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楼雄姿
乾楼光影
巍巍乾楼
乾楼彩灯
古建传承
独特双楼
大约六百五十年前,明朝大将军徐达在修建大同城墙时,在城墙上的乾位建起巍峨的楼阁---乾楼。
在此楼存世的近三百年期间,在边塞荒凉的大同,仍有一些墨客书生、儒雅将军、义士奇人登楼远眺、望景生情,曾写下了不少咏怀之作。其中,李贽“镇楼晚眺”的“呼朋万里外,拍手层霄间”最为人传咏,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题峰顶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贽:明代重要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为不少国人所熟悉。
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春,李贽应大同总督梅国桢之邀来到大同,一直住到秋天,写了不少诗文。梅国桢经常陪李贽登临乾楼,一览云中胜迹。李贽撰写了情深意浓的五言律诗三首——《乾楼晚眺》。
2016年5月22日,吧友“datongxiaozi”贴出一篇“刘忠 ”写的文章【李贽与大同乾楼的渊源】(地址:http://tieba.baidu.com/p/4562988600),提出“瑰丽的西城墙乾楼,在内外装修和牌匾楹联如果要引用李贽元素,让历史和人文的情节使它熠熠生辉”。宣传大同乾楼,打出李贽的招牌,我完全赞同这一思路。
除李贽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忘记另一位重量级古人---明代的王越。
可能是因为一些人把明代王越的作品【镇楼秋望】,错误地记为清代王越【镇楼秋爽】,且广为传播。而在清代又找不到一位诗人王越。因而世上只见【镇楼秋爽】诗,而不闻作者王越其人。
其实明代王越是更有分量、更有作为的一位文武兼修的人物,且与大同交往、影响更深。在《明史》中,为王越专门写有“列传”(祥见附件二)。
《王越》吧提供的资料显示:王越(1426~1498),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一生特立独行的处世风格,经世致用、上下求索的儒家本色,嬉笑怒骂浑然天成的卓越文采,被认为可追盛唐李杜,不让晚唐诸子。被李贽称为有明一代的“妙绝人才,难有难逢。”但因清代有意禁毁王越著作,长期湮没无闻。
王越为明代中期著名军事统帅,曾三任参赞,两膺总督,建树了抵御蒙元侵扰的赫赫战功,但后人却少有提及。
现在我找到的王越描绘大同乾楼的诗共四首。其中【镇楼秋望】广为传播(直接被修改为古云中八景“镇楼秋爽”)。
另外,在著名的《唐诗三百首》中,有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苏武庙》,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而脍炙人口。此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诗中有“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与王越【登镇楼西北楼】诗中的“边雁叫开云漠漠,塞笳吹断雨纤纤”,不也是似曾相识吗?
还有,诗中“彩云飞过几层檐?楼上人呼酒再添”,尽显大同乾楼的巍巍高耸,也把边关将士豪爽之情淋漓地表达出来。
更深入地挖掘明代王越与大同丰富的交往史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乔宇、李柄、年富和其他已发现、未发现的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提炼的对象。
有文章说:中国古代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这些名楼能够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
武昌黄鹤楼因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典故而名气大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湖南岳阳楼凭范仲淹岳阳楼记相得益彰共传千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千古名言。
南昌滕王阁借王勃绝世散文滕王阁序得脍炙人口。
幕后趣闻逸事: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永济鹳雀楼用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为三晋添光加彩。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的楼阁捧红了文人,中国的文人捧红了楼阁。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是这样,鹳雀楼、醉翁亭也是这样。
酒好也怕巷子深。中华一代代文学大家、诗坛巨匠成就了中国四大名楼和其他楼阁景点。大同各景点也需要名人效应来帮衬。
真应该广泛深入挖掘大同各景点的历史典故,名人游历记载文字和相关信息,并大力宣传之。这些对提升景点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影响力都是非常重要且高效的。
大同的乾楼天生在荒旱之地,缺少了水的灵气;远离中华文化腹地,饱学文豪,绝代诗圣,旷世名流,文坛领袖涉足者稀;周边常有战鼓咚咚,旌旗烈烈,与笙歌艳舞形成鲜明对比......,似乎不是高雅文化滋生发展之所。但“大漠孤烟直”、“关山度若飞”、“黄沙百战穿金甲”、“风头如刀面如割”、“关山绕玉塞,烽火映金微”、“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不也是一种独特的风景、另一种情趣和别样的人生境界抱负吗?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挖掘历史文化信息资料,充分利用古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应该积极调动今天各种文化资源,包括当代各种属性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名家,来共同宣传、烘托、展现新复建的大同乾楼其内涵意义。
在城墙之上建高大楼阁,不是唯一,也极罕有(城门楼除外)。大同乾楼,巍峨高耸,挺拔壮硕,古代是大同一处重要景观。
新复建的大同乾楼,更显瑰丽、醒目。配合乾楼下正在修建的护城河及庭院等建筑物,必将成为大同一处重要文化源泉和游览景点。
为此,我设想以“乾楼”为核心,包括“洪字楼”、清远城最北面的一个“望楼”、乾楼下面的管理小院和乾楼外护城河景点,共同建成一处高、大、上的文化艺术沙龙场所。
以“乾楼”为核心,包括“洪字楼”、清远城最北面的一个“望楼”、乾楼下面的管理小院和乾楼外护城河景点,共同建成一处高、大、上的文化艺术沙龙场所。
大同城墙上的乾楼,及和她东面相隔120米的洪子楼。
大同城墙上的乾楼,及和她南面相隔130米的望楼。
这一组建筑组合体,不是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流金淌银、达官巨贾汇聚的会馆。而是纸墨飘香、文豪雅士、智者仁人展示文化情怀、忧国思民、赞赏山川的精致文坛,是提升大同文化品位的圣殿,是诗痴书狂画圣吟唱挥毫泼墨的庭院,是广结天下文人的洞天,是擦出文化艺术火花的燧石,是......。
“洪字楼”是大同城墙上48座望楼中,造型和体量特殊的一座楼。这里可开辟为供文人、游客(赋)诗、书(法)、(摄)影、(作)画、(纂)刻和其他文化艺术创作的场所,也兼顾各类文化学术的交流探讨学习,为之提供一处活动园地。
“洪字楼”位于乾楼之东120米处。与之对应,在乾楼南面130米处有一座普通的“望楼”。在这座望楼里,设置与乾楼有关的一切文化艺术品(书、画、照片、模型、雕刻等等)的鉴赏、交流销售活动,是一处专题文化艺术纪念品展销商店。
现在游客接近乾楼,都是从武定城门处或清远城门处登城墙,然后行走九百多米路程才能到达乾楼下面(从城外上乾楼,需要在武定西门或清远北门进城,行走到各自城楼下,登上城墙后,再行走到乾楼下)。实在有点绕远。实际上就在乾楼下面,就有一处上、下城墙的梯道,只不过一直不开放。建议开放这处管理小院,一方面方便游客上下城墙,就近观赏乾楼和参与有关活动,同时要对这处小院进行专题装修,使之与乾楼的展示有更密切的融合,使游客一进小院,就感受到扑鼻的文化气息,和乾楼的强烈影响(可展示乾楼靓照和文化大家咏唱乾楼的书画雕刻作品)。
通过相关展板我们了解到,乾楼下面,护城河交汇处,规划建设一处别具韵味,有浓厚江南生活气息的景区。这里不但有大片树林草地,还有面积不小的水面、游船、码头。岸上有沿河休闲步道、临水庭院、九曲花街和亲水平台,更有各种酒肆、茶楼、书场、商店等斋、轩、亭、台、廊。好一处美景乐园。(照片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