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五十年代吧 关注:5,880贴子:1,600,543
  • 52回复贴,共1

格律诗好难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的概念很简单,就是押韵的精炼文字。近几年流行的所谓“梨花体”“羊羔体”甚至都不讲究押韵,当然,欣赏这些诗的人群也是很小的,造成不了什么影响力。
而格律诗则是诗辞歌赋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另类,它是被少数追求极端的诗人,将韵律推向极致的产物。但这些诗人也写非格律的诗,说明他们对格律诗的功能单一也是有看法的,比如杜甫就写有三吏三别和兵车行等非格律诗。格律诗适合的是写景抒情,而长篇叙事就不行了,原因很简单,格律诗要求中间的联句对仗,这就基本堵死了叙事这条路。而长篇幅的排律在叙事方面也不行,它同样要求对仗,以致排律这个体裁所留下的诗篇很少,而名篇几乎没有,可以说,这是个已经被淘汰的诗歌形式。
此外,即使写景抒情也有人不用格律诗的形式,李白、李贺都基本不写格律诗。李白只有一篇七律是合乎规格的,还被人疑为他人伪作。以他们的诗才显然不是不会写,而是风格方面的问题。同样因为风格而少写格律诗的是大文豪苏东坡,他也写过几首七律,但多因格律不工整,而受到后人诟病。文豪啊!偌大的英名竟被格律诗所累,可见格律诗之难了。
格律诗的难度还真是不小,既要讲平仄、押平声韵,中间的联句还要对仗。本人年少时颇有些心高气傲,也想学作几首格律诗。先是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背十三道大辙、背几个常用的平仄表。背诵那首著名的韵律诗“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准备工作倒是很充分,但实施起来却是屡屡碰壁,写出了的东西不是不对仗就是乱了平仄,冥思苦想多日后方才有了自知之明,看来俺只是写顺口溜和打油诗的材料啊!赌气窝火之下,将所写的那些所谓的诗稿统统付之一炬,彻底清空。要说也挺可惜的,毕竟付出了心血,还有几首感觉有些意境,若是关起门来摇头晃脑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倒也不失为是一种享受,可这平仄与对仗不过关的郁闷总是让人难以排解。而若是流传出去,示以众人后果就更重了,贻笑于方家也就罢了,自己的脸面总是那么烧得慌也受不了啊!
及至若干年后,看到那些自以为是的爱好者们所写的格律诗,我才知道,敢情滥竽充数者还是大有人在滴,因而,才心理平衡了不少。


1楼2016-11-25 05:40回复
    能将格律诗达到杜甫、李商隐、王维、陆游……那样高度的毕竟屈指可数。唐宋以后更是凤毛麟角,近代以来写格律诗的大多为附庸风雅,且脸憨皮厚之辈。
    比如耄,他的几首七律有的对仗和平仄虽然工稳,可还要看意境啊!这方面他与真正的名家就差远了。
    没那个实力却硬着头皮上,留下的只会为笑柄耳!


    4楼2016-11-25 10:09
    收起回复
      至于耄的诗,他现存的那几首七律我曾经细读过,结论是没有一首符合格律诗的标准,必要的话我可以逐句的给出一个全面的分析。至于你说他“基本及格”我不知道你是根据什么标准下的这个结论,莫非你以一己之力将格律诗的规则修改了?好可怕呀!


      5楼2016-11-25 15:26
      收起回复
        杜甫的确有不合规则的格律诗,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为典型,但此诗意境上佳,堪称名篇。
        用意境弥补格律上的少许缺憾,是历来为人们默许的,而如耄诗那样的随意胡勒则不属此列。


        6楼2016-11-25 15:42
        回复


          7楼2016-11-25 18:41
          收起回复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上句出现了数字,五岭,而下一句没有对上。而且,五与乌同音,犯忌。
            细挑起来,问题很多啊!


            9楼2016-11-26 12: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