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梁建章 黄文政)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全球在1950年时人口最多的30个国家和地区,加上台湾和华人比例较多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及比较独特的以色列,从1950到2015年的人口形势变化和政策变迁。从比较来看,除了欧洲和北美国家及日本和阿根廷外,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1950~1980年的人口增长率都要快于中国大陆。而从1980~2015年的人口增长率来看,中国大陆更是远低于其中大部分国家,甚至低于美国。
像中国大陆一样,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卫生条件改善带来死亡率急剧下降。实际上,欧洲和北美国家以及日本和阿根廷在历史上也经历过类似的人口转变,而且在这个转变阶段人口增长幅度也大都远高于1950年后经历人口转变的中国;到1950年,这些国家已走过这一时期,所以在此之后增长相对缓慢。
简言之,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因卫生条件改善带来死亡率下降,并因此经历人口的大幅增长。在此趋势下,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468亿人增长到1980年的9.812亿人,再增长到2015年的13.712亿人。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这段时间的人口快速增长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在增长幅度上几乎全球垫底,不仅大大低于同期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低于人口转变时期的发达国家。
从更大范围来看,在本文未列出的人口较少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也只有马里、柬埔寨、加蓬、古巴、阿富汗、尼泊尔、海地、突尼斯等极少数国家在1950到1980年的人口增长幅度略低于中国,而这些国家在此期间大都经历战乱和政局动荡。而从1980到2015年,发展国家中也仅有古巴、牙买加、毛里求斯以及极少数岛国的人口增长幅度低于中国。因此,从全球比较来看,无论是在1980年之前还是2015年之前,中国人口增长不是最快,而是几乎最慢。
前文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越南和印度实行过强制性的生育限制,但强制力度不及中国大陆,其他部分国家在面临高生育率时有过非强制性的节育政策。而目前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具体措施可以归为观念倡导、名誉奖励、经济扶助、生育保障等方面。由于未找到任何国际组织或机构系统性地收集过相关信息,下面只能根据零星信息列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鼓励措施。
(1)观念倡导
【韩国】2004年,大韩家庭保健福利协会征集了很多鼓励生育的标语,获奖的标语有:“爸爸,我一个人很孤单,我想要弟弟妹妹”、“两个子女比一个子女幸福,三个子女比两个子女幸福”、“多支蜡烛当然比一支蜡烛的光更明亮”、“留给子女的最大遗产是兄弟姐妹”等。
【台湾】2010年,台湾内政部评选鼓励生育创意标语,给予最高奖获得者100万元新台元奖金。入围标语有:“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帅哥美女靠创造,不生永远看不到”、“孕酿下一个希望”、“为爱而生”、“一‘生’幸福”、“孕味、乳味,最有女人味”、“结婚,我愿意!生子,我乐意!”、“幸福很简单,宝贝一、二、三”、“孩子到位,幸福归队”、“生!就对了”、“好孕好运到”等。
【俄罗斯】街头张贴了许多鼓励生育的海报。比如,在莫斯科地铁,一幅海报上画着一名妇女抱着3个婴儿,另一幅海报上则印着“爱国从家庭开始”。
(2)名誉奖励
【法国】从1920年起给生育4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颁发共和国家庭勋章,其中4~5个孩子的家庭是铜质,6~7个孩子的家庭是银质,8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是金质勋章。该奖项一直延续至今。
【俄罗斯】把每名妇女生育至少3个孩子定位为“爱国责任”;2008年,设立“父母荣誉勋章”,授予那些多生孩子的父母。
(3)经济奖励
【日本】从1972年就断续实行儿童津贴制度;2010年的规定是,孩子15岁前每月可领取1.3万日元;2012年改为对3岁以下和3至15岁儿童每月分别领取1.5万日元和1万日元。此外,2014年10月后的看护休假法规定,员工在孩子满一周岁之前,除了年度带薪休假外,还可以享受育儿休假,并由就业保险支付育儿假补助金,原则上为假前工资的50%;此项补助对男女员工都有效。2006年推出“大家庭税务优惠政策”,以累进制减税鼓励国民多生小孩。
【韩国】孩子出生后,女性可以有一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领取40到50万韩元(约400到500美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多育家庭在住房、购车、电费方面都有补助或优惠。韩国不少地方政府也奖励多生,比如首尔中区早在2007年就实施累进制奖励。家长的孩子越多,按每个孩子获得的奖励越高,生育10个孩子可以获得高达9120万韩元的奖励,大约相当于9万美元。
【新加坡】从2001年起强化各种鼓励生育的措施。按目前的奖励措施,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在第一个孩子达到7岁时可以享有总值约14.2万新币(约71万人民币)的配套奖励,包括婴儿花红、育儿和托儿津贴和所得税减免。
【台湾】从2012年起实施育儿福利政策,规定所得税率在20%以下的家庭,父母一方在家照顾2岁以下的孩子,每名每月至少可领2500元新台币,中低收入户可领4000元新台币,低收入户可领5000元新台币。
【美国】孩子越多,减税越多。个人和家庭申报联邦所得税时,可以按家庭人数享受减税。根据2015年联邦税表,年收入在15.49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每多一个不足17岁的孩子,可从纳税的收入中减去4000美元,外加1000美元的税收减额;孩子的看护和教育成本也可以享受税收减免。除此之外,地方税法对多子女家庭也有额外的税务优惠。这些措施都对多子女家庭比较有利。
【英国】根据最新2013年的社会保障法案,父母双方收入在5万英镑以下,头胎每周可申领20.5英镑的补贴,“二孩”以后每个孩子,每周补贴为13.55英镑,直至孩子成年。收入较高的父母则需缴纳儿童福利税,额度随收入增加直至与补贴抵消。另外,收入在一定水平之下的家庭,头胎每周最多可申领122.5英镑的抚养金;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每周最多可以申领210英镑。此外,在一定的条件下,父母工作或全日制学习,可报销最高达100%的托儿费。
【德国】孩子从出生到年满18周岁,或19~25岁未正式工作或在读,可申领儿童金补贴,金额随通货膨胀调整,目前每个家庭的前两个孩子每人每月可获184欧元,第三个孩子每月获190欧元,第四个孩子起每人每月获215欧元。2012年,德国政府共发放了儿童金补贴385亿欧元。孩子出生后14个月内,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一方家长,每月可获得相当于税后收入的2/3,最高可达1800欧元的补助。
【法国】孩子出生首先可获928欧元奖金,0~3岁每月有185欧元补助,3~20岁每月有65~231欧元补助,视孩子排行和年龄而定。有三个以上孩子的中等或以下收入家庭,每月还可获得169欧元的额外补助。孩子满6岁前,父母休育儿假或返回工作还可获金额不等的育儿、托护补助,详情后叙。养育家庭还能减免所得税,算法向多孩家庭倾斜。此外,多孩家庭在交通和廉租房安置方面,还可享受优惠和优先。
【俄罗斯】从2007年开始,生育二孩或以上的母亲,每多生一个孩子,在一年半内可从联邦获得最高25万卢布的奖励,而俄罗斯的平均月工资仅7500卢布左右。从2013年起,俄罗斯在人口出生率较低的66个联邦主体地区实施了新的补贴,即生育第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在新生儿满三周岁前,每月还可获得5000 至1.1万卢布,约合人民币850~1700元。
【波兰】从2010年开始,波兰政府给每个新生儿提供1000兹罗提(约合250欧元)的补贴。另外,每个孩子的父母可以最多从年终所得税中扣除1112.04兹罗提。地方政府也还对新生儿提供另外1000兹罗提的补助并扶助困难家庭。
【伊朗】从2012年开始,为每名新生儿设立一个950美元户头,以后每年拨入95美元,直至孩子满18岁。孩子的父母也将在这一账户投入相同额度的资金。孩子从20岁开始可用这笔资金来支付教育、结婚、健康和住房费用。
(4)生育保障
【日本】产妇享有产假和育儿假,两者合计约一年,对生病儿童的照顾也算休假。家长送孩子上保育园和幼儿园,只用支付约20%的费用。政府还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育儿环境”,如让幼儿父亲享受产假,缩短他们的工作时间;301人以上的企业只有设立托儿所,才称得上优良企业。
【韩国】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免费进行输卵管和输精管复通手术,为有工作的父母亲提供夜间保育服务;将80%以上的幼儿园改为全天制;甚至委派大量“托儿帮手”等等。有3个或更多孩子的家庭享受各种优惠,子女考大学和公务员可以加分。
【新加坡】产假为16周,孩子不满2岁的在职家长每年享有一周的无薪幼儿事假,育儿假每年6天。从2013年起,男性雇员可享有一周有薪陪产假,如果妻子愿意分享自己产假的一周,还可享有额外一周陪产假;这两周陪产假的费用由政府支付,上限为每周2500新元(约合12500元人民币)。此外,增加托儿中心,补贴试管婴儿费用等。
【台湾】补贴育有3名以上子女家庭购物贷款利息;完成幼托整合政策,幼稚园与托儿所不分家,兼具养护和教育功能;增加各项儿童托育津贴,包括保姆托育补助、育儿津贴、育婴留职停薪津贴。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规定雇主必须提供带薪产假。2014年6月25日,奥巴马在白宫出席“在职家庭峰会”时表示,美国应该及早实施带薪产假,并敦促国会立法要求雇主给孕妇提供适当配套措施,采用弹性上班时间,让在职家长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英国】全时工作的女性享受最长52周的孕产假期,其中39周可以领取90%的工资。如果雇主不能提供以上权益,政府会提供相应的孕产补助金。同时配偶也享有一定的不领工资的孕产期休假。政府对单亲家庭,特别是青少年母亲提供福利扶助,包括供住宿和生活费用。
【法国】母亲全薪产假对单胞头两胎为16周,单胞第三胎为26周;对双胞和多胞,则分别为34周和46周。父亲全薪陪产假为单胞14天,多胞18天。产假结束后停职照顾孩子的一方家长,最多可享受3年的育儿假,其间可获6个月到3年不等、每月333~579欧元不等的育儿补助,时限和金额取决于孩次和工作情况等。产假结束后全职工作的母亲,依家庭收入和孩子数,在孩子3个月~3岁和3~6岁期间,每月分别可获174~460欧元和87~230欧元不等的托护补助。
【德国】生育妇女享有三年停薪留职育儿期,公司必须保留三年工作职位。德国社会各界都为家庭、孕妇及儿童学生,在生活、医疗保健、教育、业余爱好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确保家庭不会因为生育孩子而使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德国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免学费,教育经费全部由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承担。幼儿园的伙食费根据家庭收入情况交付,收入少的家庭可以少交或完全免费。
【俄罗斯】母亲可休全额津贴产假140天,产前和产后各70天,之后可以继续休假到小孩子一岁半,领取原工资40%的津贴;在小孩到3岁前,雇主必须为母亲保留职位。俄罗斯女学生怀孕可向学校申请产假和领取妊娠和分娩的津贴,这种津贴针对正在接受初等、中等、高等或研究生教育的女学生。为了让女性在生育后没有后顾之忧,2013年国家杜马三读通过法案,确保生育三个孩子的女性可以有4年半的产假在家照顾子女,并且会获得一定的补助。产假时间算入工龄,女性可以随时要求返回工作岗位。
像中国大陆一样,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卫生条件改善带来死亡率急剧下降。实际上,欧洲和北美国家以及日本和阿根廷在历史上也经历过类似的人口转变,而且在这个转变阶段人口增长幅度也大都远高于1950年后经历人口转变的中国;到1950年,这些国家已走过这一时期,所以在此之后增长相对缓慢。
简言之,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因卫生条件改善带来死亡率下降,并因此经历人口的大幅增长。在此趋势下,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468亿人增长到1980年的9.812亿人,再增长到2015年的13.712亿人。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这段时间的人口快速增长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在增长幅度上几乎全球垫底,不仅大大低于同期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低于人口转变时期的发达国家。
从更大范围来看,在本文未列出的人口较少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也只有马里、柬埔寨、加蓬、古巴、阿富汗、尼泊尔、海地、突尼斯等极少数国家在1950到1980年的人口增长幅度略低于中国,而这些国家在此期间大都经历战乱和政局动荡。而从1980到2015年,发展国家中也仅有古巴、牙买加、毛里求斯以及极少数岛国的人口增长幅度低于中国。因此,从全球比较来看,无论是在1980年之前还是2015年之前,中国人口增长不是最快,而是几乎最慢。
前文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越南和印度实行过强制性的生育限制,但强制力度不及中国大陆,其他部分国家在面临高生育率时有过非强制性的节育政策。而目前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具体措施可以归为观念倡导、名誉奖励、经济扶助、生育保障等方面。由于未找到任何国际组织或机构系统性地收集过相关信息,下面只能根据零星信息列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鼓励措施。
(1)观念倡导
【韩国】2004年,大韩家庭保健福利协会征集了很多鼓励生育的标语,获奖的标语有:“爸爸,我一个人很孤单,我想要弟弟妹妹”、“两个子女比一个子女幸福,三个子女比两个子女幸福”、“多支蜡烛当然比一支蜡烛的光更明亮”、“留给子女的最大遗产是兄弟姐妹”等。
【台湾】2010年,台湾内政部评选鼓励生育创意标语,给予最高奖获得者100万元新台元奖金。入围标语有:“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帅哥美女靠创造,不生永远看不到”、“孕酿下一个希望”、“为爱而生”、“一‘生’幸福”、“孕味、乳味,最有女人味”、“结婚,我愿意!生子,我乐意!”、“幸福很简单,宝贝一、二、三”、“孩子到位,幸福归队”、“生!就对了”、“好孕好运到”等。
【俄罗斯】街头张贴了许多鼓励生育的海报。比如,在莫斯科地铁,一幅海报上画着一名妇女抱着3个婴儿,另一幅海报上则印着“爱国从家庭开始”。
(2)名誉奖励
【法国】从1920年起给生育4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颁发共和国家庭勋章,其中4~5个孩子的家庭是铜质,6~7个孩子的家庭是银质,8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是金质勋章。该奖项一直延续至今。
【俄罗斯】把每名妇女生育至少3个孩子定位为“爱国责任”;2008年,设立“父母荣誉勋章”,授予那些多生孩子的父母。
(3)经济奖励
【日本】从1972年就断续实行儿童津贴制度;2010年的规定是,孩子15岁前每月可领取1.3万日元;2012年改为对3岁以下和3至15岁儿童每月分别领取1.5万日元和1万日元。此外,2014年10月后的看护休假法规定,员工在孩子满一周岁之前,除了年度带薪休假外,还可以享受育儿休假,并由就业保险支付育儿假补助金,原则上为假前工资的50%;此项补助对男女员工都有效。2006年推出“大家庭税务优惠政策”,以累进制减税鼓励国民多生小孩。
【韩国】孩子出生后,女性可以有一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领取40到50万韩元(约400到500美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多育家庭在住房、购车、电费方面都有补助或优惠。韩国不少地方政府也奖励多生,比如首尔中区早在2007年就实施累进制奖励。家长的孩子越多,按每个孩子获得的奖励越高,生育10个孩子可以获得高达9120万韩元的奖励,大约相当于9万美元。
【新加坡】从2001年起强化各种鼓励生育的措施。按目前的奖励措施,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在第一个孩子达到7岁时可以享有总值约14.2万新币(约71万人民币)的配套奖励,包括婴儿花红、育儿和托儿津贴和所得税减免。
【台湾】从2012年起实施育儿福利政策,规定所得税率在20%以下的家庭,父母一方在家照顾2岁以下的孩子,每名每月至少可领2500元新台币,中低收入户可领4000元新台币,低收入户可领5000元新台币。
【美国】孩子越多,减税越多。个人和家庭申报联邦所得税时,可以按家庭人数享受减税。根据2015年联邦税表,年收入在15.49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每多一个不足17岁的孩子,可从纳税的收入中减去4000美元,外加1000美元的税收减额;孩子的看护和教育成本也可以享受税收减免。除此之外,地方税法对多子女家庭也有额外的税务优惠。这些措施都对多子女家庭比较有利。
【英国】根据最新2013年的社会保障法案,父母双方收入在5万英镑以下,头胎每周可申领20.5英镑的补贴,“二孩”以后每个孩子,每周补贴为13.55英镑,直至孩子成年。收入较高的父母则需缴纳儿童福利税,额度随收入增加直至与补贴抵消。另外,收入在一定水平之下的家庭,头胎每周最多可申领122.5英镑的抚养金;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每周最多可以申领210英镑。此外,在一定的条件下,父母工作或全日制学习,可报销最高达100%的托儿费。
【德国】孩子从出生到年满18周岁,或19~25岁未正式工作或在读,可申领儿童金补贴,金额随通货膨胀调整,目前每个家庭的前两个孩子每人每月可获184欧元,第三个孩子每月获190欧元,第四个孩子起每人每月获215欧元。2012年,德国政府共发放了儿童金补贴385亿欧元。孩子出生后14个月内,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一方家长,每月可获得相当于税后收入的2/3,最高可达1800欧元的补助。
【法国】孩子出生首先可获928欧元奖金,0~3岁每月有185欧元补助,3~20岁每月有65~231欧元补助,视孩子排行和年龄而定。有三个以上孩子的中等或以下收入家庭,每月还可获得169欧元的额外补助。孩子满6岁前,父母休育儿假或返回工作还可获金额不等的育儿、托护补助,详情后叙。养育家庭还能减免所得税,算法向多孩家庭倾斜。此外,多孩家庭在交通和廉租房安置方面,还可享受优惠和优先。
【俄罗斯】从2007年开始,生育二孩或以上的母亲,每多生一个孩子,在一年半内可从联邦获得最高25万卢布的奖励,而俄罗斯的平均月工资仅7500卢布左右。从2013年起,俄罗斯在人口出生率较低的66个联邦主体地区实施了新的补贴,即生育第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在新生儿满三周岁前,每月还可获得5000 至1.1万卢布,约合人民币850~1700元。
【波兰】从2010年开始,波兰政府给每个新生儿提供1000兹罗提(约合250欧元)的补贴。另外,每个孩子的父母可以最多从年终所得税中扣除1112.04兹罗提。地方政府也还对新生儿提供另外1000兹罗提的补助并扶助困难家庭。
【伊朗】从2012年开始,为每名新生儿设立一个950美元户头,以后每年拨入95美元,直至孩子满18岁。孩子的父母也将在这一账户投入相同额度的资金。孩子从20岁开始可用这笔资金来支付教育、结婚、健康和住房费用。
(4)生育保障
【日本】产妇享有产假和育儿假,两者合计约一年,对生病儿童的照顾也算休假。家长送孩子上保育园和幼儿园,只用支付约20%的费用。政府还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育儿环境”,如让幼儿父亲享受产假,缩短他们的工作时间;301人以上的企业只有设立托儿所,才称得上优良企业。
【韩国】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免费进行输卵管和输精管复通手术,为有工作的父母亲提供夜间保育服务;将80%以上的幼儿园改为全天制;甚至委派大量“托儿帮手”等等。有3个或更多孩子的家庭享受各种优惠,子女考大学和公务员可以加分。
【新加坡】产假为16周,孩子不满2岁的在职家长每年享有一周的无薪幼儿事假,育儿假每年6天。从2013年起,男性雇员可享有一周有薪陪产假,如果妻子愿意分享自己产假的一周,还可享有额外一周陪产假;这两周陪产假的费用由政府支付,上限为每周2500新元(约合12500元人民币)。此外,增加托儿中心,补贴试管婴儿费用等。
【台湾】补贴育有3名以上子女家庭购物贷款利息;完成幼托整合政策,幼稚园与托儿所不分家,兼具养护和教育功能;增加各项儿童托育津贴,包括保姆托育补助、育儿津贴、育婴留职停薪津贴。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规定雇主必须提供带薪产假。2014年6月25日,奥巴马在白宫出席“在职家庭峰会”时表示,美国应该及早实施带薪产假,并敦促国会立法要求雇主给孕妇提供适当配套措施,采用弹性上班时间,让在职家长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英国】全时工作的女性享受最长52周的孕产假期,其中39周可以领取90%的工资。如果雇主不能提供以上权益,政府会提供相应的孕产补助金。同时配偶也享有一定的不领工资的孕产期休假。政府对单亲家庭,特别是青少年母亲提供福利扶助,包括供住宿和生活费用。
【法国】母亲全薪产假对单胞头两胎为16周,单胞第三胎为26周;对双胞和多胞,则分别为34周和46周。父亲全薪陪产假为单胞14天,多胞18天。产假结束后停职照顾孩子的一方家长,最多可享受3年的育儿假,其间可获6个月到3年不等、每月333~579欧元不等的育儿补助,时限和金额取决于孩次和工作情况等。产假结束后全职工作的母亲,依家庭收入和孩子数,在孩子3个月~3岁和3~6岁期间,每月分别可获174~460欧元和87~230欧元不等的托护补助。
【德国】生育妇女享有三年停薪留职育儿期,公司必须保留三年工作职位。德国社会各界都为家庭、孕妇及儿童学生,在生活、医疗保健、教育、业余爱好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确保家庭不会因为生育孩子而使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德国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免学费,教育经费全部由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承担。幼儿园的伙食费根据家庭收入情况交付,收入少的家庭可以少交或完全免费。
【俄罗斯】母亲可休全额津贴产假140天,产前和产后各70天,之后可以继续休假到小孩子一岁半,领取原工资40%的津贴;在小孩到3岁前,雇主必须为母亲保留职位。俄罗斯女学生怀孕可向学校申请产假和领取妊娠和分娩的津贴,这种津贴针对正在接受初等、中等、高等或研究生教育的女学生。为了让女性在生育后没有后顾之忧,2013年国家杜马三读通过法案,确保生育三个孩子的女性可以有4年半的产假在家照顾子女,并且会获得一定的补助。产假时间算入工龄,女性可以随时要求返回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