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德国对于世界无疑是惨痛的,不过战场上的失败无法掩盖德国战将们的光辉,而其中一位战术大师更是间接地缔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而“总体战”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给20世纪前半叶的德国与欧洲诸国带来无穷无尽灾难,而这种理论的奠基人就是鲁登道夫。
埃里希·鲁登道夫1865年4月9日出生在波森(现波兰波兹南)附近的一个小镇克鲁谢维亚,其父是没落的普鲁士地主。12岁时,他就进入了陆军幼年学校。1881年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并在翌年入伍,被授予少尉军衔。1883年,鲁登道夫在第三十九明火枪团服役。1890年,他凭借耿直的个性、出色的才智和胜任艰苦工作的能力进入柏林陆军军事学院。189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如下评价:“头脑清楚,思维严密,生活习惯良好,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战史和战术成绩尤为出色,适应任何工作。”鲁登道夫逐渐成为了一个精力旺盛、权力欲望极强而又神经过敏的军人。他对一切的兴趣都从属于军事。德国一战前的首相冯·贝德曼评价说:“你不了解鲁登道夫,他只是在成功时才了不起,如果事情变糟了,他就会沮丧起来。”
1894年,鲁登道夫进入总参谋部工作,颇受施利芬赏识,参与了施利芬计划的历次修订。从1904年开始,鲁登道夫在负责训练和动员的第二处任职,并在1908年升任该处处长。他根据多年任职得来的经验,向上级递交一份阐述军事、政治形式的报告,德皇威廉二世和总参谋长小毛奇均对他明晰的洞察力和周密的设计赞赏不已。1912年提出扩充常备军30万的方案,受到德皇重视。在与陆军大臣黑林根发生争吵后,于1913年调任第三十九明火枪团指挥官,年末任驻斯特拉斯堡的第85步兵旅旅长,1914年晋升为少将,任冯·贝洛的第二集团军的副参谋长。
1894年,鲁登道夫进入总参谋部工作,颇受施利芬赏识,参与了施利芬计划的历次修订。从1904年开始,鲁登道夫在负责训练和动员的第二处任职,并在1908年升任该处处长。他根据多年任职得来的经验,向上级递交一份阐述军事、政治形式的报告,德皇威廉二世和总参谋长小毛奇均对他明晰的洞察力和周密的设计赞赏不已。1912年提出扩充常备军30万的方案,受到德皇重视。在与陆军大臣黑林根发生争吵后,于1913年调任第三十九明火枪团指挥官,年末任驻斯特拉斯堡的第85步兵旅旅长,1914年晋升为少将,任冯·贝洛的第二集团军的副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