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县治名。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当县境北部中央,北近万里长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阳和卫,并筑阳和城,以城当洋河上游,以河氏地,取谐音“阳和”得名;清顺治三年(1646)高山卫来治,取二卫各首字称阳高卫,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县,遂称阳高(县)。北依阴山余脉云门山,洋河支流白登河、黄水河分别横贯
南北。一方地势平坦,土地沃饶,生态良好,尤多垂柳,为当地一景,大气异常清新。明代旧城周回3公里,城垣由坚实的三合土构筑,东、西、北垣墙迄今尚有遗存。新华街、大西街分别为纵横主轴线,宽阔笔直。企业以硅铁厂、耐火材料厂和制药厂为翘楚;城郊盛产莜麦、豆类、黍稷、油菜等杂粮;特色小吃有懒豆腐、烧羊拐、粉皮鸡肉等。流行戏曲首推晋剧中路梆子和二人台。阳高第一中学为最高学府,以学风刻苦勤奋闻名。民风民俗,宽和善忍,热情好客,吃苦耐劳,自奉俭约,惟民居考究,擅商财利,以诚取信。城西南隅有省文物保护单位云林寺,为金、元风格的明代建筑,大雄宝殿保存尚好。有京包铁路由城北横贯;干线公路东通张家口、北京,西抵大同,西北至丰镇、呼和浩特,东南达古城、东小村二镇。
南北。一方地势平坦,土地沃饶,生态良好,尤多垂柳,为当地一景,大气异常清新。明代旧城周回3公里,城垣由坚实的三合土构筑,东、西、北垣墙迄今尚有遗存。新华街、大西街分别为纵横主轴线,宽阔笔直。企业以硅铁厂、耐火材料厂和制药厂为翘楚;城郊盛产莜麦、豆类、黍稷、油菜等杂粮;特色小吃有懒豆腐、烧羊拐、粉皮鸡肉等。流行戏曲首推晋剧中路梆子和二人台。阳高第一中学为最高学府,以学风刻苦勤奋闻名。民风民俗,宽和善忍,热情好客,吃苦耐劳,自奉俭约,惟民居考究,擅商财利,以诚取信。城西南隅有省文物保护单位云林寺,为金、元风格的明代建筑,大雄宝殿保存尚好。有京包铁路由城北横贯;干线公路东通张家口、北京,西抵大同,西北至丰镇、呼和浩特,东南达古城、东小村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