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华北平原南部的一座小城。城是县城,很小,骑着电动车沿着环城路转一圈不超过半个钟头。城虽小,可人不少,县城生活着大概六七万人,整个县也有四十万人左右。城里有着中心市场,有着颜色艳丽的广告灯箱,有着或贫或富的人们。放眼中国东部,这样的小城数不胜数。我要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很普通的小城里。城是普通的城,人是普通的人,事情也是普通的事,若是没有人记录下来,过两年也就没人记得,更何况是一个孑然一身的乞丐。
我从小见他,在城西这一片,很多人都见到他。扁担丐从不与人说话,常年在富强路一带游荡。因为这条路饭店从十几年前就有,驴肉火烧、煎饼果子等等都有,有一家小笼包卖得特别好,不时有饭店老板或者路人给他点吃的。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身上的衣服总是那一件,当然也很可能有换,不过看不出来。因为那件衣服是如此的厚实,像老辈子时候农村人穿的棉袄,因为穿得时间长了,变得黑乎乎的。满满的补丁或红或绿或深或浅得从肩部打到膝盖。补丁有大有小,大多翻着毛边,让这一身平添了几分粗犷。或许他所有的衣服都是这个样子罢。一双烂鞋倒不是没得换,夏天还好像有露脚的。
每次见他,除了衣裳看不出大变化,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大扁担。扁担不扁,是成年人胳膊粗的老树干,油光闪亮,颇有韧性,两头各挂着一个大包。这两个包可有讲究,均是各色烂布烂绳子捆扎而成,而且大小相当,都有大货车轮胎大小。小时候路过碰见扁担丐在路边墙根坐着,我问姑姑,他这扁担里装得是什么啊?姑姑带着蒙骗小孩子的口吻说里面装得都是金银财宝。
我曾两次见他被欺负。2000年左右,我小学下午放学,看见他在僻静的校门口被几个六年级的学生逗弄。有个学生把他的帽子抢到手里,扁担丐上前讨要,那个学生便高高一扔传到另个学生手中。五六个学生围着他戏耍得很高兴。扁担丐也不恼,只是帽子到谁手里,就坡着脚上前,双手颤巍巍的在胸前上下晃动,嘴里咿咿呀呀的哼哼着。后来几个学生有掏出几个一毛的小钢镚,故意扔的远远的,扁担丐见了钱,小跑过去捡起来,脸上乐开了花。几个学生见他爱财,更是变本加倍地欺辱。
带头的学生是学校一霸,叫强子。那时候《古惑仔》和一些武侠电视盛行,学校风气不好,一些学生组成什么“十三鹰”、“青龙会”之类的,还给每人分配外号,“包皮”这个外号好像还被一个同学很勉强得接受了。而强子在学校,不论几年级见到他都要喊一声“强哥”的。
强子拿出五毛对扁担丐高声喊道:“来,喊个爹,喊个爹就给你。”
这句话一出口便赢得周围一群学生的哄堂大笑,这笑声在空寂小巷子中没有传荡多久就被扁担丐咿咿呀呀有点像“爹”的一个发音给覆盖了。这个发音带着急切,仿佛喊晚一秒五毛钱就没了。“诶,给你。今天不错,多了个儿子哈!”强子把钱扔给他得意地说。
旁边有个叫流子的不甘落后,拿出几个钢镚在手里上下掂弄着,对着扁担丐诱惑道:“想要不想要?想要不想要?”扁担丐两手不断作揖,笑容满面。“想要就跪那,跪地上我就都给你”。
扁担丐右腿就跪倒地上,双手仍作着揖,仰着头“哼哼哈哈”地对着流子傻笑,跟着左腿也跪了下去。我看不下去,觉得可怜又可悲,不再看,背着书包回家去了。
第二次说欺负也说不上,应该是上高中了。那是大年初,我跟着父亲去串门拜年。转过一个路口,刚走没几步便看到三四个人在逗他。领头的是某村的村支书,叫老易。许是他们三四人结伴拜年正好碰到扁担丐,其他人在路边看着,老易拽扁担要掂量掂量他的扁担,扁担丐不从,老易气势凌厉地呵斥扁担丐不要上前,自己抓住扁担往上一提,没提动。老易当时是三十多岁的壮年,这扁担五六十岁的扁担丐抬得了,自己理当也能抬。于是两手掌向上拖住扁担,憋足气又一试,可两个包裹仍是地面都未离。老易搓搓手说道:“卧槽,还就是不轻。”父亲和他们打过招呼后笑着说了句“逗人家干啥”就带着我走过。
扁担丐在这座小县城生活了几十年,听很多人说,扁担丐刚来的时候是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西服来的。
我不知道他有怎样的故事,只是在之后,总是时不时地见到他。见到他偻着身子扛着扁担漫步在走;见到他炎炎夏日仍穿着那破破烂烂的厚棉袄在墙根阴凉处躺着;见到他放下扁担在路边的垃圾桶里翻找;见到他寒冬中撬开覆满白雪的下水道砖,整个人怕地上拿着个铁丝拴勺子去撇地沟油;见到他点个小火煮破锅里的东西吃......他像与这个每天日新月异的小城完全脱离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记起小时候同样生活在此处另一个疯子,小学老师说他是没考上大学气疯的,总是破破烂烂的,经常捡路边、垃圾堆里的烟头吸。还经常在亲戚的家门口卧着,亲戚偶尔接济几个馒头。后来就不见了。
还想起一个拉二胡的瞎子,长年累月得在市场边的墙下拉二胡,听到有人路过偶尔说一句:照顾照顾。小学时候与这瞎子有次结伴尿尿的经历,几个小孩子面对一个陌生人说话也肆无忌惮,评论谁的长谁的短,瞎子边尿边和我们几个小孩子说我还见过比大白萝卜还大的呢,让几个十来岁的孩子表示难以置信。问他结婚没有,他说兄弟几人,只有自己因为看不见没有结婚。多年后见到他,二胡仍拉得很好。
多年过去了,我也工作多年,小学的强子听说小学毕业就不上了,偶尔见到在小卖部里为是否多买一个一块钱的鸡脖子踌躇良久。曾经的村支书老易听说因为贪污被举报进去后又放出来了,后来去外地做了其他的营生发了大财。
2014年的冬天,很冷,很冷很冷。什么温室效应的理论在这个冬天完全像是被现实打脸一样。突然有个消息像阵风一样刮遍小城,穿过墙壁,透过阶层,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伴随着一声“啥?!”的疑问加惊讶。
扁担丐死了。
扁担丐是冻死在富强路另一侧的全兴路。被发现的时候他躺在教育局旧址的大门口。全兴路还算繁华,教育局搬走后这地方暂时空着,两扇大铁门锁着,由于大门向里凹一些,所以有段时间垃圾比较多。这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想来这里还能避一些寒风。
消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什么?”“冻死了?”“他在街上得好些年了吧?”之类的话不断在口中与口中出现。
过完年,正月里我去老姑父家串亲戚。饭桌上谈起这件事,老姑父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为人直爽,听我提起这件事,夹了口菜说:“这家伙死了?死了?哎呀,这家伙在这里的年代可不短啊。当年我在县厂子里上班的时候那家伙就来咱这里了。那得多早啊,到现在得三四十年了吧。听人说刚来的时候,那应该是七八十年代吧,穿着一身西服,手里拿着瓶矿泉水。第一顿饭是在饭馆吃的,拎着一个包进去的,出来就换了一身破旧衣裳。听说家里南方做生意的,好像是杀了人跑到我们这里来了,又一说是欠了一大笔债跑来这里。头两年还有家里人过来送些钱啊物的,后来可能他爹他娘死了就没人来了。越过越难,县里有部门要帮他,可听说他是躲着走。啊,还总是扛着那扁担,那扁担可不轻了,别看那家伙个头不大,扛起那扁担可真得要分力劲。你说那里面藏啥宝贝啊,走哪扛哪。你说他近两年总在富强路晃悠,那路饭馆多啊,总有人给他吃的,饿不着。年前那是有个在哪卸水泥的一个家伙老打他,打得他在那条路呆不下去了才跑到全兴路来的。这天又冷,听说冻死后有人去他身上和扁担里翻,翻出一百多块钱,拿住就要走。旁边一个娘们儿看见了不让走,是又给了那个娘们儿二十块钱才走的。后来民政局的人过来收拾的时候,还在扁担包里发现有大几百还是几千块钱。这家伙,啧,唉。”
谈了会,就换了话题。我不喝酒,就吃了好多菜。
(文中情节真假掺半,请勿对号入座)
更多故事请搜索关注微信公共号《我眼里的故事》
我从小见他,在城西这一片,很多人都见到他。扁担丐从不与人说话,常年在富强路一带游荡。因为这条路饭店从十几年前就有,驴肉火烧、煎饼果子等等都有,有一家小笼包卖得特别好,不时有饭店老板或者路人给他点吃的。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身上的衣服总是那一件,当然也很可能有换,不过看不出来。因为那件衣服是如此的厚实,像老辈子时候农村人穿的棉袄,因为穿得时间长了,变得黑乎乎的。满满的补丁或红或绿或深或浅得从肩部打到膝盖。补丁有大有小,大多翻着毛边,让这一身平添了几分粗犷。或许他所有的衣服都是这个样子罢。一双烂鞋倒不是没得换,夏天还好像有露脚的。
每次见他,除了衣裳看不出大变化,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大扁担。扁担不扁,是成年人胳膊粗的老树干,油光闪亮,颇有韧性,两头各挂着一个大包。这两个包可有讲究,均是各色烂布烂绳子捆扎而成,而且大小相当,都有大货车轮胎大小。小时候路过碰见扁担丐在路边墙根坐着,我问姑姑,他这扁担里装得是什么啊?姑姑带着蒙骗小孩子的口吻说里面装得都是金银财宝。
我曾两次见他被欺负。2000年左右,我小学下午放学,看见他在僻静的校门口被几个六年级的学生逗弄。有个学生把他的帽子抢到手里,扁担丐上前讨要,那个学生便高高一扔传到另个学生手中。五六个学生围着他戏耍得很高兴。扁担丐也不恼,只是帽子到谁手里,就坡着脚上前,双手颤巍巍的在胸前上下晃动,嘴里咿咿呀呀的哼哼着。后来几个学生有掏出几个一毛的小钢镚,故意扔的远远的,扁担丐见了钱,小跑过去捡起来,脸上乐开了花。几个学生见他爱财,更是变本加倍地欺辱。
带头的学生是学校一霸,叫强子。那时候《古惑仔》和一些武侠电视盛行,学校风气不好,一些学生组成什么“十三鹰”、“青龙会”之类的,还给每人分配外号,“包皮”这个外号好像还被一个同学很勉强得接受了。而强子在学校,不论几年级见到他都要喊一声“强哥”的。
强子拿出五毛对扁担丐高声喊道:“来,喊个爹,喊个爹就给你。”
这句话一出口便赢得周围一群学生的哄堂大笑,这笑声在空寂小巷子中没有传荡多久就被扁担丐咿咿呀呀有点像“爹”的一个发音给覆盖了。这个发音带着急切,仿佛喊晚一秒五毛钱就没了。“诶,给你。今天不错,多了个儿子哈!”强子把钱扔给他得意地说。
旁边有个叫流子的不甘落后,拿出几个钢镚在手里上下掂弄着,对着扁担丐诱惑道:“想要不想要?想要不想要?”扁担丐两手不断作揖,笑容满面。“想要就跪那,跪地上我就都给你”。
扁担丐右腿就跪倒地上,双手仍作着揖,仰着头“哼哼哈哈”地对着流子傻笑,跟着左腿也跪了下去。我看不下去,觉得可怜又可悲,不再看,背着书包回家去了。
第二次说欺负也说不上,应该是上高中了。那是大年初,我跟着父亲去串门拜年。转过一个路口,刚走没几步便看到三四个人在逗他。领头的是某村的村支书,叫老易。许是他们三四人结伴拜年正好碰到扁担丐,其他人在路边看着,老易拽扁担要掂量掂量他的扁担,扁担丐不从,老易气势凌厉地呵斥扁担丐不要上前,自己抓住扁担往上一提,没提动。老易当时是三十多岁的壮年,这扁担五六十岁的扁担丐抬得了,自己理当也能抬。于是两手掌向上拖住扁担,憋足气又一试,可两个包裹仍是地面都未离。老易搓搓手说道:“卧槽,还就是不轻。”父亲和他们打过招呼后笑着说了句“逗人家干啥”就带着我走过。
扁担丐在这座小县城生活了几十年,听很多人说,扁担丐刚来的时候是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西服来的。
我不知道他有怎样的故事,只是在之后,总是时不时地见到他。见到他偻着身子扛着扁担漫步在走;见到他炎炎夏日仍穿着那破破烂烂的厚棉袄在墙根阴凉处躺着;见到他放下扁担在路边的垃圾桶里翻找;见到他寒冬中撬开覆满白雪的下水道砖,整个人怕地上拿着个铁丝拴勺子去撇地沟油;见到他点个小火煮破锅里的东西吃......他像与这个每天日新月异的小城完全脱离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记起小时候同样生活在此处另一个疯子,小学老师说他是没考上大学气疯的,总是破破烂烂的,经常捡路边、垃圾堆里的烟头吸。还经常在亲戚的家门口卧着,亲戚偶尔接济几个馒头。后来就不见了。
还想起一个拉二胡的瞎子,长年累月得在市场边的墙下拉二胡,听到有人路过偶尔说一句:照顾照顾。小学时候与这瞎子有次结伴尿尿的经历,几个小孩子面对一个陌生人说话也肆无忌惮,评论谁的长谁的短,瞎子边尿边和我们几个小孩子说我还见过比大白萝卜还大的呢,让几个十来岁的孩子表示难以置信。问他结婚没有,他说兄弟几人,只有自己因为看不见没有结婚。多年后见到他,二胡仍拉得很好。
多年过去了,我也工作多年,小学的强子听说小学毕业就不上了,偶尔见到在小卖部里为是否多买一个一块钱的鸡脖子踌躇良久。曾经的村支书老易听说因为贪污被举报进去后又放出来了,后来去外地做了其他的营生发了大财。
2014年的冬天,很冷,很冷很冷。什么温室效应的理论在这个冬天完全像是被现实打脸一样。突然有个消息像阵风一样刮遍小城,穿过墙壁,透过阶层,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伴随着一声“啥?!”的疑问加惊讶。
扁担丐死了。
扁担丐是冻死在富强路另一侧的全兴路。被发现的时候他躺在教育局旧址的大门口。全兴路还算繁华,教育局搬走后这地方暂时空着,两扇大铁门锁着,由于大门向里凹一些,所以有段时间垃圾比较多。这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想来这里还能避一些寒风。
消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什么?”“冻死了?”“他在街上得好些年了吧?”之类的话不断在口中与口中出现。
过完年,正月里我去老姑父家串亲戚。饭桌上谈起这件事,老姑父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为人直爽,听我提起这件事,夹了口菜说:“这家伙死了?死了?哎呀,这家伙在这里的年代可不短啊。当年我在县厂子里上班的时候那家伙就来咱这里了。那得多早啊,到现在得三四十年了吧。听人说刚来的时候,那应该是七八十年代吧,穿着一身西服,手里拿着瓶矿泉水。第一顿饭是在饭馆吃的,拎着一个包进去的,出来就换了一身破旧衣裳。听说家里南方做生意的,好像是杀了人跑到我们这里来了,又一说是欠了一大笔债跑来这里。头两年还有家里人过来送些钱啊物的,后来可能他爹他娘死了就没人来了。越过越难,县里有部门要帮他,可听说他是躲着走。啊,还总是扛着那扁担,那扁担可不轻了,别看那家伙个头不大,扛起那扁担可真得要分力劲。你说那里面藏啥宝贝啊,走哪扛哪。你说他近两年总在富强路晃悠,那路饭馆多啊,总有人给他吃的,饿不着。年前那是有个在哪卸水泥的一个家伙老打他,打得他在那条路呆不下去了才跑到全兴路来的。这天又冷,听说冻死后有人去他身上和扁担里翻,翻出一百多块钱,拿住就要走。旁边一个娘们儿看见了不让走,是又给了那个娘们儿二十块钱才走的。后来民政局的人过来收拾的时候,还在扁担包里发现有大几百还是几千块钱。这家伙,啧,唉。”
谈了会,就换了话题。我不喝酒,就吃了好多菜。
(文中情节真假掺半,请勿对号入座)
更多故事请搜索关注微信公共号《我眼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