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的权利吧 关注:286,276贴子:2,080,296

【转】我没办婚礼,因为我不愿意演一场戏给别人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从来没有过对婚礼的憧憬。先不说相不相信婚姻的事,光是“婚礼”本身,就让人觉得恐怖极了——尤其是放在中国。
那些中西合璧又婚纱又旗袍、一会教堂宣誓一会下跪奉茶的礼节,太让人头大了。而且在中国结场婚真心辛苦,光是筹备婚礼过程中的种种麻烦事,双方(和双方家庭)就要反复磨合,因为意见不同没法妥协、吵到最后一拍两散的例子更不在少数。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都在想,“结婚”明明是只有两个人在结,却要劳民伤财出动一大堆人、浪费一大堆资源翻天覆地办「婚礼」,何苦呢?
结婚只是人生众多重要选择之一,何必要把婚礼搞得上天入地鸡飞狗跳呢?说到底,婚礼办得再盛大,都跟这段婚姻是不是会幸福没丝毫关系。而如果婚礼只是一场表演——表演给双反父母、亲戚朋友、社会网络来看,那其实也早已丧失了它的本来意义。
很多女生觉得自己婚礼那天“要做这个世上最幸福的女人”,可如果连幸福都是演出来的,人生还有什么是真的呢?
选凝
于台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04 08:19回复
    我的一名印度裔朋友最近举行了婚礼。身着红色和银色沙丽、手臂上绘着精美纹饰的她出落得美丽动人,身着传统服饰的亲友热热闹闹地欢聚一堂,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美好极了。我自然也远程送上祝福。
    “婚礼一定很棒。”我顺便恭维道。
    “哎……别提了……It’s like a war.”她回应说。
    她的父母定居美国已久,她出生在美国,除了家里习惯食素以外,一切已与我们别无二致。但他们的婚礼依然要按照传统举行,不同的种姓还必须有不同的规模与仪式,有的甚至要持续三四天。对她来说,这一切繁琐而劳顿,同时又令人有些困惑。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1-04 08:19
    回复
      我很有共鸣。和伴侣在一起七年之久,被人问到最多的问题,莫过于“你什么时候‘办事儿’”?每当此时,我都会非常诚恳地回应道,“我们已经结婚了,但是不办婚礼……我们都不想弄得太复杂。”
      其实我的内心是“婚礼蠢极了,婚纱照比婚礼更蠢。呵呵。”
      诚然,在家人和朋友的“祝福”中举行仪式,能算得上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或者美好记忆。但让我很难受的是,现在大部分的婚礼,就是一个掺杂着权力结构的“中西合璧”的怪胎,将每一对新人搞得疲惫不堪,不得不用“真爱”来为自己催眠。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04 08:20
      回复
        把我们的婚姻,塞进社会规则里
        一提到婚礼二字,年轻人眼中一定会有“盛大”、“浪漫”、“梦幻”乃至“奢华”等幻想,但实际上,这些对于所谓“西式婚礼”的刻板印象,都源于近几十年来媒体与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渲染。
        传统的西式婚礼,指的是基督教婚礼,通常在教堂中举行,强调的是宗教上“以上帝之名”的承诺。婚礼的仪式由神职人员(一般是神父或者牧师)主持,也与教堂里举行的弥撒(Mass)有相通之处。我也曾有幸参与过一名朋友在真正的教堂里举行的仪式,整体气氛与其说是“浪漫”,不如说是“庄重”——在过去,宗教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接受洗礼、参与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化的一部分,而婚姻,自然也需要“上帝的见证”才能合理合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1-04 08:20
        回复
          实际上,“浪漫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在西方一直要到维多利亚时期才被普遍强调起来。当时的新兴中产阶级逐渐脱离了宗教和家庭传统,注重个人生活,所谓“罗曼蒂克”的意向开始走入婚姻与关系中。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和丈夫阿尔伯特的婚礼上,选择了一袭象征“纯洁”和“独特”的白色婚纱,一时成为上流社会推崇的标杆,“White Wedding”一时风行。白纱象征的“纯洁”,作为一种传统被保留下来,并被赋予了浪漫的意象,究其根源,是当时对于性别角色和婚姻的认知。
          后来,婚礼的消费主义之风随着改革开放刮进了国内,其中影楼和酒楼可谓是其中的急先锋。对浪漫婚姻的想象,取代了过去的“为革命而结合”的叙述。
          在没有教堂、缺乏公众空间的中国大小城市,酒店和酒楼成为了为数不多能够“聚众”的场所,由婚庆公司安排主持的流程成为了流水线产品,嫁接了“宣誓”、“交换戒指”、“亲友见证”甚至“父亲把女儿交给丈夫”等在西方影视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浪漫桥段,并配备了服装、道具、音响乃至摄影等一切必备的要素,生产出了一整个套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1-04 08:21
          回复
            其中也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本地化”。铺张的中式酒席,自然而然地代替了西式的冷餐,而西式婚礼中的“第一支舞”,因为大部分人群并不擅长在类似场合进行“过分的肢体表达”而被拿掉;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的“花轿接亲”,通过租用酒店房间和车队代替;向父母敬茶的环节,也会安插在所谓交换誓言和戒指之后突兀地进入,让人不知道信上帝还是信祖宗——而且,一些地方还会穿着婚纱去酒店里“闹洞房”,真的不违和吗?
            婚礼就仿佛一场设计好的表演,是一种拼贴了各种元素的自我发明,一切的目的都在于宣告:我们已经把我们的婚姻,按照世人的想象,塞进默许的社会规则里,并接受人们的承认。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04 08:22
            回复
              演一场符合“性别想象”的戏
              所谓“中西合璧”的婚礼上对于性别角色的演绎,无不充斥着流水线的简单粗暴,这种对于“传统”的浅薄诠释每每被穿上“爱情”、“责任”、“浪漫”的外衣,简直是在侮辱这些美好的词汇。
              之前不知道哪个男明星娶女明星的时候说过一句,“在办婚礼这事儿上,我没有预算,必须全心全意给她最好的”。多少少女心爆棚的女生纷纷点赞,并暗示自己男友,需要用一场“盛大而浪漫”的婚礼满足自己对于城堡和教堂的想象。但是这背后的隐喻是危险的:男性用物质的投入来体现对女性“占有”和“收买”。
              即使不能一掷千金,人们也会用其它的形式,给予这种秩序一种让人不快的隐喻。
              我曾经在一场密友的婚礼上,见证了“伴郎团”为了帮新郎闯进新娘的房间“接亲”,而受尽了“伴娘”们的折磨——狼狈的撞门,询问尴尬问题,被灌下不知道什么的饮料,然后一身笔挺西装的新郎,被迫趴在地上寻找新娘被藏起来的婚鞋。我在旁边看得好不尴尬,但每个人看起来都十分入戏——“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怎么能够把新娘抱回家呢?”
              我在一旁和一名朋友说,如果有婚礼,我倒宁愿带着姑娘们,骑着自行车去接新郎。朋友说,“你老公肯定不愿意,哪有老婆接老公的,太尴尬了。”可趴在地上找新娘的鞋就不尴尬么?!为什么必须有这种将折磨合理化为“英雄救美”的剧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1-04 08:23
              回复
                婚礼上对于性别秩序的想象,多到难以忍受;愿新娘做个贤妻良母早生贵子,愿新郎事业有成撑起家庭云云,尚且不提;甚至有时候并不仅仅是新郎新娘,这种性别秩序也投射到了伴郎伴娘之上。传统上担任伴娘的都是未婚的年轻女性,她们堂而皇之地以“陪嫁”之名(即从前的媵或者女眷),被男宾灌酒、戏耍甚至是猥亵,顶着“传统”行粗鄙而惊悚之事,演成了带着物化女性色彩的下三滥戏码。
                所有这些,与其说是给新人的“仪式”,不如说是新人通过做这些在常人看来是传统的事情,演给宾客一场带有社会秩序隐喻的戏。所有的参与者都在这场表演中看到了心理预期中的桥段,甚至参与其中、成为现有秩序的一部分,从而找到一分融入的安心感。
                于我而言,我和伴侣之间从来不存在英雄救美,也不存在夫唱妇随,我没办法违心地将我和伴侣之间并不存在的关系,演给我的朋友和家人们看。
                但是,“他们要看”却是许多年轻人们需要面对的难题——包括我自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1-04 08:24
                回复
                  “终身大事”的家庭和社会权力
                  其实,决定不办婚礼,我和伴侣也并不是没有遇到阻力。特别是男方的母亲坚持要办,不然“没法跟亲戚朋友交代,我儿子怎么能这么‘不听话’,随随便便就把婚结了呢?”
                  即使现在父母无法插手子女具体选谁结婚,但遵循父母之命办一场事儿,依旧是家庭内部权力的体现。父母需要子女在仪式上的敬茶答谢,需要在表演中向亲戚朋友确认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诚然,在传统社会的视角中,婚姻更像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子女在婚姻中从属父母和家族,而这种关系必须在仪式上得到确认。
                  在一些地方,婚礼更是家庭间权力和关系的体现。“办事儿”是亲属和有社会关系的人之间进行联络甚至物质交换的场所,更是社会地位的直接体现。在哪儿办,办多少,无不是这个家庭的经济实力、慷慨程度和社会网络的具体体现。把自己的孩子终身大事给解决了,更是父母在社会压力下的任务之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1-04 08:25
                  回复
                    物质方面——表达心意的结婚礼品,在西方是由新人在百货公司开列“礼品清单”,由参与婚礼的亲友购买;而在国内,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份子钱”,用于 cover 婚礼的开销,甚至变成了流通于社交圈的物质媒介。在这个社会网络中撒出去的“份子钱”,对收入一般的家庭来说,不得不说是巨大的开销,也必然要靠自己办事儿“回收”。这当然是一个问题,但这种秩序已经将人裹挟进去,投入的沉没成本,也只有靠屈从才能收回。
                    恐怕,这才是某些婚礼即使 low 到不忍直视,也一直存在并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1-04 08:25
                    回复
                      期望脱离原生家庭的我们,怎么办?
                      我和伴侣来自不同的省市,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相遇;与我们相同情况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即使他们在北京、按自己的心意举办了温馨走心的仪式,但也不得不各自回到老家,按各自的路数演一套俗不可耐的戏码。每一场仪式都是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折磨与应付,以及时间与金钱的极大消耗。
                      我们与原生家庭的羁绊依旧存在,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对抗秩序的精力和决心。有的时候,我们选择妥协,或者寻找一种折中。即使婚礼是充满糟糕隐喻的粗陋戏码,是家庭和社会权力的残酷体现,但最后,也是我们“逃离”原生家庭的困难、与无法真正逃离的无奈。
                      我们当然希望一个只属于我们的“仪式”,留下美好回忆,但又不愿裹挟进原生家庭和亲情社会中。这就像我们希望婚姻为浪漫关系树上里程碑、肯定对彼此的承诺,但又不得不忍受“婚姻并不是个人的事情”的现实,以及前现代社会加诸于个人身上的伦理枷锁。
                      许多发达国家的年轻人选择了逃避婚姻本身。这种裹挟着传统的 commitment,或许太沉重——即使有,他们也会在婚礼前夜的 Bachelor Party(单身派对)中尽情放纵、不醉不休。或许,这也是一种极尽个人精神的表达方式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1-04 08:26
                      回复
                        而我和伴侣呢?
                        我们很幸运——离家很远的我们至少不必忍受催婚礼、催娃、催二胎的耳边风,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叛逆让他们接受的诧异目光,可能多多少少对父母是一种伤害。但我们相信,会有其它方式去弥补、去体现对他们的关爱,比如帮他们买他们舍不得买的东西,带他们旅游,或者在他们转发养生鸡汤和谣言的时候、忍住吐槽的冲动,耐心多解释几句。
                        不办婚礼,也并不代表没有家人和朋友祝福——除非你把祝福定义为凑成吉祥数的现金。我们依然相信,不要婚礼的叛逆是对于我们的关系最正确的选择,也是对这个我们并不喜欢的秩序的一种力所能及的对抗。或许等到我们的儿女结婚的时候,无论他们怎样结婚、同谁结婚,我们都能真正不带任何目的地送上美好的祝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1-04 08:27
                        回复
                          不让屌砸花钱的女人不是好女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1-07 19:42
                          回复
                            -请认真地做完以下步骤:
                            ①盯着我的ID看3秒钟
                            ②接下来,盯着我的头像看3秒
                            ③把它们都用心记住
                            ④闭上眼睛,试着在脑海里回忆一遍,看看是否记住了
                            ⑤没记住的话再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记住
                            ⑥终于记住了?不会再忘记了?
                            那好,你可以走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2-29 01:46
                            回复
                              地图炮biss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2-29 0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