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行律师事务所吧 关注:1,322贴子:12,912
  • 5回复贴,共1

【学习心得】国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只有一千多年,是依耶稣出生为标准的,我们愿意把自己几千年的历史拉回来缩短,去配合人家。我想以后也许会有历史学家,写到我们很丑陋的这一代,他们会感到我们是很可笑的一代。所以民国元年我们用阳历的时候,湖南有个名士叫叶德辉(叶德辉、王湘绮、曾国藩都是湖南这一带的学者名流)很不同意用阳历这件事。他就在门口写了一副对子说:“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下联是“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1楼2017-01-22 11:07回复

    (凡有所建树,一生永远都在劳累)
    《易经》上讲“宜建侯而不宁”,这就是开创事业的现象。
    《庄子》上讲“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有些树木,因为太有用了,本来应该活得很久,结果是“未终其天年”,只要长高一点点,就会被砍掉,所以生命只活了一半,有时连一半也没有,就被斧头砍了,成为短命。一个好的人才也是这样,人的一生聪明能干的话,就是庄子所讲的“未终其天年而中道夭”,我们拿苏东坡的故事,以及他一生的遭遇,说明世界上能干的人有个隐患,越能干、越多才,越是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糟蹋了,可能用到累得早死。这是我们须要注意的!


    2楼2017-01-22 11:16
    回复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是说人的智慧不能平齐,姑且把它分作上、中、下三等的差别。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教育方面,对他们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妨作低一点的要求。但中人以下的人,他们的成就,又不一定永远在中人以下,只要他努力,最后的成就,和中人以上的会是一样的。这在历史上可以举很多的事例来说明的。凡当过老师的,作过领导人的,都能体会孔子这一段话是绝对正确的。


      3楼2017-01-22 11:17
      回复

        《金刚经》里说“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你一边做人,一边又能超越自我的狭隘,回归佛的本性,具足佛的智慧,这样的你已经不是凡人了。太虚大师有首偈子:“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意思是我们应以佛为人生的目标,把佛的生命魅力在我们的人格中去实践;“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当人格发展到极点就成佛了,这非常现实。


        4楼2017-01-26 11:41
        回复

          儒学如果是号召普罗大众都进行人格的修养,道家就是在人群中又提拔了一批有识人士,能够神游太虚,扶摇直上九万里。而佛教则是把智慧又装回每个人的躯壳,让人以凡体就能展现佛菩萨的精神与勇气。


          5楼2017-01-26 11:43
          回复

            (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南怀瑾老师:我们小时候过年,经常给乡下人写春联,“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社会教育,教人做好人做好事,心不要坏了。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说为人必须心地善良,后代方能得福,你心地好,会给后代子孙好的影响,有好报。
            如果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


            7楼2017-01-26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