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资源 2,作曲家及编舞家 早从1998年开始,S.M.就派A&R组与音乐版权组负责从海外作曲家与音乐版权公司搜集歌曲。当时海外人脉尚未建立,S.M.先从专辑找好听的歌曲,再辗转通过相关机构连络上作曲家。A&R组是外国作曲家联系S.M.的窗口,也协助公司所属音乐创作人与外国作曲家建立关系;经常到海外与作曲家开会,保持联系。只要有过合作经验,长期合作意愿都很高。像丹麦作曲家ThomasTroelsen就制作过“东方神起”《Mirotic》、“SHINee”《Love like Oxygen》与《Sherlock》、“f(x)”《Nu ABO》与《Hot Summer》等。通过这些作曲家介绍再认识更多作曲家,十年后建立起绵密的音乐创作人脉。人脉建立后,约2005年开始采共同创作的方式,派遣A&R组人员及所属作曲家到国外与作曲家共同作曲,辅以远程视频会议;也会派遣所属作曲家到海外进修。直到2007年都是S.M.主动请国外作曲家作曲。随着K-Pop在国际受到肯定,近年越来越多人主动提供作品给S.M.,积极寻求合作。2009年之后,S.M.每年在国外举行2~3次由2、30名与会者参与的研讨会或工作坊。近年规模最大的是《2011 SMTOWN 巴黎作曲家与发行商论坛》,在家族演唱会“SMTOWN Live in Paris”的隔天举行。李秀满表示,论坛是为了让欧洲作曲家及音乐发行商了解S.M.所追求的音乐风格,创作在欧美也能受到喜爱的音乐;并建立与当地市场的网络,寻求未来合作的契机(朝鲜日报,2011)。出席活动的包括金英敏、李秀满和近五十位欧洲作曲家及音乐发行商。多位曾为S.M.打造热门歌曲的外国作曲家也受邀出席。通过同行经验分享,建立欧洲流行音乐界对S.M.的信任与声誉。论坛安排在演唱会隔天的用意,是让与会者先到演唱会身历其境感受S.M.音乐的感染力,再向他们展示S.M.如何通过文化科技培育艺人、创作内容,促进实质交流与建立关系的意愿。 S.M.很早就不分国家寻找好歌曲,建立全球人才网络,因此音乐作品在海外也拥有竞争力。由于歌手组合众多,每年推出约20张专辑;就算以迷你专辑收录8首歌计算,每年至少需要160首歌。韩国作曲家有限,即使知名作曲家也不见得每次都能写出畅销歌曲。因此不分国籍寻找人才,提高创作畅销歌曲的概率。目前S.M.的人才网络有500多名作曲家,海外作曲家约450名。每周可搜集一两百首歌,因此被收录的歌曲都经过千挑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