡大学法律系。
四:中途辍学的音乐爱好者
舒曼在大学读法律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音乐的喜爱不可遏制。而在这个时候,他经人介绍认识了钢琴家维克。他对维克谈了很多对音乐的见解。这让维克对他大加赞赏。维克的鼓励和引导让舒曼更加自信。他给妈妈写信请求他同意自己改学音乐。维克在这个时候也帮他说话,维克对他妈妈说:给我三年,就可以让舒曼成为伟大的钢琴家。
妈妈毕竟是爱儿子的。所以最后她同意了舒曼跟着维克学习音乐。舒曼就搬进了维克的家里。
这一次的转折影响到了舒曼的一生。不光是事业,还有情感和性格。
五:不会弹琴的钢琴家
舒曼开始正规学习钢琴的时间太晚了。所以他的音乐感觉和悟性虽然出众。但弹琴技巧却大大滞后于他的期望。加上维克对他弹奏技巧的批评。舒曼感觉自己要崩溃了。所以他想到了一个怪招。用一个细绳子把中指吊起来以锻炼无名指。这种不正常的训练最终严重的伤害了他:他的无名指受伤,再也不能弹奏了。
变化来的残酷无情。但这也成就了一位更好的作曲者和评论者。在西方知名古典音乐家群体中,舒曼绝对是唯一的一个不会弹琴的大师了。
六:伟大的乐评家
舒曼从小就喜欢文学。这让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有了文学方面的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加上很好的文字锻炼。所以他在25岁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并担任主编。这本杂志后来也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评论方面的权威。
舒曼的音乐评论之所以知名,就在于他开阔的胸怀和敏锐的音乐嗅觉。他讨厌当时欧洲保守的音乐风气。所以他经常呼吁给于那些新锐音乐家应有的评价和认识。他也从来不根据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名气来判断他的作品。他对不知名音乐家的关注大大的提升了当时社会对音乐的关注程度。也让很多当时并不知名的优秀音乐家开始崭露头角。
肖邦,勃拉姆斯,舒伯特,门德尔松等等都为他所褒扬。这些评论和宣扬也让舒曼在音乐家群体中得到了极高的敬仰。
七:音乐界的伯乐。
在《新音乐杂志》的工作让舒曼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音乐家。由于他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眼光。他发现并宣传了诸多音乐天才。
当舒曼看到肖邦的乐谱以后,他大喜过望,带着乐谱赶赴音乐家聚会上,大声说:先生们,请脱帽致敬吧。我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天才!
舒伯特当时也并不出名。舒曼却对他大加赞扬。说:文章太短了,我想只能用一本书来描述舒伯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
在勃拉姆斯还没有名满京华的时候,舒曼却说:勃拉姆斯注定将成为音乐界的领路人!
还有门德尔松,巴赫,贝多芬的某些音乐特质。也是舒曼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深刻认识来发现并加以提升。使音乐界重新阅读并审视这些天才们的灵感和美妙。
文人相轻在音乐界也有反映。但舒曼的开阔胸怀让他成为了最优秀的音乐伯乐。
八:才华横溢的作曲家
舒曼不能弹钢琴了。但这无法掩盖他的音乐天赋。他在悲伤与自己手指的受伤以后,就开始发愤作曲。
在1830--1840十年间他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从1835年的《狂欢节》和《第二奏鸣曲》以及《幻想曲集》。在他的作品中开始融合文学上的浪漫主义情怀。他从小对诗歌的热爱是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忧郁伤感的诗意情调。1838年完成的《儿时情怀》和《花之歌》都具有浪漫特质。这些音乐作品是舒曼独立与当时的很多音乐家的作品。但舒曼的创作高峰并未到来。
他最大的成就高峰来自于1840年克拉克嫁给舒曼以后。他开始拥有了幸福的生活。这让他开始爆发。在一年中他就创作了一百多首曲子及三套音乐故事。
在这之后,舒曼在克拉克的支持和鼓励下开始了室内乐和大型交响乐的创作。《降B大调第1交响曲》和《序曲,诙谐曲与终曲》都得到了很大的反响。
肖邦第一次见舒曼是1835年,他前往德雷斯顿和莱比锡旅行的时候。这一年,25岁的舒曼在自己创办的《新音乐》上,解释了自己虚拟的一个组织“大卫同盟”:“大卫的盟友们是注定要消灭音乐和其他方面的一切非利士人(古代地中海东岸的居民,以思想庸俗、心地狭窄著称――编注)的青年和成年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习惯沉思默想的年轻人。在之前与一位莱比锡女孩的约会中,他曾与人家一同泛舟河上,默然相对了一个小时后,紧握着人家的手起身告别,并说,“今天我们有了深刻的相互了解。”
但这一年的11月25日,舒曼和16岁的克拉拉・维克在她家门口分享了初吻。“我以为我会晕过去。”克拉拉事后告诉舒曼,“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几乎握不住给你照路用的灯了。”
这是一场过于辛苦的爱恋,他们是冲破克拉拉父亲的反对、历经劫难才结合在一起的。但甜蜜却也不长久。
舒曼的梦想是成为钢琴家,却因为练琴不当而弄伤了手指,成为作曲家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妻子在钢琴上的造诣日渐长进,很快就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钢琴家。尽管舒曼极爱克拉拉,但艺术家的嫉妒仍旧像蚂蚁一般咬噬他的灵魂。
有个故事记载,克拉拉在杜塞尔多夫的联票音乐会上演奏无伴奏作品,她的丈夫坐在钢琴背面离她不远处。一曲终了,她完全没有注意到观众的狂热和舞台上音乐家们的欣喜之情,因为她只看到丈夫冷冷的表情。她怯怯地问:“罗伯特,我弹得不好吗?”没有任何回答。她开始掉眼泪,这时整个大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舒曼的钢琴作品大多为克拉拉而作,然而有些作品技巧之艰深,根本非人力所及,有人说,这是舒曼因为自己无法演奏、于是拼命折磨演奏者的补偿心理。他折磨的对象,正是自己的爱人。
事实上,在美丽天才的克拉拉的星光笼罩下,舒曼的才华很少受人重视。每次他夹着新手稿来到布海特科普夫和海台尔的音乐铺子时,店员们总是用肘捣捣对方,然后相视一笑。他们会告诉其他客人,舒曼是个失败的怪人,因为他的作品总是留在架子上占地方。
在德国电影《亲爱的克拉拉》中,舒曼夫妇带着一堆儿女离开汉堡去杜塞尔多夫定居。舒曼似乎有表达困难,甚至无法指挥当地乐团演奏自己的作品,最后只能由克拉拉出面,替丈夫打理一切。
舒曼在精神彻底崩溃之前已经显现出种种征兆。有一天他的医生和音乐家朋友来拜访,大家亲切地坐着交谈。正当对话进行时,舒曼突然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房间。他们以为他会回来,可是过了许久他也没出现,于是克拉拉开始四处寻找,结果哪里也找不到。他的朋友们立刻出门去找他,均无功而返。原来他穿着浴袍、光着脑袋离开了家,走到横跨莱茵河的桥上,一头冲进河水中想结束苦难。几个水手见状立刻跳进了小船,划到他后面将他拖了起来。
清醒的时候他还能作曲,有时候他会将家务事井井有条地记录下来,哪怕细枝末节也不落下;在他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艺术家应该当心与社会失去联系,否则就会毁灭,像我一样。”
在1854年2月17日的一篇日记中,克拉拉则记录道:“晚上罗伯特上床后不久,又爬起来写了一段旋律,他说是天使唱给他听的。然后他再度躺下,亢奋地盯着天花板说了一整晚。早上,天使们变形成了魔鬼,唱着可怖的音乐,告诉他他是个罪人,准备将他投进地狱。他变得歇斯底里,痛苦地尖叫,好像它们像虎狼般用利爪捉住了他。”
虽然常被嫉妒折磨着,舒曼最喜爱的创作主题仍然是爱情。他还喜欢诗歌,他被海涅吸引,就像舒伯特被歌德吸引一样。当肖邦等人为一封措辞优美的信困扰的时候,他却每每沉浸于阅读和写作的快乐之中。他最早想过做一个作家,后来用创办音乐杂志满足过一些。
他的生活如此纯粹,内省,但总被人冠之以“晦涩”“主观”之类的词汇。这大概是因为他所写的都是自传性的音乐,循着情感或清晰或恍惚的路线:《幻想曲集》《蝴蝶》《浪漫曲集》《童年情景》。“政治、文学、人,我受各种世事的影响,并以自己的方式思索,然而我渴望表达情感,并在音乐中宣泄,这就是何以我的音乐有时难以理解,因为它遥遥联系着我对万物的关怀。”他如此写道。
性格阻碍了他的天才被人精确地捕捉,甚至当成功的机会姗姗而来时,也因他过于拘束、慌乱或是其他原因错过了。他一直到40岁才在杜塞尔多夫的一个乐团里谋到指挥的位置,别的人,比如门德尔松,年纪轻轻时就在这个位置上流光溢彩了。但可怜的舒曼却很快就听到了反对的声音。“他作为指挥效率低下,这太让人心碎了。”指挥家勋伯格说道。
舒曼就像是一个笨拙的工匠那样应付他的生活、爱情和舞台。如同一把刻刀,一点点刻写,打磨在他写下的和声中,步步清朗开阔的气概总是伴随着断裂与唐突,要细细地听,才能进入那层野蛮又丰富的世界。
而肖邦一直到晚期的最后几年,才变成一个苦吟的诗人。在那之前,无论是经营自己的名声,社交,还是创作,都颇为顺利。
“我觉得早期肖邦是李后主;到了后期,他的意境反而变成李商隐了。有一次我和大提琴家托泰里耶(Paul Tortelier)讨论,他就表示他喜欢中期的贝多芬胜过晚期。‘就像一棵树,壮年的时候你随便割一刀,树汁就会流出来。’我明白托泰里耶说的。早期肖邦也是如此,满溢源源不绝的清新,但后期就不是这样。”傅聪说道。
“肖邦的音乐中是一派纯粹的喜悦和生机:这位敏感过度、害了结核的作曲家,恋爱谈得如此不幸,却写下了一些有史以来最纯粹是为悦耳而作的音乐,像是可口的糖果。”评论家哈里・埃尔斯写道。而波兰演奏家鲁宾斯坦更直接:“他就是直指我心。”
肖邦16岁时便成为华沙音乐学院的宠儿,得到波兰权贵的争相礼待,18岁时征服维也纳,20岁后在巴黎也同样是贵妇淑女们追捧的对象。为她们授课的不菲收入,维持了他的享乐生活。或许正因此,肖邦景仰作家同胞亚当・密茨凯维奇 (Adam Mickiewicz),后者却尖锐地讽刺肖邦对祖国只是怀着一种廉价的、见风使舵式的怀念,而对贵族社会却有着出于天性的阿谀奉承,是一个“道德吸血鬼”。一些刻薄的评论家甚至认为,肖邦离开波兰,纯粹是为了逃避革命。
但波兰文化部的一位肖邦研究者肯定地对《LENS.视觉》记者说:“如果没走,肖邦一定会参与华沙11月起义,如果参与则90%以上可能会在起义中牺牲,或者被押送到西伯利亚。”而肖邦自己则表示:“我没有参加华沙起义,是因为我当时太年轻,但是我的心是和起义军在一起的!”
无论如何,革命年代的激进与脆弱,沙龙里的优雅与虚伪,都帮助肖邦在短暂的生命中经历和观看了足够的世事沧桑。在其后一个多世纪里,很多优秀的演奏者读出了这种复杂和微妙。“他是一个几乎从不直白表露自己情感的人,其深藏不露,与李斯特的张扬截然相反。他理性,不会过度激情。许多人以为他跟古典主义水火不容,实际上,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中最古典的一位。”以色列音乐家巴伦博伊姆说道。
但真正让肖邦在大众文化中传播的,却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标签:高贵、优雅、浪漫、闲静、柔情。某种意义上,他成了一种温情的、诗意的、甜蜜的代名词,成了品味的象征――人们分门别派地解释他、恭维他、遮蔽他,让他因追捧而生命不衰,却也由此消融了他的情感浓度和戏剧化的一面。
反而,那些在今天还愿意在深夜中念叨着舒曼的人,多半是真正爱着那个“失败的怪人”。
二.舒曼:死于精神病院的音乐大师
文/林杰
一:浪漫爱情故事的主角
有一次,舒曼在听一位小姑娘弹奏自己的曲子。他感觉小姑娘弹得好极了。所以越看越喜欢她。就走上去想吻她。小姑娘却说:我太小了,你等我长大以后再吻我,好不好?
后来,这位小姑娘长大以后果然嫁给了舒曼。
她就是后来欧洲最好的女钢琴家---克拉克.维克。
二:文学少年
罗伯特.舒曼1810年出生。对了,另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肖邦也是在这一年出生。肖邦是双鱼座。罗伯特巨蟹座。这一对同属于水象星座的音乐家让1810年在音乐史中熠熠生辉。
但和肖邦幼年就显露出了过人的音乐才华不同。舒曼从小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音乐灵感。他喜欢的是文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作家,也是一个书店的老板。这给了他很多机会去广泛阅读文学书籍。这极大的培养了他的文学兴趣。这为他以后成为一个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和作家打下了基础。
三:法律高材生
在幼年时期,舒曼是幸福的。因为他父亲给了他选择人生方向的自由。作家总是会宽容一些。所以他父亲允许他写诗作文,也允许他喜爱音乐。但不幸的是他父亲在他16岁时就溘然长逝了,紧接着姐姐也自杀身亡。他的命运开始转折了。
舒曼的母亲不希望他从事文学或者音乐。她希望他学习法律。舒曼不愿意违背苦命母亲的愿望。所以他在中学毕业以后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莱比锡大学法律系。
四:中途辍学的音乐爱好者
舒曼在大学读法律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音乐的喜爱不可遏制。而在这个时候,他经人介绍认识了钢琴家维克。他对维克谈了很多对音乐的见解。这让维克对他大加赞赏。维克的鼓励和引导让舒曼更加自信。他给妈妈写信请求他同意自己改学音乐。维克在这个时候也帮他说话,维克对他妈妈说:给我三年,就可以让舒曼成为伟大的钢琴家。
妈妈毕竟是爱儿子的。所以最后她同意了舒曼跟着维克学习音乐。舒曼就搬进了维克的家里。
这一次的转折影响到了舒曼的一生。不光是事业,还有情感和性格。
五:不会弹琴的钢琴家
舒曼开始正规学习钢琴的时间太晚了。所以他的音乐感觉和悟性虽然出众。但弹琴技巧却大大滞后于他的期望。加上维克对他弹奏技巧的批评。舒曼感觉自己要崩溃了。所以他想到了一个怪招。用一个细绳子把中指吊起来以锻炼无名指。这种不正常的训练最终严重的伤害了他:他的无名指受伤,再也不能弹奏了。
变化来的残酷无情。但这也成就了一位更好的作曲者和评论者。在西方知名古典音乐家群体中,舒曼绝对是唯一的一个不会弹琴的大师了。
六:伟大的乐评家
舒曼从小就喜欢文学。这让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有了文学方面的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加上很好的文字锻炼。所以他在25岁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并担任主编。这本杂志后来也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评论方面的权威。
舒曼的音乐评论之所以知名,就在于他开阔的胸怀和敏锐的音乐嗅觉。他讨厌当时欧洲保守的音乐风气。所以他经常呼吁给于那些新锐音乐家应有的评价和认识。他也从来不根据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名气来判断他的作品。他对不知名音乐家的关注大大的提升了当时社会对音乐的关注程度。也让很多当时并不知名的优秀音乐家开始崭露头角。
肖邦,勃拉姆斯,舒伯特,门德尔松等等都为他所褒扬。这些评论和宣扬也让舒曼在音乐家群体中得到了极高的敬仰。
七:音乐界的伯乐。
在《新音乐杂志》的工作让舒曼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音乐家。由于他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眼光。他发现并宣传了诸多音乐天才。
当舒曼看到肖邦的乐谱以后,他大喜过望,带着乐谱赶赴音乐家聚会上,大声说:先生们,请脱帽致敬吧。我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天才!
舒伯特当时也并不出名。舒曼却对他大加赞扬。说:文章太短了,我想只能用一本书来描述舒伯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
在勃拉姆斯还没有名满京华的时候,舒曼却说:勃拉姆斯注定将成为音乐界的领路人!
还有门德尔松,巴赫,贝多芬的某些音乐特质。也是舒曼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深刻认识来发现并加以提升。使音乐界重新阅读并审视这些天才们的灵感和美妙。
文人相轻在音乐界也有反映。但舒曼的开阔胸怀让他成为了最优秀的音乐伯乐。
八:才华横溢的作曲家
舒曼不能弹钢琴了。但这无法掩盖他的音乐天赋。他在悲伤与自己手指的受伤以后,就开始发愤作曲。
在1830--1840十年间他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从1835年的《狂欢节》和《第二奏鸣曲》以及《幻想曲集》。在他的作品中开始融合文学上的浪漫主义情怀。他从小对诗歌的热爱是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忧郁伤感的诗意情调。1838年完成的《儿时情怀》和《花之歌》都具有浪漫特质。这些音乐作品是舒曼独立与当时的很多音乐家的作品。但舒曼的创作高峰并未到来。
他最大的成就高峰来自于1840年克拉克嫁给舒曼以后。他开始拥有了幸福的生活。这让他开始爆发。在一年中他就创作了一百多首曲子及三套音乐故事。
在这之后,舒曼在克拉克的支持和鼓励下开始了室内乐和大型交响乐的创作。《降B大调第1交响曲》和《序曲,诙谐曲与终曲》都得到了很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