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吧 关注:286,335贴子:6,631,886

2016年秋冬季环流展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笔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和偏差之处,欢迎各位提出意见,指正问题。
本展望时间和季节均以北半球为准。
本文纯属个人展望,结论仅从各气候因子和相关经验推导得出,故仅供参考与交流,不具备法律效力。
PS:本文论坛链接:http://bbs.typhoon.gov.cn/read.php?tid=75141&fid=12


1楼2016-08-12 20:00回复
    2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6-08-12 20:02
    收起回复
      第二部分,秋冬气候展望方面及相关预测
      秋冬季环流展望:
      副高和南高的互动方面:
      由于直到当前为止大气动力场整体仍延续着强厄次年的情况,在IOBW正位相的背景下,南亚高压仍延续着偏东偏强的分布,相应的副高也出现了偏西偏强的趋势。同时由于华北大部将受到强迫脊位的控制,当副高较稳定时便有机会持续西伸,覆盖江淮以北的大部地区,但由于持续而频繁的槽脊更替影响,副高也容易出现过程性的东退。
      综上所述,今年秋季副高将容易出现过程性的西伸和东退。
      此外今年秋季的副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以下阶段:
      1.初秋阶段西脊较稳定,易受华北脊位的影响而出现北抬西伸的情况。
      2.中秋(气象学意义上的)阶段起副高南脊线将覆盖华南大部。
      3.深秋阶段起副高南落撤离中国大陆后,将维持一个偏北偏东的分布。
      而到了冬季以后,副高仍将长期维持偏北偏东的带状分布,强度偏弱,脊线较不稳定,受西风槽打击时易南落和东退,且菲律宾海附近将常有信风槽活动。
      而今年秋季南高还将延续IOBW正位相的影响,其位置偏东且强度偏强;其南落回南亚次大陆以后,其强度将开始回落。
      西风带环流和极圈环流方面:
      秋季阶段:
      自今年进入盛夏至今,A*O更替相对较为稳定,冷源易于堆积在极地,也在相对程度上减缓了极冰的融化速率。但,当前北极海冰的分布是要远低于常年水平的,也因此待中秋期间极夜的开始,A*O的更替将变得激烈起来,相应的可能会有一轮西风槽活动高峰期。
      根据上文所述的PDO负位相分布、北极海冰以及北大西洋暖流的情况我们可以大致推出秋季较可能出现的驻波配置:
      阿留申群岛脊位——阿拉斯加槽位——北美大槽——北大西洋脊位——西欧大槽这样一组驻波配置,是今年秋冬经向活动中主要的频散源之一。
      而西欧槽位东侧的中欧——西西伯利亚是西风带中游的短波槽脊和低涡活跃区,这一区域内常有纬向环流活动,当上游出现强频散的情况下也有条件发展出阻塞形势。而低值区过后即我国西北地区槽位——内蒙古及华北脊位——远东及鄂海的东亚大槽,这一组驻波是整个经向活动的下游。
      冬季阶段:
      随着极夜的进行北极海冰和陆面冰雪将迅速扩张,考虑到泰梅尔东部海域海冰较多,以及巴伦支海海冰较少的情况,因此今冬极涡将容易分布于泰梅尔半岛及其东部海域。同时当前格陵兰及以西海域的海冰也较往年衰弱不少,也因此今冬西伯利亚冷源将有抬头的势头,难以出现往年冬季北美冷源远强于北亚冷源的局面。
      而驻波方面将继续延续今年秋季的情况,而实际的位置会受到陆面冰雪、极地海冰和长波突变/调整等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出现或多或少的位移。此外比起往年,今年平流层换季信号出现的稍早些,也就表明今年秋季平流层冷源分布水平将略高于常年,结合下垫面情况考虑,今年深秋到冬季期间泰梅尔半岛附近极涡较活跃,还可推断今年冬季的极涡多以偶极型或多极型的形式分布。
      总体来说,今年冬季副热带急流偏南,北大西洋、乌拉尔山及阿留申这三个关键区易出现阻塞形势,今年冬季容易有寒潮天气过程发展。
      而更往后的形势(次年2月及以后)则要结合平流层的形势来判断了,由于QBO的西风位相易促进SSW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需要关注今冬的平流层形势。
      全国秋季基本形势:
      全国气温:
      今年秋季的前中期,极赤热量交换将较为激烈,高纬度将盛行经向环流活动,同时考虑到今年秋季驻波的基本形势,因此可推断我国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易出现过程性的冷空气活动,也相应的气温易偏低;而内蒙古南部、华北地区及东北地区南部等地易受暖脊的控制,不过考虑到槽脊更替较频繁,气温更倾向于过程性的偏高,并且偏高幅度不明显。
      大体偏西、偏北和偏强的副高易伴随华北西风脊的建立出现相应的西伸过程,而持续的西风槽活动也将导致副高脊线不稳定,同样的易出现东退过程。因此在副高第一轮南退过后,我国江淮流域以南的华东、华南等地易受副高控制,气温将整体偏高。
      而秋季的后期,随着东亚冬季风环流的逐渐建立以及瞬变扰动的活跃,在更为频繁的西风槽活动下,我国西北、东北等地气温将更容易出现气温整体偏低的情况。并且这时极涡将开始较为频繁的向南下中高纬地区,相应的冷空气的强度会有一定的提升,此外由于槽脊更换频繁,相应的华北等地气温偏高的情况也将有一定改善。
      而当副高彻底南落以后,印缅异常脊位下游的华南各地将容易受南支槽带来的过程性的低温阴雨天气,相应的气温偏低;且华南以北到黄河以南的各地整体易受冷空气南下影响而维持气温略偏低的情况。
      全国降水:
      整个秋季期间东北和西北等地易受北支槽和低涡的影响出现降雨,而秋季前期的东北等地若配合好从副高西脊北上的暖湿气流,就有条件在相应地区形成过程性的强降雨,而华北地区在遇上从西北等地南下的冷空气时也有机会遭遇较强降水。
      秋季中前期的副高偏西、偏北和偏强,故可以推断副高脊线以北的区域易因为冷暖空气活动出现过程性的降水,并且华南沿海等地还易受秋季台风的影响,降水同样将偏多。
      在南支西风未完全建立前,充沛的西南暖湿气流将利于我国西南、江淮等地区的降水活动;但由于今年南亚高压南落将偏早,相应的南支西风建立偏早,所以今年晚秋过后的华西秋雨不明显。而秋季后期华南、两湖流域和华东等地则易出现由印缅脊位下游的南支小槽活动带来的过程性连阴雨天气影响。
      全国冬季基本形势:
      全国气温:
      今年冬季北方地区仍将维持”-+-“的槽脊形势,相应的东北和西北的大部地区整体将维持气温相对偏低的情况。而在更为激烈的冷空气活动下,华北地区前期气温较高的情况将得到缓解。而且随着极涡开始向中高纬地区活动,经向环流活动更为剧烈,相应的北方大部容易出现激烈的降温和回暖的过程,气温波动大。而东北地区处于东亚大槽的槽后偏北气流控制之下,容易出现持续性的低温过程。
      而南方地区同样将维持西脊东槽的态势,西南地区大部易受暖平流影响而偏暖;而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地区大部容易受南支槽的影响而出现过程性低温天气,气温整体较为偏低。但同样因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波动较大。
      全国降水:
      由于南北支西风的驻波配置,暖湿气流有较好的输送空间,所以冬季有条件出现过程性的暖湿气流北上过程,相应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地区容易受冷暖空气交汇而出现大范围的降水过程,上述大部地区的降水将接近常年或偏多。此外东北大部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处于东亚大槽的槽后回流区,当强冷空气或以上的冷空气过程,正好赶上暖湿气流增强时,就有机会出现大范围的暴雪天气。
      此外根据南支西风的驻波配置,存在于华南和华东一带上空的南支槽位有利于暖湿气流的输送,相应的容易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而且中西路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往往会叠加于南支槽,这时便会借助大量的暖输送形成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此外,西南地区东部容易在槽后偏北气流的控制下出现较大范围的冻雨天气过程。
      小结:
      1.冬季东北地区易出现持续性低温过程。
      2.秋冬季东亚大槽略偏东,冬季风建立时间偏晚。
      3.中路型和西路型冷空气的活动相较去年要频繁得多,叠加华南南支小槽时有机会出现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
      4.秋冬季华西降水偏少,全国自西向东易呈现出“-+-”的槽脊分布,华北和华中等地可能会出现旱情。
      5.秋季副高偏强偏西,导致东部地区易出现旱涝,而华南沿海需警惕高温天气以及秋台风的影响。
      6.淮河流域需注意秋汛


      8楼2016-08-12 20:11
      回复
        2016太平洋台风季展望:
        根据上述主要因子,可大体上推测出今年秋冬两季的热带气旋活动主要趋势:
        1.秋季中前期(此处为9月~10月中下旬)将有一段热带气旋活跃的时期,主要是在较强的跨赤道气流和副高南侧东风气流的辐合作用下,菲律宾东部海域季风槽活动频繁,同时在较好的菲东暖池条件下,热带气旋的发展环境较好。
        2.结合今年秋季副高整体偏西偏强,南脊线偏北以及西脊容易发生过程性的西伸和东退这一特性,可推断这一时期的路径大体倾向于近海西行和近海北上这两大类,而我国的华南沿海将是热带气旋的主要袭击对象之一。
        3.深秋~冬季赤道盛行(11月上旬以后)信风槽活动,相应的热带气旋活动会有所收敛,而在印尼群岛一带的Walker环流上升支的影响下,信风槽活动将整体偏西,相应的冬季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西。
        4.冬季以后副高将呈现一个偏北而偏弱的态势,容易因为频繁的西风槽活动影响而出现东退和南落,说明副高西脊并不稳定。也因此,冬季的路径整体上倾向于先低纬西行后转向,且转向点偏东。
        5.秋季近海转向的气旋在并入东亚大槽后,容易出现致东亚大槽突然剧烈加深东移的情况,这时副高主体往往会一分为二,因此今年秋季若出现双旋活动的情况,东边的气旋总是会在中远洋海域转向(往年更容易近海转向)。
        6.今年秋冬季热带东风急流较弱,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低纬度气旋的赤向流出环境。
        7.由于冬季气旋的生成位置偏西,因此今年冬季气旋的强度将普遍较弱,但也不排除在菲东暖水团内转向并实现槽前爆发增强的可能。
        综合上述推测,我们可以大体归纳出今年秋冬季气旋的情况:
        1.数量较多,可能出现双旋甚至多旋共舞的情况。
        2.强度呈两极分化趋势。
        3.路径上容易出现因为藤原效应或经向环流调整而出现独特路径。
        (完)


        9楼2016-08-12 20:13
        回复
          10楼2016-08-12 20:14
          回复
            大作留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8-12 20:16
            收起回复
              厉害!!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8-12 20:19
              回复
                真棒


                15楼2016-08-12 20:21
                回复
                  支持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8-12 20:28
                  回复
                    后排留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8-12 20:35
                    回复
                      666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8-12 20:51
                      回复
                        后排留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8-12 20:52
                        回复
                          留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8-12 20:5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8-12 21:10
                            收起回复