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太极吧 关注:200贴子:517

学习安般太极拳心得体会文章精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安般太极是很适合女人。
所以第一篇文章就是
学拳心得-王纳
喜欢太极,但是觉得太极太难了。以我对自己的深入了解,我是建议自己别学了。学也学不会。去年冬天,却突然想学太极,出于对后现代太极的本能防备,苦于求师无门。就像现在开始用标准化要求古琴演奏一样,我实在怕费了宝贵时间,然后学个太极操。甚至幻想去哪个山里溜达,突然碰到一位仙风道骨之人,然后我就学到了太极的心法。
当我理性恢复的时候,发现此路不同,江湖太大。落寞搁置。转眼春夏,但落下一病,到处从朋友那里打听:你认识太极高手吗?直到一天问到了永泉。于是,虽然没赶上前三天的课,我依然奋力参加了后四天的安般太极学习。回首看,从想到学,八个月的光阴。本人对一切运动免疫,平时连看都没怎么看过。所以,我乐呵呵的从践步打锤开始学习了。各种拗步,猴子,简直是云里雾里,纯粹比葫芦画瓢,4天下来,靠着目不转睛的跟着老师和同学,好像能打下来,带着武林梦我就回家了。第二天,打开电脑,开始跟着练,那拳让我打的,如果拳有形的话,那一定是一地碎片,于是也就每天象征性的走走猫步,即便如此,身体也是有改善的。
早早报了南京班,说啥也要从头学。奇怪,这次学,很出意料之外,学起来就很顺利!3-4天的时候感觉很累,但是每天配合猫步,安般念,易筋经,打拳动静结合的安排,一天都非常充实,而且心情极为的喜悦。到了第5天时,明显感到了步伐轻盈,身体筋骨明显放松了些,易筋经同一个动作,第一天和最后,对比太大了。打拳开始有乐趣,心会有时候安静下来,享受那种静静的觉知自己身体的时刻,即便是偶尔。这次学习之后,我这个太极小白,回家自己也能打了。
跟我一起来的张大哥,7天之内,居然气色大变,沉鱼落雁的。
写到这里,一定要写写邓师,跟邓师学拳真的只是一部分,他有功夫没架子,谦虚自信是从内由衷而发。耐心又温暖,对同学是关心备至,而非做作。看邓师由衷开怀的咧嘴大笑,让我恍惚觉得,必须练好武术了,否则不会那么开心,哈哈。特别幸运的是,参加这样的班,我们这些太极小白,还能遇到各路武痴。班里身怀绝技,精进练拳的师兄们比比皆是,课上课下给我了很多很多的帮助,太宝贵了,可以不走弯路,学太极,真是幸运。中国的内家拳法,修身修心的智慧,让我惊艳,对生命的认知,中国人是走在前列,可以实证的,太宝贵了。感恩!
补:中国的内家拳法,修身修心的智慧,让我惊艳,对生命的认知,中国人是走在前列,可以实证的,可以遇到,真心太宝贵了。感恩老师,感恩老王,感恩同学!向大家学习!
注:王纳同学是太极拳零基础者,之前在广州,因为认识廖永泉,所以来跟着比划了几天,这次的南京班,她第一个报名参加。


1楼2017-01-28 19:13回复
    念念不忘--懒人学拳--宋伟
    初中时候我在图书馆借到一本《杨式太极拳小架》,看得我心血来潮、心思神驰,于是从那时候就开启了对太极拳的念念不忘。
    那么问题来了,学太极拳哪家强?当时是真的不知道,别人和我说,你早上去公园看看,在公园里打拳的多了去了。好吧,其实我这人挺懒,当然也就不是个能经常早起的人,于是学拳这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如今想来,一饮一啄皆是定数,也许我勤快点,公园里就会多一个太极操练习者了。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浑浑噩噩过了好多年,2010年左右,我忽然心血来潮又想起学太极拳了,于是网上搜资料,网下买书籍,还专找大宗师的材料学习,什么陈氏,杨氏我一路看了过去,对着书本拳照、VCD就练了开来,然后问题又来了,这玩意太复杂,动了手忘了脚,转了腰忘了手,然后慢慢耐心就磨没了,结果就是我都只会小半趟拳,凡是一整套的架子一个都没学会!
    耐心磨没了,就不练了呗,等遇到名师或者下次心血来潮的时候再说吧,反正我懒,练拳不差这一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浑浑噩噩又过了两年,人大了两岁,想法也多了起来,觉得总得找个能够在剩下的生命中能够细细把玩切磋琢磨的玩意,这时我心血又来潮了,又想学拳了,还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
    我这人懒,但是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储备资料。电脑里的资料不一定看,但是一般不删,所以能一放好多年。这次下了决心,我就把以前那些材料重新捋了一遍。孰料,一捋之下心气儿就凉了半截。大凡做一件事情,如果一个困难没有解决,那么下次做这件事情的,还是会卡在这个困难上。那些当年的拳架看书看碟没学会,如今照这个套路下去我觉得自己肯定依然学不会。于是只好随便翻翻,就在这时候,我翻到了曾经存的一个小记事本,标题是《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其实我也不知道当初自己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头倒腾过来的,看着口气挺大——“成仙之路”,不会有神神叨叨的内容吧。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随便翻翻吧。没想到这一翻,就真的看进去了。挺有道理啊,可行度也很高。短短一篇不解馋,立马百度,经过度娘指路,来到了邓老师的博客,那几天,我的日常小说都停阅,就看博客了。几百篇文章,纯文字,典故案例、推理说明啥都有,好在我兴趣也挺杂,不挑体裁,也不用看照片、VCD琢磨,就当小说看了。看了好几天,福至心灵,醍醐灌顶,原来太极拳是这么回事啊。
    慢慢的知道几个人,邓老师、狮子、老高。。。这感觉就和上学时候听说别校的校花一样,传的羞花闭月、成鱼落雁,总想着人生在世,不一定要和这校花发生点什么故事,但是怎么着也得在有生之年见一面,看一看此等风流人物,才算是遂了心愿。
    可是邓老师人在暹罗,狮子那时候已经远走高飞到大洋彼岸,老高也不知道人在哪里。。。。。。
    偶尔狮子会发帖说又去泰国和邓老师聚会了,我想你这人怎么这么可恶啊,又有钱,又有闲,还胆子大敢到处乱跑,这不拉仇恨、招人恨嘛。让从小没出过国的我羡慕嫉妒恨,好在每次见邓老师,狮子都会发点干货上博客给我接馋,姑且原谅了你。
    且不说我对狮子的爱恨情仇,时间一如既往地继续前行,慢慢地,邓老师出书了,狮子也开微信号了,我通过狮子的微信要到了老高的电话,然后就和几个人里在上海硕果仅存的老高勾搭上了。
    人和人是讲缘分的,老高看着挺普通,其实一点也不平凡。哪里不平凡,等下次我心血来潮写作文想起来的时候再说,写在这里就跑题了,反正他看得多,见识广,人又很好,很好很好,这辈子能认识如此一个人物,幸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忽然去年邓老师就在国内开班了。这个,这个,不是不想去,实在是太远,我从小到大很少出远门,要我自己跑那么远,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很快狮子老兄又来招人羡慕嫉妒恨了,三天两头发个贴骚扰我,你说你们去就去了,还把照片拍那么帅干啥?虽然我不开心,可是狮子的帖子还得看,就和戒烟戒酒一个道理,想戒掉是一回事,戒掉又是一回事。自己也手贱,偶尔看的高兴了一激动还会不由自主点个赞,鼓励他再接再厉,继续出精品极品文章骚扰我,这酸爽,说多了都是泪。
    时光流逝,冬去春来,转眼就到了2016年。貌似是年头,我其实早已经被狮子老兄抓挠的心痒难耐,就日思夜想地像去参加培训班。忽然发现狮子认真咨询了大家喜欢下期安般太极在哪里开班?嘿,我立马就秋风未动蝉先觉,准备守株待兔,以逸待劳,坐等开班,这一次,你们就是办在珠穆朗玛峰上我也一定要去了。于是每天刷微信,生怕自己一不当心遗漏重要信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忽然有一天,阳光特别明媚一些,晨风特别柔和一些,我早上起来,打开微信,惯例在微信上那么一瞅。。。哎呀!终于开班了,无锡!
    当天我比平时早半小时到单位,坐在办公室守株待兔就等着领导来上班。领导一来,我立马向他请假。请假理由?莫须有!
    一搞定领导,立马报名联系狮子,一报名,狮子的电话就到手了,嘿嘿,这次要见邓老师和狮子老兄真人啦,看狮子你往哪里跑,有本事你再跑到加拿大去呀!狮子我告诉你,你摊上大事啦!
    有了狮子电话,受你微信骚扰我那么长时间,我也先电话骚扰你一下。一个电话过去,忽然发现戴老师和我预想曲风不大一样啊,起个狮子这么霸气侧漏的昵称,电话里的声音却是谦和温柔到不要不要的,用老高的话来说,是客气地一天世界。。。领略了狮子打电话的风采,这一下,邓老师和狮子的本尊我可是更要见见了。
    懒人学拳
    开始学拳了,邓老师他们挑了一个很好的地方,宝界公园——曾经范蠡西施泛舟隐居的蠡湖一畔。
    邓老师是以易筋经为准备动作,开始我不觉得易筋经有啥特殊功能,其实我们每天打拳好几个小时,但是打完拳,身体除了正常的累没有其他不适,邓老师说,这就是易筋经的保护。我原本几条僵硬的筋骨都舒展了不少,特别是我原来左膝盖初中时候受过伤,几天下来,感觉似乎好了一些,有了体会才发现这易筋经是真的好。
    邓老师反复强调,往期有些学员回去就只专注太极拳,因为太极拳味道更好,而把易筋经放下了,其实易筋经就和家常饭菜一样,平淡是真,是真的有大用处。我深以为然。
    我一直念着打拳要虚实分清,所以打拳刚开始很紧,两腿负担也大,身体也累,还带着自己原来打习惯的吴氏拳风格,但是邓老师每天看见都会点名我,老师时时刻刻关注,慢慢的我就开始有些改变。
    改变来自于老师的叮嘱,也有自己的一些体会,毕竟每天打几小时,真心是累,这时候我就开始偷懒,跨一步变成半步,手该做动作的时候舞动一下意思意思就好,顺带放松,却是这样一偷懒,还真的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大家可以自己体会试试。
    晚上安般念的时候邓老师和狮子都一起打坐并且在打坐之后解答大家疑问,示范和督促大家走猫步。每天都有变化,但是我的经验是这个过程起码需要3到4天,感觉才会越来越好。
    除了上课,平时邓老师和狮子也会时时刻刻注意我们是否松腰松背,常常提醒大家,这点我觉得很好,他们说得多了,慢慢地就会在自己的行住坐卧中把这些习惯融入进去。
    偶尔回顾一下,还是会发现自己有些改变,至少我现在出门没事干就会留意到自己的腰背上,好的习惯养成不容易,但是真的是可以养成的。当然,老师们和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说我感觉自己习惯松掉一点了,他们说法总结起来就是:我本来就松松垮垮的一懒人,在追求懒劲上不遗余力,反倒合了松意。


    3楼2017-01-28 19:16
    回复
      大梦我觉——大家来学“傻瓜”太极 / 廖雨兵

      内家武学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传统教育方法论的精华,吾致力于此四十余载,希望把内家武学从历史淤泥中发掘出来,在新的时空条件下,重新焕发其进化人类学内涵。二十多年里,写下《大梦谁觉》系列十余篇。

      于今,大梦已觉,大家来学“傻瓜”太极拳——邓(文平)传无手武式安般太极拳(简称“安般太极”),把学太极傻瓜化了:一门如梦里看花,可望不可即的高深武功,从此傻瓜都能学会。7天,一个零基础的学员,可以打出像模像样的真太极。嘿嘿!巨多人不信了,不乐意了,瞎吹吧您!

      心得1:安般太极四大宝藏:武式太极拳架,邓氏猫步,安般念,易经经。动静结合,配合默契,简单易学,功简效宏,一功多能,全身修复。修炼几十年,未遇过如安般太极这样,在修复我的身体方面,效果这么好的方法。心得2:我把武功二字分开来说,武为搏斗之术,功为练养之功。初学安般太极者,别老想着武,老想着发人,能把人发到南海又如何?先修复我们这辆狠命开了几十年的破车吧!身体种种疼痛和不适是正在修复的信号,不管是筋骨,肌肉,内脏还是五官,出来混,最后总要还的。耐心疼,欢迎疼,享受疼,反复疼,疼到不疼了,破车修复了,开始长功夫了。心得3:屁股,屁股,还是屁股!臀部,臀部,还是臀部!人类在直立行走的进化中,得到最多发展的是脑部,而受到最大打击的可能是臀部。直立行走导致屁股后撅,尾闾后翘,长时间坐着不动,又把屁股压死了。这伟大的,遭我们忽视的,和不洁,耻感联系在一起,羞于见人,甚至说不出口的臀部啊,你的秘密结构,惊人潜能,光荣使命,在安般太极中一览无余,重见天日。几乎可以说,这是屁股太极,专业的说法是,注意力放在腰胯上的无手太极。强调无手,是邓师的良苦用心。我的体会是,松胯是第一步,更深一层是松尾闾,即尾椎骨,尾骶骨,俗称尾巴骨。这是一个改造臀部肌肉、筋骨的过程,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压了几十年的臀部,要完全松开,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除了疼痛,也充满松开的快感。哈哈!这就是功夫上身的过程。心得4:内功,像美人一样,让人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拳有内功,才成为内家拳;恨,是因为江湖上什么都肯教,套路,招式,翻跟斗,打砖头,内功不肯教。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邓师另辟蹊径,从佛法里寻来简单有效的安般念,作为本派的独门内功。妙哉!正是:天无绝人之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心得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练武四十五年,我现在才得着点拳乐的真实受用。几十年经验使我明白,只有方法对了,练武才能是使人着迷上瘾的乐事。与其与江湖里无数城府极深,甚至心怀叵测的“大师”们打交道,骗来骗去,不如来学靠得住的安般太极。我在《大梦谁觉》1里曾经说过,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学内家武术,是一种生态损失。不学安般太极,就是这种生态损失。心得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问题是,师与师不同。在江湖里受了太多忽悠之后,我有一个开悟:不跟道德水准比我低的人学习,因为,为师者道德水准低的话,发心不正,则信息不良,学之无用而有害。邓师佛养甚深,无江湖气,质朴诚恳,善解人意,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不失幽默风趣,有古君子之风。心得7:普天之下,学太极拳者何其多也,其中大部分是太极操,太极舞。习练者可以自我判断:练来练去,屁股这个部位,有什么感受,什么变化?如果没有,那就是太极操,太极舞,随便玩玩也不失为一种运动和娱乐,认真去练,尤其是蹲得很低,则迟早会得太极病,最常见的是膝盖出问题。

      有朋友电话我,网上安般太极争议很多,问我怎么看?我说,凡赞成的人,都是对的;反对的人,都是脑子不好使的。我知道这句话会得罪很多人。在我诸多缺点之中,说真话不会拐弯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不愿意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意听的人,比聋子还聋。不搞点调查研究就否定的人,到处都是,这些人比毛泽东还伟大,因为毛泽东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在新浪博客里已经说过,安般太极将会大行于天下,邓师将成为太极明师和名师。什么叫经典,能把人有效地领进门的方法和著作就是经典。多少人学习太极,终身不得其门而入,悲催啊!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入门以后能修到什么程度,那就是个人的努力和造化了。


      4楼2017-01-28 19:22
      回复
        练安般太极的因、缘、果1--- 伊美江南
        我生活在一个常住人口只有3万人的小县城里,小县城的生活慵懒而又惬意,不过这样也改变不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有时犯的腰腿痛或颈椎病,我家老刘说,去练练太极吧,也许管用,城里有个太极协会,每天早上在河边练,老刘早就是协会的成员,不过他也不是经常去,经常是三天打鱼然后是七八天十来天的晒网,如果到了冬天老刘早上更不去了,他说这叫休渔期。我也锻炼,偶尔早上起来去河边散散步跑跑步什么的,也经常看见老刘与拳友们一起打太极,看着他们慢悠悠的动作,真心是感觉不到有什么锻炼效果。既然他这么说,在2013年的7月,因为工作的变动,有段时间空闲,于是萌生了学太极拳的念头。
        既然要学,先在网上加了几个太极QQ群,有空时就上线在群里爬楼,看看大家的聊天,然后问问老刘他们都练什么套路,老刘说他们每天早上先是功前操,接着是24,40,42,48的杨式太极拳,接着是陈式56,32的剑,42的剑,武当剑,最后是二套功夫扇,每天过一遍要将近二个小时,唉妈呀,这么多,我听了直摇头,我不可能每天早上有这么长时间,这完全是退休一族的生活方式呀。老刘说,你就学学前面的几个拳,打完先走人,也可以。哦,这还差不多。
        于是开始在网上找简化24式太极拳的教学视频,先在家里学个大概,然后就每天早上去与他们一起练,不学不知道,学了才知道要想打的与网上的视频差不多,那还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而且看着慢悠悠的,如果动作都到位的话也还是要付出一定的体力的。
        这样一路学下来,一口气学了24,40,42,48四套架子,每天早上去太极队里参加锻炼,你别说,这颈椎倒是好多了,就是腿有时疼,我问太极协会里与我年龄差不多的拳友腿是不是疼,他们大部分都说一开始腿都疼,说是练练就好了。后来知道是动作不熟练,转脚时速度跟不上他们,扭膝造成的,一段时间后,动作熟练了,也就没疼了。锻炼效果是颈椎比以前大有好转。
        在晨练的同时,我也在加的几个太极QQ群里聊着,看着,渐渐的知道了我练的是练传统套路的人嗤之以鼻的太极操,知道了真正的太极拳是既能养生又能技击的,知道了太极拳不仅有杨式,还有陈式,武式,吴式,孙式等等,甚至这些式里还有门人分类,太复杂了,这感觉真跟进入了小说里的武林大会一样。同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心里大大激动了一下,于是发了愿,要学真正的太极拳。在QQ群里咨询了一番,根据个人喜好,身体条件,年龄,还有学过24式等杨式的基础,决定练传统杨氏85的,于是又加了个传统杨氏QQ群,加了杨氏太极拳贴吧。这时候大概是2014年的1月,我练国家套路也有小半年了。
        我们这里小地方,没老师教,练传统的更是没有,都是练国家套路的晨练一族,而且多是老人,像我这样四十多岁的来练太极的很少,我学24的那些都是网上找视频学,学85的也只能在网上找视频学了。网友推荐的多是李占英的与扎西的,在网上找了李占英与扎西的视频和一些资料,比较了下,还是喜欢扎西的。


        5楼2017-01-28 19:27
        回复
          练安般太极的因、缘、果 2
          既然选了开始学扎老的传统杨式85架,就开始在网上搜索扎老的教学视频,同时也经常进杨式太极拳贴吧看贴。2014年1月20日(这个日子真是我应该牢记的日子)我看见了狮子发的太极四年行天下的贴,说真心话,一看到狮子的贴,就被他的诙谐的文字,及所写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在看见他写到中年学太极的关键点时,我更关心他后面的故事。那时我也准备学杨式85架,可是看见他跟傅家也就学了个架子时,我开始犹豫要不要学杨式85,到看见狮子写到与吴文鑫老师学推手时,我又开始认为功夫就在这个架子里,于是我又开始自学杨式85架。
          85架对于我这样学过竞赛套路的,不是很难记住,可是扎老的85架是实脚转的,加上练架子时我一味追求形似,两个膝盖开始疼痛,比练国家套路的太极操还要疼,现在想来还是架子太大,胯又没练开,以致膝盖没放松。我那时就是一小白,还是在外形上打转转,直到我在狮子的贴里,看见他解释了棚劲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拳架是在练什么,在看到说到肌肉不要摒时,我突然脑洞打开,再练85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的迈小步子打,手脚也不那么的大开大合,早晨在河边练的时候,有些拳友看见了说,你这打的什么拳,缩手缩脚的,难看死了,唉,难看就难看吧,也许这样练不仅能找到太极拳的真感觉,还能保护膝盖。
          其实我在练85架的同时期,早上有时还是会与太极队的拳友们一起练练国家套路,毕竟在一起呆了小半年,一下子离开还真有些不舍,一是不舍与拳友们在一起的交往,二是学了四套拳架有些不舍放下,放弃了感觉多少有些可惜,好在我学的不多,要不然就要深陷其中了。有些拳友学的套路比我学的多多了,虽然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告诉他们传统的更养生,但他们不以为然,而且他们觉得传统的架子不漂亮,我看他们难放弃以前的,想想也是,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学会了那么多的套路,剑,扇,现在一下全放弃,等于是否定自己以前所学的,等于是承认自己以前所学的都是错的,这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后来我也就没再与拳友们多说。早上去了,与他们一起做做功前活动,练个24的,就一人到旁边去练杨85的。现在我是彻底脱离了本城的太极晨练队。


          6楼2017-01-28 19:30
          回复
            练安般太极的因、缘、果3 ----伊美江南
            看狮子写到猫步,我也开始走,不过没有达到他所说的一天1500步的量,而是每天早上练85拳架前走个二三百步,有时没时间还不走,我这样的猫步的量使我一时半会没有看到什么自己身体上的变化,这样也就没什么动力与信心加量加时间走猫步,这使我真正开始走猫步的时间大大推后l。
            狮子一而再要求的邓氏猫步,我没老老实实走,可是安般念我确认真的在做。一开始,我是一分钟要十几息,时间也只能单盘个二三十分钟,妄想特别多,不能静心,为了打坐,我还关注了打坐吧,七支坐吧,七支坐吧的太极妈的贴给我很大的帮助。我咋这么幸运呢,练太极看到了狮子兄的贴,打坐看到了太极妈的贴。
            一天,九华山的朴憨师来我们这里办事,我与他遇见,他问我现在做什么,我说在练太极,我向他请教安般念,我把“般”字读成“班”,他纠正说“般”读“波”音。
            对了关于打坐,我通过狮子的贴,知道了南怀瑾先生,在网上找到了他在南普陀打禅七的视频,下载后,看了三四遍,真是受益匪浅。有段时间我竟然喜欢上了打坐,每天打完坐后身心愉悦,还曾有过放弃练太极的念头。有段时间,家里人看我这样痴迷的“学佛”,都很担心,怕我哪天真看破红尘,呵呵。
            我们家老刘看我打坐后,在练拳架时做踢腿蹬脚时,腿控的更好,他也开始打坐,不过他不数息,他只在看电视的时候盘腿,一段时间后,他感觉到胯也变松些,在步行时,感觉两条腿更轻松。
            渐渐的,到2014年的夏天,我能单盘个四十分钟以上不换腿,有时还能双盘一会。 到2015年的7月,我每分钟在5-6息之间,到2015年的8月底,我每分钟在3-4息。除妄想,我用了净土宗的十念法,也有一定的效果,不过十念法有些劳神。


            7楼2017-01-28 19:31
            回复
              练安般太极的因、缘、果4 ----伊美江南
              还是再来说说我练猫步吧,说真心话,一开始我走猫步的量没有跟上去,所以没有什么效果,主要是对于这样走猫步能出效果开始我是将信将疑的,于是走走停停,平时还是以练杨85拳架为主。这样到了2014年的秋天,家里的老人身体不好,练拳的时间与精力都变少。2014年的12月,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要在外地住院动手术,我去陪护,在外地陪护要看护老人,不能离开病房,闲来无事,就在病房里来回走猫步,病房很小,从窗子走到门口只有十二三步,我为了能多走几步,把步子迈的很小,发现步子小些更有利于腿与脚的放松,因为步子小,要求身法的同时,重心更容易掌握,上步的时候脚踝处也不用翘的很高,微微抬点脚就可,也易于放松脚踝。
              步子小,走起猫步来感觉自己好像是拖着两条腿往前挪动,上身直板板的不动,真有点大病初愈的样子,有天給个护士看见了,她笑问,你演小品给你爸看吗,我喃喃的不好意思,不知怎么解释。护士走后,我问老爸,这么走路像演小品吗?老爸说有些像赵本山走路,老爸又说这么走就能练出太极功夫,那习惯趟着往前走路的人都会太极功夫了。
              在陪护的这段时间里,我没有记下自己一共走了多少步,有空闲时间时就走走,期间右膝有过轻微的不适,在自己的承受范围,肩部有过酸痛,也不严重,走时有,歇下来就好了,这大概还是在走猫步的时候没有放松好。
              陪护一个多月,结束后,回的家,生活规律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还是早上与拳友一起练拳架,早上时间多就走走猫步,时间少就不走,一天拳友说,你一个多月没练,打拳时迈步出脚比原来还轻松些,是不是在外面陪护得到高人指点呀,我说那有,陪护时都没时间没场地练拳架,只不过有空就走走猫步,于是我就走给他看,他看后笑了,说你这不叫猫步,叫狗步,我说管他猫步狗步,只要有用。
              回家后我细细体会,练拳架时出脚的感觉,好像是比以前轻松些,也更稳些,难道一个多月的猫步真有这么大的作用?我心里开始嘀咕,把狮子的贴从头看起,并从狮子的贴里找到了邓师的博客。看了邓师与狮子老兄的文字后,再结合自己的实践,认识到走猫步果然是能练腰,胯,腿的,从这以后我走猫步就从被动变为主动,一有空就走走。
              现在走猫步感觉是尾闾推胯,尾闾向前推,两腿放松,动胯的感觉明显,而且走起来很轻松,腰不酸,腿也不疼,一次走四十多分钟,1500步,一点都不累。不过我的体会是,一开始没什么感觉时,会没信心坚持走下去的,如果老老实实的每天坚持走个2000步,到一定时间都会有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的时候都会出现质的变化。一旦身体有了变化,就会更有信心继续走下去。
              我现在走猫步,一次走2千步,大概一千步用时25分钟。为了鼓励自己,我是手上拿一串108颗手串,走十步转一颗珠子,一串走完,差不多一千多步。


              9楼2017-01-28 19:37
              回复
                练安般太极的因、缘、果5 ----伊美江南
                看了邓师的博客后,开始对邓师的平面太极拳架感兴趣,网上找到一段邓师的杨式太极拳架视频,反复仔细的看了好多遍,然后与现在我打的比较再比较,发现最大的不同有三点,一是邓师的平面拳架没走川字步;二是站高了打,三是两腿的虚实分的清清楚楚。于是我在练杨85时,也站高了打,实腿的脚站实了,虚腿的脚伸出去挨到地面后,再把身体的重心从实腿上慢慢的移动到虚腿上。每天早上在河边这样练,遭到一些拳友的笑话,说我的拳架越打越丑。唉,丑就丑,那叫我这人这么较真呢,非要练个所以然来。
                因为平时走猫步的量没有跟上,所以进步不大。练杨式85的,也是懒懒的。同时还有个心思,是不是要学武式96的,是跟视频学,还是找老师教,一时不能定夺。
                我们家老刘也觉得我现在打拳的时候,出脚时更轻,他感叹到盘坐与猫步还是有效果呀。狮子兄的贴他虽然没看,但听我转述了不少。老刘觉得狮子在大上海见多识广,文中提到中年人学太极的难处与方法(捷径),又是以身相试过来的,可信度没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八九十。
                从贴吧到邓老师的博客,再到狮子的微信,再进狮子微信里的公共社区,一路跟过来,只要上网就会不由自主的上这几个地方看看。
                2015年4月看见邓老师在武当山办班,可惜我们没时间去,我们商量以后有缘一定要到邓老师那里去学。到5月底,看见二期班又在武当开始招生,于是找到吕主任的号码,直接拨过去,他说已招满,女的可以加一个,可是我没时间,于是我留言给吕主任,如果有人退出,麻烦他给我们电话,过了二天,吕主任给我们信息说还真有人退出,我们高兴的第二天就交了学费,定好了车,到这时这心里才像是一块石头落地了。


                10楼2017-01-28 19:40
                回复
                  练安般太极的因、缘、果6
                  在2015年6月5日以前,走猫步都没给自己定量。自从6月5日老刘去武当,我一人在家里,开始给自己每天定量,先是每天一千五百步,渐渐加到每天二千,三千,现在是每天至少三千,有时走四千步。一开始走的慢,走猫步真花时间,这功夫真是用工夫堆起来的。
                  老刘去武当之前,我对他说,去了好好学,回来再教我,他笑说,我压力山大。老刘13日回来了,带回了更正确的猫步动作,放松打的武式96拳架,还有安般念与易筋经。接下来的日子,每天空闲时,我们的话题就是围绕着猫步,拳架,安般念这几样转,好像我们就是个武术世家似的。一切其他的娱乐活动都相应减少,增加了练拳走猫步的时间。
                  老刘从武当回来到 7月初,他的武式96拳架已经练的比较熟练后,他开始教我,我学会后,练了有半个月后,就感觉有气感,在行拳时感觉两个手掌变的有大有厚,有时还伴有麻,涨。武式拳里的许多摆平跟步合的动作,我很是喜欢。另外随着走的猫步量的增加,走猫步时的速度也变快了,现在1000步只要25分钟。到今年的9月初我大概总量走了40万步,这时可以感觉到裹裆。这中间还有好多的变化,不能一一速来。练拳的过程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身体的过程。
                  我就自己的体会来说说练安般太极拳的好处。
                  先说拳架,邓师定型的武式96的拳架,一时是架子高,有利于膝盖以及两条腿的放松,可以在胯还没怎么开的时候就体会实脚与虚脚转换关系。二是行拳架时上身包括手臂等是要求全放松不用一丝力气的,可以化去以前身体里留下的拙力。
                  再说猫步,一是邓氏猫步,松胯的效率高,没有多余的撇脚转身的动作,也许其他的猫步走法有观赏性,可是我们要的不是观赏性,而是能在不是太长的时间里练出身体实实在在的变化。二是邓氏猫步安全,练的量大一些,也不会练坏身体,我现在每天至少走3千步,最多的一天走了6千步,也没感觉到膝盖疼痛,而有些练法是以身体练残为代价的,这个就违背了我们练拳的的初心。


                  11楼2017-01-28 19:41
                  回复
                    安般太极拳之窥豹--杨苏云
                    入班学习安般太极拳至今只有十三天,我就好像脱胎换骨了,兴奋之余,很想能和大家分享。今天看到狮子兄《棚劲与劲阻》,感觉自己的方向是对的。之前所说的大筋就是劲路,虽然结构可能更复杂,但练通了(也就是劲阻小了),太极劲自然就来了。大筋里是充着气的(以气运身、以气运劲),且气压分段可调,就是棚劲,软如棉,硬似铁,顺理成章,蝇虫不可落、雀不能飞,也有迹可循了。减少劲阻就是松体的过程,节节贯穿(看老师行拳,体内常不自觉的微微调整,自己行拳时也出现了,才豁然开朗)。
                    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为松是永无止境的。劲路通了,有了基本的棚劲,再做棚、捋、挤、按、採、挒、肘、靠,感觉身体就像大炮,炮弹是对方给的,装填、发射,无坚不摧。装填到脚下,机关在腰间,神在顶,魄在胸,威武内敛,真太极也。
                    大炮原理是我试出来的,不是看书的。现在劲阻太大或劲力太微,只是有些意思,但能出劲。好像有个视频能映证,回头找找,登出来。视频是一位太极拳师在日本讲学,台上不断地做棚、捋、挤、按、採、挒、肘、靠,意犹未尽,台下的小日本一定看的云里雾里,真解气。试出劲后,我没再找,当前重要的是松体,把拳架练好,自然还会出来。我坚信:太极拳功夫在拳架里。
                    安般太极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想要健康长寿去练易筋经,循经导气、以养天命;想要修定、修智慧,由安般念入手、修止观还定、证果;从某种角度看,太极拳就是一种神通,神通抵不过业力,但要是能以武入道,也算功德圆满了。十几年前,先师给了我太极拳的火种,十几年后,邓师予我再造,感激不尽。本人更喜欢前两部分,是正道。但证果太难,业力不够,能修定养生也满足了,所以我对太极拳并不痴迷,反而先有所得,幸哉!
                    以上全是本人体悟,大家就当故事看吧。
                    对于行拳猫步没找到尾闾和站不稳的同修,我想分享两个小‘秘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感觉不好或反映太大,就丢弃,不必勉强。
                    1. 尾闾:放松站立,感觉自己的会阴穴(找不到可先摸一下),在会阴至前后阴之间,有一个狭长的平面。收腹上翻,将平面立起来,会阴朝向正前方,这时会有一个力向下拉尾闾。保持住,轻轻放下小腹。用手摸腰背…平了、小腹…松的、大腿上层肌肉…无力、膝盖还有微微上提感,好像坐在凳子上,很神奇,就这么简单。保持这种状态,去行拳猫步,静静的等着尾闾苏醒吧。(会阴感觉太强的,不可做!)
                    2. 重心:太极拳的重心是指竖立状态下脊柱在地面的投影点,重心转换是指投影点移到承重脚的脚后跟,但平常这个空间被跨占着,重心只能在两脚中间,单重是不可能的。当尾闾开始苏醒了(吸贴着向前),在重心靠近承重脚的脚后跟时,跨微微外展,让出脚后跟的空间,尾闾进入,然后双跨轻轻一合,站住了!由于此时两跨在重心的外面,实腿转身只需两跨一动,劲松自在,腿膝无需用力。再行拳,从起式到收式,处处单重。想不单重都难,会觉得动作没到位,别扭。这时,跨开始慢慢松了。起初我不相信,开跨应该很难,怎么这么容易,直到我的屁股分成两瓣时,才知道跨真真确确是开了。
                    3. 行拳:本没想现在说的,下班再看老师的视频,有了大的发现,邓老师的两脚好像两根细线吊着,行拳时,吊起、放下,没有一丝的力,太神奇了,这就是松的标准吧,到了这种境界应该另有一番新的天地了。看老师行拳:每个拳式都有3—4个小式组成,每个小式都有起承开(转)合。每个起点就是上个动作的合点,承是动作的行径路线(极讲究),开即是空,合为出。每个动作的位置、方向、身姿要求都非常高,不能有一点马虎。学会大的动作后,立刻要开始跟着老师揣摩了。我是光顾揣摩,到考试时连一小段拳的次序都没记住,因为时间太紧了,拳谱可以回去背,跟老师行拳机会难得啊!
                    教拳不如学拳、学拳不如追拳、追拳不如偷拳。现在老师没在我们身边,想追拳也难了。只好静下心来,偷偷地(悄悄地、默默地)揣摩老师的视频(所幸现在有视频了)。每每有所收获,我们没道理不能精进啊。
                    我笨嘴拙舌,以上的文字琢磨了几天。我无意说教,只是感激大家的陪伴,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喜悦,以互相勉励。有异议的请体谅。总算写出来了,谢谢大家!


                    12楼2017-01-28 19:45
                    回复
                      安般太极拳---学习期待中!---陈俊源
                      我是一个太极拳的爱好者。
                      很久以前就非常喜欢拳道,但是学拳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机缘和环境。在一个忙于工作和事业以及家庭琐事的时期内很难有心静下来好好发学拳。当这些事都基本能解决好的时候,身体也出现问题了,腰疼了。这时候,更深层知道,保重身体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因工作关系,平日常对别人说要注意身体,这不,这时要对自已说自已要注意身体了。于是开始发愤学拳。
                      几年前,先是跟本地的刘师傅学陈式56式拳。刘师性格紧,每每恨铁不成钢!一个动作做不对不往下教。教学相处的时候也是讲得多做得少。示范动作重复次数少,做得不好很容易发脾气。于是跟他学的学员每个人都战战兢兢的,有时候被他批评得都不敢把动作在他面前打出来,就怕把动作打错了被他批。再加上时间不固定,所以,我跟刘师只学了半路56式陈式拳,其它是我看书学来的,自已总觉得打不出陈式拳的风格来。
                      但是跟刘师学的决心仍然没改变。因为他的一些思想仍然是深刻地影响着我!在正想跟他好好再学的时候,他有事去深圳了。我成了一个无人指点的孤独的学拳者。
                      经拳友引见我成了来自陈家沟的董老师(后来才知道不拜师不能叫师傅,做学员只能叫老师,开始不知,叫师傅,后来就改口叫老师),学了桩功,缠丝功,朱天才老架十三式,老架七十四式,二路,49式剑,又亲自跟朱天才大师及他的大公子朱保林学了42发劲。以及跟植老师学了陈式太极拳推手,可是,怎么长劲不快呢,别人一推我就倒,我就推不了别人?我不断地思考,学太极拳就这么难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拳能速成么?
                      终于有一天,我去书城一眼看到邓文平老师写的“太极内劲速成之法”。心间豁然开朗!马上上网看他的博客,原来有这么多好东西。这不正是我想知道的吗?
                      于是时时上网,时时关注,有一天,看到邓老师要办班,就有想学的欲望,可是第一期知道消息得晚,又因为有事情要处理分不开身,故只能观望中.......。
                      当在邓师的博客上看到第二期开班的时候,心是就血管愤张、热血沸腾起来,于是尽力安排公休假,克服各种困难争取去参加。在报名完成后,联系上吕文老师,又拉上最好的拳友,覃同学一起去学习,感谢南宁还有另一名求学者朱同学,正好是负责铁路网络的,帮我们设计了来回路线并订好火车票,于是一切都准备好,只等出发了。
                      一切都在等待中,6月5日出发。


                      13楼2017-01-28 20:19
                      回复
                        安般太极拳学习开始---陈俊源
                        从6月5日出发,一行三人今天下午一点钟终于到达武当山脚下的车成宾馆。
                        下午三点各地人员基本到达,也见到了邓文平师。并且开始平面太极拳和邓式猫步的学习。
                        在邓文平老师的的耐心教练下,安般太极拳学习进入第三天。
                        上午学习拳架和太极易筋经。下午安般念一小时,并讲太极拳理论。
                        经大部分参加安般太极拳学习的同学建议,来到十堰如果不上武当山去游一番肯定是留下遗憾的一件事情,于是和邓文平老师起,十八个同学参加了武当山一日游。
                        回到南宁,这几天做那么几件事:
                        整理资料,背拳谱,走猫步到今天几能背得九十六式拳谱了。
                        自十堰跟邓文平老师学拳归来到今天,经过反复记忆和练习,自已能独立能打下这个96式武式太极拳。觉得很了不起。
                        从湖北十堰跟邓文平老师学拳归来,收获多多。到现在已能很好地打一套武式96式太极拳。打拳不是用手打,而是有腰跨打,对此很有体会。
                        六月中旬从十堰回来,继续修炼和巩固安般太极拳的内容。前几天,邓文平老师在微信里说,我写的参加学习体全的文章由“一代鬃狮“发表了。群里的朋友看了都说好,可是我认为还有不足之处。
                        现在对96式武式太极拳已打得较熟练了,也真正地认识了这套拳的好处。但是太极易筋经还不是很熟。
                        走猫步有感觉。走的时候,腰要拎起来,能配合呼吸最好。


                        14楼2017-01-28 20:30
                        回复
                          在南宁金花茶公园和老陈谈拳---陈俊源
                          几天前在上班的时候,拳友覃同学打来电话,说以前和我们学拳的同学老陈从桂林来南宁,说要和我们聚聚。因为好久不见,挺想见我们的。 今天正好有空,于是我们约定时间于上午在金花茶公园见面。 老陈以前跟我们一起练陈式太极拳,现在生活在桂林,主要的锻炼方式是打坐和练陈式太极拳。
                          在覃同学来之前,我就跟他谈了我到湖北十堰跟邓文平老师学习安般太极拳的一些体会:怎么用腰胯练拳?如何走猫步?学习安般太极拳的主干训练方法后再打陈式太极拳后有什么变化?我一面讲解的过程中一面比划着。他一面听着一面欣赏着。在覃同学来之后,我们又分别各打了一小段陈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覃同学还给他讲解了邓式猫步的要领。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老陈对我们表现出来的东西赞叹不已,说我们刚学习一个月回来,就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很了不起。 现在的我,已经能熟练地打太极易筋经和走邓式猫步了,96式武式太极拳除了个别动作要找更好的感觉外已经打得较顺畅了。有一天,在广西大学校园打,竞有人欣赏起来,说要交钱跟我学呢,令我大吃一惊!


                          15楼2017-01-28 20:33
                          回复
                            安般拳友交流---陈俊源
                            家在南宁但在深圳工作并在广州跟邓师学习过的覃先生通过邓文平老师的联系在回家探亲的空闲时间里专程来找我交流学习安般太极拳的学习心得。 今天上午我们相 约在广西大学见面。 原定于上午九时见面,但他早早就来到了。当我来到广西大学的南门前远远就看见一个人在打武式太极拳,那肯定是覃先生无疑了。因为在南宁练武式太极拳的并不多见。一上来问果然是他,在此前我们并没有见过面。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探讨太极拳的修炼心得。 我们相互地打了一小段太极拳让对方欣赏。但主要地谈了安般太极拳的学习心得,并且把邓师教的腰腿推拉功,平面推手,邓式猫步、安般念,还有对武式太极拳的学习体会相互地交流起来。 我把自已的修炼心得说了,拳是一样的拳,但怎样的修炼是很有讲究的,每一次练拳,总要做到,腰胯不动手不动,腰胯动多少,手动多少,把劲沉到足底,立身中正,处处缠等等。 他也对我谈了修炼武式太极拳的体会,因为现在邓师还在广州办班,所以他现在常能亲近邓师,而我离开邓师已经有近两个月。所以他针对我的拳架谈了邓师说的某个拳式应怎么做才气势饱满。我说,我也清楚自已那些方面不足,正在修炼中。 在他走后,我送了他一本复印的太极拳的书。 回到家后,他在QQ上给我留言,通过今天的交流,收获很大。 是啊,只有真诚的交流,才能真正的进步。


                            16楼2017-01-28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