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1月3日电(通讯员 杨玲)在距秀山县城28公里处,有一个以传统农耕为主的少族民族村落——梅江镇民族村。民族村共有村民386户,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保留和使用苗族语言的村寨。当地的民族小学也是重庆市唯一一所汉苗双语教学的小学,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试验学校。
为弘扬和传承苗族语言文字,几年前,民族小学从贵州引进上、中、下三册教学课本,并请本村3名村民作为苗语教师,每天授课4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或不用苗语进行交流了,苗语课堂的开设为苗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灿烂的曙光,我们会一直不遗余力地为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而努力。”民族小学苗语老师石胜良说。
除了苗语课堂,苗鼓也是民族小学传承苗族文化的一个亮点。4年前,民族小学找来本地三位苗鼓传承人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苗鼓。
“艺术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民族小学的苗鼓很受欢迎,很多学生们舍掉午休时间或者利用课间操,课下自发组织练习,声声高昂的苗鼓声成为民族小学一道独有的风景线。”民族小学老师石登武说



为弘扬和传承苗族语言文字,几年前,民族小学从贵州引进上、中、下三册教学课本,并请本村3名村民作为苗语教师,每天授课4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或不用苗语进行交流了,苗语课堂的开设为苗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灿烂的曙光,我们会一直不遗余力地为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而努力。”民族小学苗语老师石胜良说。
除了苗语课堂,苗鼓也是民族小学传承苗族文化的一个亮点。4年前,民族小学找来本地三位苗鼓传承人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苗鼓。
“艺术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民族小学的苗鼓很受欢迎,很多学生们舍掉午休时间或者利用课间操,课下自发组织练习,声声高昂的苗鼓声成为民族小学一道独有的风景线。”民族小学老师石登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